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平叛(二)

公元319年伊始,整個遼東發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變故,彷彿就像是今年連綿不斷的暴雪一樣,所有的一切都發生了劇烈的變故,最重要的就是遼國掌控者趙炎的迴歸。

隨着趙炎的歸來,整個遼國幾乎是一反常態,一方面低迷已久了遼東各部都迅速的行動起來,北面鍾炎,東面段遠山都是迅速的行動起來,拋棄了原先的主動防禦,而是主動的進攻起來,迅速的扭轉了不利的態勢,基本上和遼軍形成了互相對峙的局面。

遼軍方面調兵遣將,準備着下一步的進攻,而胡人則是因爲近年連綿不絕的大雪使得各部族的生活供應嚴重不足,加上遼軍的封鎖和不斷的進攻消耗,整個叛軍都幾乎達到了力量的極致了,無力對遼軍發起進攻,只能進行被動的防禦作戰,企圖將戰爭拖到開春之後。

面對着這種局勢,遼軍反攻的態勢已經非常的明顯了,而且在趙炎下令兩路大軍進攻的時候,魯平和陽裕兩人曾經協商雙方同時進攻,重創遼軍之後再休整,因爲他們也發現了趙炎的不尋常。

按照他們對趙炎的瞭解,在這種時候,趙炎肯定早就發兵全面進攻了,怎麼會只讓鍾炎和段遠山這兩個指揮部隊。

而且這兩個人在遼軍之中雖然也算是大將,但是明顯還是比不上嶽布等人,而趙炎竟然讓嶽布留守燕京,卻沒有讓嶽布北上,這樣的情況出現,可能性也就只有一個了,遼軍兵力不足。

幾乎同時得到相同推斷的陽裕和魯平兩人都是大驚失色,一方面他們有些不明白爲什麼遼軍會兵力不足,擔心是遼軍的陷阱,但是另一方面卻又立刻意識到了這是他們的一次絕好的機會。

如果這個時候能夠擊潰遼軍的主力,即使之後遼軍大軍回援,在氣勢上也必然會輸掉一籌,而叛軍則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進行整補,補充兵員穩定遼東形勢。

因此,陽裕立刻找到了九大胡帥,召開大冢宰會議,胡人在叛亂之後爲了便於指揮,在陽裕的建議之下組建了大冢宰會議,由九個參與叛變的部族的族長和他自己,一個十個人組成,以便統一指揮作戰。

但是陽裕費盡口舌也未能說服九大胡帥同意他的反攻方案,他們各自的部族在冬季都是損失很大,牲畜、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在這麼下去,他們的部族恐怕熬不了多久了,也因此,他們有了罷兵的意思。

按照這些人的想法,既然他們已經叛變了就不可能再投入遼國的陣營,所以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就只有遷移這一條路了。

但是遷移也是很難辦的,之前在遼國的旗下,各部族的胡人都分到了草場或者田地,他們的孩子都有機會上學,雖然這些胡人可能都不識字,但是他們知道,能夠學些東西畢竟是好的。

所以,在叛變初期,各部族很多的牧民其實都是不願意叛亂的,但是由於各部族族長、長老的出面,大部分的部民處於對族長、長老們的信任還是加入了大軍之中,剩下的少數人也都無奈的加入了。

但是隨着遼軍的鎮壓和冬天不斷的天災,這些思想單純的牧民們已經開始感到不滿了,鬧得最兇的就是最先開始叛亂的慕容鮮卑人和宇文鮮卑人,他們的族人十分不滿意部族首領們的做法。

尤其是他們看到自己的同族兄弟段氏鮮卑人竟然將他們視爲仇人,這讓的鮮卑叛軍很是感到難受。

最近隨着趙炎的迴歸和遼軍攻勢的加強,這兩個部族已經有部民結伴出逃,跑到了遼軍的佔領區,投入段氏鮮卑的帳下,爲了這件事情,慕容和宇文兩部族長聯名斬殺了幾十名逃兵和他們的家眷,但是依舊無法阻止出逃的大潮!

在這樣情況下,陽裕還在唆使他們反攻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就在魯平計劃失敗的時候,一個讓的所有叛軍大驚的事情傳到了他們的耳中,遼國遷都了…

這個消息讓的九部胡帥大爲高興,因爲他們這個時候才明白了遼軍之前的進攻是趙炎等人在故佈疑陣,爲的就是給他們的遷都準備時間。

聞之後悔九大胡帥立刻召開了大冢宰會議,同時知會魯平和高句麗諸部,要求同時向盛京城進攻,徹底的擊破遼國,佔據整個遼東。

不約而同的,九部胡帥和高句麗等三大半島部族族長立刻行動了起來,而魯平和陽裕兩人都是聞到了其中異樣的氣息,作爲遼國的重臣,他們很是瞭解趙炎的行事態度,他們這個時候才反映了過來,之前趙炎是真的兵力不足,但是現在既然趙炎放出了這個消息,那麼就說明遼國已經做好了準備,這個時候進攻可能就真的有去無回了。

但是他們的建議已經被衝昏了頭的各部胡帥們置之不理,苦勸無效的兩人在胡帥的脅迫下也不得不答應了進攻的要求,但是他們兩人同時要求要穩紮穩打,切勿輕敵冒進,看到兩人同意了出兵,胡帥們也就滿口答應了,至於他們有沒有聽進去,就只有天知道了。

北路九位胡帥及陽裕叛軍盡起所部三十萬胡人精銳力量,幾乎抽空了九部胡人的全部青壯,整個後方已經沒有了任何有組織的隊伍了。

半島三部也盡起國內精銳部隊二十餘萬人,加上魯平所部三萬大軍,叛軍集結五十三萬餘人,兵分兩路朝着盛京城殺去。

而與此同時,整個遼東各地卻是悄然無聲,在趙炎的指揮下,整個遼東進行了堅壁清野,所有的百姓全部朝着寧遠等地集結,等戰爭結束之後再返回去,而盛京城現在也變成了一座空城,只有着趙炎率領的兩萬多人在城內駐紮。

調集到遼東的各部軍隊也不見了蹤影,趙炎看着面前胡人進軍的路線,臉上露出了冷冽的笑容。

“王爺,各部已經按照命令集結到了各自的集結地,鍾炎、仲玄兩位將軍率領五萬大軍已經放開道路,隱蔽在土護真河一帶,劉傳和楊開遠將軍也率領五萬大軍埋伏在長白山一帶,讓朝鮮半島叛軍進入了遼東。”

“段遠山將軍、林振威將軍、林破虜將軍三位已經統率十五萬大軍駐紮在營州、白水一帶,隨時可以按計劃出兵,烏圖將軍也率領三萬大軍前出準備執行引誘的計劃,我們隨時可以撤退。”

第198章 營救行動(四)第133章 營救行動(四)第14章 圍點打援(一)第87章 東征(四)第179章 困龍昇天(三)第77章 墓府(三)第157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157章 大改革(二)第178章 集 結南下(三)第44章 東征(一)第66章 圍魏救趙(三)第149章 東進!東進!(六)第117章 羊皇后(二)第178章 集 結南下(三)第70章 盛京風雲(一)第92章 東征(六)第262章 中原暫定(二)第85章 東征(三)第19章 圍點打援(六)第249章 困龍昇天(六)第229章 襄國攻防戰(二)第76章 裂土封疆(一)第240章 困龍昇天(一)第156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128章 營救行動(一)第77章 墓府(三)第220章 前進!前進!(三)第12章 關鍵時刻(一)第117章 羊皇后(二)第52章 新遼東(一)第271章 平叛(三)第172章 戰備(四)第17章 圍點打援(四)第193章 困龍昇天(十)第186章 威壓(一)第132章 營救行動(三)第134章 營救行動(四)第176章 集 結南下(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查拉河谷三上第196章 中原暫定(二)第123章 威壓(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查拉河谷三上第207章 東進!東進!(三)第240章 困龍昇天(一)第80章 墓府(五)第185章 困龍昇天(六)第146章 東進!東進!(五)第62章 聲東擊西(二)第133章 營救行動(四)第39章 裂土封疆(二)第225章 羯族中的能人(三)第210章 東進!東進!(四)第183章 困龍昇天(五)第173章 戰備(四)第195章 中原暫定(一)第197章 營救行動(三)第202章 平叛(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備二上第121章 威壓(一)第71章 盛京風雲(二)第69章 圍魏救趙(六)第270章 平叛(二)第28章 危局(九)第202章 平叛(一)第33章 危局(十四)第9章 段氏之亂(二)第188章 威壓(二)第140章 東進!東進!(二)第119章 羊皇后(三)第61章 危局(十二)第167章 襄國攻防戰(三)第197章 營救行動(三)第23章 危局(四)第206章 平叛(三)第248章 困龍昇天(五)第176章 困龍昇天(二)第172章 戰備(四)第236章 襄國攻防戰(五)第256章 困龍昇天(九)第68章 圍魏救趙(五)第175章 困龍昇天(一)第53章 新遼東(二)第228章 襄國攻防戰(一)第187章 威壓(一)第247章 困龍昇天(五)第210章 東進!東進!(四)第85章 墓府(七)第236章 襄國攻防戰(五)第231章 襄國攻防戰(三)第219章 前進!前進!(三)第182章 羊皇后(二)第68章 危局(十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備二上第47章 東征(四)第1章 遼西少年第120章 羊皇后(三)第76章 裂土封疆(一)第123章 威壓(二)第91章 墓府(十)第274章 燕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