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論政

“他們兩位的言論倒是叫天授駙馬見笑了,駙馬的南疆攻略,以及這幾年上的各種疏奏下官都拜讀過,可謂是字字珠璣,惟獨這經濟發展疏,雖然和看過的人?大多數人一樣,都知道寫的好,卻也和他們一樣,沒有完全吃透,馬周大人以自身的見識爲基礎,算是有了一些獨特的見解,不過也只能算是讀懂了這封疏奏的皮毛,下官自愧還不如他,今日難得駙馬爺當面,可否爲我等詳細講講這封疏奏的大意,也讓我等有所進益,日後能更好的爲朝廷效力。”

許敬宗的山羊鬍子修剪的一絲不苟,說起話來更是給人一種謙虛認真的感覺,如果說張諫之和馬周的對話只是一點經濟發展疏中的乾貨被化開了,那麼許敬宗這就是直接在向陽林討一壺開水,將剩下的乾貨全部都化開,畢竟字面上的意思,只有原作者能解釋的最清楚,看着李二微笑的瞥向自己的眼神,陽林自然是不好回絕,於是道:

“其實經濟調控,無外乎張弛有度,提前做預判,太弱了容易破滅,太強了也可能破滅,朝廷要做的,就是防止它出現過弱,或者過強的情況出現。其總體思想,還是合老子的中庸之道的,只是要將那些大學問化到一些治理國家的具體事情上,很多人一時或許吃不透,但只要細細的琢磨一番,其實都是有很多痕跡可循的,只需要將大唐的政治發展往回看幾年,就不難品出其中一些真諦。

陛下乃老子後人,當政以來也一直推行中庸仁政,在這一點上做的非常好,只是地方官員做事,和中樞官員做事卻有着大不一樣的情況。中樞把握大局,眼光要看的長遠一些,甚至要跳出現有的界限來思考,分析,很多事情,要在沒有要做之前。就先要想到,嘗試,論證,甚至是實習檢驗,不要想當然的貿然做決定,在方案有效可行的前提下,不要怕困難,堅決推行便足以改變局面。

而地方官員,則是要在實際情況中因地制宜。多加思考,從而靈活變通,達到中樞規劃出來的目標,以讓百姓安居樂業,提高生活水平爲原則。就拿張大人與馬大人的兩篇實例爲證,張大人自幼入宮中讀書,小小年紀學問造詣已經到了深不可測的地步,卻從未在各地走動。可以說長安城有多少條街,每條街都聚集着做什麼營生的人。各種營生當下是什麼行情,他一概不知,而馬大人少年時期便遊歷四方,更是在高速發展的長安城待了五六年之久,見識可謂十分廣闊,陛下知人善用。任命其爲一縣主官,他便能很快做好,並且領悟多多,而張大人則不成,因爲他對經濟。世間事還領悟的不夠透徹,所以纔有了剛纔那一番比較淺顯的諫言,這與學問深厚和思想品德無關,完全是所處的時世造成的。

中樞的官員根據實際情況提前分析預判好大勢,多做計劃,構想,論證,地方官員則多做實事變通,靈活處理問題,則整個政治經濟體系會平穩向上發展,而具體的做事方案,不管是中樞和地方的官員,都以用事實說話爲原則,便能無往而不利。”

陽林並沒有具體一句一句的跟他們解釋經濟疏裡的內容,那篇經濟發展綱要是陽林與李麗質結婚之後,根據大唐現有的情況寫的,幾年以後,未必還適用,他最煩的就是這些古人們喜歡死搬硬套,不根據實際情況變通解讀,所以用後世家喻戶曉的一句話作爲結束語,讓這四位大唐新升起的政治新秀好好領悟。

“哈哈哈哈,好一個用事實說話,真是再對沒有了,不過下官卻有一個疑問,如果地方官員凡事都自行其事,靈活處理,那中樞對地方官員的控制力將會變的極差,久則生變,畢竟每個人的貪嗔**都是無止境的,駙馬爺可有對症之策?”李義府是最後一個發言的,卻也是問的最犀利的,作爲封建帝國的皇帝,即使表面上關心的是民生,內心裡,其實更加關心大臣和子民們對自己的忠誠度。

如陽林所說,放寬地方官員具體做事的手法,那就會導致地方官員權利過大,甚至出現橫徵暴斂,欺壓百姓的情況,畢竟不是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是那麼高尚的,就連現在的皇帝也都是造反起家的。

這個問題陽林沒有急着回答,而是提起了自己面前的酒盅微微喝了一小口,當然,他還會趁機看看李二的臉色,見到主位方向的父子三自顧自的向滿桌的菜餚開動,表情無異,陽林瞬間就明白了點什麼,今日,恐怕是李二故意借陽林之口敲打敲打這四小大人,這是李二要大用他們的節奏,卻又怕他們的忠心和能力還不夠,讓他們見識見識大唐第一智者陽林的才華,或許對他們當政以後有很大的幫助,至少在考慮施政策略上,眼界會寬很多。

“敢問李大人,古之王朝爲何傾覆,又是如何傾覆的?”陽林放下酒盅,反問李義府道。

“秦之滅亡,乃是皇帝施暴政過猛,百姓日子苦不堪言,遂四方豪傑揭竿造反,二世而亡,之後有強漢,奸宦當道,諸侯割據,不聽皇帝詔令,以百姓起義爲引,導致了漢末諸侯相爭,帝王最終喪失國器,之後的晉,隋,皆是亡於昏君無道,與秦之亡,大同小異。若說爲何顛覆,如何傾覆,大多是因爲皇帝施政不當,致天下民憤,揭竿而起而已。”

李義府的學問在幾人中算不得最高,閱歷和資歷亦算不得最高,甚至死後的風評也不太好,但他卻是在大唐的政治舞臺活躍了幾十年的人,聰明自然是有幾分的,他這一番話講的特別糙,糙到李二都懶得廢神聽,但也說的特有水準,因爲當今皇帝就是反隋而成帝業的,真實的原因他不能細說,就只能說前朝皇帝的不好了。

“李大人說的對,但只說對了一點點原因而已,秦漢晉隋的末代皇帝爲什麼昏庸?我想他們並非生來就是傻子,而是他們的生長環境讓他們變傻了,然而究其失敗根本原因,還得歸集到一句話上面來,槍桿子裡出政權,也就是說,誰掌握了最強大的武力,誰就是這個世界的統治者,而他們的王朝,最終都是被百姓抄起武器給滅掉的,這是他們滅亡的根本,所以作爲帝王,只要掌握了絕對的軍事戰鬥能力,就根本無需懼怕個別治理地方的官員的反叛。

當然,一切以武力爲上,那麼是不是一個帝王只要會打仗,就能保障國朝不敗呢?那也未必,戰爭需要以政治爲基礎,沒有良好的政治環境,再猛的軍隊,沒有飯吃,也打不贏別人,更會產生內亂,楚漢之爭,項羽軍力強劉邦數倍,爲何而敗?三國時期曹操一生多敗績,卻爲何能讓魏國最爲強盛?凡是能夠決定王朝更替的大型戰爭,無疑不是比拼的整體力量,誰能集結的力量多一點,誰就勝,那麼保證一個國家軍事能力強大的重要因素,就是政治環境優良,軍政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然而,又有那個帝王,又能保證自己的子孫繼承人個個都有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呢?秦漢晉隋四朝的開國皇帝皆是有大才之人,他們悉心培養的子孫如何?漢室四百年,也不過只出了幾個有才幹的皇帝而已。所以,皇帝想保證國朝萬世,現有的制度,恐怕還是遠遠不夠完善,不管是給中樞更多的權利,還是給地方官更多的權利,甚至是給老百姓更大的權力,分寸都是難以掌握的,而一旦掌握不好,就很有可能導致一個王朝的滅亡,而且還不需要太久,頂多幾百年而已。

那麼,我們現在就要來考慮考慮,如何讓一個優良的政治體系在弱化帝王人爲的影響的情況下傳承下去。”

陽林說到這裡,李二猛然的放下了筷子,臉色中升起了一團炙烈的怒氣,陽林剛纔說的這段已經有些跑題了,甚至從根本上否定了他的成就,現如今大唐的制度雖然在不斷的做細微的更改,但主要還是沿用了隋朝的主體系,尤其是分封制,幾乎是照搬,權貴,士族數量繁多,與百姓之間仍然有着巨大的鴻溝,如果按照歷史的走向,盛唐確實沒有多少年就走到頭了,可這是李二不願意見到的,甚至他都不願意聽到別人說他一手建立的強大王朝走不了多遠這種大逆不道的話,陽林這次算是觸了逆鱗,就連李承乾和李泰兩兄弟也都面露不悅起來。

不過,可不要小瞧了這位千古一帝的氣量,在鼻子裡的怒氣像風箱一樣抽了兩分鐘之後,李二居然像沒事人一樣再度坐正了身子,並且拿起了筷子,向餐桌上的一盤牛肉夾去,嘴裡一邊大嚼還一邊道:“這紅燒牛肉的味道還真不錯,嗯,你們幾個別停啊!繼續。”

第209章 忽悠第169章 抵達交趾第87章 大唐疆域第135章 南疆平苗論第48章 秀女汐涼第317章 太子的新動向第273章 夜宴第1章 陽林第65章 火藥試驗第67章 當輪船裝上了霰彈炮第105章 收服論第74章 地龍真的翻身了第296章 潛級預案第264章 純屬誤會第228章 長安長安第292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10章 七進七出第265章 送別第179章 大家一起笑眯眯第221章 招安議第103章 水戰第6章 第一代新農村建設第122章 道門的擔憂第146章 造紙第92章 震撼人心的聲音第151章 馮盎問計第245章 頂樓宴會廳第162章 海上閱兵式第72章 頡利可汗第14章 紅薯玉米引發的血案第146章 造紙第170章 上岸第206章 虎和狼第128章 糜爛的嶽州第76章 文工團的風氣第203章 情挑蒙娜多第87章 大唐疆域第127章 蘇州政治協商會第43章 見智戴第334章 研究戰術第97章 小白樓第289章 一言喝破萬軍第225章 只想哭只想哭地一百一十四章 奪船第104章 臨死前的一眼第171章 情報第8章 大唐第一神棍第166章 倒黴的神人族第325章 別樣軍訓第322章 高麗之敗第214章 花露水第167章 邑州開打第81章 匯演開場第317章 太子的新動向第259章 拿人第2章 山民王二牛第208章 熱鬧的夜第151章 馮盎問計第179章 大家一起笑眯眯第212章 除三害之計第264章 純屬誤會第136章 與時俱進的重要性第232章 士農工商第197章 交戰第161章 思想再度衝擊第336章 氣運果然在他第46章 組建文工團第243章 改革迫在眉睫第202章 蠍子心亂了第323章 人才的重要性第85章 牆頭‘吵’第349章 劫持第174章 四方戰事第353章 抵達波斯灣第82章 悲情之後是喜悅第177章 圍困第191章 新政議第352章 這樣才公平第25章 小神仙語錄第117章 妥了第40章 戲蠍子第324章 東征高麗第213章 局變第323章 人才的重要性第233章 挖巨坑第160章 倭國統一戰第10章 進帝都第227章 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第187章 開胃菜第223章 陰謀第97章 小白樓第158章 抵達第312章 越發看不懂的大唐第96章 無敵騎兵第291章 奪取兵權第259章 拿人第333章 兄弟之間第233章 挖巨坑第339章 雪地奔襲第150章 嶺南公馮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