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第四百六十二章 南下還是北上(二)

“回陛下的話,依老臣看,高賊應是已與羅藝勾搭成奸,背後或許還有突厥汗國在作祟,錯非如此,高賊區區五萬兵力而已,安敢犯我帝國之虎威。”

爲了彌補自身在情報工作上的失誤,王誠的腦筋可是高速運轉了起來,哪怕只是猜測之辭,也自說得個肯定無比。

“嗯,卿回去後,將河北、汗庭體系全面發動起來,徹查!”

以張君武之睿智,又怎可能會看不透高開道突然兵進黎陽倉的蹊蹺之所在,之所以問王誠,其實不過是在給其敲警鐘罷了。

“老臣遵旨!”

儘管張君武的聲調並不高,可在王誠聽來,卻有若炸雷一般,心驚肉跳之下,又哪敢有絲毫的遷延,趕忙躬身應了諾,待得退到了一旁,背心赫然都已被汗水給濡溼了去。

“諸位愛卿,敵情雖尚不明晰,然,大體情形或許便是有若軒逸所言那般,依卿等來看,而今之計當何如之?”

按原本預定之作戰計劃,在打下了東都之後,大夏國全境由徐世勣所部負責佔領,而關中部隊主力則趁勝南下,與川中的肖正南所部兩面夾擊南樑,一舉滅掉帝國統一天下的最後一個大障礙,至於羅藝與高開道麼,大可等大軍凱旋之後,再行進剿也不爲遲,可眼下高、羅二部突然發起了南下攻掠,背後還明顯有着突厥汗國的支持,如此一來,徐世勣所部可就明顯有些不夠看了,原定之作戰計劃自是必須做出調整,只是該如何調整卻無疑須得慎之再慎才行。

“陛下明鑑,老臣以爲高、羅二人狂悖猖獗,確是當誅,然,此二賊背後有着突厥汗國之作祟,我帝國大軍雖是能勝,所費之時日恐多,折損恐也是不小,倒不如先按預定計劃滅了南樑,一舉平定江南之後,再舉全國之力北伐,如此,應是更爲穩妥些。”

在場的五名極品大員中,房玄齡與王誠對軍略之道都算不得精通,自是不敢在這等大事上胡亂進言,而李靖麼,素來寡言,心中雖有所思,但卻並不打算急着開口,至於羅士信,他只要有仗打便好,往哪打,對他來說,渾然沒區別,他自也不會在此際開口言事,倒是戶部尚書文振沒啥顧忌,略一沉思之後,便即給出了先南後北的建議。

“嗯,藥師以爲如何哉?”

在張君武看來,文振所言不能說錯,先易後難本就是穩妥之道來着,畢竟眼下江南羣雄並立,彼此征戰不休,無疑正是各個擊破之良機,這也正是早先張君武打算先南下的根由之所在,問題是羅、高二賊眼下有了突厥的支持,必然能很快在燕趙之地站穩腳跟,到那時,要想破敵,難度無疑要大了許多,此時不戰,似乎有着養虎爲患之可能,可真要戰麼,己方大軍畢竟已征戰了三個來月了,軍心士氣雖尚可用,可難免有師老兵疲之嫌,能否擊敗突厥汗國的全力南下尚是個未知數,自由不得張君武不爲之犯躊躇的,默默沉思了良久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先聽聽李靖的看法。

“陛下明鑑,老臣以爲當先北後南。”

李靖素來寡言,此際也自不例外,面對着張君武的徵詢,他並未詳述根由,僅僅只是簡單地給出了個建議。

“哦?理由呢?”

這一聽李靖與文振的意見完全相左,張君武的眉頭當即便是一挑。

“南人孱弱,自相攻伐不斷,有肖正南所部之牽制,南樑雖強,卻也無力抽身去定江南,此亂局必遷延日久,今,杜伏威既降,陛下可令其轉攻李子通、張英豪等諸賊,如此,江南戰事必難遂平,我軍北上自無後顧之憂也。”

李靖顯然是早已成竹在胸了的,這不,張君武話音方纔剛落,他便已道出了先北後南的理由之所在。

“陛下,老臣以爲李大人所言固然有理,然,一旦突厥軍大舉入寇,再有羅、高二賊之配合,我軍實難速勝,且糧秣輜重轉運艱難,倘若稍有閃失,後果恐不堪設想啊。”

文振顯然不認同李靖的意見,在他看來,此際北上實在太過冒險了些,能勝還好說,萬一要是敗了,帝國原本大好的局勢便有着崩盤之危。

“茲事體大,容朕再思忖一二,玄齡、軒逸,爾二人先行安排一下,將滎陽一戰之戰俘皆先分批轉押至關中、南陽,分散到各州縣,用以搶收夏糧,待得事畢,發給盤纏,準所有人等歸鄉。”

李、文二人所言都各有其道理,張君武一時間也自難以下個決斷,只能是先擱置爭議,待得釐清了頭緒之後再行定奪。

“陛下聖明,臣等告退。”

似此等決定帝國命運的決斷自然不是那麼好下的,羣臣們對此自是都心中有數得很,也自不敢在此際多言羅唣,齊齊稱頌之餘,緊着便都退出了御書房,唯有王誠走到了門口之際,卻又突然停了下來,一轉身,又回到了御前,一派欲言又止之模樣。

“何事?說罷。”

這一見王誠滿臉鬼祟的樣子,張君武的眉頭不自覺地便是一皺,沒好氣地便發問了一句道。

“啓奏陛下,獨孤家主獨孤修德昨日前來拜會老臣,言語間頗多暗示,似欲探知王世充一家之下落,老臣不敢擅專,特來請陛下明示。”

見得張君武臉露不耐之色,王誠自是不敢稍有遷延,趕忙將事由隱晦地稟了出來。

“嗯……流放茂州,三日後起行,軒逸自行做主便好。”

儘管王誠說得很是隱晦,可張君武卻是一聽便知其意,沒旁的,王世充當初爲了篡位,可是斬殺了獨孤家的上代家主獨孤機,如今獨孤修德探問王世充的下落自然不會有甚好意,對此,張君武倒是樂見其成得很,但卻絕不想插手其中。

“陛下聖明,唔,還有一事,懋功昨日給老臣來了封信,說是願以爵位換單雄信之性命,又怕陛下見責,特請老臣代爲進言,老臣切不過情面,只好斗膽來懇求陛下能饒了單雄信之性命。”

一聽張君武準了自己之所請,王誠登時爲之一喜,緊着稱頌之餘,卻又提出了另一要求。

“此事朕知道了,待得刑部議罪後再說。”

這一見王誠明顯有着得寸進尺之嫌,張君武的眉頭登時便更皺緊了幾分,但並未就此發飆,僅僅只是不置可否地吭哧了一聲了事。

“陛下聖明,老臣告退。”

王誠與徐世勣、單雄信都是同鄉,又是世交,自是希望能救得了單雄信一命,可也知曉單雄信乃是張君武的殺父仇人之一,自是不敢再多言羅唣,只能是恭謹地稱頌了一聲,就此退出了御書房。

“呼……登高,去,端盆涼水來。”

於張君武而論,單雄信殺不殺其實都是那麼回事兒,他還不致於膚淺到一定要報所謂的父仇之地步,之所以沒當場準了王誠之所請,只不過是要留着施恩徐世勣罷了,當然了,那都是後話而已,眼下對他來說,最要緊的是明確主攻之方向,而這,恰恰正是張君武最爲頭疼之處,默默細算了良久,卻兀自難以下個決斷。

“諾。”

趙登高根本搞不懂張君武要涼水何用,只是見得張君武心緒不對,卻也不敢多問,恭謹地應諾之餘,匆匆便退出了御書房,不多會便見一名小宦官緊着送來了一銅盆的涼水。

“咣噹!”

張君武之所以要涼水,不過只是想涼一下發熱的頭腦而已,卻不曾想這麼個小小的願望居然沒能實現——也不知曉那名小宦官是分了心,還是被張君武的威嚴給嚇住了,方纔行進了書房,手突然一打滑,銅盆便即滾落在了地上,一大盆涼水濺得滿地狼藉。

“奴婢該死,奴婢該死,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這一見自己惹了大禍,小宦官登時便嚇壞了,也自顧不得滿地是水,一頭便跪倒在了地上,可着勁地磕頭哀告個不休。

“拖下去!”

不止是小宦官本人嚇壞了,剛跟着走進御書房的趙登高也自被嚇得面色煞白,顧不得許多,趕忙緊着便斷喝了一嗓子,自有幾名小宦官一擁而上,架着那名倒黴蛋便要往外拖了去。

“罷了,下回小心些便好,讓他退下罷。”

儘管對那名小宦官的毛手毛腳很是不滿,然則張君武到底不是暴君,自不會因此小事責罰下人,隨口吩咐了一聲,便打算就此將此事揭過,只是眼神在掃到癟了一大塊的銅盆之際,一本書名突然在其腦海裡浮現了起來——《金甌缺》!

“趙登高,去,傳朕旨意,着在東都之三品以上文武即刻到紫宸殿議事!”

有着當初滎陽那場怪夢之經歷,張君武自不會不清楚前世那一時空中,北宋之所以屢遭劫掠就是因爲宋太祖趙匡胤在平定天下時戰略抉擇錯誤之結果,是時的情形與當下何其之相似,選擇了先南後北的北宋幾次北伐都無力收復燕趙之地,最終落得個飽受遊牧民族欺凌之下場,儘管那是“後車之鑑”,卻斷不可不防,一念及此,張君武也就沒再多猶豫,於下定決心的同時,緊着便下了道旨意……

第84章第八十四章 官渡之戰(六)第320章第三百二十章 兵進介休第441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圖窮匕見(四)第557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孤注一擲(一)第224章第二百二十四章 初戰不利(二)第307章第三百零七章 奇襲韓信嶺(一)第326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殲敵於野(一)第644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政體革新(一)第21章第二十一章 堂堂之陣(四)第567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離間之計(一)第237章第二雷百三十七章 雷霆一擊(一)第563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騎軍對決(一)第113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消息壞消息(三)第239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雷霆一擊(三)第183章第一百八十三章 智賺敵騎第228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扳回一局(三)第264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懲戒之戰(四)第385章第三百八十五章 兵進夷陵(一)第140章第一百四十章 急謀脫身(四)第359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輕取雁門關(三)第104章第一百零四章 許昌會戰(二)第454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六)第367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奇襲朔州(二)第626章第六百二十六章 勢如破竹(一)第586章第五百八十六章 勇取九宮山(一)第455章第四百五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三)第601章第六百零一章 巧取襄陽(二)第239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雷霆一擊(三)第358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輕取雁門關(二)第376章第三百七十六章 城下之盟(二)第275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中原大戰(二)第272章第二百七十二章 兵不厭詐(三)第309章第三百零九章 韓信嶺攻防戰(一)第156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灞水之戰(一)第208章第二百零八章 安定關中(二)第302章第三百零二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二)第63章第六十三章 詐取鄭州(三)第413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喋血張八嶺(四)第七百零三章 大追殺(一)第207章第二百零七章 安定關中(一)第328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殲敵於野(三)第269章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下一盤棋(二)第421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真假劫營(一)第402章第四百零二章 兵敗如山倒(八)第七百一十九章 遼東戰役(七)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降神兵(三)第111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好消息壞消息(一)第531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巧取居庸關(三)第505章第五百零五章 詐降計(三)第213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潼關風雲(二)第503章第五百零三章 詐降計(一)第26章第二十六章 緊急軍情第281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只要人不要地(三)第541章第五百四十一章 華麗的脆敗(一)第46章第四十六章 伏兵對伏兵(二)第631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橫掃舒州(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攻守轉換(五)第129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軟硬不吃(一)第315章第三百一十五章 血肉磨坊(三)第536章第五百三十六章 弄巧成拙(一)第557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孤注一擲(一)第91章第九十一章 大破無上軍(五)第282章第二百八十二章 治國理念第473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三)第361章第三百六十一章 雁門關阻擊戰(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非川陷阱(四)第27章第二十七章 算與反算(一)第548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臨終贈言第129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軟硬不吃(一)第393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營救人質(二)第539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戰和由我(一)第153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因變而變(二)第586章第五百八十六章 勇取九宮山(一)第470章第四百七十章 定計平河北第228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扳回一局(三)第612章第六百一十二章 會戰鄱陽湖(四)第588章第五百八十八章 勇取九宮山(三)第76章第七十六章 將計就計(七)第330章第三百三十章 殲敵於野(五)第174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再戰洛河(二)第六百六十章 摧枯拉朽(五)第63章第六十三章 詐取鄭州(三)第353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唐的覆滅(三)第214章第二百一十四章 江都劇變第436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奇襲敖倉(一)第27章第二十七章 算與反算(一)第548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臨終贈言第82章第八十二章 官渡之戰(四)第606章第六百零六章 巧取襄陽(七)第172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遍地烽火(五)第210章第二百一十章 霸王硬上弓(一)第321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驕兵照樣勝(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脣亡齒必寒(一)第45章第四十五章 伏兵對伏兵(一)第41章第四十一章 各方博弈(二)第598章第五百九十八章 急襲江陵(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馬周論政(一)第431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三)第255章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野保衛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