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一百零四章 許昌會戰(二)

“夠了!”

聽得諸將們說來說去都是老一套,甭管往哪轉進,說穿了不過就是個逃字罷了,居然連一個敢戰的都沒有,這叫盧明月如何能不生氣,沒旁的,儘管他稱王只不過半年餘而已,時日說來並不算長,可箇中之風光卻令盧明月心迷神醉不已,再要他去當流寇,盧明月又怎肯甘心,一聲的怒叱裡,也不知有着多少的不甘與羞惱。

“報,稟大王,高覓降賊,尉氏縣已失守。”

盧明月這麼一發飆,諸將們可就不敢再多言羅唣了,盡皆噤若寒蟬般地呆立在大堂兩側,偌大的廳堂中,就只剩下盧明月那粗重的喘息聲,氣氛自不免也就壓抑得令人窒息,可就在此時,卻見一名渾身大汗淋漓的報馬匆匆奔上了堂來,衝着盧明月便是一個單膝點地,緊張萬分地稟報了一句道。

“什麼?該死!高覓小兒,安敢揹我!”

尉氏縣雖不算大縣,卻是許昌通往汴州的要隘之所在,如今落到了齊郡軍的手中,無上軍與瓦崗寨之際的聯繫雖不算完全被隔絕,可無上軍要想再從瓦崗寨手中得到糧秣輜重怕就難了,一念及此,盧明月當即便被氣得個七竅生煙,一口老血險些就此狂噴而出。

“大王,尉氏縣既失,我軍糧秣恐難以爲繼,而今之計,戰則不利,當須得及早撤向兩淮爲宜,還請大王早作決斷!”

徐亮這個軍師稱職與否不好說,忠心卻是不假,這一見情形不對,也自顧不得會否觸怒盧明月,緊着便進言了一句道。

“撤?撤個屁!本王就不信拿不下張家小兒,傳令:全軍備戰,本王倒要看看張家小兒能猖獗到何時!”

徐亮倒是一派好心好意,奈何盧明月已是打定主意不想再當流寇,根本就沒去細想無上軍的實力能否與齊郡軍相抗衡,一拍文案,便已是氣急敗壞地下了最後的決斷。

“諾!”

這一見盧明月發了飆,諸將們心中雖各懷心思,卻也無人敢在此際有甚異議的,甭管情願不情願,那都只能是緊着齊聲應諾不迭……

盧明月拼死一戰的決心一下,潁川郡的百姓可就倒了大黴了,短短几天的時間裡,許昌周邊的鄉村城鎮都被無上軍以堅壁清野的名頭給搶掠了一遍,無數百姓流離失所,被強徵入伍者更是多達十餘萬之數,原本只有十二萬兵力的無上軍猛然膨脹到了二十四萬之巨,連營十數裡,聲勢當真不小。

無上軍那頭正自緊張備戰,可張君武卻根本不曾在意,拿下了長葛之後,也沒急着揮軍許昌,而是就地修整了數日,直到牛進達部發回了已順利拿下汝州全境之消息後,方纔集結全軍,着孫遙爲留守大將,統五千兵馬以及十二萬輜重運輸隊鎮守長葛城,自率主力會合秦瓊的先鋒大營,一路迤邐地進抵許昌,在離城十里處安下了大營,至此,許昌會戰的大幕已是緩緩拉開……

見天就要中秋了,本該是喜慶的佳節,奈何時值這等兵荒馬亂的年月,十室九空之下,所能見到的也就只有兵災過後的悽苦而已,尤其是潁川郡,更是因無上軍的大肆搶劫而哀鴻遍野,不僅是普通老百姓衣食無着,就連不少往昔的高門到如今也都成了難民,斯文掃地者不在少數,對此,始作俑者的無上軍自然是不會加以理會的,反倒是初來乍到的張君武下了道軍令——從軍中撥出五分之一的糧秣救助災民,賑災地點設在了長葛城中。

別看五分之一的比例似乎不多,可架不住齊郡軍從洛口倉裡搬運出來的糧秣基數極大,五分之一的糧秣就意味着五萬餘石之巨,消息一經傳出,不止是許昌周邊的災民紛紛向長葛城聚攏了過去,就連鄭州等地的百姓也聞風而來,於是乎,短短數日時間裡,前來就食的災民已多達近五十萬之衆。

當然了,張君武本人是沒時間親自去打理那些雜事的,所有的賑災之事全都交託給了以柴孝和爲首的文官體系,要求就兩條,一是吸納災民中的文人,二麼便是本着自願之原則鼓勵災民向汝州轉移,爲此不單許諾給予米糧,更是派出軍伍保護災民之轉移,至於不願去的麼,也不強求,只是米糧卻是沒得領了,每日只能兩次領粥果腹。

人一多,事就雜,在這等大戰將起之際,救濟災民的行動本身就有些不合時宜,更別說還得分兵去掩護災民的安全,軍中諸將對此自是不免都有些怨言,然則張君武卻並未在意,也沒對此作出解釋,概因此事的動機實不足爲外人道哉——既已決定要以南陽爲暫時之根據地,在不清楚李淵究竟何時會反前,自是須得做好經營南陽之準備,毫無疑問,人才與人口就是經營成敗與否之關鍵所在,若不趁着戰亂之際行籠絡民心之舉,待得戰事消停,再想行此,勢必會惹來大量之麻煩,而此時,張君武還沒打算跟朝廷徹底撕破臉,該做的表面文章,終歸還是須得做上一回的。

就在張君武忙乎着收攏民心之際,卻不曾想盧明月居然不知死活地派了名使者前來下戰書,約定中秋之日會戰於射鹿臺,對此,張君武根本沒絲毫的猶豫,就只回了個字——戰!

射鹿臺位於許昌城北五里處,因三國時曹操常陪同漢獻帝在此遊獵,並建亭築臺而得其名,臺高約三丈,佔地約三畝,周邊皆是一望無際之平地,無疑是大規模會戰之好所在,八月十五日辰時不到,無上軍便已大舉趕到了戰場,率先搶佔了射鹿臺作爲全軍之指揮台,盧明月自率親衛隊列於臺上,臺下則是六萬步軍、兩千騎兵;前軍主將爲其二弟南路大元帥盧明達,統七萬步兵、三千騎兵;左翼爲新任東路大元帥嚴克,統五萬步軍、一千騎兵;右翼則是新任北路大元帥趙治山,統六萬步軍、五百騎兵,總兵力多達二十四萬六千餘衆。

第六百九十二章 會戰金銀灘(二)第42章第四十二章 各方博弈(三)第105章第一百零五章 許昌會戰(三)第510章第五百一十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時機未至第394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營救人質(三)第113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消息壞消息(三)第25章第二十五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三)第357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輕取雁門關(一)第132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軟硬不吃(四)第六百九十五章 再戰曼頭山(三)第150章第一百五十章 洛河之戰(三)第447章第四百四十七章 困獸猶鬥(四)第152章第一百五十二章 因變而變(一)第605章第六百零五章 巧取襄陽(六)第294章第二百九十四章 強取伊闕關(一)第578章第五百七十八章 揚眉劍出鞘(一)第560章第五百六十章 殺雞儆猴(一)第497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誘敵入彀(二)第307章第三百零七章 奇襲韓信嶺(一)第442章第四百四十二章 圖窮匕見(五)第七百一十四章 遼東戰役(二)第287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春季攻勢(一)第50章第五十章 滎陽大戰(三)第242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末路梟雄(三)第53章第五十三章 謝徐大帥借箭第373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點打援(四)第122章第一百二十二章 少艾之慕(二)第5章第五章 突出重圍(三)第622章第六百二十二章 不作不死(二)第186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步步爲營(三)第440章第四百四十章 圖窮匕見(三)第495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警訊連連(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馬周論政(一)第七百二十章 遼東戰役(八)第七百零五章 大追殺(三)第611章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戰鄱陽湖(三)第189章第一百八十九章 引君入甕(一)第210章第二百一十章 霸王硬上弓(一)第505章第五百零五章 詐降計(三)第7章第七章 虛實相間(二)第251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強權就是真理(二)第346章第三百四十六章 隴右鐵騎揚威(二)第35章第三十五章 強取洛口倉(三)第518章第五百一十八章 臨洮之戰(三)第15章第十五章 該來的終歸會來第七百零三章 大追殺(一)第420章第四百二十章 挫敵鋒銳(三)第113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消息壞消息(三)第63章第六十三章 詐取鄭州(三)第295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強取伊闕關(二)第597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急襲江陵(四)第474章第四百七十四章 反身一擊(一)第301章第三百零一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一)第35章第三十五章 強取洛口倉(三)第227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扳回一局(二)第546章第五百四十六章 華麗的脆敗(六)第476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反身一擊(三)第114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壞消息(四)第118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曲徑通幽(三)第185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步步爲營(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枯拉朽(三)第281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只要人不要地(三)第368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奇襲朔州(三)第七百一十二章 不對稱戰爭(五)第477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反身一擊(四)第303章第三百零三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三)第357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輕取雁門關(一)第47章第四十七章 巧取金堤關第515章第五百一十五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六)第148章第一百四十八章 洛河之戰(一)第256章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野保衛戰(三)第183章第一百八十三章 智賺敵騎第六百七十六章 攻守轉換(二)第315章第三百一十五章 血肉磨坊(三)第2章第二章 臨機決斷第306章第三百零六章 忠臣之死第468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第627章第六百二十七章 勢如破竹(二)第69章第六十九章 雙洎河之戰(四)第574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朕娶了第565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騎軍對決(三)第236章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情突變第373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點打援(四)第318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強取霍邑(一)第600章第六百章 巧取襄陽(一)第90章第九十章 大破無上軍(四)第628章第六百二十八章 勢如破竹(三)第407章第四百零七章 虛情假意(三)第358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輕取雁門關(二)第561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二)第378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吃了一彈章(一)第111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好消息壞消息(一)第360章第三百六十章 雁門關阻擊戰(一)第472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二)第336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喋血宛洛大道(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遼東戰役(九)第332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進太原城(二)第342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成王敗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