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對策

柏林

德軍統帥部

在接到東線戰場求援急電之後,德軍參謀總長興登堡元帥頭痛了,在度過短暫的好時光之後,現在德軍整體的情況非常不妙。

協約國集團大兵壓境,圍繞着德法邊界和德比邊界,已經形成了“L”型的包圍圈,英法洋三國軍隊總數高達730餘萬,僅一線主力部隊就有450萬至480萬之間,而且還佔據了絕對的空中優勢,對興登堡防線上的德軍部隊形成巨大壓力。

協約國的進攻計劃叫做“攤牌行動”,德國方面則是以“興登堡防線”應對,沿着邊境線有利地形構築堅固要塞,試圖把戰爭拖下去,將西線主力軍法國人拖垮。

計劃是好的,但是身處德軍參謀總長高位,興登堡元帥知道德軍已到了強弩之末,德國的戰爭潛力耗盡,到了難以爲繼的地步。

據外界保守統計

德軍在西線主戰場就損失了490萬兵力,加上西線戰場的損失超過650萬(傷亡合計),差不多是6890餘萬德國人口的1/10。

在殘酷戰爭中,早期富有經驗的官兵傷亡巨大,大批德國青壯勞動力走上戰場,一茬一茬的補充,戰鬥力下降不止一籌。

17年後,歐洲戰場又放進來大洋帝國這條惡龍,令德國困難的形勢雪上加霜。

“元帥閣下,您是在爲東線戰事煩惱嗎!”問話的是陸軍部長埃裡西-魯登道夫上將,一個並非容克軍是貴族出身的德國高級將領,以堅毅,果敢並具有敏銳的軍事眼光而著稱。

在東線坦能堡戰役中

埃裡西-魯登道夫作爲興登堡上將的副手,親自參與並指揮德國第12集團軍配合主力,取得輝煌大勝,因而受到重用。

興登堡元帥興致缺缺的看了一眼魯登道夫上將,站起身來,走到標示着敵我雙方態勢的大型沙盤前,注目凝望。

“總長先生,我們此前忽略了一個問題,而這可能成爲我們輸掉整場戰爭的致命弱點,那就是空中力量建設。

原來我一直認爲,飛機只是一些愛冒險的年輕人喜歡的玩意兒,充其量可以用於軍事偵查方面。

直到17年初,大洋王國參加了歐洲戰場,帶來了空地一體戰的新概念,我們才知道錯了,錯的很離譜,錯的無法挽回。

現在,東線司令官曼施坦因上將再次遭遇到了空中難題,而我卻無法給他提供什麼有益的建議。”

說到這裡

戰功卓著的德國元帥興登堡深深長嘆一聲,神情寂寥的說道;“東線63萬人的重兵集團,如今僅剩下38萬殘兵敗將,而且面臨着包圍聚殲的很大風險,這是一次失敗的冒險,代價過於慘重了。”

元帥的話語氣低沉,卻像重錘一樣敲打在魯登道夫的心裡。

原因很簡單

東線的軍事冒險得到陸軍總長埃裡希-魯登道夫的支持,他一向是軍事強硬主義者,

贊成主動出擊,鄙視被動挨打、單純防禦的意見。

魯登道夫上將抱着雙手站在沙盤邊,臉皮子不可琢磨的抽搐了下,沉聲說道;

“東線兵團的戰鬥力下降太快,確實面臨較爲危險的局面,現在處於重兵包圍中,已經喪失了突破的良機。

以我之見

一方面可以組織奧匈帝國軍隊,參與到對敵的一線防守中,減輕我軍壓力。

另一方面,迅速組織傷病員後送,在高加索山區佔領有利地形,組織有序撤退。

初步估算

若是想把第五和第九集團軍大部分撤出來,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這需要好好統籌一下,充分利用奧匈帝國盟軍……”

談到奧匈帝國軍隊,興登堡元帥無聲的搖了搖頭,他對這個全方位軍事盟友一點也不感冒。

雖然同處德語區,但奧匈帝國士兵戰鬥力可不是一般二般的拉胯,被塞爾維亞軍隊以少擊多打得稀碎,被沙俄軍隊按在地上摩擦,表現一言難盡。

西烏克蘭戰役進行到現在三週半的時間,總計110餘萬人的奧匈帝國兵團發起數次大規模攻擊,傷亡人數只有6萬多。

其中陣亡的不足萬人,受傷的倒有5萬多,還有數千人開了小差也逃跑了。

這樣的攻擊力度,再延長半年時間,也無法攻破60萬俄軍防守的西部戰線。

說句不好聽的話,那就是在摸魚。

這種情況其實不罕見,世界各國都有類似情形,廣西一直以戰鬥力強悍著稱,隔壁的福建就不行,做小生意纔是他們的拿手強項。

在歐洲盟友中

德國人寧願和保加利亞做友軍,也不願意身邊戰壕裡是奧匈帝國士兵。

在東線戰場上,俄軍總是從奧匈帝國的防線突破,一次兩次N多次,德國人總給他們擦屁股,太特麼不靠譜了。

好在協約國集團也有個大拖累意大利,吹牛逼震天響,對殖民地胃口好到爆,一打起仗來就拉稀,害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總得給他善後,現在又加上個大洋王國。

在興登堡元帥看來,指望拉奧匈帝國軍隊做墊背,紛紛鍾就被出賣了,這幫人忒不靠譜!

奧匈帝國軍隊的德行,魯登道夫上將不知道嗎?

他指着沙盤上防線說道;

“元帥閣下;

我計劃安排東線德軍繼續向西靠攏,逐次掩護,有序撤退,在尚屬完整的奧匈帝國西線陣地上,建立一道西北方向延伸的新防線。

在此基礎上

逐次抽調奧匈帝國軍隊填入防線中,每次不超過兩個師,以夜間行動爲主。

這樣一來

東線德軍將承擔督戰隊的角色,減輕面對敵軍的防禦壓力。

在此基礎上

統帥部儘量抽調部分戰鬥機支援東線,規模暫定300架,分別以3~5架小隊行動的方式,偷襲敵軍落單的轟炸機或者地面部隊,儘量避免大規模空戰,從而牽制敵軍空中力量。

多管齊下,將能有助於東線德軍穩住局面,安排部隊有序撤退,進入高加索山區之後,憑藉着有利地形,曼施坦因上將可以做的選擇就很多了。”

“總長先生,我們有那麼多的飛機可以抽掉嗎?”

“應該可以的,東德地區可以抽調200餘架戰鬥機前出,福克飛機工廠近期又擴大了產能,達到月產380架的水平,可以抽掉100架支援東線。”

“福克飛機公司生產的都是垃圾,葬送了太多日耳曼年輕小夥子的生命,他們是這場戰爭的罪人。”

“元帥閣下,歐洲航空業發展水平長期低於澳洲,這是不真的事實。目前福克公司已經發展出福克E400飛機,在增強發動機動力和減重之後,靈活性和速度進一步增加,雖然暫時無法與大洋帝國一線戰鬥機相抗衡,但是低空盤旋性能已經優於對方,不再毫無防守之力。”

“但願如此吧,希望不要太晚。”興登堡元帥沉重的嘆息了一聲,結束了這個話題。

目前大戰即將來臨,東線德軍不可能得到統帥部強有力的支援,主力有序撤入高加索地區,利用地理優勢與敵周旋,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架設在山頭上的重機槍陣地威懾力並不小,再加上小口徑高射炮,將能極大的遏制大洋帝國空中力量的肆虐。

如今的德軍發動工業力量,全力生產20毫米和35毫米口徑高射炮,優先裝備西線德軍部隊,每個月的產量達到230餘門。

在德軍擊毀的飛機中,幾乎有7成是地面防空炮火和高射機槍打下來的,因此,防空炮兵就成爲了德軍防空力量的主力。

德國空軍戰鬥機往往藉助低空已方的防空炮火,在追殺中逃得性命,這逐漸演變成一種低空誘敵戰術。

更加先進的76毫米單管高射炮,也在克虜伯公司的緊鑼密鼓研製中,本月就將拿出幾門樣炮,試驗其威力。

若是能夠大規模投產

以76毫米單管高射炮強悍的射程和巨大威力,中高空域都將成爲禁區,協約過集團的飛機就不敢再肆意妄爲。

圍繞着協約國集團的空中優勢,德軍想盡了辦法,可是由於起步太晚了,至今還沒有見到顯著的成效。

大口徑防空炮生產難度大,造價高,關鍵一時半會兒產量上不去,一個月也就是二三十門。

這點兒產量,只是杯水車薪。

據德軍掌握的資料顯示;

僅大洋帝國一家,每個月向歐洲前線戰場輸送戰鬥機和轟炸機約1100餘架, 坦克裝甲車170餘輛,裝甲汽車3600餘輛,有力的支援了東西線戰場。

與如此強大的工業國家相抗衡,德軍統帥部萌生了殺不勝殺的痛苦。

戰場上擊落500架飛機,他就生產1000架,擊落了1000架,他就生產3000架,越打越多。

飛機如此,坦克裝甲車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最讓人難受的是;

大洋帝國出人出武器出錢跑到歐洲來打德國人,德國卻沒有辦法傷害到對方國土一根毫毛,簡直鬱悶的要發瘋。

德國海軍部曾經提出遠洋襲擊潛艇概念,就是建造一型排水量達到6800噸的遠洋襲擊潛艇,萬里迢迢進入太平洋襲擊澳洲本土,這個天方夜譚的計劃最後也不了了之。

原因很簡單

德國及其盟國在太平洋區域就沒有可靠的基地,遠洋襲擊潛艇萬里迢迢的跑到太平洋海域,是一去不回頭的送死行爲。

即便抵達那裡,沒有油水和彈藥補給,難道造價昂貴的遠洋襲擊潛艇是一次性武器嗎?

簡直荒唐!

第1133章主次不分第420章形成共識第541章鹹魚也有理想第722章中南半島局勢第715章委頓難決第109章普利茅斯第151章騎兵王見王第599章1890年海軍實力第1011章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802章交易第543章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399章磷酸鹽礦第431章塵埃落定第56章騰飛的山谷小鎮第596章黑手第597章戰爭之門第1078章龍湖宮第906章只要火種還在,希望就在。第977章時機恰恰好第381章礦石運輸瓶頸第288章條件苛刻第34章踏上北美大陸第154章新型火炮的困擾第1070章破釜行動第593章立場不同第729章生意經第283章談判破裂第587章兄弟齊心第739章送上門的麻煩第1069章航空隊出擊第1029章下午茶第1124章巴黎和會第244章昆士蘭州北部開發第249章布里斯班河隧道第12章富饒牧場第323章礦區第644章硬骨頭第81章紅河谷子爵第245章臨沂鎮第298章慢慢算賬第391章基數2.7第1107章露出獠牙第594章騎兵先鋒隊第351章扼殺第932章東線戰事發動第27章五虎將第243章新移民第226章火炮工業合作第57章奇貨可居第381章礦石運輸瓶頸第32章光腳不怕穿鞋的第七章空白的市場第1060章佞幸之臣第253章天然橡膠產業第486章河口鎮第579章開戰第150章踢到了鐵板第495章大局觀第470章新奇的想法第599章1890年海軍實力第1027章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第269章羊毛價格反彈第196章建立軍事工業第586章虎門關第691章風雲動第848章眼光獨到第985章思考第1080章輝煌成就第371章投資碼頭第1098章放權第1082章盤點新的十大城市第805章原來這樣啊!第1077章金字招牌第1033章島嶼換艦艇第1118章戰後大裁軍第917章再起風波第1066章分裂三國之首第325章閩粵茶館第679章議貨幣第53章興辦教育第1075章肺都氣炸了第62章帝國陰影第990章金融和擴張第729章生意經第268章大不了白跑一趟第611章防護第一第1136章驚天消息第329章移民與嬰兒潮第374章金融業安排第692章火中取栗第680章朝議第318章夢想中的沃土第837章出難題第544章利令智昏第810章寶馬貨車第990章金融和擴張第827章三萬公里遠征第1138章北美誰做主?第52章萬家生佛第825章三大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