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第二百零二章 肱股來投

張君武的追擊之令雖是下得很是堅決,可惜還是遲了一步——程、趙二將一路追殺至韓城時,李家父子早已躲進了城中,不僅穩住了城防,更趁夜發動了一次偷襲,程、趙二將不備之下,只能落得個慘敗而歸之下場,出擊的一萬騎兵最終只回來了七千餘騎,一路所抓的戰俘三萬餘衆又被李家軍給救了回去,對此,張君武雖是頗爲惱火,可也不曾對程、趙二人加以重處,僅僅只是各降了一級、罰半年之俸祿了事。

大業十四年二月初四,不等張君武揮軍直奔韓城,匆匆收攏了些敗兵的李家父子便在其水師的掩護下,退回了山西境內,至此,歷時近三個月的關中張李大戰便以李家軍的慘敗告了個終了,兵力最雄厚時曾多達四十五萬之衆的李家軍至逃回山西時,攏共只剩殘兵八萬不到,餘者不是戰死便是投降了齊郡軍,至於李家父子以極大代價從突厥汗國借來的四萬騎兵,最終也只有兩萬三千餘得以倖免,箇中還包括因失去了戰馬而不得不早早撤去韓城的一萬五千突厥兵。

齊郡軍的勝利無疑極其的輝煌,陣斬四萬八千餘,生擒二十萬八千之數,繳獲的軍需物資堆積如山,此等消息傳出,天下爲之震動不已,無數人等都在揣測着齊郡軍下一步將攻略何處,然則張君武似乎並不急着作出選擇,就在蒲城一線駐紮了下來,在上本向隋煬帝報捷的同時,一邊不緊不慢地展開善後事宜,一邊對齊郡軍進行再度整編,並接二連三地發文長安以及屈突通處,要求陰世師儘速發來糧秣輜重,又要求屈突通所部即刻兵進山西,一舉蕩平李家叛逆云云。

“稟大將軍,營外來了一人,自稱房喬,說是有要事要面見大將軍。”

張君武之所以駐屯蒲城至韓城一線,看似有意兵進山西,其實不過只是個幌子罷了,真正的用心則是在等着關中各方的反應,卻不曾想這等反應還來得挺快的,這不,二月初六,就在大戰落幕的第三天,一大早地,張君武方纔剛用過早膳沒多久,就見一名輪值校尉匆匆趕來報信了。

“房喬?哈哈……來得好,大開營門,本將這就親自去迎。”

一聽房喬之名,張君武頓覺耳熟,只是一時間卻又想不起究竟是何方神聖,微楞了一下之後,飛快地翻了翻怪夢裡所得的信息,這才猛醒了過來,頓時爲之大喜過望,哈哈大笑着便往帳外行了去。

“諾!”

儘管不明白張君武爲何如此興奮,可那名前來稟事的輪值校尉卻是不敢多問,緊着應諾之餘,老老實實便跟在了張君武的身後。

戒備森嚴的齊郡軍大營外,身形微胖的房玄齡站在一輛普普通通的馬車旁,絲毫不在意營前左近的刀槍之林立,一派的風輕雲淡之氣度,可實際上麼,心下里卻不免有些惴惴,畢竟他要求見的人可是當今聲威最盛的大將軍,哪怕事先已多方瞭解過張君武的爲人品性,可那都只是道聽途說而已,房玄齡並不確定張君武究竟值不值得自己投效,若是真能成就一場君臣際遇固然大佳,若是不能,那就須得緊着設謀脫身才是了的。

“敢問可是房先生麼,在下張君武在此有禮了。”

就在房玄齡患得患失之際,卻見營門處走出了一名身着便裝的高大青年,滿臉笑容地行上了前來,衝着房玄齡便是一禮,很是客氣地招呼了一聲。

“下官羽騎尉(武散官)房喬參見大將軍。”

房玄齡先前雖已瞧見了張君武的行近,只是見其一身的便裝,並不曾在意罷了,卻萬萬沒想到這便裝青年竟然就是威震天下的左武衛大將軍張君武,頓時便被嚇了一大跳,趕忙躬身還禮不迭。

“先生不必如此,今非朝時,不論官階,只談情誼,先生遠道而來,辛苦了,且內裡敘話可好?”

面對着房玄齡的大禮,張君武雖是坦然受之,卻並未擺甚官架子,笑呵呵地便一擺手,很是客氣地發出了邀請。

“大將軍,請。”

見得張君武如此禮賢下士,房玄齡心中自是受用得很,對張君武的第一印象也自相當的不錯,但卻並未有甚旁的表示,客氣了一句之後,便即由張君武陪着一路行進了軍營之中,隨意笑談着便到了中軍大帳中,自有隨侍的親衛緊着奉上了新沏好的香茶,又盡皆魚貫着退出了大帳。

“先生來此,必是有教我者,還請先生直言,張某自當洗耳恭聽。”

張君武的態度一直很是客氣,但並未浪費脣舌去扯那些個無甚營養的寒暄之廢話,待得衆親衛們盡皆退下之後,便即面色一正,拱手一禮,開門見山地便出言請教道。

“不敢,房某隻是有些許設想罷了,還請大將軍斧正則個。”

張君武這等虛心求教的態度一出,房玄齡對張君武的印象立馬又好上了幾分,可也沒急着道出心中的宏圖,而是先客氣了一句,待得見張君武擺手示意之後,這才接着往下分說道:“大將軍停駐在此,莫非是在等着陰世師先行動手麼?”

“先生果然高明,張某初來乍到,根基淺薄,爲儘早平關中之故,不得不行此下策耳。”

這一聽房玄齡一開口便道破了自己數月前便埋下的伏筆,瞳孔不由地便是微微一縮,可也不曾否認,而是大大方方地承認了下來。

“此非下策,實上上之策也,大將軍既是早有準備,平定關中不過反掌間事耳,原也無須房某獻醜,只是不知大將軍定了關中之後,又將劍指何處哉?”

見得張君武如此坦誠相待,房玄齡心中立馬便是一暖,一股士爲知己者死之感慨當即便起了,只是在不確定張君武是否有重用自己之心意的情況下,房玄齡並未急着表露投效之意,而是面色淡然地又出言追問了一句道。

“讓先生見笑了,張某雖思忖多日,然,對此卻尚未有所定算,還請先生教我。”

若說先前的求教還有着演戲的成分在內的話,此際張君武的求教就滿滿皆是懇切之意了,不爲別的,只因歷史的車輪已然徹底拐上了另一條道,張君武從那場怪夢裡所知的信息雖尚能用,卻不足爲憑了的,對於下一步該如何佈局一事,張君武確實有些看不太通透了。

“今上失德,以致天下沸反盈天,到如今,羣雄逐鹿之勢已成,大將軍底定關中,便已佔了天時地利,若再得人和,則橫掃四方非難事也,竊以爲欲定關中,還須得先穩西北,薛舉、蕭瑀等諸雄不除,則關中難穩,無河西之地,則無戰馬之源,故,河池、河西皆勢在必取,光憑此,亦不足穩根基,還須得以府兵之法屯田勸農,以積糧秣輜重,多行善政,以聚攏官民之心,引諸賢爲用,對外則行遠交近攻之道,如此,三年後,當可兵出關中,橫掃天下諸雄,再無抗手矣!”

既是已起了要投效張君武之心思,房玄齡也就沒再有甚保留,這便將心中早已謀定的平亂策細細地道了出來,所言所述涉及到了軍、政、外交等方方面面,雖都只是框架,可卻不乏振聾發聵之力量,一代謀士之形象儼然。

“說得好,先生不愧當世之蕭何,若能得先生相助,張某三生有幸焉,還請先生萬勿推辭。”

房玄齡這麼番陳述對於張君武來說,當真有着撥雲見日之功效,原本朦朧不清的戰略方向瞬間便已是透徹無比,心悅誠服之餘,自是不會錯過了這等引房玄齡爲己用之良機,緊着便拜服於地。

“大將軍萬不可如此,房某當不得啊。”

見得張君武如此大禮相拜,房玄齡心下里自是感動得不行,可又哪敢真受了張君武的大禮,趕忙側身挪向了一旁。

“先生乃國士也,張某自當以國士之禮相待,還請先生莫要嫌棄張某粗鄙少文,若能得先生日日耳提面令,張某幸甚,天下幸甚!”

要想讓房玄齡這等高人徹底歸心,光靠嘴上說說,那是萬萬沒可能的,當然了,若是表面文章都不肯做,那就更沒半點指望了的,對此,張君武自是心中有數得很,緊着便又是一個大禮固請。

“大將軍言重了,若能早安天下,房某何惜此身哉,主公請受房某一拜。”

面對着張君武的再三固請,房玄齡也就沒再矯情,俯身也是一拜,口稱主公,算是確定了兩人間君臣之關係。

“哈哈……好,某得先生,如漢高祖得蕭何,此人生之快事也,當得大慶纔是,來人,擂鼓聚將!”

房玄齡乃才高八斗之人,能得其相助,於張君武來說,本就是件值得慶祝的大事,然則真正令張君武感到高興的是房玄齡的來投意味着關中的人心已開始向他張君武靠攏了,而這纔是他將來爭霸天下的最大依靠!

第298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強取伊闕關(五)第46章第四十六章 伏兵對伏兵(二)第397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兵敗如山倒(三)第71章第七十一章 將計就計(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非川陷阱(四)第六百四十八章 馬周論政(一)第253章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樑來犯第374章第三百七十四章 圍點打援(五)第259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鐵血南陽(三)第264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懲戒之戰(四)第588章第五百八十八章 勇取九宮山(三)第168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遍地烽火(一)第133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軟硬不吃(五)第10章第十章 大路朝天(二)第七百章 會攻伏俟城(一)第479章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襲安次城(一)第518章第五百一十八章 臨洮之戰(三)第548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臨終贈言第208章第二百零八章 安定關中(二)第555章第五百五十五章 背水一戰(一)第395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一)第408章第四百零八章 性格決定命運(一)第535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開門見紅(三)第15章第十五章 該來的終歸會來第480章第四百八十章 突襲安次城(二)第629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奇襲望江城(一)第421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真假劫營(一)第84章第八十四章 官渡之戰(六)第225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初戰不利(三)第410章第四百一十章 喋血張八嶺(一)第32章第三十二章 行險一搏(三)第376章第三百七十六章 城下之盟(二)第460章第四百六十章 窮途末路(三)第205章第二百零五章 輕取長安(一)第152章第一百五十二章 因變而變(一)第468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第416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水淹滁州(二)第144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取武關(一)第183章第一百八十三章 智賺敵騎第276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中原大戰(三)第94章第九十四章 戰略轉進(二)第262章第二百六十二章 懲戒之戰(二)第635章第六百三十五章 橫掃舒州(五)第440章第四百四十章 圖窮匕見(三)第418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挫敵鋒銳(一)第265章第二百六十五章 懲戒之戰(五)第六百四十七章 警示天下第218章第二百一十八章 納妃之議第211章第二百一十一章 霸王硬上弓(二)第449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決戰桑園(一)第243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榆中之戰(一)第475章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身一擊(二)第37章第三十七章 隱憂重重(一)第133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軟硬不吃(五)第540章第五百三十章 戰和由我(二)第386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進夷陵(二)第73章第七十三章 將計就計(四)第362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雁門關阻擊戰(三)第375章第三百七十五章 城下之盟(一)第227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扳回一局(二)第551章第五百五十一章 劃時代的革新第137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急謀脫身(一)第574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朕娶了第496章第四百九十六章 誘敵入彀(一)第516章第五百一十六章 臨洮之戰(一)第113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消息壞消息(三)第495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警訊連連(二)第158章第一百五十八章 灞水之戰(三)第404章第四百零四章 二將齟齬第289章第二百八十九章 春季攻勢(三)第389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羅士信歸來第265章第二百六十五章 懲戒之戰(五)第290章第二百九十章 國營工業第414章第四百一十四章 喋血張八嶺(五)第464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高家軍的瘋狂(二)第99章第九十九章 以正合,以奇勝(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四面楚歌(三)第七百二十章 遼東戰役(八)第七百零七章 現成的演練對象第508章第五百零八章 走投無路(二)第355章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唐的覆滅(五)第526章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個擊破(四)第302章第三百零二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二)第82章第八十二章 官渡之戰(四)第314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血肉磨坊(二)第69章第六十九章 雙洎河之戰(四)第124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陰謀進行時(一)第512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三)第548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臨終贈言第六百八十八章 牛刀小試(一)第84章第八十四章 官渡之戰(六)第157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灞水之戰(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反誤卿卿性命(一)第582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血戰襄陽(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摧枯拉朽(二)第166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吃人魔軍(三)第363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雁門關阻擊戰(四)第611章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戰鄱陽湖(三)第七百零五章 大追殺(三)第七百一十三章 遼東戰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