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一個讀作大將軍寫作社會人的江湖大佬(上)

王琳,在現代是一個女氣頗重的名字(作者君有同學就叫王琳,女生)。但本文中說的王琳,卻是南樑末年的名將,地地道道的偉丈夫(大丈夫都不足以形容其氣度)。

南北朝末年,名臣猛將如同秋收的稻田一樣,一茬一茬的扎堆,數都數不過來。

就說跟王琳同一時期的名將,有果敢生猛,能人所不能的南陳開國之君陳霸先;有騎射俱佳,審時度勢,宰輔氣度的北齊平原郡王段韶;有料敵先機,每言必中的北周門神韋孝寬,他們都是其中翹楚。

與這些人相比,王琳或許打仗的本事不如,但其獨特的氣質,與衆不同的風采和事蹟,卻如同一顆閃亮的巨星,名留青史。

王琳(526年-573年),字子珩。會稽郡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南北朝時期樑朝、北齊名將。

王琳出身兵家,爲南樑湘東王國常侍王顯嗣之子。

王琳身材高大,體態容貌閒靜文雅,站起來頭髮能垂到地下,喜怒不形於色。

雖然兵家出身也就讀了點書沒什麼學問,但他反應敏捷,記憶力強。

起初他的部下有數千人,王琳都能叫出他們每個人的姓名。能做到這點的將領,歷史上寥寥無幾。

王琳做事公允無私,對兄弟們賞罰分明,輕錢愛才,麾下士兵對他一片忠心。

與其說他領導的是軍隊,倒不如說很像是個凝聚力強大的某種社團。

王琳因其姐妹(據我猜測,很可能是姐姐)受到蕭繹(即梁元帝)的寵愛,王琳不到二十歲便能跟隨在蕭繹左右,他從小好武,於是就擔任武官。

說白了,也就是親衛隊長。

需要解釋下,何爲“兵家”呢?這裡的兵家絕不是兵法大家的意思,而是南樑的一種戶籍制度,說白了就是軍戶。

生是軍隊的人,死是軍隊的鬼,只要樑國還在,永世不得超生。

侯景之亂的時候樑軍戰鬥力不堪一擊,這種兵戶制度“功不可沒”,限於篇幅就不在這裡介紹了。

順便提一句,假如有人穿越到南樑末年,想北伐一統天下的話,那是要玩土地XX纔有機會的。

南朝腐朽而不知變革,內部矛盾重重,如同冢中枯骨。如果不開劉秀那樣的金手指,別說一統天下,就是統一南朝都是難如登天。

扯遠了,繼續說王琳。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如果沒有侯景之亂的爆發,那麼王琳也就是當時是東湘王蕭繹的親衛隊長而已。

但是,侯景來了,把牛逼哄哄的梁武帝蕭衍拉下馬,江南大亂,王琳建功立業的機會也來了。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蕭繹派時任全威將軍的王琳進奉一萬石米到都城建鄴,趕到姑孰時,建鄴已被攻陷,王琳便把米沉在江心,輕舟返回荊州。

請注意,運米是在長江上船運,一萬石聽起來很多,其實不過是裝幾個大船而已。推測此時王琳手裡並無多少兵馬。

將米沉江心,杜絕被侯景的軍隊打劫,此舉足以見得王琳行事當機立斷,頗有大將之風。不過並沒有怎麼受蕭繹的重用。

後來,王琳逐漸升任岳陽內史,因功封建寧縣侯。

大寶元年(550年),蕭繹改稱宜都爲宜州,任命王琳爲宜州刺史。

大寶二年(551年),侯景派他的部將宋子仙佔據郢州,湘東王蕭繹任命王僧辯爲大都督,王琳與巴州刺史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龕、郴州刺史裴之橫等都受其指揮,向東進攻侯景。

四月,侯景率軍包圍王僧辯與王琳所在的巴陵城,並派王琳的兄長王珣到城下,企圖讓王珣勸降王琳。

王琳高聲對王珣喊道:“兄長奉命討伐賊人,不能以身殉難,竟然不知內疚,反而要來誘我投降!”說着拿過弓箭就射,王珣慚愧地退回。

這段證明了幾件事。

第一,王琳曾經在王僧辯手下當差,受其節制,也有幾分香火情。

第二,王琳箭術應該還可以,至少是時常使用弓箭,由此可見,他絕非諸葛亮一般不能上陣對敵的儒將。

第三,王琳行事硬氣,非常有氣節。

承聖元年(552年)三月,王琳又跟隨王僧辯圍攻侯景,當時王僧辯向招提寺北面進軍,侯景率軍排列在西州的西邊嚴陣以待。

陳霸先命衆將分別到幾個地方佈置部隊。侯景衝擊將軍王僧志(王僧辯兄弟)的戰陣,王僧志有意稍稍退卻,陳霸先派將軍徐度率弓箭手二千人橫截侯景軍的後路,侯景軍因而驚慌退走。

侯景軍退卻時,王琳與陳霸先、杜龕等率鐵騎迅速追擊,王僧辯指揮大軍跟進,侯景軍敗逃,縮入營柵固守。

這一戰是侯景之亂的標誌性事件,從此以後,這位自封“宇宙大將軍”的魔王,再也得瑟不起來了。

此戰王琳的表現異常神勇,可謂是趙子龍附體,引起了很多大佬的注意。

同年,侯景之亂平定,王琳官拜湘州刺史。

可謂是徹底混出了頭。

可惜,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成於兄弟,敗於兄弟的王琳,馬上就栽了個大跟頭。

平日裡,王琳果敢強勁超越常人,又能折節下士,所得到的賞賜不據爲己有,全都賞賜給手下。

他起家的一大幫兄弟都是江淮一帶的盜匪,流民,漁民,或者搞漕運在水上爲生的,異常悍勇講義氣,每戰必先,銳不可當。

王琳在平定侯景之亂中軍功與杜龕並稱第一,可謂是風頭一時無兩。

這時候,王琳軍隊裡的劣勢開始爆發了。

這些窮怕了的盜匪,你跟他們講什麼仁義道德,約束軍紀是沒用的。打仗往前衝,戰利品沒你份,這樣的隊伍會散的。

建康城沒有城牆,王琳手下那些人打敗侯景,進入建康後,撒歡的瘋狂搶劫。

王琳作爲帶頭大哥,總不能說不讓兄弟們撈一筆吧?於是便睜隻眼閉隻眼。

但他手下那些人實在是太過分,居然連居民身上的衣服都要扒走,這就很過分了,畢竟侯景也沒做到這一步吧?你是所謂的“義軍”,難道連侯景都不如?

上司王僧辯無法禁止,怕王琳作亂,於是打小報告到蕭繹那裡,請求誅殺王琳。

王琳是你的侍衛長出身,你自己清理門戶吧!

於是蕭繹招王琳回來江陵問罪。

王琳是忠臣,但卻不是愚忠。他也疑心招禍,於是令他的長史陸納帶領他的軍隊到湘州,而自己則是獨自到江陵覲見蕭繹謝罪,並說明情況。

從這點看,王琳做人很有原則,不當逆臣,但是也不會隨便把腦袋交出去,哪怕是給主公。

臨行前,王琳對陸納等人說:“我要是回不來,你們怎麼辦?”

衆人都回答說:“願與您同死。”

衆人揮淚而別。

到了江陵後,蕭繹把他交給有關官員問罪,並殺了王琳的副將殷晏,而且派廷尉卿黃羅漢(太監身份)、太府卿張載到王琳軍中宣佈處置王琳的詔令。

陸納等人和兵士們對使者大哭,不肯接受詔令,然後扣押黃羅漢並當着這位太監的面,當場虐殺被荊州人痛恨的張載。

至於怎麼虐殺的,此處在史書里居然有詳細描寫,十分重口。

然後陸納等人帶着王琳麾下的軍隊,直接造反了!

反就反,也不是什麼大事,但陸納等人爲什麼要當着太監的面虐殺張載呢?

其實這一套非常有黑澀會氣息,而非軍隊做派。他們就是殺給蕭繹看的。

你不放王琳,我們能虐殺張載,就敢把你也搞了!

這種事情在歷朝歷代中是絕對不多見的。

蕭繹聽到太監回報,十分震怒!王琳手下根本不把他當回事,只認王琳一人,這如何使得?

於是他派手下頭號馬仔王僧辯去討伐陸納,陸納等人不敵,只得敗逃長沙,緊閉城門當起了烏龜。一時間王僧辯也奈何不得。

當時湘州沒有完全平定,蕭繹的死對頭武陵王蕭紀軍勢頗盛,江陵上下惶恐不安,人人都另有打算。在這種情況下,斬首自己府裡出來的“嫡系”王琳是不是合算,蕭繹也有些猶豫。

王琳當時沒有孤身去江陵,暗示手下人“伺機而動”,果然是起了幾分作用。不然他此刻就已經人頭落地了。

再加上陸納上書申述王琳無罪,說洗劫建康根本不是王琳下令的(也確實不是),請求將其官復原職。

他自己願意貶爲奴婢,解除一切軍職。

在這種形勢下,蕭繹把王琳用鐵鏈鎖起來押送到王僧辯軍中,讓王琳去勸說陸納歸順。

當時陸納正跟王僧辯在長沙城激戰,見到王琳被押到,王僧辯把王琳送到樓車頂上讓陸納看。

震驚史書,曠古爍今的一幕出現了。

陸納等人在長沙的城頭見到王琳,都直接扔下兵器下拜,全軍痛哭,大喊道說:“請求放王郎入城我們就出城投降。”

王僧辯半信半疑,最後拒絕了陸納,又把王琳送回江陵。

當時鎮守峽口的陸法和不斷向蕭繹求救,蕭繹想調用王僧辯的軍隊去救援,又怕陸納所部搞什麼幺蛾子,便再次將王琳遣回,允許他到陸納佔據的城中去勸降。

王僧辯便把王琳放進城內,陸納等人痛哭流涕,便直接投降了。

湘州平定後,朝廷恢復了王琳的官職,命其率軍支援峽口,以抵禦武陵王蕭紀。不久後,蕭紀兵敗被殺,王琳獲授衡州刺史。

一個人的江湖地位可以到王琳這樣的程度,他的部下將其視爲帶頭大哥,一條心生死不棄,也算是南北朝這個亂世的一樁奇聞了。

你以爲王琳的故事結束了麼?

其實他的傳說纔剛剛開始。

第47章 少林功夫好誒第765章 審判日(完)第236章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第237章 歷史長河下的隱藏脈絡第992章 凜冬將至(4)第1135章 命運的齒輪(完)第1313章 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第251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第375章 長安風雲除了人,北齊與北周各自的優缺點第734章 後天保時代(4)第1281章 至高密諜第100章 指鹿爲馬第276章 潛藏的矛盾第1269章 套馬的漢子威武雄壯(下)第1086章 西風襲來(下)第107章 奇人崔季舒第149章 佛說:有兵禍!第621章 看不見的軍工產業(上)古代人的正名、別名、小名、學名、族名、表字的含義用途第1004章 冰雪雄城(上)第1200章 震撼第518章 獵人和獵物第599章 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完)第421章 神勇無敵魚俱羅第252章 物是人非第643章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中)第920章 一個很宏偉的計劃第173章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第682章 引而不發躍如也第1253章 沉舟側畔千帆過(下)第844章 宣而不戰第335章 別慌,莫得事第111章 哀大莫過心死第1326章 熱鍋螞蟻第745章 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動第907章 發揚光大就是最好的祭奠(2)第955章 好一場“大戲”第375章 長安風雲第360章 毫無意義又影響深遠第526章 戰略反擊(上)第878章 我本善良,奈何爲賊?第39章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第1053章 猜不透(下)第1076章 蓄勢待發(1)第907章 發揚光大就是最好的祭奠(2)第1033章 四面楚歌(2)第1313章 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第840章 該來的還是來了第17章 大理寺獄三日遊(北齊神探?)第1080章 蓄勢待發(完)第440章 貓科動物第203章 定計第590章 紅利第303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416章 再度出手第1032章 四面楚歌(1)第872章 時代的尾聲(完)第1105章 討價還價真買賣(上)第917章 我這條船又大又寬(上)第1026章 與君會獵於高平(完)第469章 又拉又打(下)第608章 你這人怎麼這麼多套路呢(上)第1323章 真情得人心,套路更得人心(下)第234章 春江水暖鴨先知第22章 教你做人第377章 最後的晚餐第433章 慷慨赴死第602章 鄴都新貴第237章 歷史長河下的隱藏脈絡第237章 歷史長河下的隱藏脈絡第1220章 東風破(完)第729章 意興闌珊(本卷完)第264章 看不見的手(下)第1003章 沒有什麼不可能(完)第780章 今日開始魔王(上)第1155章 面授機宜(上)第409章 攤牌第1246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第580章 其人其事第1295章 罪惡的根源剛剛甦醒就倒下第1350章 諸神的黃昏第1256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完)第39章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第1127章 雨中的悲歌(1)第212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779章 新年“快樂”(完)第707章 牆頭草也是草第1283章 大局爲重第1160章 南攻北守(3)第63章 勸解第159章 爲人不識高二郎,機關算盡也白忙第1153章 不妙的預感(上)第286章 長袖善舞高二郎第1236章王不見王(下)第516章 北周猛虎(中)第297章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上)第986章 世間的套路千篇一律(上)第277章 有人行刺朕第518章 獵人和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