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第三百零七章 奇襲韓信嶺(一)

自打拿下了河東城之後,兩路帝國大軍可謂是進軍神速,所過處,無不望風而降,左路李靖所部也就罷了,到底還打了幾場烈度不高的攻城戰,至於張君武的主力大軍麼,則根本不曾遇到過絲毫的阻力,往往都是大軍一至,各城便立馬舉白旗歸順,一路行軍而去,一路收降各城,甚至連重鎮臨汾都不曾遇到過抵抗,這簡直不像是在打仗,而是去郊遊來着。

一路勢如破竹顯然是好事一樁,若是換了個人,只怕早就驕橫得不行了去,然則張君武不單沒興奮過度,反倒是警醒無比,沒旁的,十天下來,雖連下二十餘城,可細算真正歸降的李家軍將士麼,卻只有可憐兮兮的一萬之數,換而言之,每座城裡最多也就五百老弱病殘而已,這顯然不對味,毫無疑問,各城的精銳之軍早就已被負責臨汾盆地防務的姜寶誼抽調走了,如此一來,問題就冒出來了——姜寶誼將各處的兵都調哪去了?答案顯然只有一個,那便是汾河谷道!

汾河谷道,連接太原盆地與臨汾盆地之間的交通要道,爲呂梁山與太行山之間的一道狹窄縫隙,因汾河從中央流過,故而得名汾河谷道,地勢狹長,近百里之隘口最寬處不過二十里,至於最窄處麼,只有百步之寬,兩面皆是高山,峭壁千仞,下是幽谷湍流,浪高水急,從霍邑到靈石,一路險阻不少,素有"秦晉要道,川陝通衢"之稱。

汾河谷道險要如此,無疑是易守難攻之地,一頭一尾的霍邑以及靈石,都非旦夕可下之所在,倘若帝國大軍不能快速攻破汾河谷道的話,李唐也就有了喘息之機,無論是調集河南之兵前來,還是從突厥汗國求得救兵,於帝國來說,顯然都極爲的不利,更別說帝國主力若是在霍邑久攻不下,那就有可能會被李家軍順汾河而下的部隊襲擾後方,顧此失彼之下,難免師老兵疲,待得李家軍主力一至,怕是要想順利撤回關中都難,倘若主力喪於臨汾盆地,原本蒸蒸日上的帝國也就該走向末路了的,很顯然,擺在張君武面前的就只有一條路——以最快速度拿下汾河谷道,首當其衝的又屬霍邑城!

霍邑城位處汾河谷道之內,臨河靠山,正面強攻難以遂下,尤其是姜寶誼並非無能之輩,在其鐵心打算死守的情況下,要想調其出城,幾乎沒半點的可能性,更爲麻煩的是其麾下兵力不少,足有五萬之數,縱使華軍強行攻破了霍邑城防,姜寶誼也可率部後撤,步步爲營,利用穀道狹窄之地利優勢,節節抵抗,只要其本人不犯錯,華軍基本上沒有速勝之可能,這等情形,在出徵前,張君武雖是有所預料,但卻沒想到姜寶誼竟會如此果決地放棄了整個臨汾盆地,集結主力重兵屯於霍邑城,更令張君武有些措手不及的是姜寶誼在收攏兵力的同時,幾乎將全臨汾盆地今夏的收成都強行收刮一空,以致於華軍每收復一城,都不得不從本就有些吃緊的軍糧中擠出一大部分以安民心,這無疑令後勤供應雪上加霜,爲縮短大軍的供應線以及防備李家軍可能之襲擊,張君武不得不將主力大軍屯於臨汾,只着李靖率左路軍近八萬兵馬先行趕往霍邑。

瑞明二年七月初七,李靖率部進抵洪洞,縣令樑千里率城中百姓出城請降,李靖許之,留三千兵馬駐紮城中,以掩護大軍後路,自率七萬五千大軍繼續逆汾河而上,於七月十一日午時三刻進抵霍邑城下,姜寶誼果然不戰,謹守城池不出,任由李靖所部於城外三裡處的陳莊安營紮寨。

“咚、咚咚、咚咚……”

戌時正牌,天已擦黑,一通子緊張的忙碌下來,大營總算是搭建好了,就在衆將士們方纔剛喘上口大氣,準備生火造飯之際,卻聽中軍大帳處突然響起了一陣緊似一陣的鼓聲,各軍將領們自是不敢有絲毫的遷延,紛紛丟下手中的活計,匆匆便往中軍大帳處趕了去。

“末將等參見大將軍!”

三通鼓畢,諸將們皆已到齊了,在大帳外按品階高下列好了隊,由着中軍官點完了名之後,方纔齊齊行進了大帳之中,一見到面色肅然地高坐在上首文案後頭的李靖,自是都不敢有絲毫的遲疑,齊齊躬身見了禮。

“免了!”

漠然環視了下賬下諸將之後,李靖方纔虛擡了下手,語調淡然地開了口。

“謝大將軍隆恩!”

諸將們對此番突如其來的召集明顯都有着濃濃的不解,於行禮間,也自沒少去偷眼打量李靖的臉色,奈何李靖城府深似海,衆將們根本不得其要,只能是齊齊謝了恩,各自退到一旁去了。

“諸公,陛下有旨,着我部半個月之內打通汾河谷道,如今賊軍固守不出,妄圖憑險抗拒我軍,現已查明,敵姜寶誼所部約四萬五千兵馬,龜縮於霍邑城中,另有五千兵馬屯於霍邑至韓信嶺半道之南關鎮中;敵段志玄所部約一萬兩千兵力於韓信嶺上安營紮寨,以爲第三道防線,靈石縣城中尚有敵一部約三千兵馬,此爲第四道防線,我軍若是平推直進,縱使連勝,也須得數月時間方能拿下穀道,故,斷不可行焉,諸公對此可有甚異議否?”

李靖並未有甚寒暄之言,面無表情地便將已查明的敵情詳詳細細地道了出來,語調平衡,聽不出絲毫的波瀾。

“……”

這一聽短短的百里穀道中,李家軍居然設了四道防線,擺明了就是要逐次抵抗,以拖延華軍的進攻,在這等情形下,若是不設法出奇制勝,要想完成預定之作戰任務,根本沒半點可能,在場諸將們都是老於戰陣之人,自是都能看得出此點,問題是穀道狹窄,兵力難以全面展開,這“奇”實在是難以騰挪出來,一念及此,諸將們的臉色立馬便都有些不好相看了起來。

“欲破敵之步步爲營,當須得打其七寸,亂其陣腳,而後方可從容圖之,吾意已決,當以先取韓信嶺爲上!”

李靖靜靜地等了片刻,見諸將們都無甚言語,也自沒再多等,揮手間,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決斷。

“嗡……”

韓信嶺本名高壁嶺,之所以又叫韓信嶺,只因韓信的頭就埋在嶺上,自古便是南北之要隘,汾河從嶺中央一切而過,將山嶺分成了兩段,峭壁千仞,道路狹窄,據嶺而守,可有以一當十之利,諸將們中,親自到過韓信嶺的雖不多,可在出徵前,卻早已在沙盤推演時瞭解過韓信嶺的易守難攻,這會兒一聽李靖打算以韓信嶺爲首攻目標,頓時全都譁然了起來,很顯然,諸將們都不以爲此舉能有多少的成功之把握。

“大將軍可是有甚妙策麼?”

諸將們轟然歸轟然,倒是沒人敢直言指責李靖的異想天開,也就只有副將秦瓊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一拱手,很是恭謙地出言請教道。

“很簡單,夜襲破敵!”

秦瓊不單是副將,就軍階而論,也與李靖持平,更是張君武的嫡系愛將,他既是有問,李靖自不會賣甚關子,笑着便提點了一句道。

“夜襲?這……”

一聽李靖這般說法,秦瓊的眉頭不由地便皺緊了起來,沒旁的,他先前也想過要夜襲,問題是韓信嶺乃是敵第三道防線,前面還有着霍邑、南關一大一小兩座城池,要想不驚動敵軍發動夜襲戰,顯然不太可能,倘若被敵察覺到了己方的動向,那就不是去夜襲,而是去送死了的。

“好叫叔寶兄得知,牛德將軍所部四日前便已進了山,按約定,將於今夜發動奇襲,一舉潰敵,我軍要做的便是着一旅偏師連夜趕去韓信嶺,天亮後負責接防即可。”

見得秦瓊頗見茫然,李靖不由地便笑了起來,緊着便點破了關鍵之所在。

“原來如此!”

秦瓊曾與牛德的特戰營配合過多回,自是清楚特戰營的本事如何,這一聽牛德早已率部去了韓信嶺,秦瓊的精神立馬便是一振。

“有牛將軍所部在,韓信嶺之敵必潰無疑,然,爲防南關鎮之敵前去救援,我軍須得有所配合纔是,通令全軍:戌時用膳,末牌出營,假作夜襲,以迷惑霍邑城中之敵,秦瓊所部攻東門,萬雲飛所部攻南門,某自率大軍攻西門,是時,文仲明率五千騎兵掩護陳明振所部八千步卒各帶五日之乾糧繞城而過,一路直奔韓信嶺,不與南關城守敵交戰,待得到了韓信嶺後,陳明振所部負責堅守嶺上,文仲明則率本部兵馬伏擊南關出擊之敵軍,務求一舉破敵,順勢拿下南關鎮,徹底切斷霍邑敵軍之退路,待得陛下主力抵達,再行殲滅姜寶誼於城中!”

該解釋的既是都已解釋過了,李靖自也就沒再多言羅唣,緊着便下了一連串的命令。

“末將等遵命!”

李靖的命令下達得極爲清楚分明,諸將們自是不會有甚異議,齊聲應諾之餘,匆匆便各歸本部去了……

第410章第四百一十章 喋血張八嶺(一)第629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奇襲望江城(一)第78章第七十八章 將計就計(九)第六百七十八章 攻守轉換(四)第511章第五百一十一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二)第162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以拖待變(一)第116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曲徑通幽(一)第387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兵進夷陵(三)第610章第六百一十章 會戰鄱陽湖(二)第572章第五百七十二章 區別對待第146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巧取武關(三)第444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困獸猶鬥(一)第320章第三百二十章 兵進介休第373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點打援(四)第612章第六百一十二章 會戰鄱陽湖(四)第524章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個擊破(二)第232章第兩百三十二章 巧戲薛舉(四)第394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營救人質(三)第400章第四百章 兵敗如山倒(六)第502章第五百零二章 包圍與反包圍(三)第240章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梟雄(一)第415章第四百一十五章 水淹滁州(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遼東戰役(五)第264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懲戒之戰(四)第543章第五百四十三章 華麗的脆敗(三)第524章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個擊破(二)第七百零四章 大追殺(二)第289章第二百八十九章 春季攻勢(三)第487章第四百八十七章 衆叛親離(一)第638章第六百三十八章 輔公佑的末日(一)第574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朕娶了第92章第九十二章 大破無上軍(六)第280章第二百八十章 只要人不要地(二)第30章第三十章 行險一搏(一)第551章第五百五十一章 劃時代的革新第76章第七十六章 將計就計(七)第117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曲徑通幽(二)第227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扳回一局(二)第47章第四十七章 巧取金堤關第420章第四百二十章 挫敵鋒銳(三)第562章第五百六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95章第九十五章 戰略轉進(三)第204章第二百零四章 藍田危急(二)第385章第三百八十五章 兵進夷陵(一)第50章第五十章 滎陽大戰(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委屈亦然無法求全(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四面楚歌(二)第60章第六十章 歷史的小拐點第538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弄巧成拙(三)第516章第五百一十六章 臨洮之戰(一)第七百一十三章 遼東戰役(一)第472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二)第353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唐的覆滅(三)第218章第二百一十八章 納妃之議第367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奇襲朔州(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律法與人情(三)第316章第三百一十六章 血肉磨坊(四)第414章第四百一十四章 喋血張八嶺(五)第497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誘敵入彀(二)第307章第三百零七章 奇襲韓信嶺(一)第97章第九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二)第585章第五百八十五章 血戰襄陽(五)第214章第二百一十四章 江都劇變第148章第一百四十八章 洛河之戰(一)第33章第三十三章 強取洛口倉(一)第六百七十六章 攻守轉換(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誤卿卿性命(二)第76章第七十六章 將計就計(七)第15章第十五章 該來的終歸會來第271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兵不厭詐(二)第171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遍地烽火(四)第618章第六百一十八章 強勢碾壓(六)第50章第五十章 滎陽大戰(三)第223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初戰不利(一)第468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大非川陷阱(三)第281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只要人不要地(三)第545章第五百四十五章 華麗的脆敗(五)第157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灞水之戰(二)第383章第三百八十三章 強襲巴東(三)第335章第三百三十五章 喋血宛洛大道(三)第274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原大戰(一)第525章第五百二十五章 各個擊破(三)第163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拖待變(二)第579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揚眉劍出鞘(二)第419章第四百一十九章 挫敵鋒銳(二)第85章第八十五章 官渡之戰(七)第520章第五百二十章 臨洮之戰(五)第488章第四百八十八章 衆叛親離(二)第619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以誠相待(一)第323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驕兵照樣勝(三)第362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雁門關阻擊戰(三)第274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原大戰(一)第411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喋血張八嶺(二)第609章第六百零九章 會戰鄱陽湖(一)第160章第一百六十章 瞬息萬變(一)第491章第四百九十一章 天網恢恢(一)第580章第五百八十章 揚眉劍出鞘(三)第186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步步爲營(三)第581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血戰襄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