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第六百二十二章 不作不死(二)

“報,啓奏陛下,丹陽急信,輔公佑果然反了!”

天下雖已粗定,可政務不單沒見少,反倒是更多了數倍,再算上南征以來積壓的一些公文,弄得張君武不得不加班加點地批閱着,都已是近了年關了,卻依舊不得閒,這不,天已黃昏,張君武還在御書房裡忙碌着,正自頭疼腦熱間,卻見王誠匆匆從屏風後頭轉了出來,手捧着枚小銅管,三步並作兩步地便搶到了龍案前,顧不得氣息未勻,便已是緊着稟報了一句道。

“嗯……王雄誕頗具幹才,可惜了。”

輔公佑的造反其實早就在張君武的預料之中,在看過了密信之後,張君武也自無甚震驚之情緒,僅僅只是惋惜了下王雄誕的死罷了。

“陛下聖明,那王雄誕寧死不願附逆,忠心可嘉,確是須得大加褒獎纔是。”

王誠其實根本不在意王雄誕的死活,只是張君武既是有所感慨,他也只能是順着這麼個話題提議了一嘴,至於到底該如何褒獎麼,王誠既不關心,也不在乎,言語間敷衍的意味着實濃得可以。

“傳朕旨意:明日早朝,就只議輔公佑謀反一事,去罷。”

以張君武之精明,又如何會聽不出王誠的口不由心,然則張君武卻並未見怪於其,沒旁的,王誠身上固然有着不少的缺點,可勝在忠心不二,且執行能力不錯,而這,對於張君武來說,也就夠了。

“微臣遵旨!”

張君武的金口這麼一開,王誠自是不敢再多言羅唣,緊着應諾之餘,匆匆便退出了御書房,自去安排相關傳訊事宜不提……

“諸位愛卿想必都已經知曉了,輔公佑那狗賊殘殺了丹陽大都督王雄誕,悍然扯起了反旗,卿等對此有甚看法,且就都說說好了。”

瑞明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大雪漫天,氣溫低得驚人,可更冷的卻是張君武的臉色,這不,諸般臣工見禮一畢,也自無甚寒暄的廢話,張君武便已寒聲直奔了主題。

“啓奏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張君武話音方纔剛落,就見蕭懷靜已昂然從旁閃了出來,高聲請示了一句道。

“愛卿有話只管直說,朕聽着便是了。”

這一見是蕭懷靜跳出來開頭炮,張君武不由地便是一愣,沒旁的,今日要議的可是軍政來着,蕭懷靜雖說是帝國元老,也曾隨軍多年,可其之軍略水平連半吊子都算不上,張君武實在搞不懂他在此際冒出來瞎起勁個甚來着,奈何這廝都已站了出來,張君武也自不好就這麼讓其再退了回去,只能是無奈地準了其之所請。

“陛下明鑑,老臣要彈劾楚王杜伏威三大罪,其一,身爲太尉,久掌丹陽諸軍,卻不能止江南之亂,實有失職之嫌;其二,輔公佑乃其結拜兄長,又蒙其舉薦爲丹陽都督府長史,此本就是任人唯親,如今輔公佑悍然謀逆,楚王豈能無罪;其三,據查,短短月餘時間裡,楚王便與江南諸將通信多達百餘封,究竟所謀何事,雖不得而知,然,眼下江淮軍皆反,楚王豈能脫嫌?以上種種皆證據確鑿,老臣懇請陛下降旨徹查。”

身爲御史大夫,蕭懷靜的本職工作便是彈劾百官,這會兒既是盯上了杜伏威,上起彈章來,自是毫不手軟,一口氣便給杜伏威連扣了三頂大帽子。

“嗡……”

蕭懷靜所言的這三大罪若是全都坐實了,杜伏威便是有幾顆腦袋都不夠砍的,蕭老兒這麼一口咬將下去,着實令殿中諸般人等都不免爲之寒毛倒豎不已。

“陛下,微臣有罪。”

自昨日晚間接到朝廷通報,得知輔公佑已然扯旗造反之後,杜伏威已是整整一夜不曾閤眼,心中惶恐已極,沒旁的,他本人是不曾參與此事,可架不住那些謀反的不是他的義兄便是義子,瓜田李下之際,怕是沒人相信他杜伏威與此事無關,再者,他能得位列百官之首,靠的便是往昔江淮軍歸附朝廷之功,而今江淮軍全軍皆反,原先的功績也就全都成了罪過,本就在擔心着張君武會降罪,如今蕭懷靜這麼一出頭,杜伏威自不免便誤以爲此必是出自張君武之授意,哪還能穩得住神,緊着便從旁搶了出來,一頭便跪在了殿中。

“太尉不必如此,朕知曉卿乃忠心不二之人,此番江南之亂,與卿無關,皆是輔公佑狼子野心之故,卿且自平身好了。”

張君武根本就沒打算降罪杜伏威,概因他很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當初張君武之所以要在凱旋之際將杜伏威帶入朝中,根本目的就是要讓輔公佑有機可乘,爲的便是能借此機會從根子上瓦解掉江淮軍,當然了,瓦解掉江淮軍是一回事,如何對待杜伏威卻又是另一回事,兩者雖有關聯,卻斷不能混爲一談,那等卸磨殺驢之事,張君武實不屑爲之。

“謝陛下寬仁,然,江南亂賊大多與微臣有關聯,於情於理,微臣都當擔責,實不宜參預其事,還請陛下恩准微臣回府閉門思過。”

這一聽張君武如此說法,杜伏威心中的惶恐當即便消減了大半,但卻並不敢完全放鬆下來,緊着便又自請了一番。

“無妨,朕信得過愛卿。”

張君武一揮手,很是大氣地便拒絕了杜伏威的自請。

“陛下明鑑,老臣以爲朝廷乃法度之地,無論楚王是否與江南之叛亂有涉,避嫌卻還是要的,老臣提議楚王迴避朝議,待得平定了江南之後,自有水落石出之時。”

張君武倒是豪氣了,可蕭懷靜卻是不幹了,梗着脖子便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微臣附議,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懇請陛下三思!”

“臣等亦附議!”

……

杜伏威在朝中根基極淺,完全就是個後來者,偏偏又驟居百官之首,還是唯一的異姓王,本來就犯了衆忌,如今其身上既是出了問題,哪怕張君武本人一再聲明江南之亂與杜伏威無關,可羣臣們卻是皆不以爲然得很,如今有了蕭懷靜的帶頭,一傢伙便站出了數十名官員,活脫脫便是一副牆倒衆人推之情景。

“嗯……玄齡怎麼看此事?”

這一見站出來的文武官員中不單有着羅士信、秦瓊等武將,還有蕭瑀、孔穎達等極品大臣在內,哪怕張君武身爲帝王,也自不好直接駁了衆人之意,無奈之下,也只能將問題丟給了默默立在一片的房玄齡。

“陛下明鑑,微臣也以爲楚王必然清白,只是朝規中既是有避嫌一條,那便應按律而行,所謂無規矩則不成方圓便是這麼個道理。”

房玄齡先前雖是不曾站出來,可實際上麼,他也不願見得杜伏威高居在百官之首的位置上,之所以不站出來附和蕭懷靜之言論,僅僅只是身爲首輔大臣的穩重罷了,如今張君武既是有問,房玄齡也自不會隱瞞自己的看法。

“唔……也罷,那太尉便先回府歇息好了,明庵(闞陵的字)留下議事,以備諮詢。”

這一見連房玄齡都站在了蕭懷靜一邊,張君武也自沒轍了,無奈之下,也只能是採取了個折中的處置辦法。

“謝陛下隆恩,微臣告退。”

儘管退出朝議的主張是杜伏威本人先提的,可面對着文武百官們的明顯之排擠,杜伏威還是不免爲之神傷不已,奈何事已至此,他也自無能爲力,只能是重重地磕了個頭,就此拖着腳退出了大殿,自行打道回府去了。

“朕再重申一次,楚王乃忠義之人,朕信得過,爾等休要再拿江南之亂說事,好了,此事便到此爲止,且多用些心思在平亂上便好。”

張君武一來是根本不相信杜伏威會謀反,二來麼,在瓦解了江淮軍之後,杜伏威已然沒了最大的依仗,根本無須去幹卸磨殺驢之勾當,正是出自此等想法,張君武毫不猶豫地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來了個蓋棺定論。

“陛下聖明,微臣以爲江南之亂須得以重拳擊之,趁敵軍心尚未穩之際,即刻起大軍攻伐,方可確保無虞。”

徐世勣身爲兵部尚書,在涉及到平亂之軍務時,他自是須得當仁不讓地站出來表明態度,此乃題中應有之義,卻也無甚可稀奇的。

“不妥,陛下明鑑,如今天寒地凍,實非用兵之時節,且我大軍剛南征歸來,再要出征,恐與軍心士氣不利,此事還須得謹慎纔是。”

徐世勣話音剛落,還沒等張君武有所表示,卻見戶部尚書文振已是昂然出了列,朗聲便提出了反對之意見。

“文大人過慮了,區區江淮軍而已,兵不過二十餘萬,無論裝備或是訓練水準,皆遠不如我帝國大軍,何須用得着我關中主力出動,衛國公(李靖的封爵)如今尚在嶺南,可調交、廣、泉、桂各州之兵不下十五萬,兵進江州,孫瑤將軍所部五萬兵馬可由水師護送至當塗,另有江都之張善相將軍所部八萬之衆可跨江擊敵,再有黃國公(周紹德)所部五萬兵馬也可向夏口彙集,如此四路大軍,足有三十三萬之衆,又有水師之配合,開春後分頭進剿江南,賊軍顧此失彼之下,必速亡無疑!”

早在江州之際,徐世勣便是瓦解江淮軍之謀算的參與者,相關之作戰計劃早已成竹在胸,此際娓娓道來,自是利落無比……

第165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吃人魔軍(二)第94章第九十四章 戰略轉進(二)第43章第四十三章 各方博弈(四)第19章第十九章 堂堂之陣(二)第557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孤注一擲(一)第144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取武關(一)第406章第四百零六章 虛情假意(二)第136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軟硬不吃(八)第162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以拖待變(一)第437章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襲敖倉(二)第572章第五百七十二章 區別對待第53章第五十三章 謝徐大帥借箭第335章第三百三十五章 喋血宛洛大道(三)第467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二)第510章第五百一十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一)第573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曬鹽法第632章第六百三十二章 橫掃舒州(二)第84章第八十四章 官渡之戰(六)第489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衆叛親離(三)第153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因變而變(二)第39章第三十九章 隱憂重重(三)第236章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情突變第609章第六百零九章 會戰鄱陽湖(一)第87章第八十七章 大破無上軍(一)第26章第二十六章 緊急軍情第349章第三百四十九章 猛攻太原城(三)第32章第三十二章 行險一搏(三)第44章第四十四章 順水人情第410章第四百一十章 喋血張八嶺(一)第499章第四百九十九章 誘敵入彀(四)第520章第五百二十章 臨洮之戰(五)第131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軟硬不吃(三)第535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開門見紅(三)第217章第二百一十七章 分兵拒敵第288章第二百八十八章 春季攻勢(二)第289章第二百八十九章 春季攻勢(三)第441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圖窮匕見(四)第348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猛攻太原城(二)第406章第四百零六章 虛情假意(二)第336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喋血宛洛大道(四)第546章第五百四十六章 華麗的脆敗(六)第368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奇襲朔州(三)第540章第五百三十章 戰和由我(二)第53章第五十三章 謝徐大帥借箭第403章第四百零三章 兵敗如山倒(九)第540章第五百三十章 戰和由我(二)第128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陰謀進行時(五)第381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強襲巴東(一)第595章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襲江陵(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白道決戰(二)第82章第八十二章 官渡之戰(四)第六百七十五章 攻守轉換(一)第116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曲徑通幽(一)第283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利刃總教官第305章第三百零五章 朕不急第419章第四百一十九章 挫敵鋒銳(二)第117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曲徑通幽(二)第605章第六百零五章 巧取襄陽(六)第七百一十章 不對稱戰爭(三)第127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進行時(四)第544章第五百四十四章 華麗的脆敗(四)第268章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下一盤棋(一)第172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遍地烽火(五)第410章第四百一十章 喋血張八嶺(一)第119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臣有罪(一)第224章第二百二十四章 初戰不利(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直搗黃龍(二)第282章第二百八十二章 治國理念第84章第八十四章 官渡之戰(六)第31章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二)第604章第六百零四章 巧取襄陽(五)第2章第二章 臨機決斷第373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點打援(四)第17章第十七章 不好欠的人情第274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原大戰(一)第342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成王敗寇(一)第519章第五百一十九章 臨洮之戰(四)第231章第兩百三十一章 巧戲薛舉(三)第116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曲徑通幽(一)第178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過河擊賊(四)第610章第六百一十章 會戰鄱陽湖(二)第602章第六百零二章 巧取襄陽(三)第514章第五百一十四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五)第130章第一百三十章 軟硬不吃(二)第119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臣有罪(一)第389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羅士信歸來第37章第三十七章 隱憂重重(一)第77章第七十七章 將計就計(八)第435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特種戰(三)第311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信嶺攻防戰(三)第六百六十四章 白道決戰(三)第374章第三百七十四章 圍點打援(五)第403章第四百零三章 兵敗如山倒(九)第374章第三百七十四章 圍點打援(五)第306章第三百零六章 忠臣之死第六百五十一章 律法與人情(二)第304章第三百零四章 好事不嫌多第1章第一章 身陷重圍第67章第六十七章 雙洎河之戰(二)第259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鐵血南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