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會當凌絕頂

歷城郊外婁昭君遇刺的一幕,確實破壞了高洋的興致。

太后是跟他在一起來齊州的,太后遇刺,打的不是太后的臉,而是他高洋的臉。

只是這事兒反正沒法說,要說就是齊魯之地,民風彪悍。

接下來的行程,大軍沿着歷城往南到山荏縣

結果婁昭君鬧情緒,不想走了!

山茬縣,即今天的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屬泰山郡,離歷城近在咫尺。

婁昭君這老太婆突然說身體不適,不想去泰山了,氣得高洋心中邪火直往上冒,恨不得真把他母親賣給胡人纔好!

“陛下,泰山封禪也要講究時節,秋天過得很快,現在離入冬也不遠了,確實不適宜耽誤了。”

秋收時節,正是封禪的絕佳時刻。若是冬天,全國各地到處都是被凍僵了的餓殍和無家可歸的災民,那就尷尬了。

看到高洋愁眉不展,高伯逸小心翼翼的建議道:“不若將太后留在山荏縣,大軍繼續南下到泰安駐紮。到了泰安,再準備封禪,隨時都可以完成的。”

封禪,是一種祭天地的大禮,不是高洋到泰山上逛一圈就完事的。

漢代班固寫的《白虎通義》中是這樣說的:“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禪,以告太平也。”

西漢宗室劉向寫的《五經通義》是這樣說的:“天命以爲王,使理羣生,告太平於天,報羣神之功。”

由此可見,封禪的出發點,似乎純粹出於政治目的,表示帝受王命於天,向天告太平,對佑護之功表示答謝,當然更要報告帝王的政績如何顯赫。

一句話:老子闊了,到這裡來顯擺顯擺,裝個嗶!

所以封禪的具體儀式非常有象徵性。

班固說:“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禪樑父之基,廣厚也;刻石紀號者,著己之功績以自效也。天以高爲尊,地以厚爲德,故增泰山之高以報天,附樑父之阯以報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於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有了成就,就要到泰山這裡來,搞得莊重點,跟老天爺說一聲,然後大業更進一步。

由此可見,封禪的種種目的與象徵,除了最淺顯的裝逼以外,都包含着一層更爲深潛的意識:作爲天子,跟上天溝通,協調天、地、神、人之間的關係,使之達到精神意志與外在行爲的和諧統一。

簡而言之,讓上天保佑老子,更好的統治黎民百姓。

那麼封禪的儀式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秦朝統一中國後,始皇帝於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東方,先到鄒嶧山,行祭禮,刻石頌秦功業。

同時召集齊、魯的儒生稽考封禪禮儀,衆儒生說法不一。

始皇帝遂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南面)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北面)下山,行降禪禮於樑父山。

至於具體是怎麼玩的,祭文和祭禮秘而不傳,至今沒有流傳出一字一句。

高洋不知道,高伯逸也不知道!

倒是漢武帝封禪泰山的過程被記錄得很清楚。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漢武帝率羣臣東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頂立石。之後,東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禪禮儀:

第一步,到樑父山禮祠“地主”神,其後舉行封祀禮,在山下東方建封壇,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書;

第二步,行封祀禮之後,武帝獨與侍中奉車子候登泰山,行登封禮;

第三步,隔一天,自岱陰(北面)下去,按祭后土的禮儀,禪泰山東北麓的肅然山。

這就算是完事了。

由此可見,封禪泰山,是到周邊的山上晃一圈,而不是單獨逛泰山就可以了。

高洋也打算學漢武帝,先到泰山頂上立石碑,然後去樑父山建祭壇,埋藏玉書牒。

這是兩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剩下的就是走過場了。

呵呵,跟上天溝通,能溝通個什麼來?高洋又不是要修仙!

他所做的一切,除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外,其餘的,都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朕也是無奈!這些年先帝去了,母親也是費盡了心力。朕本來想讓母親也享受這榮耀時刻。唉,沒想到,最後竟然這般。”

呵呵!

聽到高洋在惋惜,高伯逸忍不住在心中冷笑。

什麼是封禪?

爲什麼在泰山?

那位孜孜不倦地追求周禮,畢生以“克已復禮”爲已任的孔老夫子,曾多次來泰山,尋覓封禪大禮的遺蹟。

比司馬遷早五百多年的管子也曾經談到過封禪,可惜《管子》一書中的《封禪篇》早已亡佚。

之後關注封禪的漢家學者如過江之鯽,數都數不過來。

這是漢人精英,或者說中原霸主,纔會嚮往的精神家園。也是每一個華夏正統的王朝統治者,所追求的“王道象徵”!

婁昭君是什麼人?說好聽點是個胡族女強人,說不好聽點,不過是一鮮卑婦人而已。她如何能理解泰山封禪是何等榮耀的事情?

她本就不接受中原這一套禮儀,自然就不會對封禪什麼的上心了。高洋若不是身體不行了,想死之前榮耀一番,恐怕也不會來泰山。

這就好比說非洲某部落,喜歡把碩大的鐵盆頂頭上,以示榮耀。旁人見到,彷彿看到外星生物,是無法理解這種“榮耀”的。而該部落的人,也無法理解那些現代國家的子民,會有怎樣的榮耀與自豪。

這種事情是無解的,所以高伯逸猜測,婁昭君,大概是不會去泰安了,她對那裡的一切,應該都是出自本能的反感。

wωω ▲Tтkд n ▲C〇

果不其然,婁昭君要求神策軍留下一部保護她,然後帶着她直接返回鄴城!

看到對方的態度是如此的堅決,高洋無奈讓斛律世達帶着本部人馬留下,陪着婁昭君在山荏縣修整。只要婁昭君想回去,斛律世達就立刻帶着兵馬護送她回去。

然後高洋隨即下令,大軍立刻開拔去泰安,一刻都不得停留!

看到這母子二人如今的分歧和裂痕已經大到難以彌合,高伯逸也是感慨萬千。

年輕時,高歡在外面打仗很忙,婁昭君在家裡頻繁的參與政務,保證大後方的安穩。

這既是高歡的大幸,也是他和他兒子們的大不幸。

來自命運的恩賜,其實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之所以還沒付賬,不過是沒到時候罷了。

當初婁昭君對高歡的事業幫助有多大,現在她就對自己的兒子們阻礙有多大。

第609章 你這人怎麼這麼多套路呢(下)第530章 宿命之戰(上)第1020章 一邊倒的屠殺(上)第1133章 命運的齒輪(3)第914章 “安定祥和”(上)第92章 一見鍾情第183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1241章 年關將至(2)第725章 你不會真當朕是死人吧?第747章 北齊好叔父(下)第1021章 一邊倒的屠殺(中)第250章 各懷心思第385章 人間悲喜第716章 一步都不能錯第603章 朱門酒肉臭第1186章 關鍵的一手第740章 “南宮”和“北宮”(上)第591章 左右爲難第16章 大理寺獄三日遊(坐牢坐出花)第1184章 嫌貨纔是買貨人(中)第327章 雁過無痕第287章 城高池深第1121章 伐無道,誅暴齊(完)第1284章 漸漸靠近的腳步第333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276章 潛藏的矛盾第868章 時代的尾聲(4)第1205章 野蠻的拳拳到肉(下)第355章 砍瓜切菜第120章 山崩地裂第220章 安全閥不在的日子……第564章 “嘴賤”之人第1172章 家國情懷(2)第859章 宇文家冉冉升起的將星(上)第1097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中)第918章 我這條船又大又寬(中)第1075章 江湖最後一個大佬(下)第982章 南邊來的風(2)第145章 鄴城陰影第251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第1237章 塵埃落定(上)第400章 威脅第767章 殺了也就殺了(中)第1346章 灞水河邊論英雄(下)第139章 上乾貨,噎死你第937章 燃燒軍團(6)王琳,一個讀作大將軍寫作社會人的江湖大佬(下)第295章 旌旗十萬斬閻羅(下)第221章 左右爲難第263章 看不見的手(上)第558章 鄴都郊外獵狡狐(4)第257章 讒言大比拼第1059章 大佬有大佬的格局(下)第1225 章 最後的戰役(上)第718章 踢假球第1132章 命運的齒輪(2)第795章 天保九年春(1)第749章 建康風雲(1)第449章 釣魚與反釣魚第1137章 人生寂寞如雪(中)第1293章 請注意倒車第1272章 令人捉摸不透(上)第1086章 西風襲來(下)第370章 祭祖第904章 兩手抓,兩手都很硬(4)第97章 魔王發威第1065章 改革的春風(3)第229章 平南策第763章 審判日(4)第3章 居鄴城,大不易第976章 兵敗如山倒第1181章 舉足輕重(下)第919章 我這條船又大又寬(下)第890章 巨人離場(下)第1225 章 最後的戰役(上)第1112章 送終(下)第456章 狂風暴雨罩長安(3)第385章 人間悲喜第392章 真誠與虛僞第535章 匹夫一怒,血濺三尺第934章 燃燒軍團(3)第771章 新年“快樂”(1)第630章 沙場秋點兵(上)第130章 “驚天大案”第1144章 相談“甚歡”(下)第127章 鐵腕高二郎第823章 自投羅網第185章 先斬你一臂(上)第653章 不知道就當沒發生第716章 一步都不能錯第1283章 大局爲重第896章 燃燒的晉陽(完)第774章 新年“快樂”(4)第391章 人無百日好第820章衣鉢第585章 逼宮進行時(下)第372章 內心毫無波動第1169章 運作(中)第314章 探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