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山口洋

一艘三千噸的大唐貨輪在西婆羅洲山口洋靠岸,而山口洋的岸邊,一面紅底騰龍旗高高飄揚着,昭示着這裡大唐的存在。一個多月前,胡發奎帶領自己香盜部衆,以及一部分蘭芳武裝,攻佔了山口洋,使這裡成爲蘭芳公司最重要的出海口。三發畢竟是內河港口,通行多有不便,山口洋的港口條件則好得多。胡發奎所圖不小,自然需要在交通上多想辦法,所以攻佔了此地,並派遣人員再次屯駐。

“不曉得的話,還以爲這裡是大唐的領土。”林有德望着大唐國旗慨嘆道。

前來迎接的胡發奎哈哈一笑,道:“如果俺沒猜錯的話,林大班手裡就應該有委任狀了吧,就算俺打起這面旗幟之時這裡不是大唐國土,現在也應該是了。”

林有德看着胡發奎說道:“你可真是敏銳啊,胡總督。”

一聽到總督這個頭銜,胡發奎眉飛色舞,林有德將手中的委任狀交給了胡發奎,他迫不及待地拆看來看,上面字不多,就一句話——茲委任大唐海軍少校胡發奎爲大唐共和國婆羅洲海外領總督,特此證明。落印是大唐共和國國政院。

胡發奎就感覺自己跟吃了一顆人蔘果一樣,渾身三萬六千個毛孔無一不通透,他道:“林大班你剛走那時,我還有些擔憂,害怕國內擔心我權重,不能信任。不過看起來國內還是智者多,把這個大任交給了我,我也絕不會辜負國內人民的期盼,做好這個事情的。”

緊接着,胡發奎又用灼灼的眼神盯着林有德道:“國內給俺帶來了什麼好東西啊?”

林有德失笑道:“你這個傢伙,已經是堂堂總督了,還是顯得這麼市儈,你確定你是貴族子弟嗎?”

“貴族子弟怎麼了,我們胡家是有家訓的,要能跟兵丁同甘共苦,就得學會怎麼以赤腳兵的方式生活,俺這一身做派,其實也是後來學的。”

林有德點點頭,他道:“這一艘船上主要給你帶的是武器和彈藥,共有三千支sc-2步槍和90門sc-1774大炮,以及配屬的足夠你使用一年的彈藥。”

胡發奎激動地搓着手,道:“足夠俺折騰的了,俺這些時日已經從香港水寨調來了三千忠於俺的人馬,現在蘭芳的一兩萬號人也在俺的指揮之下,之前拿下山口洋,已經爲和順的人所忌憚,他們試探性地跟我們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的衝突,我沒叫俺的火槍隊出馬,雙方鬥得個旗鼓相當,這些火槍到手後,俺便可以把坤甸那十四家公司連根拔起了。”

林有德又說道:“另外呢,國政院又特別批了總共三十六艘帆船,之後將由特別的船牽引到婆羅洲來,作爲你的海上力量。這些船沒有水手,所以你得自己想辦法,倒是平均每艘船都有數門青銅火炮,不多但也夠用了。”

胡發奎聽後眼珠一轉,心中有了許多心思。明顯楊真現在雖然還在香港協助候鳥計劃,同時還幫着弄弄移民轉運之類的事情,但是大方面上已經不怎麼聽國內的招呼了。顯然國內對於楊真不滿的人很多,也不希望楊真就這麼掌控南海。充實胡發奎的實力,必然會對楊真進行挾制,也會加強大唐對於南海的控制力。

胡發奎又道:“炮不夠,俺知道陸軍那邊已經全面淘汰了70mm的九二步兵炮,那些小炮雖然射程比較近,但是挺好用,下一次林大班再回來時,把這些步兵炮全給俺帶過來吧。收拾完了和順,俺還要帶兵鬥荷蘭紅毛和當地土人,那些青銅炮,還是主要給戰艦使,有這些步兵炮俺就夠用了。”

林有德沒想到胡發奎把主意打到九二步兵炮上面了,現在陸軍團屬火炮是105毫米的s1775,下面還有60和81毫米的迫擊炮,完全沒了九二步兵炮的用武之地。林有德現在總是幫北方工業做些轉運軍火的事情,對於很多軍火存量事情一清二楚。九二步兵炮穿越時共有120門,後來玩壞了幾門,又修起來了,數量仍是120門。炮彈一直沒有補充,數量也就是每門炮四五個基數的樣子,說多也多,說少也少。

“行,我回去幫你申報一下,應該問題不大,彈藥打完直接把炮給毀了,千萬注意不要流傳出去,特別是不能讓荷蘭人得到。”林有德說道。

胡發奎笑着道:“絕無問題,九二步兵炮也不是那麼容易仿製的,荷蘭紅毛拿着了,八成也是造不出來的。”

林有德道:“造不出來是肯定的,不過卻可能對他們起到一定的促進,流傳到其他國家也是可能的,我們不能冒這種風險。”

接着林有德又說了一件事,他道:“拿下和順公司之後,國內還有一件大事需要你做。”

“林大班但說無妨。”

林有德緊緊盯着胡發奎,想要看他反應,說道:“國內將杜鵑計劃的執行押後了,這兩年將主要推進白總參事提出的一個新計劃,盤蛇計劃。也就是我們派兵參與北美獨立戰爭,並奪取佛羅里達等北美大陸東南地區。國內的人力捉襟見肘,而清國仍舊是難以簡單獲取大量人力的,所以國內希望你能夠從婆羅洲和越南入手,幫國內解決這一問題。”

胡發奎雖然是明代衆,但後世的種種知識已經通曉,他自然知道現在美國正在跟英國人打獨立戰爭,也知道佛羅里達在什麼位置。他震驚的是國內居然直接打算抽調婆羅洲的華人人口爲己用,這倒是對他的一些部署和想法有了打亂。

“帶走婆羅洲的華人人口,對於我們開發婆羅洲十分不利啊。”胡發奎默默地道。

林有德點頭說:“確實這樣,但是一切還是以國內的情況爲轉移,我們需要大量的移民,而婆羅洲這邊已經出洋的人口,更容易轉運回國,而且他們從事工礦業,比較容易可以稱爲新的產業工人。”

胡發奎沉默了一會兒,問:“國內需要多少人?”

“婆羅洲帶走十萬華人勞工,另外從越南帶走十萬女性。越南那邊,國內會投入資源的,我們將用武器和其他的一些東西,吸引當地割據勢力,用人口來交換,西婆羅洲這邊將成爲一個轉運港口,一切需要靠你協調。”

胡發奎道:“十萬華人勞工?那不就是和順公司的人口麼,國內也是好算計啊,俺滅了和順,直接從我這裡把和順的人接過去,俺控制的蘭芳便可以在西婆羅洲一家獨大。”

其實胡發奎心中想,說不定是國內害怕他在婆羅洲做大,而故意要從他這裡抽取人口,限制婆羅洲海外領的發展。不過再一尋思,如果從越南招募移民一事也交在他的手上,他大可以利用便利條件,從越南帶來大量的流民,到時候發展海外領還是一樣的。

胡發奎還可以通過利用當地土人的力量,壯大海外領。現在雖然人口上華人將不佔優勢,不過就算沒有國內抽調人口移民的事情,這裡本身就是土人比較多。而且只要杜鵑計劃施行,那麼大量華人移民將會從大陸走出來,婆羅洲可以用幾十年一百年的時間,完成人口比例的逆轉。

雖然帶走華人人口的數量有些大了,不過胡發奎也覺得藉着這個機會,徹底重新打破原本西婆羅洲華人公司的組織結構,以海外領政府爲核心,仿照大唐國內的制度,重新樹立起一套體制,似乎也不錯。如果和順的人仍留在西婆羅洲,必然會面臨種種阻礙,讓胡發奎不勝其煩。

“國內的命令,俺一定會遵從的,還要與林大班細細商量,弄一個時間表出來。不過怎麼說俺都要先把和順幹掉,新武器剛剛入手,起碼還需要再練上一兩個月的時間,俺才能對和順動手。”

林有德說道:“胡總督慢慢安排便好,國內是希望你能在年中的時候武力上將所有的華人公司消滅,我們的運輸船將在今年七八月份過來,到時候數量會是相當大的,國內也想挑戰一下自己的運力和組織能力,每個月至少將有10艘移民船抵達西婆羅洲,所以二十萬人口,至遲兩年之內,全部會運到珈州去。”

胡發奎託着下巴道:“和順這邊人口尚且好說,從越南弄移民的話,要跟那些割據軍閥先溝通,怕也需要一段時日,實在不行還是跟海盜一樣,搞人口劫掠,或從流民中弄人。這邊俺會盡全力的,配合國內的部署。”

林有德點頭道:“那樣便太好了。”

胡發奎倒是思緒良多,看起來國內進取之心還是相當之大啊,這一回居然將手直接越過西班牙人伸到北美大陸的東南去了。那邊的情況他也大體知曉,如果好生經營,又是一塊成就王圖霸業的天府之地。而且珈州和東南夾着的中間地帶,看起來大唐也是志在必得了。

“看起來還真得在婆羅洲做出一番事業來了呢,之前覺得拿下婆羅洲,已然是足夠,如今看來,身爲大唐之人,只能眼光放得更遠更大才可以。”

748 天方692 美國商人(上)930 決戰日德蘭(五)578 萊比錫戰役(十)728 意大利統一946 次大陸戰役(下)333 陸奧出羽州518 阮惠835 紐芬蘭海戰(中)926 決戰日德蘭(一)113 送完再賣120 馬德里之行(下)805 中心487 徵調318 應對078 解釋(下)750 世界盃(上)678 兩線009 甦醒的蘇穆裡631 善後785 拳亂(十一)383 連長885 十五年造艦445 跳火車(上)215 輿情(上)902 橙色革命(中)233 擒龍(二)758 伊拉克戰役107 列剋星敦的槍聲320 收買707 華沙會戰(五):焦灼300 肱股之臣768 傳單172 聖奧古斯丁446 跳火車(中)446 跳火車(中)418 世界028 閱兵震懾739 總統千金233 擒龍(二)188 礦工保護358 紅顏醉(九)209 英國人的仿製行動940 大轟炸151 放風箏672 初戰英吉利(上)235 擒龍(四)838 青年說577 萊比錫戰役(九)-借款439 遭遇戰748 天方747 迷思與現實670 被擺一道463 組織171 鹿皮貿易576 萊比錫戰役(八)937 決戰日德蘭(十二)947 服軟692 美國商人(上)506 最終停戰(上)303 滲透嶺南850 工業帶461 西海岸戰區(中)350 紅顏醉(一)489 馬尼拉灣海戰(中)799 要挾229 喜聞樂見帶路黨386 吞武裡之戰(二)277 直布羅陀702 兵力準備292 友好的新皇帝911 低地戰役(三)066 鬧事385 吞武裡之戰(一)114 揉圓搓扁的命394 吞武裡之戰(十)304 天津條約196 逗你玩595 沒有後臺的革命(上)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075 抵達香港480 墨西哥城之戰(中)910 低地戰役(二)147 希望的方向673 初戰英吉利(中)528 驚聞603 不斷擴張的海軍650 炮兵指揮官955 毀滅者(上)696 金錢執政653 土倫戰役(下)785 拳亂(十一)781 拳亂(七)448 新的想法085 驅人辦事879 亞歐大陸橋914 低地戰役(六)456 災難107 列剋星敦的槍聲181 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