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局中插曲

漢中。

北倚秦嶺、南屏大巴山,中部是漢中盆地。獨特的地理格局註定它與世無爭,漢中百姓能安穩的生存下去,偏安一隅。

從益州馬相之亂久久不定後,憑藉昔日其父、祖父兩代傳教積累下的祖業,而憑藉大漢內亂,張魯看到這裡的優勢,突然控制漢中建制。張魯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建立了自己的帝國,之所以稱之爲帝國,是因爲從一開始這裡就沒有按照漢朝的官制,首領皆稱祭酒鬼吏,士卒皆稱爲鬼卒,因五斗米教施行的是禁殺、禁酒的原則,即便是有錯在身的人也可以用鋪路來贖罪。張魯的這一些列措施得到很好的發展,也促使漢中百姓的安定,漸漸民心向張魯,對外也一向很排斥。

所以漢中之地,不能用強攻,天時地利人和皆向張魯,此地也不同於遼東、河東,民心所向的是白馬都尉。

而且,即便到如今,大漢中樞的洛陽都不知道漢中已經被張魯全權控制,而疲於平叛的益州牧臧洪派往朝廷的信使也因道路阻隔,與董卓宣戰的原因,擱置了下來。

張魯的府邸。

“大哥,急於把我召回何事?”

張衛臉色不好,神情有些疲憊,連日來,他在陽平關抓到太多朝廷的奸細,看起來朝廷已經準備插手益州之事了。

“二弟。”

張魯同張衛的神情差不了多少,眼角眉梢中都是擔憂,對朝廷的擔憂。

“大哥,你是不是擔心朝廷發兵?大哥可是想這突然建制,本以爲漢庭衰敗,定無再續可能,但如果董卓落敗,勢必會重歸皇甫岑之手。”張衛見左右皆是大哥心腹,鏘的拔出寶劍,眉毛一豎,冷聲道:“大哥放心,只要朝廷敢發兵,我就能讓他們在陽平關下有來無回。”

皇甫岑何人,我輩死敵!

“二弟能有此志,爲兄甚慰。”張魯點點道:“但朝廷如今在董卓手中,又與袁紹、皇甫嵩、皇甫岑爭鬥不休,哪裡還有時間針對我們,倒是……”

“大哥那是擔心誰?”

“益州牧!”

“臧洪?”

張衛大驚失色。

“對,此人在皇甫岑舉兵反董之時,不念舊恩,也不與山東諸侯共舞,眼下又憑藉益州從事賈龍步步緊逼馬相,我恐馬相有失後,他必定會回師來取我漢中!”

“大哥,不必庸人自擾,我漢中數十萬軍民皆可爲伍,又有天險可以,只怕他臧洪不來。”

“哎!”張魯擡手阻止張衛的狂妄之言,沉思道:“漢中雖然地處險要,易守難攻,但自古以來尚未有能在漢中一地席捲天下,就是高祖也是坐擁川蜀兩地險要才成就帝王霸業。”

“大哥,你是說我們?”

張衛看向一旁,張魯的心腹智囊閻圃正在那裡雙眼微閉,好像成竹在胸。

“沒錯。”閻圃開口道:“當今董卓勢微,皇甫岑不久將要入主漢庭,他勢必會聯合臧洪取我漢中,我漢中雖然尚算富足,但是終究太小,不足與他們相抗。”

未等閻圃說完,張衛低嘆一聲,上前道:“那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哎,二弟,你先聽閻先生把話說完。”

張魯制止張衛的魯莽,低聲道。

“哦!”張衛點點頭道:“閻先生,你說。”

“所以我們要進川,與益州馬相聯合,取得蜀川,共抗大敵。畢竟他馬相也算是我太平道外姓子弟!”

閻圃說道。

“可是就我們這點人,圖川?”

張衛不自信的搖搖頭。

“唉,沒有說不圖川,如果能圖謀最好,如果不能,我們就聯合馬相共抗大敵。”

“哦。”張衛點點頭,呢喃道:“此計雖妙,但是又和理由說服益州馬相與咱們合作?”

“這個,不用二將軍擔憂。”閻圃摸着自己的鬍鬚,笑道:“圃不才,這裡有馬相求救書信。”

“呃。”張魯也是不解的看向閻圃道:“閻先生,勞煩我們能看一看,究竟是誰送來的信?”

閻圃緊步上前,把手中的信箋交到張魯之手。

“益州馬相求救?”張衛不明的呢喃道:“雖然新任益州牧臧洪名將之後,但畢竟初來乍到,只要拖上一陣,挑撥其與巴蜀土豪矛盾,自然不攻自破,馬相求救似乎太不可能了吧?”

“可能,完全可能。”

張魯看完書信之後,急忙點頭應承,回身看向閻圃,會意的笑了笑。

“看似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其實是他們致命的死穴。”

“何意?”

“馬相他畢竟不是太平道親傳弟子出身,就連與主公也大爲不同,雖然他憑藉太平道的名聲取得眼前勝利,但是日久天長,時人知曉他的出身,必定忌諱,他的優勢自然損失殆盡,所以他……”

“所以他讓咱們出兵?”

“對。”張魯點點頭道:“我讓你們前來就是向幾位聽聽意見,這蜀川我們進還是不進?”

除卻張衛這個親弟弟,閻圃這個心腹謀士,在座的還有蜀川的一大門閥楊氏,楊昂,楊柏,楊松等人。

張魯的目光全部都聚焦在楊松的身上。

楊松是楊氏的掌權人,性貪財,也很無恥,是個卑鄙小人。但是爲人老奸巨猾,見風使舵,從來不會把危險強加在自己的身上,但是他又時常對張魯的脾氣,知道張魯所慮爲何。見張魯的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不得已起身說道:“我觀,蜀川可取。”

“哦?”張魯大悅,雖然張魯的爲人野心不大,但畢竟還是有,聽到衆人都說蜀川能取,自然心生想法。接道:“楊先生,請說。”

“主公明鑑,巴蜀雖有臧洪爲帥,但此人畢竟是初至,而且他是武人出身,縱然其祖上有些士人門面,但必定與益州本土勢力有很大的矛盾,只要我們利用妥當,取下巴蜀,也未嘗不是沒有可能。”

“怎麼個擊破法?”

張魯擔憂出不出川,不是因爲自身漢中危機,而恰恰擔憂,自己所去無功而返,畢竟臧洪名聲擺在那裡,他父親臧旻也是一代將才。

“借刀殺人。”楊松雙眼微合,奸笑道:“先聯合巴蜀本土豪強,許諾重利,然後以臧洪殺馬相,以土豪殺臧洪,然後便是我們說的算!”

“嗯。”張魯點點頭道:“楊先生此計甚妙。”

“這麼說大哥是決定出兵了?”

張衛轉回頭問道。

“嗯。”張魯肯定的頷首道:“不僅要出兵,而且我還要親自帶兵回成都。”

“那漢中城怎麼辦?”

張衛大驚失色的問道。

張魯掃視一眼,自己身旁的將領,最後目光落在楊昂的身上,應聲道:“漢中之地就有楊昂楊將軍駐守。”

張衛點點頭,雖然自己一向對漢中楊氏有些許偏見,但是自己卻十分認可楊昂的爲人,楊昂雖然不是一個大將之才,但是他有勇武,爲人也一向謹慎。漢中交給此人,在憑藉地勢,應該萬無一失。

“漢中之地,艱險在於陽平關,只要二弟你能扼守住陽平關,漢中無憂。”

“大哥,儘管放心,臣弟在,陽平關一日不失。”

“好!就等二弟你這句話。”張魯俯身而起,大笑道:“爲求最快,我只帶五千鬼卒,由楊柏將軍爲前部,閻圃、楊松兩位先生爲參贊軍機。”

“諾!”

衆人紛紛領命而走。

只有楊松爲難的轉回身對張魯,諂媚道:“主公,臣下新納一房小妾,尚未洞房,如今就要遠征……”

張魯無奈的一笑,揚揚手,道:“也罷,你就留在漢中城吧。”心中暗罵,楊松貪生怕死,到不擔憂楊松臨時叛變,畢竟長安少帝最惡門閥,想來楊松也不敢舉家投靠。

“謝過主公,那鬆先告辭。”

楊松嘴角不經意的流露出一絲狡黠。

……

遼東。

遼東隔海東臨青州,又是皇甫岑昔日在遼東的腹地。

幾年前,張純、張舉叛亂平定後,四郡之民,盡收遼東高句麗治下,各郡漢人、烏丸、匈奴、鮮卑,等等少數之地的民衆也開始漸漸習慣了在遼東的統治,尤其高句麗相國宴留又是一方能吏。

幾年的發展,足以支撐起一支軍隊,更何況在昔日皇甫岑安排下,添加了田疇、牽招、田豫、閻柔、閻志這些有識之士!在以八百白馬老卒成功組建的高句麗騎兵足有河東白馬義從一半的戰力。就在步騎相繼建立後,皇甫岑又曾飛鴿傳書給太史慈、宴留,令二人在高句麗,組建水軍,爲日後,剷除公孫度後,東渡河水,直擊青州做準備。

建立水軍的任務早在上次便踏上征程,太史慈同宴留兩兄弟在遼東挑選精銳之士,五千人,成功的建成了一支強大的水軍。

“宴留大人。”

太史慈一身甲冑鮮明的走到一旁宴留身旁。

“子義將軍。”

宴留似乎在觀瞧着面前太史慈手下的船隊,心中無數感慨的,頌道:“將軍竟然真的能在半年之內建成規模如此強大的水軍?”

“呵呵。”太史慈也很滿意,盯着面前的船隊,笑道:“要不是大人遞給的草圖,河東申屠蟠先生、蒲潛、馬均等人的連番修改,我們又怎能成就這樣的船隻。”

宴留點點頭,笑道:“白馬都尉大人文采斐然,戰功彪炳,就連用個計謀也是天下無雙,能設計出這樣龐大的船隊一點都不奇怪。”

“也多虧相國大人鼎立支持,我們才能在此地建立這樣一支船隊。”太史慈回身看了看宴留,宴留如今已經年過三旬,沒有了當年的青澀和衝動,如今的宴留剩下的也只不過是歲月留給他的滄桑,誰也沒有想到,高句麗相國的擔子竟然如此沉重,他們揹負的不僅僅是當初的雄心壯志,更是來自身後胡人異族的壓迫,對面公孫度的威逼,治下百姓的心聲,做一個好太守真的很難。

這點太史慈也不過是今天突然有感而發。

宴留點點頭,太史慈說的沒錯,事實上這副擔子,這點壓力,究竟有多沉,只有宴留自己清楚。

掃除方纔淡淡的憂傷,宴留轉回身衝着太史慈,笑道:“不過,以後,也許我就沒有了這麼重的擔子了。”

太史慈點頭回應道:“也許大人這一生都不用如此了。”

“哈哈。”聞聽太史慈此言,宴留開懷大笑,道:“如果真有那麼一天,這北地的一片天或許真的就不用你我如此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大人當初真是煞費苦心,誰能想到這等偏僻之地,竟然養着這樣一支精銳。”

聞聽宴留同太史慈的開懷大笑,在大船之上,跳下閻柔、閻志兩人,開玩笑道:“宴留大人,此言差矣。”

“哦?”

宴留蠻有趣味的看向兩位小將。

幾年前青澀的少年,如今已是名將之姿!

“大人一統大漢即日可待,但經過這一連番的征討,宴留大人身子上的還會不輕,修生養息那是你們文人的事情,到時候休息的可就是我們這些武夫嘍!”

閻柔笑着打趣道。

本以爲鮮于輔會說些什麼,沒想到在同自己打趣,隨即笑笑道:“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我倒是累得其所,累得其所。”

“累得其所。累得其所。”身旁幾人同時符合道。

“宴留大人,你不會就是來看這船隊的吧?”

玩笑過後,太史慈凝眉沉思的問道。

宴留扳了扳臉色,沉穩的點了點頭。

“宴留大人,是不是大人那邊又有好消息了?”

閻志是閻柔的小弟,年紀是幾人之中較小的,所以性情也是最不沉穩的,聞聽宴留開口,便想到這一年來,皇甫岑在關中的動靜。先在涼州平定百年羌患,如今又是揭竿而起,儼然大漢的半壁江山又重新的迴歸漢祚,而遼東卻在這三年內一戰未戰,就是公孫度也乖乖地的修生養息,很少打擾自己這裡。似乎這些人都共同的達成了一個認識。

“嗯。”宴留回身看了眼,太史慈,低聲道:“子義將軍,恐怕這回你的水陸兩軍要不遠矣!”

“什麼,大人終於想起我們了。”

閻柔大幸。

身旁的閻志點點頭,微笑道:“終於可以發兵遼東了。”

“大人是要取青州還是遼東?”

太史慈搖搖頭,前些時日,青州刺史焦和不知什麼原因,突然病故,手下人,以孔融爲主,主張投靠袁紹。而眼下青州守將是袁紹的長子袁譚,此人無德無才,可是手下卻兵精糧足,如果貿然登陸,在青州免不了要有一場持久仗。

“應該是青州。”

宴留點點頭。

“大人,遼東太守公孫度能讓我們輕易我們南下青州嗎?”

太史慈回問道。

“能。”宴留雖然覺得爲難,但是眼下局勢是,如果能夠成功的登陸青州,那麼也許公孫度的勢力。更何況,三年內在鬆嫩平原上,開荒屯田之策已經越來越盛,支撐四路大軍的供給,遼東可以應付的來。“不用我們操心公孫度的事情,公孫瓚已經對公孫度正式用兵了。

“大人說沒說怎麼取青州?”

閻柔此時已經躍躍欲試的跨步上前說道。

宴留笑笑,道:“幾位將軍,只需枕戈待旦,誰都不知大人在遼東練水軍,我們偷襲就好。”

“這絕對不是大人的主意,大人是否還有什麼未說?”

太史慈轉問道。

“呵呵。”宴留笑指太史慈道:“沒錯,大人這一次要來個聲東擊西,這一戰就要攻破青州、冀州兩地。”

“啊!”閻柔、閻志同時大驚失色,轉頭看向宴留,沒說玩笑吧,三地可都是袁紹的地盤,而且,皇甫岑如今還沒有入主洛陽,怎麼就率先打算啓用遼東的兵,並同時打算對冀州、青州動手了呢?接着問道:“是不是快了一點?”

“快嗎?”

宴留反問。

太史慈想了想,擔憂道:“雖然遼東太守公孫度有大人的結義兄長公孫瓚來對付,但慈心中一直有所擔憂,不知道這大人這結義兄長可靠否?”

“什麼意思?”

宴留沒有真正見過公孫瓚,只是源於皇甫岑兩次出兵營救公孫瓚,一次是頂着上司公綦稠的壓力,一次是頂着烏丸與鮮卑聯盟的巨大壓力。可兩次,皇甫岑都成功營救了他公孫瓚。做兄弟的這般用盡全力,自然是要生死相托。怎麼眼下,太史慈竟然會言出於此,質疑公孫瓚呢?

太史慈沒有迴應宴留,只是略帶擔憂的搖搖頭,目光極遠。

見太史慈不迴應,宴留想了想,然後道:“既然子義將軍還有顧慮,我們當派人詢問一下大人!”

“不必了!”

“爲什麼?”

“問也白問,大人與其結義兄弟感情很深,不會信的!”

“那好。”宴留停頓了一下,想了想,轉回頭看向太史慈道:“不管如何,如果大人決意對山東諸侯發兵,我們就要照着先前的路線,先青州,後冀州。減輕大人在山東的壓力,只有將軍這一路是水軍,沒有多餘的幫助,不知道將軍能否完成大人交給的任務?”

第九十七章 暗藏殺機第三十二章 忘恩負義第十章 太平道衆第十五章 豁口力拼第二十三章 罪該當誅第九十章 公孫解疑第六十三章 絳縣堤潰第五十一章 觀望遼東第四十八章 強硬逼婚第五十八章 誰爲校尉第四十七章 天降神兵第六十章 敲打閻忠第十九章 關羽盜書第六十六章 壯士卸甲第七十章 擊殺劉焉第二十八章 又見玉娘第五十章 議決罷董第十九章 一再退讓第二十七章 公主舉薦第四章 負俗之譏第五十六章 春宵一刻第四十二章 拉下馬來第四章 匈奴有變第八十七章 意氣之爭第二十六章 遼東邊軍第九十章 呂布奪權第九十七章 天涯淪落第七十九章 神秘家丞第五十三章 徘徊猶豫第三十七章 懸屍掛旗第五十章 公孫族長第六十七章 呂布行刺第五十四章 步步驚心第三十六章 昌黎死戰第十二章 鹽鐵之利第二章 風雲際會第四十三章 董公威武第四十六章 改易州牧第五十二章 天降奇兵第八十九章 七年之癢第七十四章 鴻都夏牟第六十五章 面面相覷第六十一章 生死相隨第三十四章 膽顫沮授第十章 昌黎大戰第七十四章 我心彌堅第十一章 有人誣陷第一章 一步風情第七十三章 路自己走第六十三章 從不服輸第十七章 沮授詐軍第五章 原來是她第六十章 君命來遲第十二章 鹹豬無賴第九十八章 目的初衷第四十七章 一世罵名第三十七章 陳蕃之子第四章 何進引兵第二十八章 又見玉娘第四十章 甄甄賈賈第十章 初戰告捷第三十二章 在就足夠第四十七章 協理河工第五十七章 誰家心思第九十七章 暗藏殺機第二十六章 陰損李儒第五十九章 初戰交鋒第九十五章 河東周郎第十四章 布衣太守第十四章 拒絕出兵第二十四章 綿裡藏針第一章 遼西上吏第七章 天子崩殂第二十二章 叔侄聯手第六十六章 禍國殃民第十一章 刀山火海第九章 賞你百金第二章 風雲際會第三章 狡高句麗第十五章 細微感動第三十七章 死志不退第二十章 鴆殺少帝第七章 兗州東郡第十八章 縱虎歸山第五十四章 步步驚心第十七章 幕後黑手第二十五章 救與不救第十一章 有人誣陷第五十三章 刀斬封諝第二十二章 今古文經第二十二章 鼓聲如雷第九章 胸有成竹第二章 風雲際會第六十二章 擼盾成牆第十三章 朝堂議政第二十二章 聯軍瓦解第十二章 鹽鐵之利第五十六章 心腹二劉第九十五章 晉陽待援第三十八章 再次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