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 聖道十一品(求推薦票)

封三鼎口吐浩然,連破三境的消息,如同插翅般傳遍了書院和亳城,無數人爲之震驚。

且,亦往八十五書院傳去。

封青巖倒是很平靜,連破三境說明不了什麼。

天下的天才何其多,但又有幾人晉封爲大儒?不爲大儒,再天才,又如何?不過是比同齡領先一兩步而已。

而周天下,不知有多少前半生默默無聞的老儒生,一朝悟道破境爲文相,甚至晉封爲大儒。

就如赫連山的祖父,前半生只是儒教二十七書山的一名老儒生,快到花甲之年了,還是普普通通的文師。但是,一夜之間破境成爲文相,又在半年內晉封爲大儒。接着,又在五年內力壓衆大儒,成爲儒教六官之大司空,位僅在三宮之下。

所以,有時候可怕的並不是什麼天才,而是那些默默無聞的老儒生。

因爲誰都不知道,對方是否會一夜破境晉封爲大儒。

這樣的例子,周天下並不算罕見。

上午的經課過後,封青巖就來到藏書樓,打算閱讀一些關於文宮及修行方面的書籍。

他對儒家的修行,還不是很清楚。

“一朝開文宮,便連破三境,不愧是名滿天下的封三鼎。”在藏書樓前,牧雨白衣飄飄,款款而來,滿臉笑容,“師兄,又一次名傳天下了,雨甚爲敬佩。”

“牧女郎過譽了。”

封青巖搖搖頭笑道。

今日早上,他的耳邊幾乎全是類似這樣的話……

這時,有不少鳳鳴琴社的琴者來道賀,畢竟是自己琴社的社長,讓琴者亦與有榮焉。

封青巖與衆琴者見禮後,便進入書樓來到二樓。

那幅清幽小徑的畫,驀然化爲一條真實的小路,於封青巖而言,並沒有半點的難度。

他進入藏書樓,就來到放着文宮書籍的那個書架。

他抽出了幾卷書,一起拿到旁邊的草地坐下,便認真閱讀起來。

文宮乃聖道之基。

唯有開啓文宮,纔可踏上煌煌聖道。

對於聖道門徒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文宮,倘若文宮破損或是破裂,聖道就有可能就此斷絕。

這讓封青巖暗暗小心起來。

文宮越大,於同境的聖道門徒來說,優勢便越大,最明顯的就是聖道威力。且,儲存的文氣自然越多,甚至有可能把同境的文人生生耗死。

封青巖看到此,有些明白衆人爲何如此震驚了。

不過,他一開文宮便爲七品文才境,這兩百餘丈的文宮,到底算是初開文宮,還是算七品文才的文宮?

這,就值得思量了。

其實就連封青巖亦沒有注意,到底是剛開文宮就爲兩百餘丈,還是晉升爲七品文才後才兩百餘丈?

不過,對他來說不重要了。

他快速閱讀。

不久,他回到書架前,又抽出幾卷書。

當看完其中一卷,忍不住無聲笑了笑,這卷書講述的乃是聖道十一品。

起初,聖道只有九品,但是後來有人認爲,區區九品不足以體現出煌煌聖道的高深,於是生生劃分出十一品了。

且,還得到天下人的認可,特別是讀書人。

聖道十一品,即:

九品文童

八品文生

七品文才

六品文士

五品文師

四品文相

三品文宰

二品文公

一品文宗

王品文王

聖品文聖

文公於儒家,即爲大儒,於法家即爲大律或大法;於墨家即爲大墨,於醫家即爲大醫,於農家即爲大農……

各家各有叫法。

文王即爲大賢,各家皆爲大賢。

原本每一品文位皆有初境、中境、上境和大成境四個小境。

但後人把九品劃分爲十一品後,就造成文相境和文公境只有初境、中境和上境三個小境。

至於文相的大成境,就單獨成爲三品文宰。

文公的大成境,便成爲一品文宗。

並把原來的二品文王和一品文聖,改爲王品文王和聖品文聖。

這種九改十一的分品,竟然得到不少讀書人的認可,但不少人在習慣上,還是把三品文宰稱爲文相。

例如,身爲大儒之下第一人的安院主,就是文相的大成境,即三品文宰。又如大教諭百里堃,老教諭章秀,皆爲三品文宰,與安院主爲同一境界。

但習慣上,還是稱爲文相,或者說爲文相境。

有人認爲,九爲極,十二爲至極,這聖道十一品不上不下的,顯得不妥。於是,又提議把王品再分爲兩品,即賢品文賢和王品文王,或小王品文賢和大王品文王,或小王品小文王和大王品大文王……

又有人認爲,十二不是至極,十二是爲圓滿,十三才是至極。

提議將聖品再分爲兩品,湊成聖道十三品,以示煌煌聖道的高深。

可惜,後面兩種提議,得不到多少人的認可。

但,還是有人在爲此努力。

雖然整個葬山書院的學子,皆已開文宮,教習皆爲文士文位以上,但是於整個周天下來說,開文宮者依然是少數。

因而,文人地位崇高。

其實從文相、文公、文王的境界名稱,以及又把二品文王改爲王品,一品文聖改爲聖品,就可以體現出來。

相,自然是一國宰相之相。

公,自然是公侯伯的公。

王,自然是人王的王。

也就是說,大儒可與諸侯平起平坐,大賢則與人王比肩而立,而聖人自然是在人王之上。

封青巖讀到此,亦明白讀書人爲何認同九改十一的劃分了。

且,並大力推廣天下。

“我現在,應該是文才初境……”

封青巖內視一下文宮後說。

其實,什麼初境、中境、境和大成境,並沒有想象中重要,因爲一眨眼間就過境了。

例如封青巖,一開文宮便爲七品文才了。

他連文童境和文生境都沒有體驗到,更不要說是四小境了。

其實,文童、文生和文才三境,並沒有多大的難度,一般爲文氣的積累。

但到六品文士境,則沒有那麼容易。

在這一境,不知道困死了多少七品文才,且終其一生亦無法踏入半步……

欲成文士,先鑄文骨。

文骨,乃是一切“文法”之基。

法,即法術之法,如儒術,儒法等,這也是爲何兵家的“紙上談兵”,一般需要文士方可推演的緣故。

……

第640章 鬼門現世第143章 惡鬼索命(求推薦票)第133章 聖殿與幽都(求推薦票)第349章 又是開春之時第504章 太不講道理了第630章 墨湖練字第033章 可破幾門?第797章 這一定是假的太祖大帝第559章 誰在消失……第238章 鬼王瓶第803章 不是魔主歸來第493章 諸子……死了第532章 陽帝死陰帝生第503章 斬出白衣之身第206章 沒有鬼的侯府第491章 八十一道畫地爲牢第137章 爲君子分憂(求推薦票)第402章 左右判官殿第410章 土地神慈祥的第798章 陽光很暖和嗎?第397章 黑夜將至第156章 還請出來一見(求推薦票)第284章 何人窺得?第692章 我們是誰?我們是怪物啊第307章 命令兇靈第215章 幽都鬼王殺來第166章 誰人可擋?(求推薦票)第627章 十萬軍士拜錯墳?第498章 打開書院大門第026章 八品琴士第102章 躺着的大山(求推薦票)第281章 江山如畫第606章 撥動那一根弦第604章 進駐九德殿第258章 請封聖准許第449章 借雷舟一用第321章 彼岸花第050章 這纔是名滿天下第040章 天下文華榜第029章 三問琴者第753章 陽界八禁……第470章 任憑白衣君差遣第662章 下任教主人選第140章 銅山鐵壁(求推薦票)第176章 幽都乃叛徒(求推薦票)第419章 天下誰人不識劍傾城第035章 天下君子榜第041章 天生善琴者第172章 風起九里萬(求推薦票)第426章 它盛開必定驚豔天下第289章 守護青山境平安第688章 佛曆盡諸般苦歸來……第663章 苦陀天十三佛國第678章 教化三十六國第105章 願爲君子拉車(求推薦票)第593章 九品陽遊令(求訂閱)第762章 鬼門前的白衣人是誰?第555章 未知生,焉知死?第352章 太卜蘭臺預言第388章 待放的彼岸花第259章 諸位可有意見?第461章 白衣有大義,天地現絕雷第515章 第一縷天運落下第688章 佛曆盡諸般苦歸來……第642章 鬼門與地獄一體第464章 雷霆爲劍破時空第085章 學琴(求訂閱)第399章 黑暗吞噬天地第326章 天空上的玉牌第780章 青山城隍府第587章 天之上,地之下,皆有殤第457章 誰是幕後黑手第095章 封三鼎失聰(求推薦票)第654章 心痛的教主第569章 帝子之位第458章 真壞第070章 大武(求推薦票)第383章 天下驚駭第724章 唯一的主宰第575章 大霧之下(求推薦票)第277章 悟道之花第585章 他化身爲天意第508章 裂土封王第009章 書院四堂第547章 吾等是有身份有地位的牛第765章 第一位鬼民……第379章 煌煌帝威第578章 鬼主終現身第393章 黑陶花盆第492章 聖潔石船第206章 沒有鬼的侯府第255章 君子之言便爲聖旨第702章 反刻的魂文(4.6k大章,及生日擺碗)第370章 跳出天地第731章 迴歸苦陀天第466章 太卜蘭臺前的咆哮第674章 它們一直是死的……第241章 道位神職第366章 進入聖天第461章 白衣有大義,天地現絕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