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陳蕃之子

前幾天搜索《白馬》,發現有本書的百科,是方想《修真世界》的讀者,十一先謝過adam97428這位朋友了。加上幾天前發現移動閱讀基地上有《白馬》,十一高興之餘又很愧疚,《白馬》上架後因爲想快些結束的原因,情節都是匆匆帶過,幾段高潮沒有鋪展開,讓大家很難代入讀的不爽。《白馬》是本走情感矛盾的書,是需要細膩的文筆和細緻的情節才能寫好的,可是自己卻出現了寫作心態的問題……唉,不說了,下個月加快更新,希望年底能完成《白馬》。

——————————————

冀州。

冀州是太平道始發地,太平道舉起反抗的大旗後,在皇甫嵩、皇甫岑等人的鎮壓下,最後失敗了。漢庭雖然大力宣揚大漢威信所致,但太平道上下一致認爲,“黃巾起義”最後的失敗是在大賢良師張角無故而死上,所以三張雖然接連戰死,但黑山、青州、徐州等地還有黃巾義軍死命掙扎。

天子劉宏河間舊宅,就在冀州境內。同樣也是一個皇權相對敏感的地帶。

作爲一個極其敏感的地帶,朝廷對冀州的監管從來就沒有放鬆過,從王允、黃婉去冀州刺史後,皇甫嵩曾暫代過一段時間冀州牧,後西去平韓章之亂。就由名士王芬接任。

天子本是不想王芬任職的,但黃巾之亂時,蛾賊勢大,當時過於放權利給士人,迫於壓力,天子只有暫用。

刺史府。

王芬去除府內的下人,屏退左右。

他的身旁坐着幾個人,樣貌不一,年紀不同,但臉上都帶着一股神秘之色。

斥退左右後,王芬從席間站起,走到左下首一人面前,雙手抱於胸前,身子深鞠九十度,臉上帶着一股莫名的尊敬道:“敬之先生,受芬一拜!”

王芬話罷,那年紀五十上下的男子卻緩緩而起,受了王芬一拜之後,才扶起王芬,道:“王刺史,當不得如此。”

王芬也是漢時名士,此番表現看在屋內那幾人眼底,卻無異色,卻紛紛露出幾絲滿意的神態。

王芬本人對此人這淡淡的舉動也無異議,事實上,王芬很清楚面前此人身份,故而也無話可說。面前這人正是陳逸,其父正是鼎鼎大名的太傅陳蕃,就是夥同竇武誅殺宦官曹節、王甫的大名士。且不提陳逸本人名聲俱佳,就單憑其父陳蕃的名聲,天下士無人不給其面。雖然誅殺宦官失敗,可太傅陳蕃在士人心中的地位非同尋常,昔日天子追殺陳逸,時人莫不替其隱匿,最終得於在甘陵存活。

而,天子劉宏卻遲遲未忘,黃巾之亂前後,就一直是漢室宗親劉虞任職甘陵相。

但陳逸爲何沒有被追查到,恐怕也是劉虞自己心知肚明,不想落得害賢的惡名。

今日,王芬聽說陳逸來見,便在偏堂酒宴恭候,行事如此大膽,也是因爲陳逸是冒名而來,而且隨同尚有故司徒袁隗府內的門客幾人。而且,陳逸在冀州活動,大多數漢朝官吏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所以,纔有王芬今日之舉。

兩相見過之後,坐而論道。

冀州名士排斥皇甫岑,也未行椅子坐法,幾個人面前擺着一些食物,夠籌交錯,彼此交談暢聊不已。

閒話過後,王芬壓低聲音,道:“敬之先生來此何事?”

陳逸聽過這話,並未急於回答,側頭瞧了瞧自己下首一個青年文士。

王芬見此,瞧向那青年文士,舉了舉手中的酒盞,敬道:“子遠先生來此,可是司徒有何事要說?”

那青年文士,正是南陽人許攸,他身旁散座的幾人是南陽豪傑周旌等人。

他本是在司徒袁隗府下爲客,故此,王芬纔有這麼一問。

聽見王芬問話,許攸身子不動,目光直徑的望着對面的陳逸,似乎交流了一下什麼,然後才緩緩起身,舉起酒盞,敬向王芬道:“王刺史,攸此來實乃私人,非是司徒之意。”

“呵。”王芬輕哼一聲,裝作毫不在意,也不點破許攸,許攸是什麼人?時下有名的多智,又是四世三公袁氏的門客,又有同鄉之誼,怎麼說都有着袁氏的影子。只不過許攸此意,反倒是讓王芬加重了心思,究竟是什麼,讓許攸要分離開袁氏,偏偏同行前來的還有陳逸。要說沒有什麼事,王芬才覺得奇怪呢?

見王芬反應不激烈。

許攸倒像是胸有成竹的向前走了幾步,低聲吟道:“攸曾聽河東方士襄楷先生言,天文不利宦者,黃門、常侍族滅矣。不知真否?”

這話看似問向陳逸,卻像彷彿早就預定好的劇本一般。

王芬心神一顫,隨着許攸的目光望向陳逸,陳逸在冀州頗有相術之名,也是一位天文大家。

許攸這麼問,沒有錯。

只不過,他提起襄楷之言,王芬和在座幾人卻不得不重視幾分,襄楷說的話,幾乎就算是半個神仙的話,他這麼依託天象,那時人就更加認同了。

宦官本是士人仇敵,王芬本爲名士,聽此言,自然有些許悅色。

瞧着王芬的反應,許攸隱蔽的笑了笑,又正色瞧着陳逸。

陳逸不言,只是輕微點點頭。

這一點頭,幾乎等同於認可。

見陳逸點頭,王芬本是持酒盞的手一個激靈的打翻在地,悅色道:“若然者,芬原驅除。”

“好!”

瞧見王芬此言,許攸終於笑了,他猛然轉回身瞧着王芬,故作提醒道:“王刺史,聽聞天子近日要北巡河間舊宅,正是我等藉機除掉宦官之時,此等機遇可遇不可求!”

許攸一言過後,滿堂寂靜。

雖然陳逸、周旌等人早有準備,可是初聽此言,心神也不僅跳動了一下,許攸這麼做無疑是在說謀反!

誅殺宦官說的好聽,如果一個不小心,那就可能會弒君。

同來的陳逸、周旌等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心理準備不足的冀州刺史王芬,剛剛打翻的酒盞裡的酒水一下子濺到了厚衣之中,寒冷的北地,一下子只覺得渾身發寒,面色鐵青的望着許攸,一動不動。

謀反之罪,誅九族啊!

許攸彷彿早就猜到王芬會有這番反應,而解決面前的危機,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威逼利誘”四個字,許攸笑道:“王刺史剛剛可是親口說到‘若然者,芬原驅除’。不會這麼快就忘了吧?在座諸位皆可作證的!”

“這。”王芬一急,道:“酒後之言,怎可當真。”

許攸衝着周旌擠了擠眼,周旌跨前一步,道:“旌可作證,王刺史方纔說過。”

一句話噎的王芬無話可說。

王芬說這話的時候本是想討好陳逸,衆所周知陳逸父陳蕃死於宦官之手,陳逸自己憎惡宦官。而許攸又是袁氏一系,本是想親近的一句話,卻反而讓自己無路可退。王芬瞧了瞧幾人,心中暗道,他們這都是早就安排好的,眼下如此,定然有袁隗的意思,袁隗是什麼人,乃是朝廷上名士清流領袖,天下士人人心所望,今天陳逸、許攸來此就是做說客的。

王芬好久不語,周旌忍不住起身,上前幾步,卻被許攸輕輕拉下。

這份舉動,王芬也看到眼裡,周旌的名聲不大,卻是有名的遊俠豪傑,這就是在威逼自己,如果自己不應,他們決然不會讓自己安穩活下去,而且很有可能會被殺。

“王刺史,剔除宦官,實乃我朝大幸之事,何故如此三思?”

許攸利誘。

一直沒有說話的陳逸,起身,朝着王芬躬了躬身子。

王芬急忙還禮。

陳逸道:“王刺史,黨錮之禍皆有宦官而始,蛾賊之亂也皆有宦官宗族門吏橫行霸道,王刺史,怎忍心看他們如此行事?逸不才,願爲刺史門下佐吏,謀誅宦官。屆時,公便是天下士人楷模!”

陳逸如此身份,都屈禮,而且願意在王芬門下出謀劃策,這地王芬來說已經是莫大榮耀了。

許攸轉目瞧着王芬,事情都已經這樣了,難道……還能拒絕嗎?

權衡利弊,王芬最後還是爲了最後那句“士人楷模”而動心了,試想,如果成功剷除宦官,朝廷上下都在士人手中,屆時,自己就是從龍之臣,那可是莫大的榮耀,說不定可以封爵蔭子。

而暗中又有袁氏的影子,這等誘惑,哪個士人能拒絕?

許久似乎發現王芬心中所想,再言道:“某同周旌壯士也隨刺史共謀此事。”

“呃?”

“刺史如果擔心謀劃不足,攸知道兩位滿腹機智之士,可邀他們共謀!”

“都是誰?”

王芬問道。

這一問,許攸同陳逸等人對視一眼,知道,事情成了,王芬答應了。笑道:“攸幼時同譙縣曹操相交,此人足智多謀,又頗有魄力,邀此人某事,定成!”

“曹操?”王芬似乎想起什麼,疑問道:“可是曹騰子孫?”

“卻是。”許攸知道王芬忌憚曹操身世,解釋道:“曹阿瞞自幼痛恨宦官,不必擔心與賊共舞!憑攸與此人交情,屆時一封書信,攸定能邀其前來。”

“如此甚好。”王芬點點頭,心中踏實一點,問道:“另一人爲誰?”

“唉!”許攸嘆了口氣,呢喃道:“不提也罷,本以爲藉此人之智,可倍增事成的希望,卻不想他今日已爲河東假太守,如攸沒有看錯,華子魚已爲皇甫岑心腹!”

“皇甫岑?”

衆人一驚。

“呦!”王芬深吸一口氣,道:“聽聞,天子有意徵調皇甫岑護駕隨行,他出鴻都門,又在涿縣、洛陽、遼東、河東屢次侮辱我士人,恐難對付。而且,我們手上無兵,怎能行事?”此時,刺史還未改爲州牧,也僅有監視之責,故而王芬纔會擔憂兵力問題。

“這個刺史大人不必擔憂,攸聽聞皇甫岑私自募兵去救公孫瓚,被困營口,恐怕一時半刻回不來。另外周旌壯士募勇士三百,只要刺史一聲令下,儘可入刺史府爲士。”

“這到可行。”

“而且,王刺史,攸聽聞最近黑山賊猖獗,天子北上,自然要平定匪患,刺史大人正可以以此爲由,重掌兵權。”

“這……這。”

ps:陳逸表字敬之,實乃杜撰。

第七十一章 慢慢浮現第六十六章 恩斷義絕第二十八章 慕容鮮卑第五十三章 治水方略第五十八章 一詔不回第二十章 鴆殺少帝第六十六章 我的脊樑第八十八章 轉回河東第十章 初戰告捷第三十三章 有意爲之第三十一章 金城麴氏第二十五章 膽顫烏丸第八十六章 全線壓進第五十四章 步步驚心第五十一章 益州武卒第三十五章 沒有活路第四十五章 其疾如風第五十五章 延後再說第四章 負俗之譏第六十章 君命來遲第九十二章 你的幸福第十二章 羌族之願第七十三章 袁術野心第五十六章 心腹二劉第七十九章 神秘家丞第四十四章 是我們嗎第六十章 請君入甕第六章 蟻附攻城第十一章 刀山火海第十七章 其實是賊第十一章 刀山火海第三十三章 太史子義第六章 四部司馬第四章 負俗之譏第三十一章 張樑之能第四十九章 冤情難伸第四十九章 冤情難伸第五章 圍城之戰第八十六章 全線壓進第六章 小吏鄒丹第一章 羌氐之亂第十七章 幕後黑手第四章 太平符水第三十三章 別打我臉第三十三章 段煨其人第四十八章 大漢之風第六十五章 死葬遼東第九十三章 不能少你第十八章 河間四將第十二章 鹹豬無賴第十章 突發意外第一章 風譎雲詭第八十章 兩個時辰第四十一章 生死較量第二十三章 罪該當誅第四十八章 敵酋授首第五十六章 心腹二劉第二十五章 救與不救第六十一章 荊楚豪傑第四十一章 大跌眼鏡第六十二章 擼盾成牆第五十三章 治水方略第四十章 局中插曲第十二章 段珪之烈第三十五章 全線潰敗第十九章 你我兄弟第三十章 殺機初現第六十二章 火併黑山第四十六章 老子不退第六十九章 無可匹敵第五十五章 明修棧道第三十四章 一門帥才第五十章 議決罷董第四十章 局中插曲第二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四十六章 朕要北上第九十九章 生死由天第十七章 其實是賊第十一章 巷口巧遇第十一章 刨土撞城第二十八章 張奐故去第十五章 白波復起第八十四章 臨死陷害第八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四十七章 監視劉焉第三章 四方猛士第十二章 孤軍奮戰第五十章 說服法正第五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三十六章 劉宏心思第十八章 河間四將第十六章 昌黎血戰第十五章 細微感動第五十三章 徘徊猶豫第八十九章 槍王之死第二十二章 今古文經第六十一章 他怎麼想第九十四章 即日凌遲第五十九章 公主之憂第六十五章 面面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