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18年初

密蘇里州,傑斐遜城

這裡是距離日軍重兵盤踞的堪薩斯城以東約230餘公里的米國中部城市,溝通東部重要城市的鐵路線和公路從傑斐遜城經過,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城市,也是阻擋日軍向東部地區侵略步伐的重要防線。

由於戰爭,傑斐遜城大半市民都已經撤離了,城郊的一些建築斷臂殘垣,戰火焚燒後的黑乎乎木樑,還殘餘着嫋嫋青煙。

美陸軍參謀總長弗雷德-C-安斯沃斯上將抵達這裡的時候,傑斐遜城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城市街道上到處都是焦黑炮彈坑,軍隊派出卡車和擔架隊收容傷員,入目可見一片忙亂。

士兵們在廢墟中翻找着倖存者,死亡的士兵屍體丟上卡車,很快就堆了一層又一層,負傷的士兵則由擔架擡走,送到後方醫院治療。

弗雷德-C-安斯沃斯上將及隨行人員乘坐的吉普車隊左繞右繞避開彈坑,來到城郊陣地上,這裡是一片更加慘烈的情景。

安斯沃斯上將在吉普車停穩之後,便打開車門走了下來,目光凝重的環視周圍情況。

眼前是一片廣闊的平原地帶,視線所及之處,都是一輛又一輛被摧毀的坦克和裝甲車殘骸,散落的屍體橫七豎八到處都是,濃重硝煙混合着屍體的焦臭味兒,揮散不去。

這裡剛剛經歷一場激戰,日北美派遣軍下屬第二軍,第四軍共計26萬餘人的軍隊,對傑斐遜城防線發起輪番猛烈進攻。

戰鬥持續了一週

美軍防線在被敵人連續突破之後,眼見即將崩潰,安斯沃斯上將派遣的裝甲第二師和第五師終於趕到,協同守軍擊潰了日軍東線兵團,自身也付出了重大代價。

這漫山遍野散落的坦克與裝甲車殘骸,就是一場大戰落幕後殘留的遺蹟。

看到這些

安斯沃斯上將灰藍色的堅毅眼眸中,似乎也有些許刺痛,這一戰又損失了140餘輛“威爾遜”坦克裝甲車,加之裝甲第2師和第5師在長途奔襲中,因爲故障拋錨而丟棄的40餘輛戰車,傑斐遜城的裝甲力量損失一半。

美軍裝甲師編制較小,每個師裝備坦克200輛出頭一點,以輕型偵察兵坦克和中型威爾遜坦克爲主。前者是仿製大洋帝國“野狼”輕型坦克,後者是仿製大洋帝國“獵豹”中型坦克,除了質量和可靠性差一些,其他技術指標基本上在一個水平線上。

傑斐遜城防禦戰中,45萬據城防守的美軍被26萬日軍打的跌跌爬爬,共計傷亡7萬餘人,最後依靠裝甲第二師和第五師星夜馳援,這才擊退了日軍東線兵團。

反觀日軍,傷亡僅2.3萬餘人。

這一仗打的可謂十分憋屈,也擊破了安斯沃斯上將雄心勃勃反擊的決心。

事實證明

這些美軍部隊即便經過了很好的軍事訓練,彈藥裝備充足,在面對兇悍的日軍時,戰鬥意志完全被壓制,連平時訓練一半的水平都拿不出來。

在曠原上野戰,

分分鐘被揍的滿頭包。

安斯沃斯上將只能依靠着手上的1300多臺坦克裝甲車和6個裝甲師充當救火隊員,到處補漏洞。

戰鬥至今兩個多月時間,損失各種坦克裝甲車高達800餘臺,加上調撥庫存和後方緊急生產,也就堪堪維持830餘臺坦克規模。

按照當前的戰鬥損耗,也只能再支撐兩個月。

在美軍部隊中,普遍存在着對兇悍日軍的恐懼心理,這些身高只有1米4,1米5的倭寇,打起仗來悍不畏死,戰技嫺熟。

雙方拼刺刀,三個米國兵都幹不過一個扶桑人。

沙俄老毛子曾經遭受的痛苦,如今全都加諸在米國牛仔身上,被折磨的欲仙欲死。

“參謀總長閣下,根據我軍偵查情況得知,日軍東線兵團大部隊駐紮在白石灘鎮周邊地區,距離約27公里,正在修整補充軍隊,預計很快會發起新一輪攻勢。”

說話的是克魯斯上將,他是米國第3集團軍司令,負責東部防禦,傑斐遜城防禦戰就是由他指揮的戰鬥。

“克魯斯將軍,我現在沒有多餘的軍隊增援給你,你必須依靠現有的兵力堅持二個月以上,直到新總統就任爲止。現在社會上的情況糟透了,嚴重影響到我們的軍事行動。”安斯沃斯上將有些頭痛的揉了揉太陽穴,語氣中帶着一絲無奈繼續說道;

“相比較你這裡,北部防線承受着50萬日軍的攻擊,壓力要大得多。

現在的形勢你也知道,徵募士兵比以前要困難的多,由於撥款不足,急需的坦克裝甲車輛損失補充一直沒有大的改觀,這些難題得等到威廉-塔夫脫總統就任以後解決。

現階段,你們第3集團軍要做的就是堅守防線,打退日軍的進攻,在相峙中挫敗日軍的銳氣,爲全面反攻做準備。”

“明白了,參謀總長閣下,但是我需要第二和第五裝甲師,並且儘快爲他們補充損失的裝備。”

“我不能保證,必要的時候,有可能調動這兩個裝甲師北上支援。1月份後方工廠計劃生產46臺坦克,我會想辦法給你們留一半,抱歉,我只能做到這麼多了。”

“只要給我坦克,我就有信心守住這裡。”克魯斯上將舉手行了一個軍禮。

他知道如今米國亂象叢生,南方各州分裂成幾個國家,而美利堅竟然不敢興兵討伐,只能在口頭上指責,壓根也沒什麼卵用。

雖然美方在宣傳上打了一場又一場勝利,實際情況當者自知,東方防線和北方防線在日軍的攻擊下連連吃癟,很有些草木皆兵的味道。

日軍沒有坦克部隊,也用不起如此昂貴的陸上兵器,但是他們咬着牙進口了大量的40毫米和76毫米反坦克炮,生產裝備了反坦克地雷,加大裝藥量的反坦克手榴彈,用這些簡單武器對美軍裝甲部隊造成重創。

別的不說

損失的800多輛坦克中,接近一半是反坦克手榴彈造成的損失,那些瘋狂的日軍士兵,在戰鬥中會纏着整捆的手榴彈,直接衝到坦克履帶下自爆,炸起漫天血霧。

此情此景,讓人由衷的感到心頭髮寒。

如今的美軍部隊膨脹到170餘萬,這對人口不足4000萬的美利堅來說,維持數量如此多的軍隊,壓力非常之大。

兩個多月的戰鬥,美軍陣亡官兵超過7萬人,受傷官兵超過20萬,被俘和失蹤人員3萬餘人,各種軍事裝備損失無數,遭受到了嚴重的人員和社會財產損失。

戰爭,從來就是吞噬社會資源的巨大黑洞,只有破壞,沒有建設,給整個國家揹負上了沉重的債務。

米國中部數州受到戰火殃及,十幾個城市工農業生產荒蕪,無數民宅和工廠被摧毀,人民流離失所,飽受戰爭的苦難。

那個曾經民主自由、繁榮而又強大的美利堅,一去不復返了。

兩個多月後

18年2月初

新任美利堅總統威廉-塔夫託正式宣誓就職,在隨後發表的公開演講中,威廉-塔夫特總統號召全美人民砥礪同行,將美日戰爭進行到底,直到徹底驅逐扶桑侵略者,收復被佔戰領土,贏得最後勝利爲止。

3月3日

俄國工人新政府與德國正式簽署《佈列斯特合約》,承認戰敗並且退出世界大戰,引起了協約國同盟的巨大震動。

英、法、洋、意、日、民國等國政府首腦紛紛發表正式談話,闡述戰鬥到底的政策絕不動搖,俄國單方面退出世界大戰並承認戰敗,是極不負責任的自私行爲……

這個苛刻的停戰和約,不僅使蘇俄喪失32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萬居民,而且在被佔領區有佔據俄國煤炭開採量的90%,鐵礦石的73%,54%的工業以及33%的鐵路,割讓的領土全部處於歐洲精華區,沙俄帝國200多年來經歷無數戰爭掠奪的土地一朝盡喪。

世界大戰進入第5個年頭,國際形勢呈現出不利於協約國集團的趨勢,東線戰場主力俄國因國內變化退出戰爭,漫長的東線戰場,事實上只剩下了帝國第2集團軍一根獨苗。

在克里米亞至基輔一線,大洋帝國遠征第2集團軍總計39萬兵力,並且收攏了高達90餘萬俄軍士兵,形成了規模130萬的重兵集團。

這些白俄軍部隊中,師團一級有大量帝國派遣的軍官督導,必要時可以將貪生怕死的白俄軍將領送交軍法處,接手指揮權。

爲了有效控制俄軍部隊,分配到俄軍各師團的糧食配置只有5天的量,不配屬炮兵和航空兵部隊,更不可能擁有坦克裝甲部隊,這些重兵器都掌握在帝國遠征軍手中。

通過各種措施,第2集團軍牢牢的控制了人數高達90餘萬的白俄軍隊,使其作爲與德軍抗衡的炮灰,佈置在第一線陣地上。

3月11日

基輔第2集團軍司令部大樓內

段祺祥上將收到了一封德國最高統帥部興登堡陸軍元帥的交涉函,大意爲;

德俄兩國正式簽署《佈列斯特合約》,結束相互間的戰爭狀態,俄國正式承認戰敗並且割讓整個烏克蘭地區,該項國際條約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

一切在烏克蘭地區作戰的協約國部隊,應該無條件放下武器退出戰鬥,尤其是烏克蘭地區的90餘萬白俄軍隊,應當切實遵守兩國間簽署的合約,放下武器投降。

德軍統帥部非常欣賞遠征第二集團軍的堅持,願意在可能的情況下提供最大便利,事實是東線戰場的戰爭已經結束了,第2集團軍可以體面的退出……

段祺祥上將將這份交涉函給總司令部其他高級軍官傳閱了下,引來一片善意的鬨笑聲,沒人真當回事兒。

如今盤踞在西烏克蘭的第2集團軍,就是德國人喉嚨裡的一根刺兒。

誰都知道大洋帝國皇家陸軍戰鬥力強悍,這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在世界大戰進入到第5個年頭之後,即便是一向訓練有素的德軍部隊,也出現了濃重的厭戰情緒。

東線戰爭勝利了,德軍和奧匈帝國軍隊普遍出現了鬆懈情緒,開始載歌載舞的歡慶勝利,佔領大片俄國領土,並且在佔領區作威作福起來。

這個時候

誰想去硬碰大洋帝國第二遠征軍這個硬釘子?

奧匈帝國和德軍互相推諉,誰都不願意上前,這可是總計130餘萬人的重兵集團,沒有相當的好牙口吃不下。

於是乎,就有了這一份來自德軍最高統帥部的交涉函。

作爲傳統的禮儀之邦,大洋帝國相應的禮尚往來不會缺席,一份措辭婉轉但是立場堅定的回函,代表第2集團軍拒絕德國最高統帥部的正式交涉,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打打嘴皮官司罷了,誰也不會嫌費事兒。

段褀祥上將不介意與德方扯皮,爲第2集團軍戰爭準備贏得更多時間,如今通過俄國遠東鐵路線源源不斷輸入的軍事物資,每天有6~7個列車,空軍戰機已經集結了550餘架,還有數千噸航空炸彈運抵基輔。

趁這段時間,多囤積一些軍事物資,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

按照計劃;

下週還有4個軍列,輸送約160餘輛坦克抵達基輔前線,進一步加強坦克裝甲部隊實力,爲大戰惡戰做好準備。

烏克蘭地區的三月氣候相當寒冷,大片殘雪籠罩大地,野外環境非常惡劣,夜裡的氣溫往往達到零下7~8度,不適合發動大規模戰役。

若是沒有良好的保暖措施,很容易造成軍隊的大面積凍傷和疾病。

到了4月份氣候回暖,也許,那就是第2集團軍面臨真正考驗的時候了。

現在的第2集團軍兵精糧足,官兵們求戰意志高昂,壓根也不懼德國人大兵壓境,躍躍欲試的想要較量一番。

第2集團軍控制的90餘萬白俄軍隊,每一名士兵都擁有一件羊毛大衣和一張厚毯子,即便在一線陣地上,也可以憑藉防炮洞躲避嚴寒侵襲,每天能夠吃上兩頓飽飯。

這樣的待遇,讓這些白俄士兵死心塌地的跟着遠征軍幹。

新成立的俄國工人政府,正在與數量龐大的白衛軍作戰,他們簽訂的《佈列斯特合約》,在很多俄國士兵眼中就是一張廢紙。

第642章消息第694章僱傭兵第1052章幹歇着可不行第354章炮灰第1109章神化第173章學員第780章世紀末盤點-領土第1012章揚眉吐氣第1095章全力促成和平第1013章金洋結算法案第896章T101的決擇第395章再造北部新松江第601章拖拉機有搞頭第933章裝甲兵的赫赫豐碑第291章南行列車(三)第419章到訪第638章好地方第887章勝利第255章直流輸電瓶頸第748章動盪的1898年第356章一把沖天大火第587章兄弟齊心第661章分田地第557章金買馬骨第211章移民輔導第496章意圖不軌第771章真正的朋友第580章踏青之旅第917章再起風波第785章從排位第七到一十四第169章盤點家底第60章攤牌第1158章交易第823章歸宿第233章警鐘響起第32章光腳不怕穿鞋的第588章天塹要塞第988章薩拉熱窩事件第59章加薪令第1073章進攻日第986章元老會議第139章巴黎小姐第1123章重建第82章漏風的籬笆第881章喬治王儲第163章周全安排第769章二倍海軍戰略第826章馬尼拉新貌第488章土財主的算計第1010章家人第1099章國策第819章親密關係第228章奸細第671章助人小能手第906章只要火種還在,希望就在。第1147章獨立第987章好朋友第293章南行列車(五)第718章二軍相逢勇者勝第953章戰爭好處分潤第962章紅河谷大都市圈合併第692章火中取栗第972章入籍北方聯邦第796章拜訪第496章意圖不軌第1036章二個年輕人第67章萬噸遠洋貨輪第671章助人小能手第32章光腳不怕穿鞋的第887章勝利第306章一路同行人第25章 勢力爆增第1155章9月2日第33章北歐海盜號郵輪第799章海島總督第257章泗水港困局第63章隔牆有耳第532章侵蝕第687章發展的澳洲第967章民族意識覺醒第1003章大基建退潮第146章大掃除行動第1010章家人第625章冷酷但合理第162章農墾新城第581章家底兒第850章阿拉伯半島形勢第919章丘吉爾的打算第735章撕破臉第837章出難題第527章土著叛亂第560章全局一盤棋第206章艦隊猝然遭遇第1009章體制安排第1000章爭吵第850章阿拉伯半島形勢第638章好地方第922章有海無防第1049章一路佔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