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河東上下

洛陽郊外的一座小客棧裡,燈火通明,幾個人正面面相覷,沒人說話,似乎都在等待着什麼人到來一樣。

夜深人不靜。

在不知名的野生動物的吼叫下,“細細碎碎”的腳步聲打碎了這一刻的平靜。

衆人擡頭凝望。

推開房門,來人一襲長衫,掛滿了塵土,連一副短髯都沾滿了灰塵。樣子可謂是風塵僕僕。

在他的身後跟着一個彪形大漢,正是麴義軍中的文丑。

“文和先生!”

瞧見來人,沮授、程昱、裴茂、黃忠、顏良、張繡、張任、趙雲等人起身相迎。

來者正是賈詡,賈文和。

“諸位,久等!”賈詡掃了掃身上的塵土,一眼瞧見身旁的華歆,雖然華歆不認識賈詡,但賈詡在河東隱居三年,自然識得華歆。這個華歆纔是河東上下真正的主事者,幾年裡,皇甫岑東征西討,真正主持河東大小事物,提供糧草軍械的皆是此人,可以說蕭何之纔不爲過。想此,衝着華歆微微施禮。

華歆是隨蔡邕從河東連夜趕來的。

只不過蔡邕如今在洛陽城內拜訪諸位與他交好的官員,爲皇甫岑求情。

他則是直接來見白馬義從中的幾位頭領。

見人到齊,華歆清了清嗓子,回身把隨身拿帶的的地圖平鋪在面前,手指道:“簡要的說一下,眼下我河東的情況。河東郡十九縣依舊由裴茂、衛覬、趙商、國淵、涼茂、徐奕、李孚、棗祗、王鄺、崔琰、郗慮、杜畿、毛玠、董昭、伊籍、張既、令狐邵、公孫方、司馬朗。等人主政,眼下裴大人在此,其治所安邑由蔡伯喈先生的弟子顧雍打理,加上張昭、張紘兩位先生,河東上下暫時還無太大波動。”

“箕關由誰把手?”

沮授擡頭問道。

“我已經召回了狄清,命徐晃、張頜駐守萁關,支撐着張飛,威脅黑山西麓山脈。眼下戲志才先生正在趕往平城,預測幷州刺史丁原的動靜。”

“讓麴義把軍調離回來?”

“不行。”

華歆雙眸之中閃過一絲狐疑,並不開口解釋只是冷冷地拒絕道。

賈詡遲遲未言,目光卻觀察着屋內的幾個人,可以說這裡除了新附的張繡三兄弟,其他人可以算是皇甫岑的心腹,河東上下十九縣縣令也不見得有幾個真正心腹。可房間內不見戲志才,什麼事情都不好安排,這中唯屬戲志才才最瞭解皇甫岑,戲志纔不到,沒有一個人能下得了決定。

這個頭,貌似誰也牽扯不了。

華歆似乎瞧出賈詡心事,目光擡起,望向賈詡道:“文和先生可有什麼話要說?”

賈詡想了想,以他本人的性格,這種時刻是不會展露鋒芒,其人只會明哲保身,可是賈詡也清楚,如果成就大事,便要把皇甫岑推到更高位,而他纔能有更高的地位。而眼下,只要謀劃得當,他賈詡就很有可能同戲志才並駕齊驅。而且,貌似眼前這些個心腹謀士,沒有幾個人是忠於大漢天子劉宏的,這些人都是皇甫岑一手提拔起來的。利益點都是統一的。

“先生,大人南下之時,曾言先生可比漢之陳平,大人的王佐。任不才,雖新附大人,卻也不願見大人深入險境,無路可退!”

一臉冷若冰霜的張任擡頭凝視賈詡,平靜的說道。

儼然,張氏三兄弟,也已經猜到關於河東上下,這一次很有可能會因爲皇甫岑一事,而叛漢!

聞言,最核心的三人華歆、沮授、程昱齊齊望向賈詡。

其實他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清楚賈詡想要說什麼,或者說,賈詡心中忌憚着什麼。

衆人默然。

賈詡用手輕輕撣了撣衣袖上的塵土,面帶三分凝重、三分釋然、三分孤傲,還有一分鋒芒,輕聲迴應道:“既然大家都是一個想法,就不要去看眼下,我們的目光應該放長遠。”

“長遠?”

華歆內斂氣息,回頭看了看沮授和程昱,心底油然生出一股寒意,面前這個賈詡讓華歆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淡淡一句話,看似平常無奇,卻點出了他們的糾結所在。賈詡像極了戲志才,可戲志才說話的時候沒有這麼高深莫測,經常談笑間解決一切事情。而面前這個人竟然可以在河東郡隱忍三年,直至皇甫岑身陷營口之時,及時出現,成功的瓦解了王芬的陰謀。或許眼下的事情,他真的有解決的辦法!

“大人身陷洛陽,談何長遠?”

顏良鼓着嗓子,急切的吼道。

“顏良!”程昱瞪了眼顏良,回身衝着賈詡道:“先生繼續說!”

賈詡絲毫不在意顏良的舉動,他在河東三年,知道顏良就是這個粗魯的性格,隨即走到華歆鋪展好的那張地圖上,手指幾處,低聲道:“大人入獄,不在於士人、外戚、宦官、豪強陷害,事情真相,誰都能看得清,爲什麼偏偏天子不應?其實……還是在於大人這幾年東征北討,勢力大增,加之涼州皇甫嵩,皇甫一氏,如今功高震主,觸及‘皇權’,能有今日之事也是早晚的事情。不過……”

“不過什麼?”

沮授擡頭望向賈詡道。

“不過……不明白,天子先前爲何如此信任大人,此番卻心生間隙?”賈詡不命的搖搖頭,低喃幾聲,道:“這個暫且不管,如果天子心意已決,而把大人收監在獄,卻又遲遲不動,這中很大一部分可能便是在瞧我等如何決斷?如果我們反映過激,恐怕只會讓大人罪責更深一些。”

“那我們就什麼也不做?”

文丑回望道。

賈詡繼續搖搖頭,苦笑道:“方纔說道,大人如今實力膨脹,即便咱們什麼也不做,天子也不過放過大人。”

“說了半天,還不是廢話一堆!”

顏良怒聲道。

“坐下!”

華歆瞪着顏良,示意一旁的文丑和黃忠壓制住暴怒的顏良。

文丑同黃忠二人只是輕輕地一磕顏良,顏良一甩衣袖,憤怒的回道:“少碰老子,大人要是死了,老子就殺入洛陽,斬了那昏君的頭,祭奠大人!”顏良同皇甫岑感情很深,當初從馬賊一躍成爲昌黎城頭的英雄,皆是拜皇甫岑所賜,所以他顏良,從心裡銘記皇甫岑的好。

文丑和黃忠無奈的搖搖頭。

賈詡彷彿未瞧見顏良的反應,直視華歆、沮授、程昱三人,迴應道:“其實解決的辦法只有兩種!”

“兩種?”顏良聞聽有辦法,擡頭望向賈詡,低聲問道:“哪兩種?”

“一是擴大大人的勢力,讓朝廷忌憚,不敢輕易觸動大人。”

“這。”

沮授回看華歆、程昱,瞧見兩人同樣陰沉的目光後,沮授心中一顫,看起來他們的想法都是一致的,而這中也只有自己還妄想同大漢有始有終。

不僅沮授驚訝,身旁的其他人也目瞪口呆的望着賈詡。

這話沒說透,說透便是擁兵自重,威逼天子做決定!

誰也沒有想到這一點,雖然現在的大漢自經歷了中平元年的黃巾之亂後,各地接二連三的爆發起義,甚至連羌氐、匈奴、鮮卑、烏丸都開始蠢蠢欲動,但畢竟沒有想過謀漢自立。

“這個。”

衆人沉吟。

賈詡卻笑了笑,坐回原位,仰面朝天的迴應道:“自桓帝后,天子繼位不過數年,天下禍亂重生,天子雖然極力擬補,卻無濟於事,論威望、論功勳,安定皇甫氏皆衆望所歸。更何況,大人二次誅伐遼東,便是安定遼東的招牌,雖然大人同士人、外戚、宦官關係勢同水火,卻有涼州三明的門生故吏視大人爲三明之後,其實……武人,未嘗不能當政!”

“能?”

華歆疑問的看向賈詡。

賈詡卻慢慢轉回頭瞧着華歆,點點頭,靜靜地迴應道:“能。”

“文和先生因何如此肯定?”

程昱早就有這種想法,他私下裡沒少同華歆、戲志才商量這些事情,但卻因爲皇甫岑的關係,遲遲沒有提到桌面上,眼下,皇甫岑啷噹下獄,河東上下謀立今後所向,便在賈詡的議論下,把這個敏感的話題提到了金錢。

“以前也不相信。”賈詡擡頭想了想閻忠,閻忠曾言皇甫岑代漢自立,但皇甫嵩遲遲未應,那是皇甫嵩清楚一件事,他安定皇甫氏遲遲得不到士人的認同,所以他們沒有機會完成眼下這場大仗,所以閻忠怏怏作罷,但是閻忠把自己介紹給皇甫岑,未嘗不是看到了皇甫岑有這個機會?夜深人靜的時候,賈詡也會問自己,有嗎?事實上,有!隨即回道:“大人在河北名聲極佳,而河東上下,不僅是礦場、鐵廠、磚窯爲安置流民做出極其強大的吸附能力。而且一個類似鴻都門的六藝學社,提供大人想要的各種人才,輕商賤賈在河東並不存在,而士人的地位也不再是單一的門生故吏,反而從考試自成體系,如果日後大人憑藉手中的權利,向整個大漢推廣,那寒士入門的機會便大大增多。而門閥士族也就自然勢微!這就是文和敢言,大人這種武人可以當政的原因。”

聞此,華歆點點頭,這些年代理太守治理河東,行事頗爲順利,不僅河東上下廉政清明,而最主要的是,從官員的任用,河東都有他自己精於各方面的人才,可以說整個河東便是一個模板,只要這個模板複製到整個天下,不言而喻,如果皇甫岑真的擁兵自重,成功的機會是很大的!

“而我們現在就要定下一件事!”

言罷,賈詡那份從容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卻換成了一副凝重之色,盯着面前的皇甫岑。

“哪一件事?”

衆人擰頭看着賈詡,他們都能感覺到來自賈詡身上的那份緊張。

“大人縱然不想是那個伊尹、霍光,我們也要把大人推到那個位置!”

言罷,衆人同時深吸一口氣,彼此凝視幾眼,最後全部都落到華歆、程昱、沮授的身上。

例如黃忠、顏良、文丑這般武人到沒那麼多心思,他們畢竟武人出身,脫離了皇甫岑,他們就什麼也不是,如果皇甫岑能更進一步,他們自然地位就漲一步!

三人互視一眼,最後程昱代表問道:“我們想知道,第二種辦法是何?”

賈詡神情一怔,臉上的肌肉不自然的抖動了一下,迴應道:“第二種,便是天子崩殂!中樞崩潰,大漢轟然倒塌!”言罷,賈詡的衣袖揹負於後,看不到他說完後的表情。

而旁的華歆、程昱、沮授紛紛起身,走到賈詡近前,似乎盟誓一般,道:“就依先生之計!”

背對着衆人的身軀輕輕抖動了一下,賈詡急速轉回身,瞧着三人道:“三位先生當真?”

程昱跨前一步,迴應道:“私心話,大人能更進一步,我程昱自然前程似錦,至於子孫兒郎,富貴皆由他們自主!這又何嘗不可爲?”

“那些未至之人如何?”賈詡迴應道:“麴義將軍那裡,文和可以保證絕無二心!”

“雲長、翼德皆是大人提拔,志才更是有心早有此心,曾言,不爲張良,不取表字。”說話間,沮授笑了笑,迴應道:“看樣子戲忠這個名字是跑不掉了!”

華歆跨前一步,低着頭,迴應道:“閒話少說,我河東上下加上幷州,步卒三萬,白馬義從一萬,烏丸、匈奴胡騎萬人,其中麴義、張飛各領萬人在黑山東西麓山脈!平城關羽所部三千白馬義從,八百重騎,萬騎胡騎!”

“既然要擁兵自重,那河東、幷州並不足以擴張我們的實力,我的意思,加重冀州、幷州的兵力,威逼幽州、青州,只要佔得此四地,可圖天下!”賈詡信誓旦旦的一拍桌子厲聲道:“而且,我們要快,趁朝廷未下決定前,包圍丁原、劉虞兩股勢力!”

“那就撤回包圍黑山的軍隊!”

黃忠迴應道。

賈詡搖頭,道:“黑山是我們出兵的理由,絕不能撤,而且,黑山百萬之衆,正是充裕我幷州人口、兵員。這黑山是我們第一個要消滅的!”

“依文和之見,該如何調遣?”

華歆坐在原位,盯着地圖上幾個明顯的座標,開口問道。

“由張飛征調關羽萬數胡騎與黑山東麓,徐晃、張頜出河東爲副,只要瞧見戰機,一股拿下黑山軍!”說完,賈詡繼續道:“再由關羽帶領白馬義從南下,顏良、文丑兩位將軍爲副,西懾黑山,南覬覦冀州!”

“平城?”

“平城兵力不能動,但要威懾胡虜,非河東步卒不可,兩次會戰,河東步卒足夠威懾胡虜,而最重要的是往東,這三萬步卒便是圖謀幽州的先鋒。由麴義將軍回軍,率領三萬步卒一方面威壓黑山軍,一方面威懾幷州丁原,最重要覬覦幽州。而張繡、張任兩位將軍可爲麴義將軍前部。”

張繡對視一眼張任,沒有想到,剛剛走到洛陽,還要返回北地!

程昱和沮授點點頭,二人示意,此事可行。

“河東怎麼辦?”華歆看着賈詡,提醒道:“洛陽西園軍未建完備,但三河武士、北軍五校亦是同樣不可小覷。更何況,河東十九縣縣令,心思不一!”

聞此,賈詡轉回頭看着黃忠道:“這便由漢升扼守箕關,警惕朝廷北軍五校、三河騎士!”賈詡瞧見裴茂接着道:“安邑、聞喜兩縣卻是河東重中之重,裴大人、衛大人都是大人心腹,安撫河東上下皆託付兩位先生。”

黃忠和裴茂點頭稱允。

賈詡言盡,道:“此事亦是同大人下獄同時進行,只要大人一出洛陽,各地就及時而發!所以。”言此,賈詡看着程昱、沮授道:“戲志才進往麴義軍中,關羽、張飛軍中亦是需要兩位先生相助!”

“我們走後,洛陽之事怎麼辦?”

顏良擡頭凝視幾人問道。

華歆淡定的回道:“人多也無用,大家就依文和之言去辦,洛陽之事,由我同文和、子龍通知大家!”

“也好!”沮授擡頭環視華歆、賈詡、趙雲三人一眼,道:“你們三人畢竟眼生,做起事來也方便許多,我們在此反倒什麼也幫不了大人。我們這就連夜起身,在大人出獄前,控制整個河北!”

衆人謀劃得當後各自離去,打算連夜起身。

但華歆卻近前一步,拽過顏良、文丑,低聲道:“讓狄清把那八百鐵騎調來,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趕到洛陽。”

顏良和文丑一怔,華歆要八百鐵騎幹嘛?難道打算橫衝洛陽,生劫法場?

說完,華歆也不理會顏良、文丑的怔神,轉身回道屋子裡去!

倒是賈詡拍了拍兩個人的臂膀,囑咐道:“就依華先生的意思去辦。”說完,還不忘囑咐道:“當然,千萬要告訴關將軍,冀州爲重,黑山爲次!”言罷,賈詡也轉身回屋。

屋外幾人紛紛囑咐幾句,各自騎馬而去。幸是洛陽城外,他們這一列舉動無人察知。

第九十九章 準備就緒第六十三章 冀州兵馬第二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三十一章 張樑之能第四章 遼西郡守第十二章 涼州三明第三十六章 神秘馬掌第二十章 東觀指路第八章 兄弟聚首第四十章 動盪洛陽第三十章 搶奪潼關第十一章 重騎破敵第七章 兗州東郡第十三章 一丘之貉第十章 太平道衆第四十七章 協理河工第二章 馬驚失陣第十六章 成王敗寇第五十一章 賣主求榮第八十一章 水鏡先生第六十四章 裴茂上京第四十九章 傻子纔信第五十七章 冰涼似水第八十五章 河東六藝第六十四章 是不是你第七十二章 何人能用第九十六章 三百洪都第三十三章 白馬結義第七十章 撐一口氣第六十五章 統帥麴義第二十四章 癡人蔡邕第八章 兄弟聚首第三十五章 竟然是他第四十三章 路遇公主第十七章 沮授詐軍第四十三章 弒父殺君第二章 踏上征途第十二章 鹽鐵之利第五章 塞北兵敗第九十二章 你的幸福第三十九章 龍旗飄過第九十六章 三百洪都第二十五章 公主陽安第六十三章 絳縣堤潰第三十九章 圖謀什麼第十章 三十六羌第三十章 南宮鼎沸第三十九章 圖謀什麼第二十三章 坐立不安第三十一章 洪都門生第八十九章 河東上下第二十章 威逼裴氏第七十二章 刀斬管亥第三十三章 段煨其人第七十五章 所謂何求第三十一章 洪都門生第一章 爲誰服喪第七十三章 路自己走第二十三章 何去何從第三十八章 誓死存亡第十六章 七薦之恩第四十八章 十年不潰第五十五章 明臨答夫第六十四章 天降暴雨第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八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六十八章 名士淳于第五章 圍城之戰第二十五章 酸腐之輩第七章 你不能走第十九章 關羽盜書第七十二章 何人能用第三十二章 忘恩負義第九十五章 這份情義第三十四章 兵者詭道第五十六章 心腹二劉第三十三章 段煨其人第六十五章 死葬遼東第二十二章 宦官來信第九十一章 我等得起第六章 何進心腹第十六章 廢立已定第七十四章 鴻都夏牟第二十三章 罪該當誅第五十章 說服法正第十七章 北海鄭玄第七十五章 淳于出任第五章 河東誓師第五十五章 明修棧道第四十二章 狼子蹋頓第六十四章 是不是你第九十八章 共舉反旗第四十八章 大漢之風第四十四章 百廢俱興第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三章 擊掌爲誓第五章 此事沒完第四十七章 尚父之稱第五十章 公孫族長第二十五章 羣起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