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厚禮

一場風波,隨着孫家父子倆的拼死一搏而結束了,雖然房子被人家給砸了,卻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南城這片地界,再也沒有敢惹他們的了。

連王彥升這樣的大佬都給弄下來了,誰還敢湊過來找死?

不過他們也沒興奮太長時間,因爲這日子還是得過不是。

每天早,他們的生煎、拉麪、炒麪依然賣得很是紅火,甚至因爲這次的事情,不少北城的貴人也聽說了他這裡,一嘗之下這味道果然很棒,竟漸漸的成了一個北城老饕們的必來之所。

雖說他這地方小,連個坐都沒有,但吃貨的心是不會被這種小事而動搖的,實在不行,可以讓下人打包了回家吃麼。

紅磚的燒製也很成功,這東西其實技術含量並不高,孫春明這個歲數的人小時候都是自己建房子,哪有幾個不會燒的這玩意的,華北平原的黃土含鈣量不高,燒出來的紅磚雖不算乘,卻也絕對能用。

老方等人看着燒出來的一塊塊紅方塊,樂得眉眼都笑了,宋朝時雖然有青磚建築,但青磚這東西實在太過於笨重,造價也有點超出界限,所以並未流行於民用。

紅磚不同了,這東西相於青磚那可真是輕便太多了,稍微琢磨一下能感覺得出來這東西的實用性,此時看這些紅磚只覺得金磚還要歡喜,活幹的也越發的賣力了。

這一天午,因爲家裡蓋房子的原因孫春明也不說書了,收了食攤子在後面忙活,卻見一牛車緩緩從街角處走來,邊簇擁着十數個甲士,車之人春風得意志得意滿,正是堂堂開封府尹趙光義。

“春明兄,春明兄,我來看你來了。”

孫春明和孫悅一聽聲音知道是趙光義來了,連忙從後院躥了出來,給趙光義鞠躬行禮,“見過二大王。”

“不用不用,春明兄,你的學識人品我是佩服的,令公子更是神童之才,宰相之姿,不必拘泥於身份了,看看我給你帶什麼好東西來了?”

說着,趙光義跳下牛車,打開車的厚布,竟是足足半車的書和半車的紙。

“我知道你們父子倆清高,阿堵之物是不屑於收的,但令郎要學習,這書本總是要的,我也不是那不識民間疾苦的富貴王爺,少年時家裡也有窮的吃不飯的時候,深知寒門求學之艱難,這些書送給令郎,望他能早日高,這你總不能推辭了吧?”

要說這趙光義能在歷史幹出那般大的事情,算再怎麼嫩,再怎麼壞,閃光點還是有的,至少這禮賢下士拉攏人心之事做起來很有天賦,說真的,還是挺有人格魅力的。

王彥升下課之後,果然如孫春明父子所說,他這個開封府尹做的越發的舒坦了,以前人們敬他只因他是趙匡胤的親弟弟,現在則不同了,現在他是真正的士林領袖之一,宰相王浦親自提着東西到他們家對他表示感謝,爽得他不要不要的。

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送走王浦之後,趙光義越發感覺到自己的欠缺,也越發感覺到孫家父子倆的厲害,加他也確實心懷感激,便命人將市面所有能找得到的書都給弄來了,打了個包給他們送來了。

“你來看,除了這些書之外,我還弄了兩套好的筆墨硯臺,你們爺倆一人一套。

你看這筆,用的料是南漢進貢而來的象牙,看這筆毫,這支硬毫用的是江南的石老兔,萬則一而製成,喚做鐵畫銀鉤,這支軟毫筆,用的乃是揚州的小湖羊毛,喚做神遊天地,我大哥用的筆也是如此了。”

“你再看這方硯臺,頂級的端硯,你看這個角,顏真卿的款!這可不是讓你用的,留着詩書傳家吧。

另外這墨和紙,都是南唐進貢,市面有錢也不一定買的着,我給也給你拉來半車,以令郎的聰明勁,估計都足以讓他用到他高了。”

這趙光義這次真是下本了,這麼一車東西,拉到北城任意一個富貴人家門口,賣個兩萬貫跟玩似的,這麼厚的禮,要說一點不感動又怎麼可能?

關鍵這人還會送,這些東西,可以說是孫悅最急缺的東西了,根本容不得孫春明拒絕。

筆墨紙硯倒也罷了,關鍵是那半車書,宋初時活字印刷術還沒發明,書的價錢貴不說,關鍵是還少,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得到,雖說他說只是將市面買得到的書搜刮了一遍,但人家二大王買書和平頭百姓買到的東西能一樣麼?

孫春明心頗爲感激,只得深深地給給趙光義行了個禮,道:“多謝二大王厚賜。”

“哈哈哈,謝什麼,你得請我吃飯,你以爲我來幹什麼來了?話說你昨天給我做的那菜是真好吃,明天我把我們家廚子派來,你得把這手藝傳了,要不然我以後可都吃不下飯了。”

“一定!一定!二大王屋裡請,寒舍簡陋,怠慢了。”

“簡陋什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看你們父子這陋室不他劉禹錫的差。”

“二大王過獎了,不敢類先賢,您稍坐,我去炒兩個菜,一會來,妮兒,你快去北城,沽一壺最好的酒來,招待二大王。”

“唉,好嘞。”

卻見趙光義伸手拉住孫春明,神神秘秘地從懷裡掏出一卷紙來,口道:“看看我給你們爺倆還帶了什麼好東西來?”

說着攤開來看,確實一副字,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知道這是誰寫給你們的不?”

卻見這字寫得剛勁有力,鐵畫銀鉤,倒也說不如何好看,孫春明瞪大了雙眼,噌的一下站了起來,嘴脣都有些哆嗦,不敢置信地問道:“莫。。。。莫不是。。。。官家?”

“對嘍,正是我大兄,昨天我進宮陪他打鳥,他問我那摺子是誰寫的,我一想我這肚子裡幾滴墨水他還不清楚麼,也承認了,他一聽那章是出自令郎之手,當場寫了這首勸學詩,讓我給送來。”

說着,趙光義還對孫悅道:“小子,你要是不好好學,可是要辜負天恩的。”

孫悅自然是大喜過望,北宋初年的科舉可是沒有糊名法的,有了這麼一副字,只要他水平不是太次,主考官捏着鼻子也得給他一個進士。

“小人謝過官家和二大王厚愛,定發奮刻苦,將來長大爲我大宋江山添磚加瓦。”

第一百零二章 黑白第二十八章 解圍第一百零六章 陪侍第六十五章 道姑第二百零八章 乾點多餘的事第五十三章 滑板車第五百五十四章 退而不隱第三百一十一章 洛陽振興計劃第五百三十七章 叛敵第四百九十八章 角度不同,世界就不同第七十三章 義結金蘭第二百一十六章 朝堂上的爭吵(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洪荒猛獸第五百四十章 哪有真的莽第四百二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第四百二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第四百五十八章 賬內議事第四百八十九章 高粱河第五百三十六章 曹瑋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譎雲詭第五百二十二章 家務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憋屈的王全斌第五百六十二章 鰲拜是怎麼死的第五百二十二章 公私兩便第三百章 無法拒絕的催更第三百二十章 潘美第四百二十四章 揚帆起航第二十八章 解圍第五百六十九章 造反第一章 父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十二金花第一百零九章 固根(中)第九十七章 出手(中)第五百六十五章 創造新時代的孫浩第四十六章 對峙第一百零四章 早飯第五百零一章 頭疼第七十三章 義結金蘭第四十章 取我雞毛撣子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出征第二百零三章 太傷自尊了第四百零七章 趙光美的成長第三百四十七章 國之重器第四百九十一章 戰神第五百三十三章 收船第十九章 擊鼓鳴冤第一百四十八章 文武之爭第五百六十章 宦官第一百六十六章 揭盅第五十七章 後周三相第三百六十八章 封賞第一百二十四章 父慈子孝第四百八十七章 心中有氣第一百一十五章 調動第三百一十四章 河-南府尹第三百七十六章 婚宴與陰詭第四百九十二章 又見黃袍加身第三百四十二章 雙劍合璧第四百四十一章 分道揚鑣第四百九十一章 戰神第一百二十一章 仗勢欺人第四百七十章 小勝第四百一十二章 所謂工會第四百二十六章 敬酒風波第三百五十章 正副運河使第一百五十四章 刺客第三百零九章 攢家一把刀,今天刀放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心中有氣第四百七十八章 絕望第三百九十八章 趙匡胤西幸洛陽第八十二章 又有分歧第三百零四章 外包服務第一百八十五章 老子也有孝順徒弟了第四百零五章 震盪第三百五十二章 死無對證第一百一十四章 春情第三百零八章 符彥卿來訪第五百四十章 哪有真的莽第二百零四章 宦遊第九十三章 將門有虎女第二百九十三章 孫悅的小心機第四百三十八章 孫悅的套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與自保第一百九十一章 始知英雄也有雌(下)第十五章 老方第三百五十八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三百八十三章 商鈔鹽引制第百一十一章 祖宗之法第五百六十二章 鰲拜是怎麼死的第二百八十二章 古怪的軍令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好惹的慕容嫣第九十八章 出手(下)第三十五章 官家也有無奈時第二百二十章 讓孫悅再考一遍第四百三十九章 趙德昭的成長第一百四十五章 曹軍的天賦第六十九章 你到底是誰第三百七十三章 韓德讓的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