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晉南

國泰爲人貪得無厭,其貪腐弊案,更是乾隆朝幾個重大案件之一。不過到這個時候國泰尚未案發,再加上朝廷已經土崩瓦解,國泰反而現在更加滋潤。京城陷於敵手,皇室傾頹,更讓國泰有了斂財的大好藉口。

在於心腹布政使於易簡相談之後,國泰在全省刊發佈告,言此大清生死存亡之際,百姓應勇於任事、毀家紆難。具體的措施有:山東兵少,而賊勢大,今招募民間團練爲勤王之軍,盡轄於巡撫衙門之下;爲籌勤王兵餉,山東全省加稅攤徵;爲網羅民間人才所用,特開闢捐官渠道,每捐多少錢財,可獲得一個出身。國泰許諾,如果勤王成功,勤王軍中官員無論是以前的還是後捐來的,都是大功臣,必然封妻廕子,得到皇上褒獎。

國泰是屬於典型志大才疏的那種,爲人刻薄,動輒對同僚和下屬辱罵,甚至拳腳相向。出身紈絝的他更不知道民間疾苦是何物,所以有了這個機會他任免酷吏,開始在全省搜刮錢財,企圖中飽私囊。當然國泰也知道亂世最重要的莫過於兵權,他能夠插手山東幾個軍鎮的軍事,不過那些總兵也不是特別鳥他。所以國泰便打算招募團練以壯大自己的兵力。

國泰喊得勤王聲音不小,可是卻沒有什麼明顯的動作,他倒是加強了魯北的防禦,以免唐軍突破進來,同時他還以唐夷炮船厲害爲理由,約束登州水師不許出動,堅壁清海。

如國泰這樣的封疆大吏,真心不算少。距離五月十二日唐軍攻破北京城已有一月有餘,就算是南方的一些省份都已經收到了京城被破,皇帝生死不知的情報。當然相當一部分封疆大吏們都把這當成笑話,由於京城被攻破,當日唐軍把京城團團圍住,誰都沒能跑出來。朝廷的各機構都等於廢除,其中就包括重要的驛站體系。

清朝的驛站體系是封建朝代中發展最爲完善的,分驛站鋪三個系統,驛是官府接待賓客和安排官府物資的運輸組織;站是傳遞重要文書和軍事情報的組織,爲軍事系統所專用;鋪由地方廳、州、縣政府領導,負責公文、信函的傳遞。

作爲官方組織,凡需要向驛站要車、馬、人夫運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郵符”,郵符氛圍兩種,即勘合與火牌:官府使用時憑勘合,兵部使用時憑火牌。使用“郵符”有極爲嚴格的規定。對過境有特定任務的,派兵保護。馬遞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驛站的接遞如果要從外到達京城或者外部之間相互傳遞的,就要填寫連排單。

京城兵部讓唐軍一鍋端,自然沒有人給郵差們去加火票,以至於這些日子四處傳播的消息,極少是有走官方的驛站體系的,有也是得了難民傳來的消息的地方長官,向外界通傳的。可是這樣一來公信力就比較低,所以還是有許多人不相信北方出了這麼大一件事。

不過慢慢也有人反應過來,如果這真的是一個惡作劇的話,那麼這一段時間來,必然應該有京裡傳遞來的其他消息。大清國幅員遼闊,朝廷要統治四方,勢必需要不斷地往外發出政令,這種情況應該十分頻繁。一個封疆大吏,一個月之中收到來自京城的四五封命令都是常事,就算不那麼頻繁,一個月中也至少有那麼一封詔書,特別是那些有重要事務的地方。再就是,一些人上疏了,就等着皇帝的裁決呢,可是左等右等什麼都等不到,這必然會引起一些人的懷疑。

那麼,一直瘋傳的京城被破的消息,就有可能是真的了。

稍稍有點腦子的地方官員,必定會嚴密的封鎖信息,直隸雖然亂了,但是跟他們所主政的地方沒有關係。如果皇帝生死不明,京師被奪的消息蔓延開來,必然出現一大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天才們,大家都會想,皇帝沒了,咱們揭竿而起吧,到時候恐怕不止北直隸亂了,各地都會涌現出各種野心家和起義軍。

山西巡撫巴延三,跟很多滿人大官一樣,屬於沒有什麼能耐,憑着身份晉升的無能之輩。後世關於他也有一些軼聞。比如原本巴延三在軍機行走,沒有什麼才幹,但是兢兢業業,在一天值夜的時候,被乾隆叫去擬旨,誰知道巴延三太過緊張,一個字都沒記下來,還好旁邊一個小太監十分聰慧,幫着巴延三把乾隆的意思表達了出來,又用不錯的文采潤色了一番。巴延三將詔書呈給乾隆,乾隆大喜,認爲巴延三很有才幹,纔有了他之後的飛黃騰達。

這巴延三顯然就是腦袋裡面缺根弦的主,京城被攻陷的消息傳到太原府之後,巴延三極爲震驚。秉持着一顆忠心爲主子,巴延三立即就開始在山西各地調兵遣將,準備殺回京城,解救皇上。可是他對於輿論沒有絲毫的控制,使得山西各地轟傳各種消息。

有人傳唐人自海上來,是得了東海龍王的首肯,大雨三天,將清軍水淹七軍。

有人傳唐人乘飛龍而來,直接衝入宮中將乾隆一口吃掉,有唐人乘龍大將言:“爾蠻夷焉能稱龍?”

還有人傳唐軍興軍百萬,爲報當年滿清入關屠殺漢人的仇恨,砍了十萬滿人的腦袋,築成了一座龐大的京觀。

更有人道,攻破京城的根本就不是唐人,而是信奉真空家鄉,無生老母的天兵天將,無生老母要在人間度化塵世兒女,造白蓮淨土,姐妹兄弟們都給老母燒香……

好吧,傳到這個份兒上,一些什麼奇怪的東西已經混進來了。

巴延三抽調全山西的兵力,並勾連其他附近清軍準備入京勤王,可是他的部隊剛開始調動,晉南就出現了防守空虛的情況,然後一位喊着“混元開天、彌勒下世”的義軍首領劉之協,在晉南扯起了反旗,率領數千名義軍,殺官造反。

由於巴延三剛調走了守軍,所以義軍勢如破竹,連奪數座縣城,發展的速度一點都不必唐軍滿。

這義軍首領劉之協,原本是白蓮教分支混元教教主劉鬆的弟子。劉鬆在1775年起事失敗後,被充軍甘肅,劉之協、宋之清等弟子逃脫了,繼續開始傳教發展實力。劉之協等人流竄進入山西,剛剛發展了出了一點眉頭,沒想到這時候開始轟傳乾隆被殺,京城被破的消息。其後又是不淡定的巴延三開始抽調全省兵力造成局部防守空虛。劉之協和宋之清判定時機成熟,便拉起了自己的信徒,舉旗造反。

別說他們還真是選了一個好時候,混元教造反,登時就讓巴延三處於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如果他出兵直隸,那後路說不定就被混元教的起義軍給斷了,而且如果讓混元教繼續發展,可能造成難以想象的破壞。可是不入直隸,那麼滿人的根基可能就被唐軍徹底破壞掉了,這是真正的進退維谷。

此時尚不是乾隆末年、嘉慶初年的時候,白蓮教川楚教亂震驚朝廷。白蓮教自元代發端一直傳到清代,已經是不可小覷的存在。不過此時白蓮教的主要根據地還是在山東、直隸一帶。由於土地的高度集中,來自各地的流民匯聚在川楚等地,人員達百萬之衆。正是劉之協等白蓮教的領導人,在此地傳教十餘年,使得當地流民廣泛信仰白蓮教,並掀起了在乾隆末年嘉慶初年的這場,有百萬起義軍的川楚教亂。

不過川楚教亂也因爲各白蓮教派義軍之間各自爲戰,沒有形成統一組織,被清廷最終撲滅。但這場戰爭糜爛十六省,耗費清廷六億兩白銀,傷亡數十萬軍隊,陣亡提督以下超過四百名中高級武官陣亡。川楚教亂使得清廷元氣大傷,朝着覆滅的深淵更近了一步。

且說此時還僅僅是1779年,白蓮教勢力不小,但現在還使喚不動僅僅是爲了討一口飯吃的川楚地區上百萬的流民,其主要力量還集中在北方地區。1774年王倫清水教反叛,就是白蓮教起義的一個分支。包括其後混元教的失敗,也都是白蓮教的嘗試。

劉之協在山西傳教,幸運地遇上了唐軍攻破京城、天下大亂,正巧藉助這個時機起事。劉之協也頗有頭腦,在佔領晉南數縣之後,開始派人聯繫河南、山東、直隸一帶的白蓮教分支教派,大家雖然打着不同旗號,但是教義大同小異,都是拜的無生老母,同爲教中姐妹兄弟,自然能夠攻守相望。

也就是在唐軍無意地推動下,一場規模不及川楚教亂,爆發時期更早的白蓮教大起義,已然緩緩成型了。而這場起義顯然對於唐軍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影響,但是對於那些謀劃着北上京師勤王的清國地方官員們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

最起碼唐人現在還沒有明說砍了誰的腦袋,但是晉南幾個縣官都讓混元教的教民扒皮點了天燈,這種恐懼可不是一般人享受得了的。

850 工業帶868 巴爾幹之亂(上)526 升龍城下925 U艇417 新策略185 借兵265 兵變372 不列顛買買買482 墨西哥城之戰(續)296 新朝新體(中)146 多舛艦長的初戰453 友誼377 中華特區的一年(上)523 炮艇入河848 區劃和國土856 拉普拉塔833 加拿大民兵336 遣唐使(下)555回到德意志241 擒龍(十)244 長纓在手蒼龍得縛777 拳亂(三)324 辦薩載576 萊比錫戰役(六)316 德意志傭兵939 大空襲伊始096 風變337 教育620 扣留791 西逃路(下)664 獅子號255 武衛軍669 真正圖謀(下)644 恐懼與機會299 兵部尚書548逆轉來逆轉去820 特殊組織(番外)276 美國大商人(下)402 聖母之心875 空襲莫斯科453 友誼890 卸職396 吞武裡之戰(十二)871 俄土再戰194 求戰160 女兒775 拳亂(一)384 通牒099 杜鵑計劃(上)200 一七七八巴黎和約019 報復944 次大陸戰役(上)893 新坦克(下)142 半殖民地624 對棋069 農祿神382 暹羅之變307 制憲會議(上)223 南固威島117 一入江湖深似海143 躊躇448 新的想法586 南聖胡安305 回家957 沙俄已殺879 亞歐大陸橋080 首肯193 遠征軍抵達新英格蘭761 割肉會談245 京中人心(上)851 導彈驅逐艦751 世界盃(中)605 更新與進步219 軍事儲備185 借兵607 青州案(一)238 擒龍(七)367 婆羅洲戰爭(下)085 驅人辦事603 不斷擴張的海軍065 父子205 大文豪楚白118 由秋收而想375 上海生意(中)479 墨西哥城之戰(上)109 接觸922 大徵兵590 文化發展237 擒龍(六)571 萊比錫戰役(三)361 紅顏醉(十二)632 惘943 導彈戰250 城管無敵盧小毛(上)537 赤字(上)122 夏威夷種植園271 晉南410 英荷戰爭339 江南(一)540出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