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 治中南

大唐如此“盛情難卻”,真臘國王安英也沒有辦法。致使他最終不得不答應大唐要求的,實際上是一支唐軍大和兵團部隊僅花費了一天時間就攻破了真臘重鎮金邊(此時真臘王都屢次遷徙,金邊有一段時期並不是真臘首都)。爲了避免衝突,連阮福映也命令部將宋添福帶領着舊阮的部隊從真臘撤回。真臘國王安英別無選擇,最終只能選擇做一個沒有實權,甚至連吉祥物都不怎麼算是的。

大和兵團進入柬埔寨之後,雖然也提不上跟正規軍唐軍一樣,三觀正確、不拿羣衆一針一線什麼的,但是基本上沒有給當地造成什麼破壞。唐軍在柬埔寨現在能做的事情並不多,本身唐人也沒有多少能說高棉語的人才,尋找翻譯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真臘的政制將會給另一個海外領暹羅類似,不過這也需要有一整個大唐公務員班子,以及培養起能夠當好狗腿的當地官員。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初步,唐軍便要在柬埔寨進行治安和秩序的恢復。

就跟西方列強在別的地區建立的殖民地一樣,現在大唐對於暹羅和真臘這些地區的控制力並不強,雖然在此地駐紮了軍隊,也打掉了反對自己的政權,可是談到有效治理倒是不夠。甚至比起英屬印度這樣的殖民地,暹羅和真臘這樣的大唐海外領還多有不如。當然,從程度上來說,大唐處理自己的海外領和西方列強對待自己的殖民地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態度。

指導理念上,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就是單純他們榨取財富的地方,甚至就算是往當地移民,比如當年的北美十三殖民地,其主要目的也是在開發後能更好的爲英國帶來經濟利益。西班牙人在南美大肆地搜刮着金銀礦產,逼迫着當地印第安人爲他們開礦。爲了利益,他們纔不會管殖民地人民的死活,發展均衡不均衡,環境好不好,都不在殖民者的考慮之中。

當然,本質上大唐去佔領暹羅真臘等地,也是爲了利益的。不得不提,大唐現在所佔據的土地,早就超過其發展所需。大唐現在控制着北美的西海岸,就算人口暴增幾個世紀,也能容納。而且清國已經被納入到了大唐體系中,再加上尚未被西方人染指的大洋洲,以及其他一系列大唐之前建立的海外領,可以說大唐現在只能說是手不夠多顧不過來。就單純移民這一個問題上,大唐就沒辦法平均向各個海外領和本土進行移民。像是奧羽、暹羅、真臘這樣的地區,就不在大唐移民序列的靠前部分。

經濟上,大唐希望從暹羅真臘等地區獲得更多,一方面他們會是大唐工業品可靠的輸出市場,另一方面,大唐又希望通過並不太劇烈的社會改革,來解放當地的生產力,從而推動社會進步,顯然在文明程度更高的地區,自然能夠產生更多的利益。就以單純種植稻米爲業的暹羅和真臘,大唐本身就是富糧產國,用不上當地多出產的那麼些大米。所以,農業上大唐就得優化暹羅和真臘的產業結構,比如說提高一些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

在暹羅大唐通過解放農奴、廢除薩克迪納制,而獲得了當地一部分的勞動力。同時暹羅大片土地都落入了唐人手中,唐人自然就可以利用這些土地和勞動力,在暹羅開設種植園,種植有經濟價值的作物,比如橡膠和蕉麻等。而之後這些唐資的種植園在盈利上,顯然會大大超過那些普通種糧食的地主,接着其他暹羅人就會想着種植同樣的經濟作物來盈利。

再然後唐人就可以在本地開一些農業初級品的加工工廠,做一些運到大唐本土加工比較困難而且成本更高的業務。再加上暹羅本身還有一些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唐人也可以開設一些工礦,這樣一來,暹羅便有了比較基本的工業。

唐人更會在本地操持商業,因爲完善的商業網絡和服務,會促進商品的交易和流通,自然就便利於唐人的收益。

其實唐人還是很想安安生生地不要打仗,將拿下的地盤好好治理一番的。不過,這個國家總有一些像是白南一樣的傢伙,撒了歡地全世界跑馬圈地。大唐最早控制夏威夷的時候,其實就是希望擁有一個熱帶作物的產區,主要是甘蔗和橡膠。一個夏威夷羣島雖然不大,但是也夠唐人開發不短的時日了。而唐人之後更是靠着一股海盜拿下了婆羅洲,這個世界第三大島。這裡有殖民基礎,也有一些資源,原本唐人可以好好地進行一番開發。可是唐人先是一波帶走了這裡大多數的華人移民用來充實本土,然後還不滿足,又通過北美獨立戰爭奪取了東南三州,在執行杜鵑計劃的時候又順手拿下了北海道島和庫頁島。東南三州距離尚遠,雖然土地肥沃而廣袤,但是殖民不易。而變成南北固威島的北海道和庫頁島,那也是可以好好開發一夥了吧。特別大唐還從清國弄來了六十萬的滿人在此流放,勞動力都充足了,大可以建設出一個很像樣子的殖民地。

可固威領沒有弄完,唐人又打下了幕府手中的奧羽,直接把旗子插在了日本列島上。這裡也根本不作爲開發重點,反而成了募廉價傭兵的基地。

東南亞的巽他羣島打下了一堆地盤,這開發根本還沒有個譜,又藉着暹羅的內亂插手到了中南半島這邊。可以說,白南現在自己手上的大唐公務員資源,供應中華聯合特區都比較懸了,再加上面積更大的暹羅和真臘,那真的就是呵呵了。

所以白南現在不得不想別的辦法,比如從清國培訓一批具備管理能力的人才,前往中南半島,代替唐人去管理那邊的土著們。這個辦法倒是一個好辦法,因爲在上海香港等地,大唐開設了培訓公務員的教育機構,逐步使其獲得培養這類人才的能力。

297 新朝新體(下)237 擒龍(六)368 東南亞海外領683 再戰英吉利(上)603 不斷擴張的海軍453 友誼833 加拿大民兵459 不可避免777 拳亂(三)579 萊比錫戰役(十一)543陸軍籌謀746 石油的誘惑355 紅顏醉(六)120 馬德里之行(下)460 西海岸戰區(上)816 百大廠建設818 新艦名699 內鬥253 豐臺大營764 實習921 工業狂潮444 乘警493 失親599 萃英會(中)269 是破壞者也是拯救者422 一七七八(上)759 多國艦隊040 訪問團691 駐歐唐軍525 江面水戰429 求見070 遵守紀律112 軍事援助306 剛需725 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中)054 “鐵血”911 低地戰役(三)059 奢侈品貿易400 暹羅立制384 通牒475 解放者677 軍國130 蘭芳040 訪問團120 馬德里之行(下)020 剿滅530 越南海外領945 次大陸戰役(中)677 軍國815 宗族瓦解(下)386 吞武裡之戰(二)492 不妥協183 陽奉陰違566 普魯士的國王619 不戰221 接近札幌534 大選695 讓步110 美利堅的榜樣030 出使391 吞武裡之戰(七)564 隱藏的爆炸669 真正圖謀(下)948 遊牧民550放棄抵抗375 上海生意(中)628 事變再演?426 魔都403 治中南567 元帥的擔心330 貧瘠的日本694 橫貫線176 內陸殖民094 真正的國力303 滲透嶺南619 不戰131 打探婆羅洲690 父與子903 橙色革命(下)935 決戰日德蘭(十)115 人非658 三八大遊行801 調兵遣將773 營救840 羣體性脫離749 波斯952 法國戰役729 英國決心228 路況376 上海生意(下)252 橫財066 鬧事585 運河247 京中人心(下)811 接見244 長纓在手蒼龍得縛563 火的夜晚534 大選257 當唐軍(下)407 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