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剝之無咎

不表朱融感恩戴德,自是對媧祖感激不盡。此後越加努力,而他的後人更被尊爲火神,最終與明珠合婚,夫妻恩愛。此時後話,暫且不提。

再說那神農,當初眼見大河中,忽然又發現了太昊大人。

他正想打招呼,偏偏見旁邊人都無動於衷,好似都沒看到。

更是感覺奇怪,卻覺得身下一晃,倒嚇了一大跳。仰望懸浮河面的巨形人影,猶如高峰壁立,更是偉大!他只景仰地在心中祈禱:

“您這次,又有什麼吩咐姜農的事?還請賜教小人。”

這時,那人影漸漸消失,化爲眼前的一個巨大山峰,在風雨的洗禮下,無數大小不一的山石,滾滾而下。眼見險象環生,神農正想避讓,耳畔就傳來巨大的宏偉之聲:

“高山仰止,諸石受風雨侵蝕就會剝落!上位者,以安善民生,厚固其本,才能長治久安。”

神農聽了,真是如醍醐灌頂,特別的信服,但是他忽然感到了,必定又有什麼巨大的危機,就要降落在自己頭上。再想聆聽,只見眼前一花,又是回到了現實之中。

他這才發現,自己還是在太昊宮連山殿內。急忙面對上位者躬身施禮,面上帶着誠摯的表情,顯得極爲激動:

“祖皇大人,我也是您的後裔,實則也想讓您輕鬆一些。但是總覺得時間上太過倉促,我常覺力不從心;而我其實只一心中意那些花草採植,對於這麼大的重任,還沒有一絲準備,勉爲其難更難擔當。”

女媧一聽,又繼續說道:

“天地交,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天地交而萬物通暢,上下齊心才志同道合,爲人要內心光明而外表謙遜,就是懷有向上之心而順從民意,這樣就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了。”

神農回答道:

“可惜我自認還過不了任何一條,所以想先四處走走。我聽說泰山是太昊大人封禪的東鎮,那就從太昊大人最後留下印記的泰山開始,繼續大人的未盡事業!如是大家還要我做,才真正是水到渠成。大夥萬衆一心,這不是更好一些麼?所以我不敢受命,請您海涵!”

黃龍一見,忙說道:

“老祖宗,你就聽神農大哥的吧。他已和我談過想上泰山的事,其實我們看到你身體康健,大家都放心許多。而神農大哥也都和大夥打過關照,讓我們全力輔佐您,自己好多加歷練,從而更好的爲部族造福.。你們大家說說,是不是這樣?”

果然大家都全是贊同之語,女媧一看,只是搖頭。

卻見神農又說:

“皇也,天之大稱。我們因天而生,因天而長,皇天在上,人類居中,大地在下,是爲三才!太昊引領人類開天闢地,走出洞穴而建房搭舍,捕魚狩獵,飼養家畜,還繼天立極,創八卦九針,所以才尊敬他爲天皇氏;

而媧祖您真是初創人類,帶領華族走出混沌,進入家族社會,還發明泥陶,使人類有了可用的器具,理應被尊爲人皇氏;而始祖燧人,先爲華族總護統,又發明鑽石木而取火,使人類永留火種,初創光明,我們也不能忘記他,應尊他爲地皇氏。”

“所有人類之生活,均得力於三皇之功,我們都 沒齒難忘!我會盡我全力,輔佐新人皇氏繼位,望大家共同努力,開闢出新的功績!”

衆人自然歡聲雷動,齊聲叫好,如此女媧就位,成爲新的部落聯盟首領。而她重新分封諸侯,以神農爲副首領,讓他主持天下農耕大計,於是盡歡而散。

這神農於是置辦行李,爲東巡泰山做準備。

隨之辭別媧祖女皇,一路風餐露飲,大約月餘才抵達那東鎮附近。黃龍一路陪同,一邊演示八卦易道,可謂相得益彰。

遠遠就見雲雨變幻,羣峰如黛,林茂泉飛,氣象萬千。那真叫望山跑死馬,大家鼓舞精神,奮力登攀。

好半天登上一山坡,見面前有峰巍峨突起,黃龍回頭對神農說:

“當年太昊老祖宗觀此峰,有感山勢之穩重安寧,賜名傲徠峰。有人做謠說,傲徠高、傲徠高、遠看與岱齊、遠看在山腰。”

又指着前面那座山,接着說道:

“峰前叫扇子崖,如半壁殘垣搖搖欲墜,山後有青銅澗,其深莫測。看它們所處之地,似於天庭相接,因爲頗似太行,又命名這座山峰爲太山,意思是太昊之山。而一到這兒,提醒大夥不要忘記老祖宗天皇氏的功德。神農族長真是體質上佳,其他人都氣喘如牛,你卻面不改色氣不長出。”

神農搖搖頭:

“兄弟客氣了,你不也是一切如常,談笑風生麼?”

黃龍緊走幾步,嘆氣道:

“你知道麼,我這點能耐,在老祖宗所創太極神功面前,那是九牛一毛。如非在此受到攻擊,太昊大人何以昇天!”

神農一愣,用手撥開面前的枝葉,說道:

“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只知太昊老逝,難道還別有隱情?”

再看四周,地勢由低漸高,形成層巒疊峰、凌空高聳入雲間絕妙風景,那真像後世所言,穩如泰山了。

只是越發林深葉茂,遮天蔽日,大家都在半山腰摸索而行,那黃龍朱融一言不發面色凝重頭前開道。

但覺腳下坎坷崎嶇,所有人只能手腳並用,哪有路徑可循。耳邊山風凜冽,呼呼作響。而云霧繚繞真正向上不見天日,下觀是萬丈深淵,難窺其盡頭。

隨着往上攀爬,越加陡峭難行,一行人個個都小心翼翼,只怕稍有不慎,就會墜下懸崖粉身碎骨。

因爲正值盛夏,雖然有山風不斷,但長途跋涉,神農此時業已是汗流浹背,手腳酥麻;他看到不遠處的朱融也是呼呼直喘,比自己好不了多少。

其他人則是衣襟滴水,顯然全身汗透,每個人雖然精疲力竭面色凝重,但全無一絲懼色,更沒有人叫苦而打退堂鼓半途而廢的。

他緊走幾步,覷到有一巨石突兀而出,上面猶如一個巨大的平臺較爲平坦,就攀爬而上。這才高聲招呼大家:

“黃龍大人,還有大家都到這上面稍息片刻吧。”

一邊伸手來拉旁邊的一個夥伴,後者乃爲陽侯,只感激的連連稱謝。

這次東巡,除了黃龍爲嚮導,神農只帶了朱融還有紀通兄弟六人。黃龍也爲神農對大家的體貼甚爲滿意,也幾下就攀緣到巨石上,與大家正想一起休息。

卻發現咚咚聲響,好像有什麼滾落之聲,把大夥嚇了一跳。

六三,剝之,無咎。剝卦第三爻告訴我們,牀離散了,但是沒有災禍。

第一百九十九章 壯於趾徵第一百三十二章 白賁無咎第一百二十一章 履校滅趾第六十一章 拔茅茹匯第十四章 乘馬班如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君之宜第五十九章 夬履貞厲第六十六章 城復於隍第一百七十章 險求小得第三十八章 王三錫命第三十二章 不克訟歸第一百四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一百八十章 王用出兵第二十四章 擊蒙不利第一章 潛龍勿用第一百二十一章 履校滅趾第七十一章 繫於苞桑第三十一章 小言終吉第一百六十四章 枯楊生稊第六十六章 城復於隍第二十章 包蒙納吉第一百七十一章 來之坎坎第三十三章 食舊德貞第一百九十七章 嘉遯貞吉第一百七十五章 敬之無咎第三十二章 不克訟歸第六十四章 不介以孚第五十章 牽復之吉第五十四章 既雨既處第一百八十七章 浚恆貞兇第一百四十八章 可貞無咎第七十一章 繫於苞桑第二十七章 於泥致寇第六十六章 城復於隍第六十七章 其匯貞吉第五十八章 愬愬終吉第一百五十七章 舍爾靈龜第四十四章 比之於內第三十一章 小言終吉第一百八十二章 鹹其腓兇第九十二章 終日貞吉第一百三十七章 貫魚以宮第二十二章 困蒙之吝第一百四十三章 敦復無悔第十四章 乘馬班如第二章 見龍在田第一百七十六章 黃離元吉第六章 亢龍有悔第五十一章 夫妻反目第十二章 龍戰於野第九十五章 貞疾之恆第一百零七章 幹父用譽第三十九章 師或輿尸第一百八十七章 浚恆貞兇第三十一章 小言終吉第一百零七章 幹父用譽第一百九十七章 嘉遯貞吉第二十四章 擊蒙不利第一百三十九章 遠復無悔第一百五十三章 日閒輿衛第一百章 隨有貨貞第一百九十七章 嘉遯貞吉第七十六章 乘其墉攻第五章 飛龍在天第一百三十八章 君子得輿第一百四十六章 利有攸往第一百一十九章 觀生無咎第一百六十六章 棟隆之吉第一百八十七章 浚恆貞兇第二十四章 擊蒙不利第五十五章 素履無咎第九章 含章可貞第一百六十三章 藉用白茅第一百六十九章 入於坎窞第一百九十九章 壯於趾徵第一百一十章 鹹臨之利第一百二十七章 舍車而徙第四十二章 開國承家第十五章 即鹿無虞第一百七十六章 黃離元吉第四十六章 外比之貞第一百一十二章 至臨無咎第一百零六章 裕父之蠱第三十八章 王三錫命第八章 習無不利第一百八十八章 久中無悔第一百九十八章 肥遁無憂第二十三章 童蒙之吉第七十四章 同人於宗第七十九章 艱則無咎第二十一章 無娶見攻第八十七章 勞謙君子第七十五章 伏戎於莽第一百零六章 裕父之蠱第九十章 利用行師第三十二章 不克訟歸第七十九章 艱則無咎第十八章 泣血漣如第一百二十章 觀其無咎第七十六章 乘其墉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