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師承一脈

“痛快!”

就連一向少言寡語的關羽也忍不住回憶起方纔城外的那一幕,董卓想來一個下馬威,卻被自己和黃忠毀了,而且讓他那位自稱西涼第一勇士的華雄銳氣大削,董卓和西涼鐵騎也在這一念之間顏面盡失!

“漢升不怎麼激動啊?”皇甫岑轉身看向黃忠問道。

黃忠道:“那壯漢雖然暴戾,可卻實力不凡,如果不是關將軍初時爆發力太過強悍,加上我這箭術,要是尋常走上幾合,決然不弱我與關將軍!”

皇甫岑笑了笑,華雄的能力他是清楚的,不過,自己一直認爲黃忠的刀法絕對要比得上呂布,偏偏黃忠此人喜好內斂,從不張揚。

“關某以爲,此人能在我和黃將軍聯手之下,尚有一步退路,實屬罕見!”

皇甫岑大笑道:“我麾下白馬義從,論起勇武,能稱得上絕頂高手的也不過三人,你黃忠、關羽,還有張飛,顏良、文丑略下一成,徐晃、張頜勉強算得上一流,這華雄能當兩位如此謬讚,我想他這次受傷也算值得了!”

聽皇甫岑說起生死,關羽反問黃忠道:“黃將軍,爲何手下留情?”

黃忠未答,看向關羽道:“關將軍不也手下留情了嗎?”

皇甫岑問道:“雲長說漢升箭下留情,我卻覺得雲長也有留手?”

黃忠瞧了瞧關羽,笑道:“關將軍出刀瞬間的威力,天下人能敵得過這頭三合的人不多,即便顏良、文丑也不見得能抵擋關將軍此刀,而且有我分心,適方纔要不是關將軍刀下留情,他華雄確實已然命喪黃泉!”

關羽笑着搖搖頭。

皇甫岑大喜,拍手道:“不管怎麼說,這董卓欺我年幼,雲長、漢升爲我出氣,理當該獎!”

“哪裡,大人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才叫他董卓汗顏!”

聽關羽、黃忠此言,皇甫岑並沒有虛僞的禮讓,反倒是輕笑:“董卓走過的橋或許比我長,但走過的路卻不見得能比我高深多少!”

……

“岳父,走過的橋比他皇甫岑走過的路還要多,何須如此氣短?”李儒躬着身子,湊到董卓面前,諂媚笑道。

“嗯。”董卓沉吟一聲,面不改色,心依舊冰冷的回道:“我非是氣別的,只是這華雄好沒見識,竟然連丟我兩大面子!”

一旁的華雄聽董卓此言,面帶羞愧的跨前一步,跪倒近前道:“末將死罪,求董公責罰!”

“廢物!”瞧見華雄,董卓的氣就不打一處來,隨手打翻身旁的茶盞,吼道:“竟然連小小的白馬義從都奈何不了!”

“屬下,這就去找他們出氣,定然斬了他們的頭顱回來!”

“蠢貨!”董卓再罵道:“你一錯,擅自闖陣,給他皇甫岑下馬威之前怎麼不通知我?你二錯,本領不行,卻事事逞能。如果我沒看錯,要不是那綠袍大漢收刀,黃甲大漢故意射偏,你的命,早就沒了!還想去尋報復,你還真當老夫老眼昏花了?”

聽此言,華雄也不敢多說什麼,事實上,他現在還心有餘悸,他能感覺到來自那兩人身上的殺氣。兩個人的功夫不知深淺,至少可以斷定他們並不自己差。也許,對上那個綠袍大漢,自己一合都走不過!

“下去!”看怔神的華雄,董卓呵斥一聲,然後轉回身瞧着李儒說道:“這下馬威沒了,反倒吃了一個大虧,這次沒見到公孫瓚和劉備,我看他們都在看着老夫!”

“岳父的意思是當下出兵?”李儒心中暗自搖頭,心道眼下出兵爲時尚早,難道自己的岳父不清楚嗎?

“嗯。”董卓點點頭,回道:“沒辦法了,眼下逼入絕境了,這華雄魯莽,招惹了皇甫岑,皇甫岑定然不會鬆手罷手,咱們眼下在走任何一步,都勢必會掉入他的圈套之中,反而我們倒是無路可退。”

“打不打都要遭人嫉妒,可是不打確要丟了我西涼鐵騎的面子。這個面子老夫丟得起,西涼鐵騎就不見得能丟得起。而且不打,勢必會惹天子心煩,盧植爲什麼去職還不是因爲他停滯不前。雖然拖住黃巾軍纔是最好的辦法!”

“可是我軍不擅長攻城作戰?”李儒看着董卓問道。

“那咱們就把他們引出來!”董卓起身,猛地一拍身旁的桌子,猛然喝道:“老夫就不信,我堂堂西涼鐵騎竟然拿不下他小小几萬流寇!”

李儒脖子縮了縮,也不出聲。

“也好!”李儒脖子縮了縮,然後回身瞧着董卓,說道:“泰山,臣想此戰無需親自迎戰!”

“不行老夫必須親往。”董卓搖搖手拒絕道:“文優不必多少,老夫心意已決,你去把徐榮給我找來,另外把宗員、皇甫岑請來,相商平賊之策!”

“諾!”李儒轉身離去。

徐榮正在軍營之內,安排着西涼鐵騎的住所、軍糧、器械等等諸多措施,根本沒有空閒時間,聽李儒派人來說董卓召見自己,急忙放下手中的政務,朝着董卓的帥府走去。剛剛走到帥府門口,腳步便停頓了下來,擡頭看着另一側走來之人,嘴巴嘎了嘎道:“假佐大人?”

“呃。”聽見有人叫假佐,皇甫岑出於本能反應,擡頭看了看開口之人,頓時錯愕驚呆,面前站着的這個人竟然就是自己在遼東那夜醉酒遇見的大漢。

“假佐!”徐榮喜出望外,連跑幾步趕到皇甫岑近前。

皇甫岑身後的關羽和黃忠瞧見徐榮一身西涼軍的裝扮,謹慎的擡手製止徐榮前行。

“哎,無妨,此乃我舊友!”皇甫岑回身衝着關羽和黃忠說了說!

“真的是假佐大人!”徐榮看清楚皇甫岑後,一時間反倒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尷尬的把手收回去。“對,對,現在應該是河東太守大人。”

“什麼大人不大人的!”皇甫岑沒有徐榮那麼拘於俗禮,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人生幾大喜事,無外乎他鄉遇故知!”

“這位竟然是遼東人?”關羽看了看皇甫岑問道。

很多人都清楚,皇甫岑出身安定,但一向以遼東、涿縣等地爲故鄉,所以徐榮一開口,關羽便猜到了,問道:“徐榮將軍竟然也是遼東人!”

“嗯。”徐榮點點頭道:“我卻是遼東襄平人。”

“多年未見,如今元茂已是董卓麾下大將!”皇甫岑笑了笑,拍着徐榮的肩膀道:“一會有空來我那裡,咱們在痛飲一次!”

“好!”徐榮爽朗應承。當年要是沒有皇甫岑出手資助,也許就不會有今日的自己,說不定早就餓死他鄉,哪能有今天的地位!

皇甫岑還想開口敘敘舊,卻瞧見李儒引着宗員前來,留了一點心思,適時停住言語,擡頭看向李儒、宗員道:“見過文優先生,宗將軍!”

“哪裡。哪裡。”李儒連忙道:“不敢。不敢。”

宗員看着皇甫岑對面之人問道:“這是?”

李儒上前介紹道:“此乃我家將軍部將,姓徐名榮字元茂!”

“哦。”宗員衝着徐榮揚揚手,像他這樣的名士能對一武夫如此已經很給面子,徐榮也沒有什麼不滿,恭敬的回了回一禮。

“皇甫大人,怎麼認識元茂?”李儒瞧着徐榮有些尷尬的目光,猜測的問道。

“剛剛相識。”皇甫岑倒是很自然的婉拒道:“方纔觀之元茂儀表堂堂,纔有幾句攀談。”

皇甫岑話一出口,身旁的關羽、黃忠心中生奇,但是兩人卻沒有表達出來,臉色不變的盯着李儒。

“正是如此,皇甫大人年少英姿,榮相見恨晚!”

李儒想了想,兩個人的年紀徐榮年紀三十,皇甫岑才二十上下,兩個人怎麼可能認識!除非在小孩子的時候,皇甫岑就見到過徐榮,不過這種可能性卻是非常的小。

“咳咳。”

李儒聽見屋內傳來的痰嗖聲,想到什麼,慌忙起身相迎,笑道:“我家將軍等候多時,幾位將軍請進。”

挑開門簾,皇甫岑瞧見椅子上端坐的董卓正起身相迎,同宗員見過之後,便朝自己走來。

“仲嵐,你說老夫現在進兵如何?”董卓回身瞧着皇甫岑問道。

皇甫岑假裝沉思,卻不言語。

反倒是一旁的關羽掃了眼董卓,冷笑一聲。

董卓卻有如未見一般,看向關羽和黃忠,問道:“仲嵐,這二位怎麼稱呼?”

“白馬義從騎卒,關羽、黃忠!”

“哦。”董卓右手扶劍的手臂死死地握在一起,他能感覺到面前這兩個人究竟有多麼優秀,或者說他們日後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而偏偏這兩個人不在自己麾下,卻在面前這個孺子手下爲卒。

“聽聞,仲嵐得張老平羌十策?”

皇甫岑轉頭看了看董卓,暗道,董卓還沒有忘記那張奐所留之物,也不隱瞞,點點頭。

“哦。”瞧見皇甫岑回饋也不否認,董卓不知什麼感覺,若有所思的凝視前方,然後轉回頭看着身旁的皇甫岑問道:“能有仲嵐師承那是再好不過了!”

第四十四章 黃忠入洛第五十章 升官發財第九章 相爭高下第五十一章 賣主求榮第十七章 北海鄭玄第十五章 揪出馬賊第七十八章 誰的利器第十二章 抽身而去第八章 何進主政第二十七章 靈帝大怒第二十八章 名士清議第三十五章 二見曹操第三章 狡高句麗第三章 輕商踐賈第二章 馬驚失陣第二十章 風暴前夜第十六章 爭權奪利第二十章 東觀指路第二十章 遼西公孫第二十四章 癡人蔡邕第六十三章 河北刀王第四章 天下豪傑第十五章 孟德高義第十五章 賭鬥之贏第十二章 涼州三明第三十三章 太史子義第三十二章 夜入閻府第四十九章 冤情難伸第二十九章 不問鬼神第五十八章 張讓之憂第三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二十八章 名士清議第五十六章 心腹二劉第五十六章 死命抗洪第三十六章 昌黎死戰第十六章 捷報連連第四十五章 其疾如風第三十章 哀兵銳氣第二十一章 造謠生事第九十七章 聯軍再起第二十六章 遼東邊軍第二十章 遼西公孫第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六十六章 壯士卸甲第九十章 公孫解疑第三十八章 誓死存亡第七十一章 慢慢浮現第八十六章 君心臣心第二十三章 何必解釋第五十六章 你的答覆第九十五章 晉陽待援第七章 漢人內鬥第十二章 涼州三明第五章 原來是她第八十二章 一網打盡第三章 說服閻忠第三十章 南宮鼎沸第三十八章 誓死存亡第六十六章 內外齊動第三十八章 挾持閻氏第四十四章 百廢俱興第七十五章 淳于出任第五十二章 安定皇甫第二十四章 癡人蔡邕第三章 說服閻忠第十四章 布衣太守第十三章 中山之後第八章 兄弟聚首第四十六章 上策不追第五十三章 扶立新君第七十五章 淳于出任第六十三章 從不服輸第三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四十五章 酷吏陽球第四章 太平符水第六十三章 不可小覷第八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三十六章 暗藏隱患第三十六章 昌黎死戰第十七章 四方雲動第二十四章 斬將奪旗第二十章 真戲假做第三十九章 圖謀什麼第二十三章 何必解釋第三十一章 你敢殺我第三十二章 在就足夠第四十二章 養鴿熬鷹第八十三章 殺父之仇第二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五十五章 棋高一着第七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三章 絳縣堤潰第七十八章 如此狠心第四章 太平符水第三十六章 暗藏隱患第五章 袁紹圖謀第一章 羌氐之亂第八十九章 河東上下第三十七章 袁紹落子第三十二章 在就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