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好消息壞消息(一)

“下官見過大將軍。”

若是旁人,連着數日求見都被拒之門外,火冒三丈怕都是難免之事,皇甫無逸自然也不例外,只不過其人城府深,除了眼神稍有些不太自然之外,於見禮之際,依舊淡定從容得很。

“皇甫大人客氣了,來人,看座。”

儘管皇甫無逸掩飾得很好,然則張君武卻是一眼便看出了其心中的怨怒之情緒,但卻並未放在心上,甚至不曾出言解釋一下拒見之理由,僅僅只是擺了下手,不鹹不淡地吩咐了一句道。

“謝大將軍賜座。”

張君武一聲令下,自有隨侍在側的親衛緊着擡來了几子與蒲團,恭請皇甫無逸入座,對此,皇甫無逸也沒甚矯情,謝了一句之後,便即長跪地端坐了下來。

“聞知大將軍橫掃河南諸寇,殿下心甚喜之,特着下官送來了些薄禮,以爲犒軍之用,現有禮單一份在此,還請大將軍過目。”

皇甫無逸落了座之後,並未急着言事,而是就這麼端坐着不動,明顯是在等張君武先行開口,奈何張君武根本不吃他那一套,慢條斯理地品着茶,渾然沒半句言語,一見及此,皇甫無逸當即便有些沉不住氣了,無奈之下,也只得先從寬大的衣袖裡取出了本大紅摺子,雙手捧着,一邊述說着,一邊將摺子往前一遞。

“殿下客氣了。”

張君武只一揮手,自有一名隨侍在側的親衛行上了前去,將摺子轉呈到了張君武的面前,然則張君武卻並未去翻開,只是隨手將摺子擱在了几子的一角。

“大將軍明鑑,如今南陽既平,黃河以南諸寇已不成氣候,唯瓦崗寨卻是日益猖獗,若不早圖之,卻恐社稷危矣,還請大將軍早作決斷。”

張君武這等明顯透着輕慢的舉止一出,皇甫無逸的眼神當即便是一凜,只是念及如今齊郡軍勢大,他也不敢當面指責張君武的不是,只能是深吸了口氣,強行壓住了心中的怨怒,故作從容地進諫了一番。

“皇甫大人所言甚是,本將也有揮師北伐之心,奈何一者部衆連番苦戰之下,已是師老兵疲,雖有心而無力也,且,南陽諸縣流寇依舊猖獗,在未能綏靖地方之前,本將也不敢輕言北進啊,箇中難處頗多,然,還請皇甫大人放心,最遲明春,本將自當提大軍北伐,一舉蕩平瓦崗亂賊,還我大隋社稷之清寧。”

以張君武之精明,又如何會不知皇甫無逸這麼番看似憂國憂民之言論的目的之所在,無非是要他張君武趕緊騰出地盤罷了,而這,顯然是超出了張君武所能接受的底線。

“這……大將軍海涵,兵法有云曰:兵貴神速,如今王大將軍與瓦崗亂賊激戰已久,彼軍已是強弩之末,若大將軍能率部夾擊之,當可一戰破敵,倘若遷延日久,卻恐有變啊,再者,大將軍所部連戰連捷,氣勢正旺,實不宜就此歇兵,至於地方綏靖事宜,殿下處自會有所安排,大將軍只管放心便好。”

這大半年來,皇甫無逸可是沒少從張君武處接收地盤,收得都已是順溜無比了的,此際一聽張君武居然不願再交出南陽與汝州兩地,一愣之餘,臉色當即便有些個不好相看了起來。

“皇甫大人有所不知,我軍看似戰無不勝,然,自二月以來,大戰連連,士氣雖尚可用,然,兵馬皆疲卻是不爭之事實,此時斷不可再行遠征,倘若稍有閃失,大勢崩矣,此事斷無可議之處,一切且待明春好了,想來以王大將軍十幾萬之衆,也不致有甚差池的,皇甫大人實無須過慮。”

南陽乃要地也,不止是土地肥沃,於戰略上,更是緊要無比——向西可進關中,向北可取洛陽,向南則可俯瞰荊襄,進可攻退可守,立足於此,便可把握全局之主動,甭管誰來說,張君武都不可能將南陽讓了出去,當然了,眼下南陽初定,齊郡軍的根基也尚未穩固,還不到跟朝廷扯破臉之時,該扯皮的,張君武也只能是耐着性子跟皇甫無逸扯上一番。

“大將軍……”

有鑑於張君武以前的諸多配合,皇甫無逸此番前來,可是向越王楊侗拍胸脯保證過的,卻萬萬沒想到張君武的態度居然會有這麼個巨大的轉折,腦筋當真就有些轉不過彎來了,張口便又要進言上一番。

“報,稟大將軍,王大將軍兵敗酸棗縣(今之新鄉延津縣),虎賁郎將楊威、王辯、霍舉、劉長恭、樑德、董智皆陣亡,餘部五萬餘正向河內郡(今之焦作)轉進。”

沒等皇甫無逸將話說完,就見一名風塵僕僕的報馬急匆匆地闖進了廳堂,衝着張君武便是一個單膝點地,緊着出言稟報了一句道。

“哦?何時的事?”

儘管早就料到王世充恐怕不是李密的對手,遲早必有一敗,然則張君武卻萬萬沒想到這一敗會來得如此之突然,又是如此之慘,聞言之下,也自不免大吃了一驚。

“回大將軍的話,九月初三,王大將軍率部與李密戰於黃河故道,先勝一陣,於追擊時中伏,大敗。”

聽得張君武見問,那名報馬自是不敢稍有耽擱,緊着便出言解釋了一番。

“知道了,再探!”

王世充這麼一敗不打緊,卻將張君武原本預定的休養生息之計劃給打亂了去,一念及此,饒是張君武心性沉穩,言語間也自不免帶上了幾分的不耐之意味。

“諾!”

張君武既是有令,那名報馬自不敢再多言羅唣,緊着應了一聲,匆匆便退下了堂去。

“皇甫大人,軍情緊急,本將須得預作綢繆,就不多留大人了。”

戰況既已突變,張君武哪還有心情跟皇甫無逸瞎扯一氣的,不容分說地便下了逐客之令。

“大將軍留步,下官告辭。”

儘管很是不滿張君武這等輕慢之對待,可在此時此刻,皇甫無逸也自不敢再多遷延,只能是滿臉無奈地請辭而去了……

第559章第五百五十九章 孤注一擲(三)第206章第二百零六章 輕取長安(二)第78章第七十八章 將計就計(九)第230章第兩百三十章 巧戲薛舉(二)第646章第六百四十六章 請君入甕第359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輕取雁門關(三)第77章第七十七章 將計就計(八)第489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衆叛親離(三)第55章第五十五章 壁虎斷尾(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四面楚歌(三)第564章第五百六十四章 騎軍對決(二)第312章第三百一十二章 韓信嶺攻防戰(四)第385章第三百八十五章 兵進夷陵(一)第128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陰謀進行時(五)第212章第兩百一十二章 潼關風雲(一)第464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高家軍的瘋狂(二)第158章第一百五十八章 灞水之戰(三)第175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過河擊賊(一)第502章第五百零二章 包圍與反包圍(三)第258章第二百五十八章 鐵血南陽(二)第409章第四百零九章 性格決定命運(二)第478章第四百七十八章 一坑兩用第118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曲徑通幽(三)第576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定策平江南第113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消息壞消息(三)第123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少艾之慕(三)第636章第六百三十六章 橫掃舒州(六)第六百九十章 牛刀小試(三)第181章第一百八十一章 末路窮途(二)第137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急謀脫身(一)第428章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戰於野(四)第405章第四百零五章 虛情假意(一)第164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吃人魔軍(一)第370章第三百七十章 圍點打援(一)第454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二)第183章第一百八十三章 智賺敵騎第339章第三百三十九章 喋血宛洛大道(七)第81章第八十一章 官渡之戰(三)第519章第五百一十九章 臨洮之戰(四)第579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揚眉劍出鞘(二)第189章第一百八十九章 引君入甕(一)第261章第二百六十一章 懲戒之戰(一)第473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三)第155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因變而變(四)第365章第三百六十五章 得卿如得明鏡第149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洛河之戰(二)第52章第五十二章 滎陽大戰(五)第495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警訊連連(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非川陷阱(二)第544章第五百四十四章 華麗的脆敗(四)第272章第二百七十二章 兵不厭詐(三)第543章第五百四十三章 華麗的脆敗(三)第469章第四百六十九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四)第340章第三百四十章 喋血宛洛大道(八)第274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原大戰(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四面楚歌(二)第531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巧取居庸關(三)第148章第一百四十八章 洛河之戰(一)第266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懲戒之戰(六)第405章第四百零五章 虛情假意(一)第550章第五百五十章 決議北伐第273章第二百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四)第395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一)第306章第三百零六章 忠臣之死第70章第七十章 將計就計(一)第330章第三百三十章 殲敵於野(五)第360章第三百六十章 雁門關阻擊戰(一)第40章第四十章 各方博弈(一)第315章第三百一十五章 血肉磨坊(三)第483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甕中捉鱉(二)第六百七十章 天降神兵(一)第641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輔公佑的末日(四)第279章第二百七十九章 只要人不要地(一)第298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強取伊闕關(五)第78章第七十八章 將計就計(九)第619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以誠相待(一)第640章第六百四十章 輔公佑的末日(三)第163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拖待變(二)第548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臨終贈言第六百八十一章 四面楚歌(一)第493章第四百九十三章 天網恢恢(三)第381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強襲巴東(一)第44章第四十四章 順水人情第28章第二十八章 算與反算(二)第613章第六百一十三章 強勢碾壓(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四面楚歌(三)第138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急謀脫身(二)第452章第四百五十二章 決戰桑園(四)第171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遍地烽火(四)第1章第一章 身陷重圍第53章第五十三章 謝徐大帥借箭第459章第四百五十九章 窮途末路(二)第288章第二百八十八章 春季攻勢(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摧枯拉朽(一)第167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吃人魔軍(四)第538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弄巧成拙(三)第590章第五百九十章 再戰夷陵(一)第233章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敗西秦軍(一)第395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一)第13章第十三章 畫餅充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