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一七七八巴黎和約

北美獨立戰爭雖然已經漸漸平息,但是談判桌上的爭奪纔剛剛開始。

英國人已經不得不接受自己慘敗的事實,在北美他們除了取得了長島會戰的勝利,之後幾乎一路失敗,無論是海上還是陸地上,有了唐軍支援的大陸軍將英國人打得落花流水,更加讓英國人覺得恥辱的是,唐美聯軍現在居然控制着多達兩萬多人的英軍俘虜(含黑森僱傭軍),這勢必對於英國在歐陸的列強對抗中,產生極爲不利的影響。

戰爭的後期中,英國人已經不再往北美派出一艘軍艦,僅有的軍艦都躲在哈利法克斯不敢露頭,本身英國人就受北美柚木船隨時可能散架這個巨大危機影響,而唐人一口氣擊沉了他們幾十艘船,甚至包括多艘三級以上戰列艦,這讓英國人更不敢輕舉妄動。喬治三世幾乎可以肯定,如果皇家海軍在北美海域損失超過十艘戰列艦,那麼同出波旁家族的法國人和西班牙人,幾乎是必然會對英國發動入侵了。

整個戰爭中,估計最開心的人還不是拓土四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唐人,也不是謀求獨立成功的美國人,而是從開始到現在,除了有限地接濟了一點軍火之外,幾乎什麼都沒有做的法國人了。

要知道,另一個位面當中,外交大臣格拉維耶不遺餘力地建議剛剛登基的法國君主路易十六對北美戰爭進行大力支援,法國人最後也確實打贏了,而且或者說沒有法國人美國根本不可能贏(法國統帥羅尚博在戰爭中統帥的部隊比華盛頓還多),但是最終法國卻因爲這場戰爭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整個戰爭中,法國靠着舉債來維持戰爭,最後居然欠債達到十幾億裡弗爾。而且,在戰後,法國人甚至沒有從英國手裡奪回魁北克和新法蘭西殖民地,更沒有英國的賠款這種東西。難以償還的債務終於在1789年愈演愈烈,加上1788年的天災和開放英國製造品進入法國市場造成的法國經濟危機,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商討對策。然而,最終的對策就是法國大革命。

制憲會議最終用路易十六這位算得上是開明而且善良的君王的腦袋,最終換來了一個共和國。

在本位面中,戰爭不僅沒有捲入法國人,而且法國人幾乎沒有花費一毛錢就看到英國人折損了數萬大軍,軍費花費何止幾千萬鎊,最重要是還打輸了,丟掉了整個十三殖民地,還有佛羅里達和巴哈馬。

用一個詞形容法國人,那簡直就是酸爽啊!

爲了滿足自己看英國人丟臉和恥辱的極惡趣味,在北美戰事停息之後,法國人幾乎是第一時間就邀請英國、美國、大唐共和國的代表,前往巴黎,爲了和平簽訂停戰協約。在這份協約中,法國人肯定取不到任何的利益,但是看英國人失去利益,就是法國人得利了。

最終,在1778年1月,英國代表奧爾瓦德,美國代表傑伊、亞當斯、富蘭克林,大唐駐美大使兼談判全權代表楚白,齊聚巴黎,就善後問題進行談判。

英國託利黨內閣也應爲戰爭是失敗最終倒臺,新內閣是沃斯-文特沃斯領導的輝格黨內閣,奧爾瓦德也得到國王陛下和首相閣下的授意,正式停止這場該死的戰爭,並儘可能地維持大英帝國的利益。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英國人在談判桌上是格外精明的一羣人,他們精打細算,而且非常大膽,相反法國人則顯然不是這樣的。不過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不要想,這句話可不是丘吉爾的獨創,而是英國人持久幾百年的國際關係哲學。

wωω ▪tt kan ▪C〇

十三殖民地羽翼漸豐,而且在大唐的哺育下已經擁有了一支可戰的軍事力量,而且十三殖民地的獨立意志堅定,恐怕就算採用離間的手段也沒法解決。倒是因爲土地糾紛,佛蒙特跟紐約和新罕布什爾有不小的矛盾,能夠利用一下,不過英國都敗了,佛蒙特能撐下去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至於大唐就是一個更讓人牙疼的對手了,在這場戰爭之前,大唐共和國根本沒有進入過英國人的視線,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幾乎生生斷送掉了英國。他們的軍事力量不可戰勝,無論海軍陸軍,而且這個國家足夠神秘,讓英國人更加難以斷定出什麼來。

大唐共和國佔據的佛羅里達和巴哈馬,顯然也別想着他們能吐出來了,英國人現在連接近打探情報的心思都沒有,只能通過那些在巴哈馬私自坐船逃走的英國人才能瞭解到,大唐在那裡大興土木,顯然是賴下了。

英國人並不知道美國和大唐已經私相授受,將田納西河以南、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土地也送給了大唐。英國人其實已經預料密西西比河以東、阿巴拉契亞山以西的這塊土地,顯然是不太可能保留了。本身因爲那裡號稱是王室屬地,也沒有什麼移民。而且就算有什麼移民,還是保皇黨移民,最後也都會被美國崽子給清洗了。

當然,真到了談判桌上,奧爾瓦德還是爭取了一番的,不過他這番爭取沒有什麼意義,因爲大唐的外交官一臉笑意地看着他,就是不說話,因爲他說的這些東西,實在讓人連搭理他的性質也沒有。

美國人也不同意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土地仍舊是英國的,所以唐美咬死這個,英國人沒有任何辦法,只能認下了。

剩下的談判進行得還算比較順利,雖然美國人擊敗了英國人,但是對於這個昔日的宗主國,敬畏還是很深重的,也就是說華盛頓們還不太敢對英國有什麼癡心妄想。原本華盛頓還想過北攻加拿大,但是大唐明顯對於這個戰略不支持,所以只能作罷。

大唐當然不能支持美國攻克加拿大,這會給他們更多的資源和力量,大唐可是要控制美國的發展程度的。況且,這場戰爭前後也消耗了大唐多達五千萬唐元的特別軍費,雖然獲得的回報絕對不是幾千萬能夠衡量的,單單是經營東南三州,大唐興許在三年內就能回本。

條約將確定,原十三殖民地爲美利堅合衆國,其主權和合法性受到英國的承認,雙方脫離殖民地和宗主國的關係。美國和加拿大的分界也與另一位面中的劃分沒有什麼兩樣,英國人佔據五大湖以北的土地,同時密西西比以東也都轉讓給了美國。

關於大唐的部分,英國將承認大唐對於佛州、彭州和毓州的佔領,承認大唐對東南三州的合法主權。

領土的細節確定之後,其他的細節都比較好說了,大唐的態度是削弱英國,但不能讓美國得到太多便宜,而且自身也衡量胃口和能力,不會做無謂的獅子大開口。所以,最後談判決定的都是一些細枝末節。

比如,美國允許在自己的領海內進行漁業捕撈——這個不是廢話的麼。

之前殖民地和宗主國所欠下的一切債務仍需要履行。這倒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主要還是一些私人債務,如果英國想要美國支付他們投資在殖民地發展上的錢,那顯然也不現實了。

英國要求美國發還所有被侵佔的保皇黨居民的財產。戰爭中,十三殖民地的效忠派在很多地區都被歧視,甚至有些人還遭到了嚴重迫害,一些地區還有將效忠派綁在十字架上****這樣惡劣的事情發生,更別說搶奪他們的財產和房屋了。

顯然美國並不打算承認那些本質是強盜行爲的佔有,而且戰後重建和發展殖民地都需要效忠派居民的參與,所以這一點也是沒有什麼懸念的就過了。

最後,英國要求美國和大唐交還戰爭中的俘虜,以及允許效忠派的居民自由離開美國,前往其他殖民地居住。實際上,將由多達十幾萬到數十萬的效忠派將離開美國前往加拿大,原本歷史上他們還會前往佛羅里達和巴哈馬,不過現在他們是不具備這個選項了。大唐其實也支持這些效忠派離開,畢竟不希望看到美國的人口增長過快。

東南三州的英國居民,大唐也一併塞到這一條來了,佛州和彭州殖民地的英國居民,統統遷移走,如果自願地話,可以遷移到巴哈馬羣島。不過大唐也申明瞭,他們都將轉籍成爲唐人,任何不利於大唐國家利益的行爲,都將受到大唐法律的懲處,英國對他們沒有任何權利和義務,大唐也不歡迎英國插手大唐的內部事務。

就這樣,經過長達三個月的談判,唐美英三國最終在巴黎簽訂了《1778巴黎和約》,最終正式宣告美國的獨立,隨後法國、西班牙等國家相繼承認了美國。同時,大唐也正式獲取東南三州,並一躍成爲世界列強舞臺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和約剛簽訂,英國人絲毫不介意大唐將自己打得悽慘,英國代表奧爾瓦德又找到楚白,希望跟楚白簽訂唐英之間的貿易協議,而且似乎也非常有興趣進行技術交流。意識到唐國先進性的法國人也不甘落後,一時間,大唐似乎成了歐洲各家豪門的座上客和香餑餑。

604 因應498 報應不爽(上)221 接近札幌555回到德意志819 目送(番外)320 收買010 晚會籌備355 紅顏醉(六)723 秩序制定(下)474 巴亞爾塔港暴動(續)500 報應不爽114 揉圓搓扁的命761 割肉會談716 華沙會戰(十四):暴打868 巴爾幹之亂(上)405 孟雲624 對棋742 君子道501 蹤跡834 紐芬蘭海戰(上)442 廓爾喀旅023 聖地亞哥號534 大選360 紅顏醉(十一)280 應對天地會928 決戰日德蘭(三)325 聖女195 五輪之後你再上058 走私船568 大戰的肇始260 城管是個有前途的職業(下)790 西逃路(中)869 聯合之心090 邊界劃定443 阿帕奇青年242 擒龍(十一)937 決戰日德蘭(十二)329 攻打仙台609 青州案(三)922 大徵兵547干涉317 民意洶洶513 大革命之大唐應對792 報應不爽688 殖民新說021 僱傭兵存續600 萃英會(下)200 一七七八巴黎和約409 反擊175 大唐五大建設346 江南(八)115 人非367 婆羅洲戰爭(下)890 卸職312 波音768 傳單626 反擊567 元帥的擔心599 萃英會(中)595 沒有後臺的革命(上)337 教育812 朝鮮217 輿情(下)830 宣戰784 拳亂(十)847 新移民潮906 登陸烏克蘭263 伏擊587 移民之議(上)350 紅顏醉(一)560 國際縱隊的小戰士801 調兵遣將253 豐臺大營945 次大陸戰役(中)903 橙色革命(下)793 新局367 婆羅洲戰爭(下)405 孟雲778 拳亂(四)339 江南(一)914 低地戰役(六)653 土倫戰役(下)542九零工程873 逼退戰略937 決戰日德蘭(十二)587 移民之議(上)435 南亞884 海軍競賽476 彼端320 收買761 割肉會談029 各懷鬼胎930 決戰日德蘭(五)789 西逃路(上)568 大戰的肇始694 橫貫線751 世界盃(中)514 黨主席006 組建獵騎742 君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