437 謝絕

令海爾斯船長感覺到上帝垂青的是,大唐的這支艦隊並未對堅毅號展開攻勢,招呼也沒打,似乎就當他不存在一樣,揚長而去。這艘五艘艦船組成的船隊,雖然只有兩艘是主戰艦艇,其他三艘都是運輸艦和補給艦,但就這兩艘巡洋艦,已經夠打十個堅毅號這樣的蒸汽鐵甲護衛艦了。

“看這方向,這些唐人應該是要去吉大港。”大副有些慶幸地說道。

海爾斯道:“廢話,這裡有他們的殖民地,不去那兒要去哪?只是,不知道這兩艘巡洋艦是來巡航還是常駐的,雖然只有兩艘巡洋艦,可是已經足夠對我們皇家海軍在印度的艦隊產生巨大威脅了。”

英國和大唐之間的和平,誰都知道是不牢靠的。唐人在步步緊逼,壓縮着英國人的殖民利益,而英國人也自然不會忘掉在北美十三殖民地被唐軍聯合那些美國佬擊敗的慘痛教訓。只不過大唐無意於現在搶奪英國的殖民地,因爲他們現在有着大片的土地需要經營,需要時間去消化。而英國人也自知自己在軍事實力上無法與強勢的大唐相抗衡,所以希望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勢力範圍,同時慢慢積蓄實力。

在大唐海軍艦隊抵達吉大港的時候,大唐東輝海外領也派人前往孟加拉的達卡,向英國人知會自己之後的動向,不要嚇到小朋友。

“……總之,這場戰爭是廓爾喀單方面挑起的,大唐作爲清國的盟友,有義務協同清軍一起對廓爾喀進行反擊,由於在孟加拉北部這一帶一些地區的歸屬權尚不明確,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所以本着唐清之間的友好關係,我方特此向總督先生及英國東印度公司通報這一情況,希望貴方不要過度反應和緊張。”

擔任印度總督的人實際上也是大唐的熟人了,康沃利斯侯爵之前曾經參加過北美獨立戰爭,也是最後向唐軍和大陸軍投降的將領。對於唐人的感情,康沃利斯是極爲複雜的。戰敗的恥辱感,對大唐強盛的羨慕與敬畏,以及對於這個快速崛起國家的提防,康沃利斯可以說是在英國軍界,少數對於大唐比較瞭解的人。也正是因爲這樣的背景,在大唐海外領與英屬印度接壤之後,英國政府派出了康沃利斯來到印度擔任總督,不僅是加緊對印度的侵略和殖民,同時也是希望藉助他對大唐的熟悉,來平衡唐人的力量。

康沃利斯自然也聽出了尼泊爾人近段時間翻過了大雪山,對西藏進行了攻擊。這在他看來是非常愚蠢的事情,高原上並不富庶,沒有什麼值錢的特產,而且進行貿易十分困難。更加麻煩的是,那裡雖然有一定自治權,但名義上屬於大清,而英國現在已經把清國當成了大唐的保護國。唐人是典型不吃虧的性格,廓爾喀人消息閉塞,對於唐人的力量沒有清醒的認識,捱揍也是活該。

不過康沃利斯沒有想到,唐軍居然從中國直接派來了軍隊。在東輝海外領大唐就有一個旅兵力的大和兵團,也是英國人的主要提防對象,照康沃利斯想,直接派他們上就好。又費心勞力、不遠萬里地從中國派來更多部隊,康沃利斯不相信這只是針對廓爾喀人。

當然欺負尼泊爾這樣的事情,本身英國也是很感興趣的。英屬印度跟尼泊爾一直都有劃不清的邊界,雙方也是存在一定爭端,現在英國人才剛剛拿下孟加拉,對其還在慢慢控制中,所以對於侵略尼泊爾的需求並不迫切。可是如果能夠搭一班順風車,英國人還是很樂意的。

於是,康沃利斯沒有多做考慮,作爲印度總督,他有着極大的權力,甚至可以直接發動戰爭和決定戰和與行政政策。康沃利斯帶着幾分殷切,說道:“不列顛也對於廓爾喀人的野蠻十分憤慨,他們的行動是對文明世界的挑釁,應該受到必要的懲罰。如果我們的大唐朋友出兵的話,我們很樂意調動殖民地的武裝,協助唐軍一同對廓爾喀人進行打擊。”

這話說得雖然是熱情洋溢,而且好像非常道德彪炳,但很自然地,如果英軍出動了,參與了對尼泊爾的戰爭,那麼英國人就不能空手而歸,肯定要在尼泊爾人手中拿走一些必要的利益的。英國人肯定不會派遣多少人,而唐軍卻準備了足夠龐大的軍力,英國人跟着打醬油潛水,最後還能拿到土地或者其他利益,這事情上哪有這樣的好事。

於是大唐的特使嚴詞拒絕道:“總督閣下的好意我們心領了,不過我們認爲沒有必要讓問題變得複雜化,這並不符合大唐和我們盟友的利益。我們希望英方能夠不要輕舉妄動,採取不必要的行動導致雙方產生誤解,甚至爆發衝突。”

這種外交辭令實際上就是威脅了,潛臺詞就是,不要想打老子的秋風,老子出錢出兵爲了撈點好處,你想跟着佔便宜沒門,你要是敢跟着佔老子的便宜,老子連你一起打了。

康沃利斯聽了這話立即就變得超級鬱悶,明明列強之間協商瓜分一個殖民地或者國家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像是歐洲的波蘭,就不斷地被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連續瓜分。有好吃的大家吃,吃獨食算是怎麼一回事。可是康沃利斯又無力去改變,因爲如果英國人真的來佔便宜,唐人惱火了是可能真的對他們進行打擊的。

唐人特使走了之後,康沃利斯氣憤難平,攤開紙在上面開始寫着:“……大唐的驕橫是對英格蘭的莫大羞辱,這樣的事情不能一直持續下去。如果我們縱容大唐恣意地在南亞掠奪殖民地,那麼最後我們會發現我們已經被唐人所包圍,而且我們能夠獲得的地方將會越來越少。不過暫時與大唐的衝突確實是不智的,所以有必要加緊對邁索爾的殖民計劃……”

454 洛佩茲843 表現曖昧453 友誼150 波士頓海戰575 萊比錫戰役(七)850 工業帶029 各懷鬼胎615 對抗上架感言392 吞武裡之戰(下)521 作戰計劃280 應對天地會107 列剋星敦的槍聲735 八十萬雄兵593 蒂****特斯920 前總統的未來學(下)412 轉讓074 轉運的出洋人478 罪魁211 北海道588 移民之議(中)178 海軍雄心(下)031 市場中的印第安人540出口增長600 萃英會(下)464 無情758 伊拉克戰役534 大選521 作戰計劃219 軍事儲備468 第七旅551武士處理739 總統千金577 萊比錫戰役(九)-借款578 萊比錫戰役(十)625 撤之已晚617 威脅與妥協806 培訓談話250 城管無敵盧小毛(上)907 立體登陸937 決戰日德蘭(十二)278 產能再調039 百貨公司884 海軍競賽530 越南海外領935 決戰日德蘭(十)793 新局343 江南(五)778 拳亂(四)527 頹勢150 波士頓海戰293 開條件703 華沙會戰(一):緊缺的彈藥845 三八艦隊630 修約759 多國艦隊542九零工程623 龍驤881 應對歐洲552海外領改革179 小工人陳福仔295 新朝新體(上)204 臨窗隨想181 鄭信424 一七八八(下)266 康仕平495 編列680 突破防線019 報復845 三八艦隊236 擒龍(五)949 察裡津戰役912 低地戰役(四)430 抵滬444 乘警727 瓜分瑞士031 市場中的印第安人185 借兵888 願景392 吞武裡之戰(下)042 各有所求271 晉南658 三八大遊行871 俄土再戰618 三個條件841 走上前臺468 第七旅142 半殖民地523 炮艇入河914 低地戰役(六)958 德意志之死130 蘭芳157 去珈州274 帶來文明439 遭遇戰022 譁衆取寵528 驚聞495 編列191 天化危機(下)763 調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