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第五百七十二章 區別對待

外圍宮牆上的大梁軍將士雖是拼死抵抗,奈何事發突然,大梁御林軍皆分散各處,根本無法在短時間裡趕到戰場上,在蘇定方所部的強大攻勢面前,也就只抵抗了一炷香左右的時間,便被攻破了城防,數百大梁御林軍將士死的死、逃的逃,很快,隨着一陣刺耳的摩擦聲響過,兩扇緊閉着的宮門已被華軍將士從內裡推了開來,剎那間,列陣在廣場上的華軍將士們頓時便爆發出了一陣歡呼,有若潮水般地衝進了皇城之中,一路狂奔着向內禁衝殺了過去。

“朕在此,諸軍莫慌,穩住了,四城援兵須臾即至,殺賊,殺賊,殺賊!”

有了外宮牆處的頑強抵抗,內宮牆處總算是勉強集結起了千餘守軍,只是面對着洶涌而來的大批華軍將士,城上人等無不心慌意亂,正自手足無措間,卻見一身黃金鎖子甲的樑師都已領着幾名內侍匆匆趕了來,一見情形不對,緊着便咆哮了起來。

“嗖、嗖、嗖……”

有了樑師都這麼個主心骨,大梁御林軍將士們這纔算是穩住了心神,紛紛抄弓在手,衝着洶涌而來的華軍將士便是一通子亂箭射了過去,當場便令衝在最前方的華軍將士慘嚎着倒下了數十人,原本洶洶的衝鋒勢頭自不免便是一窒。

“弓箭手壓制城頭,盾刀手上前搶城,攻上去,活捉樑師都,上!”

這一見大梁御林軍都已死到臨頭了,還敢負隅頑抗,蘇定方登時便怒了,大吼着便下達了總攻之令,旋即便見華軍千餘弓箭手很快便集結成陣,將一撥又一撥的箭雨潑灑向城頭,打得大梁御林軍將士們連頭都擡不起來,緊接着,盾刀手們扛着雲梯向前飛奔,更有數十名華軍士兵去宮殿中拆來了根橫樑,扛着便往宮門處衝了過去。

“不要亂,起來,擋住賊軍,擋住了!”

華軍的箭雨之密度實在是太大了些,樑師都根本不敢探出頭去,只能貓在了城門樓中,然則一聽到華軍衝鋒時所造成的聲勢,樑師都登時便急了,不管不顧地揮舞着橫刀,一邊撥打着零星的流矢,一邊聲嘶力竭地呼喝着,試圖鼓起手下將士們血戰到底的勇氣。

還別說,大梁御林軍將士大半都是梁氏子弟,忠勇之心自是不缺,在樑師都的鼓舞下,還真就奮起抵抗了,只可惜此處乃是皇宮內城牆,自然不可能囤積檑木滾石這等守城利器,甚至連箭矢的庫存都沒有,光靠御林軍將士們的血肉之軀,又哪堪華軍一浪高過一浪的攻勢,戰不多久,算不得厚實的內禁宮門便已被華軍將士們硬生生撞了開來,隨着大批華軍將士從宮門處狂涌直入,大梁御林軍的最後抵抗也就此徹底崩潰了去,見勢不妙,樑師都領着近百名士兵匆匆逃到了一處臨水的塔樓中,據險而守,試圖堅持到四城援軍的趕到。

援軍?根本不會有甚援軍了——在蘇定方率部進城後不多久,薛萬均等華軍將領已各率本部兵馬陸續衝進了朔方西城,配合着城外部隊,早將其餘三門的大梁守軍牢牢圍困在了城門附近,大梁軍諸部都已自身難保了,哪有可能殺出重圍來救援樑師都的。

“組盾陣,不惜一切代價攻進去!”

塔樓高九層,三面臨水,只有一條十餘丈長的露天走廊可通往塔底,逃進了塔樓中的大梁御林軍士兵雖不多,可依靠着地利之優勢,愣是用箭雨封死了華軍的衝鋒道路,華軍先頭部隊幾次狂衝,都被箭雨所阻,不單沒能衝進塔中,反倒是付出了百餘人的傷亡之代價,正自頭疼不已間,蘇定方已率親衛隊趕到了現場,只一看地形地勢,他也沒轍了,只能是下令盾刀手們組盾陣強攻。

限於走廊的無遮無擋,且又狹窄,華軍的盾陣根本不可能做到嚴絲合縫,自是無法擋住從塔上各處射來的箭雨之覆蓋,連續攻了十數次,都被大梁御林軍殘部給打了回來,又多付出了近兩百的傷亡,只是到了此時,大梁御林軍殘部所攜帶的箭矢終於耗盡了,再也無力阻擋華軍的突破,很快,一場肉搏戰便在塔樓中上演了,大批華軍將士前仆後繼地不斷向上仰攻,逐層與大梁御林軍殘部拼死爭奪,戰至天亮時分,終於殺上了塔樓的最高層,只剩下幾名內侍陪伴的樑師都見已無路可逃,又沒勇氣自盡,不得不棄刀當了俘虜,至此,盤亙朔方多年的大梁國徹底宣告覆滅……

瑞明四年五月十四日,大梁覆滅的捷報傳至京師,與此同時,江淮軍杜伏威也送來了捷報,奏明張君武,言稱已殲滅了李子通所部,生擒李子通本人,並已將其押至江都,由江都都督張善相派人押送進京,說起來可是雙喜臨門來着,只是該如何處置這兩位割據之雄主,衆臣工們的意見出現了明顯的分歧,而張君武本人麼,對此事也自頗爲謹慎,並未急着言明態度,而是將之拿到了早朝上來議。

“啓奏陛下,微臣以爲此二賊皆是梟雄之輩,桀驁不馴,屠戮百姓無算,十惡不赦,當盡誅!”

蕭瑀生性耿直,一向嫉惡如仇,早朝方纔剛開始,他便已第一個站了出來,旗幟鮮明地亮出了態度。

“陛下,微臣以爲蕭大人所言不妥,今,江南未平,蕭銑、張善安等諸賊依舊擁兵自雄,今若殺俘,恐二賊驚懼之下,更起拼死抵抗之心,於我帝國平定江南之大局有所不利,且此二賊皆已兵敗被擒,部衆風流雲散,再不足爲慮,不妨給二賊一個寬大之處置,當可顯我帝國泱泱之風範,此微臣之淺見耳,還請陛下聖裁。”

蕭瑀話音剛落,都還沒等張君武有所置評,就見禮部尚書孔穎達已昂然站了出來,朗聲亮出了反對的意見。

“玄齡以爲此事當如何處置爲宜?”

有了蕭、孔二人這麼一帶頭,文武百官中自是不凡出列奏事的,支持蕭瑀與支持孔穎達的幾乎各佔一半,彼此間各有所據,引經據典地辯論個不休,眼瞅着衆意難以統一,張君武也自不免有些頭大,這便一壓手,止住了衆臣工們的進言,皺着眉頭想了想之後,便即將棘手的難題丟給了首輔大臣房玄齡。

“陛下明鑑,微臣以爲此事當須得區別對待爲宜。”

房玄齡這兩日來也自沒少思索此事,心中其實早有想法,只是身爲首輔大臣,他卻是不敢隨意言事的,也就是張君武有問了,他方纔慎言慎行地點了一句道。

“哦?卿且接着說,朕聽着呢。”

張君武對樑師都、李子通這些梟雄之輩素來沒啥好感,按其本心,這幫亂國之徒那都是在必誅之列的,只是考慮到朝中持赦免態度的臣工不少,張君武也自不願在此事上乾坤獨斷,故而纔會有了朝議決斷這麼一說,而今一聽房玄齡所言別出機樞,心中登時便是一動,緊着便往下追問道。

“回陛下的話,竊以爲樑、李二人雖都是桀驁不馴之輩,然,論其行,卻是大有差異,依臣看來,樑師都賣身東突厥汗庭,認賊作父不說,還屢引突厥入寇,百姓深受其苦,此罪在不赦也,而觀李子通其人,雖也是割據稱雄,然,虐民之事較少,尤有可恕之處,且安置在京,給其一條活路,以觀後效應是可行。”

調和鼎鼐本就是宰輔之臣的本分,在此道上,房玄齡顯然極爲的稱職,一番論述下來,言而有據,既考慮到了寬恕之道,又不忘帝國典刑,這等論述一出,殿中文武百官爲之頷首者自不在少數。

“嗯,那就這麼定了也好,傳朕旨意,着薛萬均爲夏州都督,孟明爲銀州都督、薛萬徹爲延州都督,調段德操爲京兆府尹,令徐世勣統軍凱旋,將樑師都押至大理寺,明定其罪,而後斬首棄市,另,着張善相派人將李子通押運至京,待朕見過後,再另行處置。”

這一見諸般臣工們無人出頭提出反對的意見,張君武也就沒再多遲疑,連着便下了數道旨意,定下了最終的處置意見……

“陛下,老臣以爲李子通其人奸詐,實非善類,留之不殺,恐久後還有禍患,不若仿王世充之舊例,也好一了百了。”

張君武金口既開,事情本就已算是作了定論,卻不曾想散朝之後,王誠卻是獨自跑來覲見,自以爲是地給出了個另類的建議。

“甚的舊例?朕怎地不知,卿且自管好軍情事宜便好。”

當初借獨孤家族的手,幹掉了王世充一族老少,純屬不得已而爲之——是時,高開道與羅藝聯手起兵,河北糜爛,而東都又不曾穩固,留着王世充一族,必然是個大禍害,只是當初同意其投降時,已說過要饒了王家老少的性命,身爲帝王,張君武也自不能公然毀諾,只能借他人之手來行事,怎麼說都不太光彩,實際上,張君武對此事其實已是有些後悔了的,而今一聽王誠又將此事搬了出來,臉色當即便有些個不好相看了起來。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老臣失言了,死罪,死罪。”

這一見張君武聲色不對,王誠這才驚覺自己的馬屁可是拍到了馬腿上,心登時便慌了,哪敢再多言羅唣,告罪連連之餘,心驚肉跳地便趕緊請辭而去了……

第397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兵敗如山倒(三)第286章第二百八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470章第四百七十章 定計平河北第363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雁門關阻擊戰(四)第六百六十九章 脣亡齒必寒(二)第87章第八十七章 大破無上軍(一)第421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真假劫營(一)第536章第五百三十六章 弄巧成拙(一)第27章第二十七章 算與反算(一)第608章第六百零八章 無可寬恕第383章第三百八十三章 強襲巴東(三)第116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曲徑通幽(一)第496章第四百九十六章 誘敵入彀(一)第104章第一百零四章 許昌會戰(二)第237章第二雷百三十七章 雷霆一擊(一)第43章第四十三章 各方博弈(四)第615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強勢碾壓(三)第140章第一百四十章 急謀脫身(四)第六百四十八章 馬周論政(一)第609章第六百零九章 會戰鄱陽湖(一)第368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奇襲朔州(三)第522章第五百二十二章 夜襲龍支城(二)第311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信嶺攻防戰(三)第300章第三百章 刺王殺駕(二)第442章第四百四十二章 圖窮匕見(五)第371章第三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二)第566章第五百六十六章 騎軍對決(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委屈亦然無法求全(一)第203章第二百零三章 藍田危急(一)第334章第三百三十四章 喋血宛洛大道(二)第184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步步爲營(一)第374章第三百七十四章 圍點打援(五)第535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開門見紅(三)第372章第三百七十二章 圍點打援(三)第184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步步爲營(一)第416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水淹滁州(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摧枯拉朽(四)第230章第兩百三十章 巧戲薛舉(二)第205章第二百零五章 輕取長安(一)第151章第一百五十一章 洛河之戰(四)第537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弄巧成拙(二)第523章第五百二十三章 各個擊破(一)第380章第三百八十章 攻略第218章第二百一十八章 納妃之議第302章第三百零二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二)第408章第四百零八章 性格決定命運(一)第331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兵進太原城(一)第510章第五百一十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一)第162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以拖待變(一)第1章第一章 身陷重圍第619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以誠相待(一)第614章第六百一十四章 強勢碾壓(二)第429章第四百二十九章 落日餘暉(一)第275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中原大戰(二)第542章第五百四十二章 華麗的脆敗(二)第570章第五百七十章 樑師都的末日(一)第373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點打援(四)第495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警訊連連(二)第422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真假劫營(二)第484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甕中捉鱉(三)第347章第三百四十七章 猛攻太原城(一)第447章第四百四十七章 困獸猶鬥(四)第456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四)第605章第六百零五章 巧取襄陽(六)第514章第五百一十四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五)第109章第一百零九章 許昌會戰(六)第63章第六十三章 詐取鄭州(三)第503章第五百零三章 詐降計(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白道決戰(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攻守轉換(二)第29章第二十九章 算與反算(三)第55章第五十五章 壁虎斷尾(一)第七百一十章 不對稱戰爭(三)第613章第六百一十三章 強勢碾壓(一)第26章第二十六章 緊急軍情第206章第二百零六章 輕取長安(二)第260章第二百六十章 鐵血南陽(四)第531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巧取居庸關(三)第70章第七十章 將計就計(一)第598章第五百九十八章 急襲江陵(五)第424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假劫營(四)第569章第五百六十九章 離間之計(三)第205章第二百零五章 輕取長安(一)第131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軟硬不吃(三)第8章第八章 虛實相間(三)第122章第一百二十二章 少艾之慕(二)第150章第一百五十章 洛河之戰(三)第185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步步爲營(二)第442章第四百四十二章 圖窮匕見(五)第180章第一百八十章 末路窮途(一)第396章第三百九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26章第二十六章 緊急軍情第82章第八十二章 官渡之戰(四)第305章第三百零五章 朕不急第397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兵敗如山倒(三)第七百零四章 大追殺(二)第322章第三百二十二章 驕兵照樣勝(二)第564章第五百六十四章 騎軍對決(二)第43章第四十三章 各方博弈(四)第299章第二百九十九章 刺王殺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