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第六百零九章 會戰鄱陽湖(一)

隨着雷世猛的敗亡,襄陽這個南樑國最後的重鎮也就此併入了帝國的版圖之中,然則張君武卻並未就此結束南征,而是在派軍將蕭銑一家老少押解回長安的同時,連下了數道旨意——着李靖率八萬大軍兵進嶺南,以撫平廣西、廣東、雲貴等諸地,並着徐世勣統軍十萬一路南下,從公安過江,取長沙等地,走陸路向豫章郡(今之江西省)進發,又着文士弘所部川中水師順江而下,攻取夏口(今之武漢),自率主力大軍二十六萬,在趙戈所部水師的掩護下,不徐不速地向夏口進發,準備與文士弘所部匯合,爲下一步攻打豫章郡做好準備。

得知雷世猛敗亡之消息後,原本正自勒兵與杜伏威爭奪臨海郡的張善安爲之惶恐已極,緊急撤兵豫章郡,並將原本屯於夏口的水師撤進了鄱陽湖,在擺出了一副嚴防死守之架勢的同時,派出其族兄張英傑爲使,緊急趕去覲見張君武,言稱願舉豫章全郡歸降帝國,對此,張君武在表示首肯的同時,也提出了個先決條件,那便是要張善安入朝爲官,許其爲兵部侍郎,封洪國公。

就朝廷招安的條件而論,已然是寬厚到了極點,然則張善安卻並沒打算奉詔,連上了三道本章,言稱豫章郡民風彪悍,土人未馴,此時離任,唯恐郡中不寧,且江淮軍在側虎視眈眈,杜伏威居心叵測,不可不防,表示願爲朝廷牧守豫章云云,對此,張君武給出了批示,在肯定張善安的忠心之餘,也再度重申了願降必須入朝之先決條件,至於張善安列舉出的那一大堆理由麼,張君武只回了一句——帝國數十萬大軍已至,何愁豫章不綏靖。

雙方間奏本詔書雖是往來不斷,可帝國諸路大軍的調遣卻是根本不受影響,速度最快的徐世勣所部十萬大軍已然克復了長沙,正自向萍鄉縣進軍,而杜伏威所部的十八萬江淮軍也已進抵定陽縣附近(今之開化縣一帶),隨時有可能兵進豫章郡,至於張君武的水陸主力大軍也已到了夏口,順江直抵九江不過三日之航程而已,換而言之,豫章郡已然被帝國三路大軍遙遙合圍了起來。

“不瞞諸公,本王(張善安投靠蕭銑後,被冊封爲豫章郡王)已連續上了三本,請求歸降帝國,好言軟語皆已說盡,卻不料張君武那廝硬要我豫章軍中校尉以上者皆一體去夏口聽調,本王倒是無所謂,死便死矣,頭掉了,也就碗大的一塊疤而已,只是諸公若是因本王之故也遭了害,那本王便是死了也難瞑目啊,唉……”

有鑑於帝國三路大軍的步步緊逼,張善安的緩兵之計顯然是再也玩不下去了,可縱使如此,他也沒打算屈服,閉門苦思竟日之後,便即將軍中重將們全都召到了位於洪州治所豫章縣(今之南昌)城中央的郡王府,見禮一畢,便即滿面愁苦地感慨了一通,話到末了,竟是淚流滿面地哀嘆了起來。

“他奶奶的,這是不打算給我等活路了,乾死那幫狗孃養的!”

“沒錯,幹了,左右都是死,跟他們拼了!”

“他孃的,要老子們死,怎麼着也得咬下那幫狗賊一口肉來,大王,您就下令罷,末將等自當拼死一戰!”

……

張善安出身土匪世家,其祖、其父都是山東有名的響馬頭子,他本人更是十七歲便跟其父一道四下犯案,也曾是活躍在山東的一路反王,只是還沒能闖出多大的名堂,就遭齊郡軍之重兵圍剿,張善安的父兄盡皆被殺,其本人率骨幹數百人流竄至兩淮,趁着隋末亂世大肆劫掠,遂成了氣候,只是腳跟未曾站穩,就因徐世勣率十數萬華軍大舉進軍揚州,而不得不撤離了兩淮,轉而投靠了當時盤亙在豫章郡的林仕宏,其後又趁林仕宏被蕭銑擊敗之際,殺死了林仕宏,竊據了整個豫章郡,在投靠蕭銑後,被冊封爲豫章郡王,其手下諸將也就都順理成章地由匪成了官,可匪氣卻根本不曾有甚更易,這不,張善安只這麼一煽動,馬軍總管趙三刀、步軍總管馬化鶴等大將頓時便全都羣情激奮了起來,唯有水師總管陸明濤卻是滿臉苦澀地保持着沉默。

“諸公有心了,本王感激不盡,奈何賊軍勢大,我軍力孤,怕是難敵啊,唉,本王死便死了,若是拖累了諸公,於心何忍哉?”

張善安雖是個殘忍好殺之輩,但卻並非草包一個,恰恰相反,此獠極其善於籠絡人心,就演技而論,比之三國劉備也自差不到哪去,這不,一見得諸將們憤概着狂嚷不已,他臉上的淚水不單不曾止住,反倒是淌得更肆意了幾分,一手苦情牌當真打得個麻利順溜無比。

“大不了便是一死罷了,我等皆深受大王隆恩,便以死報效大王也就是了!”

“對,跟賊子們拼了,殺一個保本,殺倆個賺一個,奶奶的,老子就不信那張君武小兒會有三頭六臂!”

“說得好,我豫章之地多山多水,險阻處處,但消能謹慎部署,何愁不能破賊!”

……

豫章軍中諸將大多都是跟隨張善安流竄多年的積年老賊,自是都不缺血勇之氣,張善安這等苦情戲碼一出,真就全都被煽動得個熱血沸騰不已。

“好,諸公既是都願助本王,那就戰,便是死了,也須得站着死,斷不跪着生!”

苦情戲若是演過了頭,那結果十有**會弄得自己無法收拾,箇中度的拿捏自不是件簡單之事,然則對於張善安這等長袖善舞之人來說,卻算不得甚難事,一句慷慨激昂的表態,便即將諸將們的心全都籠絡在了一起。

“戰、戰、戰……”

土匪出身的豫章諸將們大多都是一根筋的主兒,哪堪張善安這般撩撥,一時間人人皆是豪氣干雲,竟是齊齊抽出了腰間的橫刀,斜指天花板,跺着腳齊聲亂嚷個不休。

“戰是肯定要戰的,然,卻須得有個章法,敵衆我寡之下,若不能出奇制勝,必敗亡無地也,今,敵分四路而來,看似洶洶,其實破綻不少,箇中杜伏威一路不必理會,此獠爲防張君武那廝猜忌,必不敢真兵進我豫章;至於張君武之主力麼,依本王算來,當會先於九江登陸,而後再以水師入鄱陽湖,以堵死我軍從水上撤走之可能,如此一來,便給了我軍各個擊破之良機,吾意已決,先破敵水師,以確保我軍後路之安全,而我家步騎則轉向西面,全力撲殺徐世勣所部,大勝之後,再與敵主力會戰洪州,若能再勝,則可趁勢席捲南樑諸州縣,壯我豫章軍之聲勢,縱使不能勝,也可與敵相持,以拖待變!”

見得已將諸將們的血勇之氣鼓動了起來,張善安便即趁熱打鐵地轉入了正題,絮絮叨叨地將所謀之策詳述了出來。

“大王英明,我等自當拼死一戰!”

張善安手下諸將基本都是目不識丁的廝殺漢子,根本不懂啥戰略不戰略的,只是聽得張善安說得如此自信滿滿,自也就不疑有它,緊着便齊齊稱頌了起來。

“大王明鑑,非是末將怯戰,實是我水師力弱,怕是……”

旁的將領都是昂然表着決心,可水師總管陸明濤卻是臉色發苦不已,沒旁的,他可不是張善安的手下那羣無頭腦的土匪將領,而是江南陸家子弟出身,屬豫章軍中少有的文武雙全之人,自不會被張善安那等虛情假意的表演給迷惑了去。

“陸老弟且自放心好了,本王並無讓水師去硬拼之想法,這麼說罷,敵水師連戰連捷,其心必驕,欲破之,當須得以夜襲火攻爲上,本王不擅水戰,具體如何設謀,就煩勞陸老弟多多費心了。”

對於陸明濤這個水師總管,張善安一向器重得很,於言語間,自是分外的客氣,只給出了條建議,卻並不打算插手水師的具體部署。

“大王英明,末將知道該如何做了。”

陸明濤之所以會投入張善安的麾下,皆因張善安曾從林仕宏所部的刀鋒下救出了陸家一族老少之故,正因爲此,陸明濤雖早已看清了張善安之才幹不足以成大事,卻還是本着報恩的心理,盡心盡力地輔助於其,這會兒哪怕明知張善安硬塞過來的是枚燙手無比的山芋,陸明濤也還是硬着頭皮地應承了下來。

“好,能有陸老弟出馬,大事必成無疑!轉本王之令,各部緊急向洪州集結,放棄江州(今之九江),一旦確知賊軍在江州登陸,我軍主力便即兼程向西進發,先拿徐世勣小兒開刀!”

張善安狡詐無比,言語間看似對陸明濤寵信無比,可實際上麼,卻是打算玩上一把棄子的把戲——於他而論,水師能勝固然大佳,若是不能,也可吸引住張君武的注意力,以掩護步騎軍向西轉進,只消能一舉擊潰徐世勣所部,豫章軍便可趁勢一路向西席捲,就算丟了洪州老巢,也自無妨,只要能一路燒殺劫掠過去,豫章軍完全可以趁機進一步發展壯大,當然了,這等心思,他卻是斷然不會跟衆將們解說分明的……

第483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甕中捉鱉(二)第462章第四百六十二章 南下還是北上(二)第473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三)第363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雁門關阻擊戰(四)第405章第四百零五章 虛情假意(一)第259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鐵血南陽(三)第302章第三百零二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二)第397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兵敗如山倒(三)第91章第九十一章 大破無上軍(五)第293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引蛇出洞(三)第518章第五百一十八章 臨洮之戰(三)第142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俠之大義(一)第170章第一百七十章 遍地烽火(三)第549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小姨子的心思第581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血戰襄陽(一)第13章第十三章 畫餅充飢(二)第367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奇襲朔州(二)第358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輕取雁門關(二)第483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甕中捉鱉(二)第443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圖窮匕見(六)第33章第三十三章 強取洛口倉(一)第337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喋血宛洛大道(五)第六百九十章 牛刀小試(三)第308章第三百零八章 奇襲韓信嶺(二)第264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懲戒之戰(四)第397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兵敗如山倒(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枯拉朽(三)第541章第五百四十一章 華麗的脆敗(一)第186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步步爲營(三)第412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喋血張八嶺(三)第96章第九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勝(一)第359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輕取雁門關(三)第319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強取霍邑(二)第472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二)第567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離間之計(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直搗黃龍(三)第七百二十章 遼東戰役(八)第397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兵敗如山倒(三)第28章第二十八章 算與反算(二)第75章第七十五章 將計就計(六)第641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輔公佑的末日(四)第234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敗西秦軍(二)第574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朕娶了第482章第四百八十二章 甕中捉鱉(一)第367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奇襲朔州(二)第553章第五百五十三章 強渡平水(二)第291章第二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一)第274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原大戰(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直搗黃龍(一)第510章第五百一十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一)第407章第四百零七章 虛情假意(三)第499章第四百九十九章 誘敵入彀(四)第408章第四百零八章 性格決定命運(一)第21章第二十一章 堂堂之陣(四)第625章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灘登陸(三)第514章第五百一十四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五)第549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小姨子的心思第271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兵不厭詐(二)第305章第三百零五章 朕不急第3章第三章 突出重圍(一)第377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城下之盟(三)第500章第五百章 包圍與反包圍(一)第21章第二十一章 堂堂之陣(四)第471章第四百七十一章 圍魏救趙(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警示天下第551章第五百五十一章 劃時代的革新第332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進太原城(二)第415章第四百一十五章 水淹滁州(一)第238章第二百三十八章 雷霆一三擊(二)第422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真假劫營(二)第31章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二)第626章第六百二十六章 勢如破竹(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誤卿卿性命(二)第580章第五百八十章 揚眉劍出鞘(三)第432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四)第362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雁門關阻擊戰(三)第520章第五百二十章 臨洮之戰(五)第142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俠之大義(一)第405章第四百零五章 虛情假意(一)第628章第六百二十八章 勢如破竹(三)第40章第四十章 各方博弈(一)第278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中原大戰(五)第42章第四十二章 各方博弈(三)第241章第二百四十一章 末路梟雄(二)第234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敗西秦軍(二)第569章第五百六十九章 離間之計(三)第81章第八十一章 官渡之戰(三)第51章第五十一章 滎陽大戰(四)第631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橫掃舒州(一)第540章第五百三十章 戰和由我(二)第418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挫敵鋒銳(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律法與人情(二)第632章第六百三十二章 橫掃舒州(二)第335章第三百三十五章 喋血宛洛大道(三)第7章第七章 虛實相間(二)第267章第二百六十七章 好事成堆第1章第一章 身陷重圍第189章第一百八十九章 引君入甕(一)第327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殲敵於野(二)第91章第九十一章 大破無上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