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車晨他們再次出發,此時距離海盜偷襲基隆港再敗退逃離,已經過了將近四個小時,以東寧艦隊的速度,按道理是有一定可能性可以追上那夥海盜的。海盜船雖然要比一般商船要快,但也不能架着小船舢板去搶劫,所以速度也至多五六節,順風可能跑到六七節。
不過大海茫茫,只要偏離了一點角度,很可能最後相距就是幾百裡的差距,所以車晨並沒有抱太大希望。
艦隊航行到了一片從西南到東北走向的狹長島羣,這就是琉球王國所在的羣島。
其中數量不少的是無人的荒島和一片片島礁,東寧艦隊沒有在這裡過多停留,而是直奔琉球羣島最西側,與東寧島相距最近的島嶼,就是類似現代與那國島的位置,這是琉球國與東寧島最近的有人島。
說是有人居住,實際上也不過是幾十戶漁民,而且這漁民也都是早年從閩地遷移過來的漢人後裔。
不過在風俗文化上已經本土化,倒是說閩南方言尚可以溝通。
實際上這座島說是琉球王國管轄,其實根本就不設官府,也無人來收稅,頂多每年主島那霸島那邊會有船來收些鹹魚乾蝦當做糧稅了。
高朗派了幾個出身閩地的水手去跟島上漁民交流,結果並沒有發現逃走海盜船的消息。
於是便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
這島再往上,幾十裡內就有數座稍大的島嶼和數不清的小島礁石,因爲面積更大一些,倒是有數百人口分佈其中,高朗派人挨個詢問,結果都沒有任何消息。
“難道那些傢伙沒有從琉球這邊走?”
丁曉峰不由疑惑的說。
車晨他們也對此感到遺憾,因爲這個時代東方的航海一般都不會走遠洋路線,都是沿着海岸線和島嶼的固定航線進行,方便補給的同時也免得迷失方向,即使遭遇風暴等天氣,也可以即使尋找港口停靠。
高朗冷冷道:“我不相信這些人來往東洋這片海域會一點蹤跡不露,繼續前進,我們直接到琉球王國都城首裡。”
車晨兩人自是不會反對。
琉球主島再怎麼也有上萬人口,人多眼雜,還有來往海商,說不定就有人能看到五合會海盜的蹤跡。
於是艦隊直接沿着羣島朝着琉球王國的琉球主島而去。
這時候的琉球島還叫做琉球,而不是沖繩島。
主島琉球島上有着一座大港市,即是那霸港。
因爲世代受中土王朝冊封,有着向大明朝貢和貿易的權力,琉球王國的那霸港就成爲了不少南洋藩國前來大明朝貢的中轉點。
雖然小國寡民,可琉球的船隻,不僅往來那霸與福州之間,還北上島國和高麗,又南下呂宋、安南、暹羅、亞齊、爪哇、馬六甲等大明藩國,足跡遍佈整個南洋。現代那邊那霸後世更是成了國際貿易港口。
此時的那霸雖然比不上島國長崎和後起的東寧島商港,但也算是東方世界排的上號的貿易海港。
只不過因爲國土面積狹小,沒有什麼出產,所以那霸只是來往船隻停泊的旅港,這一年以來已經逐漸被更具地理優勢的東寧島所取代。
琉球國的王室和官府一方面爲逐漸稀少的外來船隻感到憂心,一方面也爲入侵琉球的島國人感到害怕。
是的,此時的琉球雖然還是尚氏王朝,但琉球王已經基本無力做主,隔壁島津家的武士就跟太上皇一樣壓在琉球人頭上。
琉球羣島幾百年來一直是大明藩屬,不過在萬曆三十七年也就是1609年,島國薩摩藩率兵侵佔琉球,逼迫琉球向島國進貢。尚氏王朝無力反抗,那時起琉球王國就形成“兩屬”狀態,名義上屬於大明藩屬,像大明朝貢,後逐漸被薩摩藩實際控制,成爲薩摩藩的附庸。
1872年,島國政府借明治天皇親政之機,削琉球國號設爲“琉球藩”。1875年7月,島國強令琉球王國停止對清政府的朝貢,並改用島國年號。1879年島國宣佈琉球廢藩置縣,完成所謂的“琉球處分”,將琉球強行併入島國,設“沖繩”縣,立國數百年的琉球王國最終覆亡。
這個時候是崇禎四十八年,琉球王國實際上已經被薩摩藩把持幾十年了,他們在島上肆意妄爲,還冒充琉球使臣去往大明朝貢,從中賺取利益。
因爲大明秉持儒家傳統的封閉,所以至今未能得知琉球王國發生的事情。
如果朝廷知道的話,說不定早就發兵琉球討伐島國倭逆了。畢竟雖然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可也是堂堂正正的大明藩國,豈能任由外人欺辱?
當年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雖然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是不也拯救了作爲大明藩國的高麗嗎?
當十幾艘“巨型”艦隊行駛到那霸港口的時候,港裡的人羣都騷動了起來。
眼尖的已經能夠看到艦隊上方懸掛的大明旗幟和代表東寧島的白鹿旗。
“是上國的船……”
“好大的鉅艦……”
“我們是不是有救了?”
“噓,小聲一點,不要被那幾個浪人聽到!”
琉球人竊竊私語,幾個模樣兇悍,腰跨武士刀的浪人此時也是一臉驚撼,也顧不得那些琉球人,被狗攆的兔子一樣撒開小短腿就往島內跑。
而此時那霸港的官吏已經代表王國迎接天朝上國艦隊去了。
“這麼說,琉球王宮已經被島津家的歹人控制了?”
在那霸港的一間官署裡,一幫琉球官吏對穿越者們進行了哭訴。
高朗他們沒想到這個世界琉球王國的遭遇仍舊跟現代歷史上類似,果然小國沒有實力,就連反抗的力量都沒有。
無論是作爲現代種花家人,還是現在的大明貴爵,於情於理,穿越者們都必須得管這件事情。
作爲現代人,大家對於琉球王國的遭遇多少都有些瞭解。知道其實一開始侵佔琉球王國的並非島國幕府,而僅僅是九州島的薩摩藩這支外樣大名。
所謂外樣大名,就是指在關原之戰前與德川家康同爲大名的強藩,或戰時曾忠於豐臣秀賴戰後降服的大名,屬於這一類的叫做“外樣大名”。
從德川幕府開創之時,這些外樣大名就在內心裡並不服氣。
因爲外樣大名擁有雄厚實力,如加賀藩的前田利家、薩摩藩的島津忠恆、仙台藩的伊達政宗,三者皆外樣大名而又是全國領地最多的諸侯,卻沒有親藩或譜代大名的權力,因此對德川幕府十分不滿,同時這些外樣大名也深深爲德川幕府所忌憚,歷年來進行各種打壓,又常被幕府監控。
因爲外樣大名的領土多數在偏僻的外邊,在鎖國時期反而最容易跟外國勢力結合,後來成爲倒幕的主要動力。
相比其他外樣大名,薩摩藩的島津家更具備優勢,他們位於跟琉球最接近的九州島西南端,於是入侵琉球侵佔琉球王國的利益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