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說服劉基

江岸,秋風徐來,在江上激起一陣波痕。秋日裡的江水很清澈,波濤盪漾間,一張清秀的面孔在江中映襯的越加清晰。

“興霸”

華歆笑着走進甘寧。

對着江水發呆之人正是甘寧。

“興霸,你當初甘願爲錦帆賊是爲了什麼?”

“爲了什麼?”甘寧一怔,不明所以的回問。然後想了想,回道:“殺戮而已。”

“如果單單是圖殺戮,圖痛快,你又何須如此?”

“我又何須如此。”

甘寧正是因爲不清楚自己的路在何方,爲了誰,又爲了什麼活下去。

“苟活亂世,人都要是如此不明,不活都好。”

華歆恨其不爭的罵道。甘寧是華歆來到江東後,依照皇甫岑書信中所託,第一個找到的人,又是第一個招募的人,說服華歆,說服嚴白虎,眼前的甘寧都是出了大力氣的,所以華歆也很看重甘寧,面前的甘寧有那份成爲統帥一方大將,可是他混不吝的眼光侷限了他。所以華歆總是想方設法的讓甘寧能夠多想一想,用上位者的思考方式去看待這個世界。他不希望這麼一個帥才平庸成爲一個將才!

那纔是皇甫岑與大漢的損失。

“子魚先生,你到底讓寧明白什麼?”

甘寧回身抓住華歆的衣襟,問道。

“呵呵,興霸,你有沒有過那種感覺?”

“哪種感覺?”

“就是爲君死亦無憾,在外敵之前,血戰到底,生死一擲的豪情,不是殺戮,而是擴大到國家與人民,甚至是整個民族的擔當。”

“擔當?”

華歆這說,甘寧自然想到被北地人傳頌的皇甫岑,白馬都尉不是虛名,每當這個國家的百姓遇到危難之際,總會有那麼一個人站起來,那個人自然就是白馬都尉皇甫岑,他那些事蹟已經深入每個人大漢子民的心中。身爲最重義氣的江湖草莽,甘寧和他的錦帆自然心慕皇甫岑,如果不是因離不開江南河道,他們早就投效皇甫岑去了,所以即便如此,他們也選擇了親近皇甫岑的華歆效命!

“像白馬都尉那般擔當嗎?”

“嗯。”

“可是昌黎城、漳水河那種擔當,我甘興霸當真可以?”

“你可以。”看着甘寧疑惑的目光,華歆最後擡了擡手,按下甘寧的肩膀,淡淡道:“如果你想,併爲之努力,你的錦帆從今後絕不是那麼簡簡單單你也可以讓你的錦帆成爲大漢的白馬義從……甚至超越他們,帶領你的錦帆走上一個新時代。”

“我可以?錦帆可以?”

甘寧不相信的重複問道。

“可以。”華歆自信的回道:“從現在開始堅定你的目標你就可以,你和錦帆就會成爲大漢另一個響亮的旗號。”

“我真的可以?”甘寧緩緩拿起手中的利劍,從閃閃發光的劍柄上,他彷彿依稀看到自己的身體在慢慢高大。

“可以,你可以。”

“子魚。”兩個字說的很長,很慢,像是做了什麼千難萬險的決定,最後甘寧說道:“子魚,那麼你來說,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重新上路,當從心做起。從今後,你們就是大漢的軍人,保家衛國的軍人!不再是過去的錦帆賊,不再是!”

甘寧點着頭,華歆這一席話,依稀讓甘寧看到了些希望,雖然渺茫,但卻並不遙遠。

“走吧!”

“嗯?”

“只怕大將軍派來的這個魯子敬年幼,說不動劉基,我們還是要把希望放在自己的手中,此去,江東必定!”

……

華歆以爲他說服了甘寧,而事實上甘寧到底有多麼深的感觸還不清楚,總之沒有真正像皇甫岑一樣,在昌黎城親歷那麼多過往,此生就決然沒有那麼深的感悟,只有當真正的使命強加在人身上時,人才會意識到原來他的肩上肩負着很多人的性命。

華歆也知道想讓甘寧從一水賊乾脆蛻變成爲一個馳騁疆場的悍將還需要時間。

可時間緊迫,華歆覺得自己能灌輸多少總比沒有強。

揚州,也就是江東這個地方的局勢,說起來可大可小,也是皇甫岑在揚州唯一沒有根基的地方,不似河北與山東,皇甫岑雖然還未對聯軍大舉進軍,但憑藉強硬的實力,有麴義、徐榮兩個穩紮穩打的將軍坐鎮,河北與山東正在一點一點被蠶食,加之益州、荊州在出其不意,諸多意外下,成功收復,下一個目標自然轉移到眼前的揚州。

這塊土地,也是山東諸侯薄弱之地。

華歆以爲皇甫岑對揚州一定早就做好了準備,但當他聽說派來的只是一個年紀不大,沒什麼名聲閱歷的魯肅後,華歆的心就沒有安穩過。

此地內無兵源,外又離朝廷大軍距離尚遠,想要如同益州、荊州這般似乎很難很難!

當然他以爲的事情並不一定對,因爲華歆畢竟沒有皇甫岑那預知後事的本事。

對於魯肅的認識,絕不是誰都能正視的。

這是三國初年,少有的一個戰略家。一改演義中的形象,正史之上的魯肅文武雙絕,練習武藝之人性情沒有幾個像後事演義中那般厚道的人,只不過,魯肅很清楚當時的戰略對於兩家有什麼必要,所以他纔會捨棄顏面。或者可以變相的說,只有真正的大智若愚的人才會有這般覺悟!

恰恰此時,自與劉曄在淯水之上分別後,一人入荊州;一人入揚州。

就局勢而論,魯肅此行自然要比劉曄兇險許多,因爲劉曄的兇險畢竟都讓諸葛亮、司馬懿、龐統三個小傢伙分擔了!

但所幸魯肅的能力絕不是一般的強,在未曾被朝廷徵調禮闢之前,魯肅就已經接到過周瑜的來信,當時周瑜心中透漏漢室已有衰敗氣象,希望今後能夠與他一起相助孫氏,當時魯肅就爲此做了準備,觀察着揚州各股大小勢力。說起來,自從皇甫岑入主洛陽後,整體格局就被打破,小股勢力雖然存在,但已被大勢力擠壓的沒有生存空間,唯今,在魯肅看來,揚州江東,能夠造成威脅的勢力不多,一是袁術;二是劉繇,其他諸如嚴白虎、王朗、笮融、劉勳,魯肅倒覺得沒有什麼,因爲華歆的存在,使魯肅自己都不得不佩服其人手段,到任不足兩、三年,先後安撫越人嚴白虎罷亂,又說服名士王朗來投,儼然這兩股勢力都決意力挺皇甫岑如今主政的朝廷。

不過,魯肅也清楚,江東的重中之重不在他們身上,也不在袁術身上,以二袁與皇甫岑的交惡程度想要勸服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所以目標只有一個,很明確,便是劉繇!

當然華歆也是這樣認爲的。

但是華歆又想錯了,甚至連在洛陽遙控的皇甫岑也想錯了,魯肅沒有去見劉繇反而去見了劉繇的長子劉基!

“先生何時回的秣陵,怎麼沒有事先告知學生,學生當出門三百里遠迎!”

劉基年紀不大,剛剛及冠的樣子。

雖然魯肅也不是很大,但是面對劉基這一禮他卻堂而皇之的受了下來,然後擡頭所望,迴應道:“不瞞公子,肅此行從洛都而回!”

聽魯肅直言,劉基失望的一怔,然後嘆了口氣,迴應道:“難怪,聽聞先生如今被大將軍禮闢入朝,當日便被拜入尚書檯,學生當在此恭賀先生!”劉基當然很失望,以往魯肅的存在,每一次都會爲自己出謀劃策,然後鎖定時局,甚至往往能夠扭轉危局,讓自己在父親劉繇那裡最受重視。現如今聽魯肅親自承認入朝爲官一事,只要想起日後難見,便覺得有些失落。

瞧見劉基這般表情,魯肅早已意料到,並未多語。

倒是停頓了片刻後,劉基擡頭看向魯肅問道:“先生即已入朝爲官,怎會在此?難道……不會專門辭行的吧?”

聽劉基這麼一問,魯肅放下茶盞,抖了抖衣襟,然後對着劉基恭敬的輕施一禮,迴應道:“大公子所料不誤,肅此行卻是爲勸服劉太守歸降朝廷而來!”

“你。”劉基收勢,避過魯肅這一禮,臉色微怒,迴應道:“先生,你……唉,先生既然已投效朝廷,自然要以朝廷之事爲重,但也不能這般無情,雖然先生未曾收的我這一學生,但我劉基卻以師徒之禮待先生,先生這般而來,未免太過有些世態炎涼……”

未等劉基說完,魯肅挺直身子,笑笑,並未有絲毫不滿,盯着劉基迴應道:“大公子,肅此來雖然是公事爲主,但卻更重私情!”

“私情?”

“你我的師徒情誼!”

“這……先生是認我這個學生了?”劉基一喜,疾步上前即要扶起魯肅,卻又覺得不妥,然後又有些疑慮的瞧着魯肅,問道:“先生不會是爲了說服我父歸順朝廷,而故意如此吧?如果要是那般,我勸先生打消此念!”

聽劉基幾次三番顧慮,魯肅笑着起身,瞧着劉基,問道:“難道大公子知道劉太守心中是何想法?”

第四十二章 誰懼怕誰第四十二章 養鴿熬鷹第二十八章 功敗垂成第三章 擊掌爲誓第十三章 朝堂議政第六十六章 禍國殃民第一章 羌氐之亂第五十四章 地公將軍第二十二章 聯軍瓦解第四章 天下豪傑第五十七章 金城麴義第五十八章 誰爲校尉第四十章 局中插曲第五章 圍城之戰第六十四章 是不是你第十七章 朝廷來旨第七章 遼西突變第八十二章 一網打盡第六十一章 袁氏一閥第二十七章 靈帝大怒第七十九章 神秘家丞第三十二章 商賈販繒第四十一章 伯仲兄弟第十七章 幕後黑手第六十九章 身死不退第五章 袁紹圖謀第九十四章 即日凌遲第四十七章 天降神兵第十七章 安撫皇甫第五十一章 觀望遼東第七十三章 袁術野心第十六章 廢立已定第四十八章 好狠好絕第六十四章 天降奇兵第二十三章 何去何從第十八章 初見帝胄第五十四章 地公將軍第七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三十九章 屠戮殆盡第二十五章 酸腐之輩第三十六章 神秘馬掌第四十一章 曹操弒宮第二十三章 侵掠如火第五十一章 賣主求榮第二十章 崔烈相邀第二十二章 鼓聲如雷第三章 拉攏何氏第八章 怎麼稱呼第二十一章 方士襄楷第八十二章 等待奇蹟第二十六章 你來不來第五十七章 舊事重提第二十一章 我的決心第二十三章 罪該當誅第六十三章 不可小覷第九十八章 共舉反旗第六十六章 恩斷義絕第三十六章 暗藏隱患第三十四章 和連暴怒第三章 狡高句麗第四十五章 其疾如風第四十八章 強硬逼婚第二十五章 酸腐之輩第五十五章 明修棧道第三十章 朝廷徵調第一章 赴任河東第八十九章 槍王之死第四十九章 傻子纔信第六十三章 不可小覷第二十五章 羣起響應第九十二章 你的幸福第二十三章 何必解釋第七章 遼西突變第十四章 弘農張奐第二十二章 宦官來信第七章 天子崩殂第七十八章 誰的利器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十章 鳴金收兵第三十九章 告一段落第十七章 四方雲動第二章 攔路酒鬼第七章 遼西突變第二十四章 兄弟聚首第三十九章 圖謀什麼第一章 遼西上吏第二十章 遼西公孫第二十三章 三河騎士第二章 遼東烏丸第九十六章 三百洪都第四十五章 黃巾廖化第四十四章 大漢天威第十九章 深夜誓師第六十一章 速速回城第八十五章 從今天起第十二章 段珪之烈第三十章 哀兵銳氣第二章 偷窺無罪第二十七章 神威天將第三十六章 神秘馬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