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洛河之戰(二)

“玄齡,玄齡,莫走,等等,等等。”

下馬陵一處不算大的宅院門口,身形微有些發福的房玄齡正哈腰準備鑽進馬車廂中,冷不丁背後卻傳來了一陣高呼之聲。

“喲,是克明啊,這又是怎麼了?”

聽得響動不對,房玄齡當即便站直了身子,回頭一看,見奔行而來的是好友杜如晦,不由地便是一愣,沒旁的,概因房玄齡本來已跟杜如晦約好了一道去投李淵的,可眼下杜如晦居然是徒步而來的,又身無長物,明顯就不是要去投軍的樣子,自是由不得房玄齡不爲之詫異不已的。

“走,進屋再說。”

杜如晦雖是跑得個氣喘吁吁的,可卻並沒打算在這等人多眼雜之處談論正事,不容分說地拉着房玄齡便行進了院門之中。

“何事惶急若此?”

房玄齡雖體型略胖,可到底是文人,比不得杜如晦的文武兼修,愣是被拽得個趔趄不已,待得進了院子,房玄齡方纔勉強掙開了杜如晦的手,哭笑不得地發問了一句道。

“某剛得到密報,南陽軍已攻破了武關,其先鋒大將左武衛將軍秦瓊已率三萬五千大軍趕到商洛了!”

杜家世代高官,在朝在野之勢力都不小,消息自是靈通得很,這不,齊郡軍今日午間才趕到商洛,杜如晦便已得了準信。

“哦?如此說來,那張君武必是早已回到南陽了的,看樣子關中一場大戰已是在所難免了。”

杜如晦方纔開了個頭,房玄齡瞬間便已判斷出了張君武必已迴歸之事實,心頭一動之下,原本對李家軍的看好頓時爲之大減。

“確是如此,張大將軍攜天子詔令而來,大義在其,若李淵父子不能速勝之,則敗亡難免矣,你我還是先不急着去投,且先觀望些時日再作計較好了。”

杜家與李家乃是舊交,儘管不是太親密,可彼此間還是有一定的往來的,正因爲此,杜如晦纔會起了約房玄齡一道去投李淵之心思,當然了,這麼個決定的前提條件是李淵能迅速拿下關中,可眼下麼,隨着齊郡軍的橫插一手,李淵一方的勝算已是大減,在看不清局勢的情況下,杜如晦可就不打算急着選邊了。

“也好,那就再看看罷。”

學好文武藝,爲的是貨賣帝王家,若是選錯了主子,那後果當真不是那麼好耍的,對此,房玄齡自是心中有數得很,也自不會再急着去投奔李淵,這等想法乃人之常情,非獨房、杜如此,實際上,關中無數有識之士在得知齊郡軍已然殺進關中之際,持着的都是這等觀望之想頭……

洛河名聲不小,因着曹植一篇《洛神賦》而名垂青史,可其實麼,不過就只是條小河而已,源於藍田縣境內,蜿蜒流淌至倉口城附近匯入黃河,長不過僅六百餘里,水面倒是頗爲開闊,於洛南河段,水面赫然達八百餘米上下,只是水卻極淺,河心處的水深也不到一米五,又多淺灘沙洲,無法通航,人馬卻可涉渡,當然了,對於輜重極多的大軍來說,浮橋還是必須建的,身爲大軍先鋒,陳明振一率部趕到了商洛,便即開始了浮橋的搭建,於兩岸同時動工,日夜趕工不停,這才一日一夜的時間而已,待得秦瓊率先鋒大軍主力進抵商洛,六架浮橋已是初具規模。

“傳令:着陳明振所部於對岸列陣戒備,其餘各部分批過河!”

秦瓊所領受的將令是搶佔鄭縣(今之華縣,乃是關中重要糧倉永豐倉所在地),一舉切斷兩部李家軍之間的聯繫,爲大軍主力創造出有利之戰場態勢,以便於下一步之戰略計劃之展開,時間對於秦瓊所部來說,乃是關鍵中的關鍵,正因爲此,儘管部隊連日趕路已疲,可一到了洛河邊,秦瓊還是毫不猶豫地便下了搶渡之命令。

“報,稟少將軍,南陽軍正在搶渡洛水,共有浮橋六座,五千步卒已在北岸列陣戒備,請少將軍明示。”

金堆城南十里處,李世民剛率部從文峪河谷穿越了秦嶺山脈,正自向洛水方向急進,就見一騎哨探從南面疾馳而來,直抵中軍,一見到策馬而行的李世民,當即便是一個滾鞍下了馬背,緊着出言稟報了一句道。

“再探!”

一聽齊郡軍進軍如此神速,李世民的眉頭不自覺地便是微微一皺,可也沒甚旁的表示,僅僅只是面無表情地吩咐了一聲。

“諾!”

聽得李世民有令,前來稟事的哨探自是不敢稍有遷延,緊着應了一聲,再次縱馬向南疾馳而去。

“來人,去,請阿史那利屯、阿史那大奈(後改名爲史大奈)兩位將軍即刻到此議事。”

李世民沒去理會那名哨探的離去,端坐在馬背上,默默地斟酌着是該轉去華陽道攔阻齊郡軍還是該直奔洛水爲宜,片刻之後,心下里已是有了決斷,但見李世民猛然擡起了頭來,聲線低沉地便下了道命令。

“諾!”

李世民此令一下,自有邊上隨侍的親衛緊着應了一聲,匆匆便策馬而去,不多會,便見兩名突厥大將聯袂趕到了中軍處。

“末將參見少將軍。”

“二公子如此急地相喚,莫非有變?”

……

阿史那大奈與阿史那利屯雖都是突厥人,也都是突厥王室宗親,可說來其實並不是一路人,前者率屬於阿史那俟利弗設(始畢可汗之弟),早年便已投了隋,更曾在伐遼的戰役中多立戰功,被授爲金紫光祿大夫,後轉駐在樓煩,李淵一在太原起兵,阿史那大奈便即率三千部衆歸附,向與李世民交好,視之爲明主,於見禮之際,自是恭謙得很,至於後者麼,卻是隸屬於突厥汗庭,此番乃是奉始畢可汗之命前來助戰的,乃是客軍之身份,其對李世民自然就沒那麼尊敬了,別說行禮,就連問話都帶着居高臨下之腔調。

“好叫二位將軍得知,南陽軍秦瓊所部已在搶渡洛水,其意必是要走華陽道去取鄭縣,我軍離洛水還有十五里之距,縱使騎軍全速趕去,也恐難半渡而擊之,某有一策,當得……或可大敗敵軍,還請二位將軍助某一臂之力。”

李世民並未在意阿史那利屯的倨傲之表現,滿臉誠懇之色地便將所謀之策細細地解說了一番。

“末將遵命!”

阿史那大奈素來服膺李世民之能,對其所言之策,自不會有甚異議,緊着便躬身應了諾。

“嗯,也成,就依二公子了。”

阿史那利屯可就沒阿史那大奈那麼幹脆了,皺着眉頭想了好一陣子之後,方纔勉強同意了李世民的提議。

“那好,二位將軍即刻按計劃行事,某自率本部即刻趕往洛水。”

見得二將皆已表了態,李世民也自沒再多言羅唣,緊着便下了最後的決斷,不多會,但聽軍中號角連天震響中,正自一路向南的大軍便即分成了兩路,箇中兩萬八千步軍以及兩千李家軍騎兵驟然提速,一路向洛水狂奔而去,至於兩部突厥騎兵麼則是側轉向東進發,煙塵滾滾中,很快便不見了蹤影……

“傳令:各部即刻集結,以陳明振所部爲先鋒,全速向華陽道進發,不得有誤!”

儘管有着六架浮橋在,可三萬大軍還是足足花了一個半時辰的時間,方纔全部渡過了洛水,而此時,已是末時將盡了,進展比之預定之計劃,落後了近半個時辰,秦瓊自不免便有些急了,也自顧不得軍力已疲,匆匆集結好了軍伍,便向着華陽道高速趕去。

“嗚,嗚嗚,嗚嗚……”

秦瓊乃是謹慎人,儘管急着趕回進度,卻也沒忘了在行軍時多派偵騎哨探前後左右,正因爲此,李世民所部的到來立馬便被遊曳在大軍西北側的偵騎所發現,很快,告急的號角聲頓時便即淒厲地暴響了起來。

“全軍止步,轉向西北,就地列陣!”

中軍處,聽得響動不對,秦瓊立馬循聲向西北方望了過去,入眼便見煙塵滾滾中,一彪軍正高速衝來,只一看煙塵之規模,秦瓊瞬間便判斷出這部來敵的兵力並不在己方之下,自是不敢稍有大意,揮手間,便已高聲下了將令。

“全軍止步,列陣!”

齊郡軍雖是幾經擴軍,戰鬥力有所下降,可一來齊郡軍的訓練體系相當之完備,加之所吸納的新兵也都是打過仗的降卒,單兵素質並不算太低,再經嚴格的訓練之後,已然具備了相當的戰術素養,儘管是行軍中倉促遇敵,可在各級將領的指揮下,卻也不見慌亂,很快便擺好了迎擊陣型,一見及此,李世民暗自咋舌之餘,心裡頭對齊郡軍的戰力之評估頓時更高了幾分,也自不敢就這麼毫無秩序地狂衝上去,在離齊郡軍陣地還有三百步之距時,便即一揚手,高聲下達了整軍之令。

李家軍同樣是收編了各路雜牌組建而成的,箇中既有孫華那等農民軍勢力,也有山西的地主豪強所組建的鄉兵隊伍,還有的則是李家耗費巨資招募而來的新兵,因着舉事倉促之故,根本沒甚時間加以磨合,實際上,李家軍的整編乃至訓練都是在進軍途中進行的,哪怕是李世民麾下這支部隊也不例外,論及戰術素養,跟齊郡軍根本沒法比,同樣是列陣,齊郡軍只花了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可李家軍卻是鬧騰了近兩刻鐘,方纔勉強成陣,彼此間的戰力對比可謂是一目瞭然……

第330章第三百三十章 殲敵於野(五)第169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遍地烽火(二)第139章第一百三十九章 急謀脫身(三)第357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輕取雁門關(一)第139章第一百三十九章 急謀脫身(三)第六百五十五章 戰機突現第156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灞水之戰(一)第125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陰謀進行時(二)第393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營救人質(二)第345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隴右鐵騎揚威(一)第645章第六百四十五章 政體革新(二)第307章第三百零七章 奇襲韓信嶺(一)第447章第四百四十七章 困獸猶鬥(四)第378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吃了一彈章(一)第585章第五百八十五章 血戰襄陽(五)第139章第一百三十九章 急謀脫身(三)第554章第五百五十四章 強渡平水(三)第六百八十一章 四面楚歌(一)第61章第六十一章 詐取鄭州(一)第349章第三百四十九章 猛攻太原城(三)第165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吃人魔軍(二)第六百五十章 律法與人情(一)第396章第三百九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非川陷阱(四)第451章第四百五十一章 決戰桑園(三)第215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正統之爭(一)第5章第五章 突出重圍(三)第591章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戰夷陵(二)第293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引蛇出洞(三)第393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營救人質(二)第480章第四百八十章 突襲安次城(二)第112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好消息壞消息(二)第386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進夷陵(二)第223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初戰不利(一)第631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橫掃舒州(一)第617章第六百一十七章 強勢碾壓(五)第511章第五百一十一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二)第386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進夷陵(二)第529章第五百二十九章 巧取居庸關(一)第235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敗西秦軍(三)第591章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戰夷陵(二)第225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初戰不利(三)第129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軟硬不吃(一)第268章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下一盤棋(一)第298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強取伊闕關(五)第238章第二百三十八章 雷霆一三擊(二)第486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五)第494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警訊連連(一)第441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圖窮匕見(四)第400章第四百章 兵敗如山倒(六)第391章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出函谷關(二)第557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孤注一擲(一)第78章第七十八章 將計就計(九)第485章第四百八十五章 甕中捉鱉(四)第179章第一百七十九章 過河擊賊(五)第640章第六百四十章 輔公佑的末日(三)第531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巧取居庸關(三)第240章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梟雄(一)第159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灞水之戰(四)第六百六十九章 脣亡齒必寒(二)第163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拖待變(二)第148章第一百四十八章 洛河之戰(一)第121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少艾之慕(一)第七百零一章 會攻伏俟城(二)第97章第九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二)第178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過河擊賊(四)第556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背水一戰(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白道決戰(四)第367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奇襲朔州(二)第608章第六百零八章 無可寬恕第489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衆叛親離(三)第550章第五百五十章 決議北伐第298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強取伊闕關(五)第549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小姨子的心思第501章第五百零一章 包圍與反包圍(二)第165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吃人魔軍(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直搗黃龍(一)第1章第一章 身陷重圍第603章第六百零三章 巧取襄陽(四)第376章第三百七十六章 城下之盟(二)第561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二)第470章第四百七十章 定計平河北第六百八十九章 牛刀小試(二)第264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懲戒之戰(四)第356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李唐的覆滅(六)第383章第三百八十三章 強襲巴東(三)第611章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戰鄱陽湖(三)第222章第二百二十二章 用人不疑第54章第五十四章 半渡而擊第440章第四百四十章 圖窮匕見(三)第116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曲徑通幽(一)第18章第十八章 堂堂之陣(一)第606章第六百零六章 巧取襄陽(七)第349章第三百四十九章 猛攻太原城(三)第579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揚眉劍出鞘(二)第303章第三百零三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三)第291章第二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一)第144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取武關(一)第486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五)第328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殲敵於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