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十年不潰

黃河自古至今都是一條很難說得清功過的河水,它孕育了華夏文明,同時也肆虐着生活在它周邊的人們。因爲它的地勢,經常改道,造成的災難不下千百次。東漢時期,發生的特大水災有記錄的就有27次,桓靈二帝之時就佔了13次,旱災17次。在兩漢不發達的年代,這樣的數字代表着每一次水災就會有數萬人失去家園,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偏偏河東郡就在黃河流域處,郡內還有一條很重要的黃河支流——汾河。

黃河的淤、決、徙的變化活動,主要發生在各種汛期,而決溢改道的活動大多發生在伏秋大汛,也只有在初春和夏末之際,黃河水域流量大增。而眼下正值八月盛夏,正是每年治理河道之時,河東郡內的汾河自是首當其衝要治理的。

陽球來信讓皇甫岑協理河工,雖然並沒有以命令的口吻,卻無疑證明了一點,他陽球有心刁難皇甫岑。

“協理河工?”沮授拿着信箋的手指微微有些發顫,掂量幾下,然後憂慮道:“這治理黃河這樣的大事,可是要有三公司空還有陛下的旨意的呀!”

“豈止是人事命令事關緊要,最重要的事協理河工需要大筆的錢財。”程昱猛拍桌案,他脾氣也不是很好的怒道:“他下令倒是算了,可這錢財誰來管,難不成咱們河東府自己出?”

“不像。”戲志才搖搖頭,道:“要是單憑這個他陽球想捂住也捂不住,恐怕他是另有想法。”

“對,司空和天子也必定會知曉此事,要是真治水,這錢財必定由朝廷出。”華歆說道。

“子魚(華歆),你說說,這陽球是個什麼樣的人?”戲志纔想起華歆曾爲陽球舊吏,故而問道。

“酷吏,也是能吏。”華歆給的評價很短,卻很高。

“能吏?”一旁裴茂倒是聽說過陽球,這個人也是士人領袖,呢喃道:“難不成,他真的想造福河東百姓,沒有它意。”

“呸!”戲志才暗罵一聲,道:“這麼說,你信嗎?”

華歆搖搖頭,略有抱歉的說道:“恐怕不會這麼簡單,我在平原擔任小吏之時,便知道這陽球對大人很是……不滿。”想了想,華歆才換了另一個詞彙說道。

“是不屑吧?”皇甫岑自嘲的笑了笑,道:“他陽球做事自求無愧於心,一副名士扮相,還不是害死段公的兇手。”

“就是,要說無愧於心,河東上下,都強過他們那些道貌岸然的傢伙。”戲志才撇撇嘴道:“在他們眼裡,自詡他們是名門清流,我們都是卑賤草民。”

“不過,依我看。”華歆掃了眼皇甫岑,道:“恐怕,這陽球定有它意。”

“什麼意?”

“難道?”戲志才猛然一拍腦袋。

沮授和程昱也突然想到,齊齊看向皇甫岑,道:“受賄!”

“咱們不貪不就行了嗎?”裴茂反問。

衛覬掃了眼幾個不說話之人,擔憂的說道:“我也聽說,這治水的錢財向來都是那些宦官監管,恐怕……”

“媽的!”戲志才罵道:“一石二鳥,一石二鳥之計啊!”

“這陽球好算計。”皇甫岑覺得這陽球確實不好對付。

“這治理河道的銀子一向數目很大,如果由我們來治理,勢必要親自監管錢財,而這治理河水的錢財又一向是十常侍們的囊中之物,到那時,我們勢必會同十常侍發生衝突,這事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答應下來。”戲志才現在就怕皇甫岑犯渾,急急開口看向華歆說道:“子魚,還等什麼,給朝廷上奏摺,這水咱們治不了。”

華歆沒有動,卻一直在看着皇甫岑。

“也說不一定,這事輪不到咱們。”衛覬安慰的說道。

“不。”華歆說話之時依舊很冰冷,道:“只要陽球想辦的事情,就很少沒有成功的。眼下正值秋伏,協理汾河、黃河也無錯,司空、天子那裡也沒有什麼好拒絕的理由。”

“可是眼協理河工,那就需要大筆錢財,平常咱們對他們宦官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如果要管此事,勢必要勢同水火,這對大人以後來說難上加難啊!”戲志才本想在多說幾句,卻瞧見皇甫岑冰冷的目光,剩下的話生生嚥了回去。“我們已經同士人們勢同水火,眼下絕對不能再同宦官反目成仇。”

“什麼叫反目成仇?”皇甫岑拍案而起,喝斥道:“我皇甫岑也不是靠着他宦官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我跟他們沒關係。”

見皇甫岑氣勢,幾個人同時閉上了嘴,相互瞧瞧,最後紛紛搖頭不語。

“如果有可能,我看咱們還是讓天子把這差事交給別人。”華歆建議道。

“不。”皇甫岑斷然否決,開口道:“這河東的水,我皇甫岑是治定了。”

“可是我們如果真要同宦官們魚死網破,咱們也弄不到銀子,最後還是要咱們出,眼下河東開辦各樣廠子,錢財卻是急缺,中山甄家也所剩不多了。”

未等說完,皇甫岑湊到戲志才近前,雙目炯炯,一字一言的問道:“諸位,你們跟着我皇甫岑刀山火海走過來是爲什麼?”

沒人回道。

“難道就是因爲一點蠅頭小利,還是博得些許功名?我相信諸位心中都有一杆平衡時局的秤,眼下世道偏了,你們想給它撥回去。而我皇甫岑是河東太守,是河東幾十萬百姓的衣食父母,如果黃河決堤,我們或許可以逃的一死,可是我們這顆心,它會安嗎?”皇甫岑原地掃視一圈,然後繼續道:“因爲不安,所以我們纔要做,協理河工不是爲了爭名奪利,不是爲了陽球,也不是爲了黨爭。只是讓大家知道,河東有我皇甫岑,河水就不決堤。”

幾個人臉色扳了扳,差一點因爲利益之爭忘記了自己要幹什麼,紛紛點頭應允。

“好,我這就去調齊人手,協理河工。”華歆說道。

“嗯,我去算一算今夏鹽利還有幾許。”衛覬回走。

“那我就去同中山甄家溝通一下,看看還有沒有餘錢。”沮授道。

衆人離開,戲志才面色嚴肅的問道:“大大人想什麼樣的築堤?”

走到門檻處的衆人紛紛停住腳步,回身瞧着皇甫岑,他們想聽聽皇甫岑的心聲。

“十年不潰!”

第十四章 李儒佈局第二十八章 張奐故去第五十三章 奪取漢中第二十七章 抗令不遵第二十三章 坐立不安第四十八章 新的時代第四十八章 新的時代第二十四章 騙局在後第七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五十七章 舊事重提第二十九章 竊國之臣第六十六章 壯士卸甲第十九章 人馬全要第四十四章 死戰到底第四十八章 好狠好絕第二十三章 三河騎士第三十一章 你敢殺我第五十八章 郭典之心第十七章 其實是賊第四章 負俗之譏第二十四章 綿裡藏針第十九章 北軍五校第六十二章 絕域盧龍第七章 無法避免第六十五章 死葬遼東第七十二章 窮寇勿追第二十章 鴆殺少帝第四十二章 養鴿熬鷹第三十三章 臣妹北上第四十三章 盡入吾榖第三章 狡高句麗第三十五章 號角響起第三十二章 舉火燒天第五章 此事沒完第九章 中興之志第五十七章 金城麴義第三十章 南宮鼎沸第三十七章 陳蕃之子第八十四章 空談客言第四章 遼西郡守第三十章 南宮鼎沸第七十章 巔峰之戰第三十三章 有意爲之第二十七章 抗令不遵第五十九章 二奏蠱惑第五十四章 勢必阻攔第四十七章 一世罵名第六十二章 強烈預感第九十四章 沽名釣譽第七十六章 我回來了第七十七章 草民告辭第二十一章 武夫田晏第三十五章 張讓心思第二十七章 抗令不遵第七十五章 所謂何求第三十三章 有意爲之第十二章 鹽鐵之利第五十三章 奪取漢中第三十三章 抱罕宋建第六十三章 從不服輸第三十五章 張讓心思第七十二章 刀斬管亥第二十五章 公主陽安第三十八章 再次入宮第五十五章 明臨答夫第三十三章 太史子義第二章 馬驚失陣第五十二章 新仇舊恨第十八章 嚴陣以待第七十一章 慢慢浮現第二十五章 膽顫烏丸第九十八章 共舉反旗第八十六章 君心臣心第三十二章 忘恩負義第二十四章 噩耗傳來第十二章 鹽鐵之利第十八章 箕關奪權第五十六章 朕的信心第三十七章 死志不退第五十六章 益州歸降第二十七章 靈帝大怒第四十一章 大跌眼鏡第八章 囂張跋扈第九章 不好意思第十五章 細微感動第二十一章 我的決心第三十章 佳人受辱第九章 相爭高下第二十章 遼西公孫第八十二章 天要亡漢第八十六章 河內司馬第十八章 嚴陣以待第二十一章 方士襄楷第五章 原來是她第十一章 有人誣陷第六十一章 荊楚豪傑第三十四章 和連暴怒第十三章 朝堂議政第六十四章 物傷其類第六十七章 千秋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