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無限潛艇戰

海軍大臣祝青溪上將隨即出班,行禮說道;“海軍部的意見大致與陸軍相同,只是請旨在幾內亞擴建大型海軍基地,以保證戰列艦等主力艦艇在大西洋東海岸維修保障的需求,保護大西洋貿易線不受德軍潛艇戰侵害,增強在非洲的軍事存在。

我要提請內閣衆大臣注意,在近期接到的歐洲高度機密情報顯示;

3月初

德國軍政高層在普萊斯召開會議研究歐洲戰局,德國海軍參謀長赫岑多夫提出對英國“實施無限制潛艇戰”,並放言“將在5個月後迫使對方屈膝投降”。

這一觀點,獲得了軍需總監魯登道夫、外交大臣齊默爾曼以及諸多海軍高層軍官的支持,寫進了會議備忘錄並提交德皇威廉二世御覽,通過的可能性很大。

對此,我們不得不深懷憂慮。

考慮到帝國方面通過巴拿馬運河對歐貿易,在近年呈現出爆發性增長態勢,往來於大西洋貿易線上的帝國貨輪船隊絡繹不絕,維護運輸線的安全穩定,成爲皇家海軍當前頭等大事。

我們在北美擁有洛福克,漢普頓等設施完善的大型海軍基地,擁有保障大艦隊行動的充分能力,但是在大西洋另一側完全是空白,從非洲西海岸幾內亞出發的艦隊,需要向北經過長途跋涉才能抵達大西洋貿易線歐洲一端,耗費了龐大的人力物力。

而在以英國爲核心旳北海區域,正是德國潛艇活躍地區,對此皇家海軍無能爲力,只能依靠英國海軍維持貿易線安全。

因此,皇家海軍支持關於租界艦艇的法案,並且願意拿出包括部分主力戰列艦在內的衆多艦艇,以展現皇家海軍真摯的態度。

但是我們要求以大西洋貿易線上的部分島嶼爲交換,租借也好,購買也好,交換也好,尤其以建設海軍基地條件良好的島嶼爲重點,這是保護大西洋貿易性的關鍵。

微臣恭請聖上體察,德國人在海軍方面展現出的不同尋常動向,非常值得警惕。

普萊斯會議過後

德國海軍參謀長赫岑多夫連續向德皇提交了3份關於“無限制潛艇戰的草案”和1份正式文件,對無限制潛艇的前景給予非常大膽且樂觀的描述,爲陳己見,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然。

考慮到德國擁有140餘艘潛艇。其中有六成都是大中型潛艇,艇齡較新,戰鬥素質較高,若是放手對民用船隻發動攻擊,其危害不可小覷。

皇家海軍方面對此做過兵棋推演,在無軍方艦艇護航的情況下,運輸團隊遭遇多艘德軍潛艇的襲擊,將是災難性的後果。

考慮到去年北半球國家普遍面臨糧食歉收,迫使歐洲投入更多商船運力從莫桑比克,澳洲本土,婆羅洲,阿根廷和印度進口糧食,七成以上都是由帝國商船隊運輸,這讓我們的弱點更加明顯。

這場發生在歐洲,並且波及更多區域的戰爭,無論願意還是不願意,很有可能把我們也捲進來,而且可能性非常大。

張立首相臉色凝重的聽完他的陳述,忍不住說道;“德國人瘋了,他們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諱襲擊商船?簡直豈有此理,真當帝國百萬雄師是擺設嗎?”

張立首相的憤怒不無道理,縱然當前歐洲人頭打成狗腦子,交戰各方有些基本的國際道義要遵守的,那就是不能襲擊非武裝中立國商船這一基本原則。

若任性而爲,那世界豈不亂了套?

國際法中,關於捕獲規則的規定,成爲無限制潛艇破交作戰的最大障礙,因爲,潛艇無力確保被捕獲商船上所有人員的生命安全。

爲此,德國人試圖從法理上找到實施潛艇破交戰的根據。

一種頗具代表性的觀點認爲;

英國人使用非法戰爭手段在先,因此德國有權進行報復。

例如,英方將整個北海宣佈爲戰爭禁區,違背了公海航行自由原則。

根據貨物目的地、而非使用屬性的標準,判斷禁運品違反了1907年倫敦海戰公約中關於戰時絕對禁運品、有條件禁運品和非禁運品的分類。

對商船進行武裝的做法,改變了商船的非戰鬥單位屬性等等。

無論德國人怎麼自說自話,用一種非法手段來報復另一種非法手段的行爲邏輯,在國際上肯定是行不通的。

那些小國弱國無法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暫且就不提了。

但是涉及到大洋帝國,米國這樣列強國家,德國人也不得不謹慎從之,防止惹翻了產生嚴重後果,自己也吃不消。

若是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即便歐洲戰爭打贏了,德國人想進入太平洋地區還得看大洋帝國是否點頭,這就是地頭蛇的厲害。

所以,由此導致的嚴重政治後果,使得德皇威廉如此狂妄自大的君主,在是否使用無限制潛艇戰這一戰爭手段時,也屢次出現猶豫和反覆,拿不定主意。

最主要的,是對大洋帝國的忌憚。

這倒不是德皇威廉二世害怕大洋帝國強盛的軍力,這種假設根本就不存在,威廉二世對他的表弟喬治五世和尼古拉二世都不屑一顧,狂妄到老子天下第一,怎麼會對萬里之外的另外一個強國感到懼怕呢?

主要是現在應付協約國的圍毆都很吃力,再招惹一個膀大腰圓的壯漢,豈不是腦袋裡進水了?

李福壽知道;

不把威廉二世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不會用這種傷人又害己的手段。

在原來的歷史時空

德皇威廉二世在17年初發布命令,宣佈自即日起對大西洋任何商船實施全面無限制潛艇戰。

那是在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戰場連續遭遇重大挫敗,整體進攻的勢頭爲之一滯,不得不轉爲戰略防禦後,狗急跳牆實施的舉措,等於就是掀桌子。

老子吃不到,大家誰特麼都別吃了,大概齊就是這麼個意思。

現在嘛,還不至於。

一衆內閣重臣對此議論紛紛,總體意見傾向於同意海軍部大臣祝青溪的觀點,認爲德國人狗急跳牆的可能性很大。

丘吉爾的論調很有代表性;印度次大陸的血不流乾,大不列顛不會輸。

他這是把印度次大陸殖民地3.2億人口綁架在協約國戰車上,話說的非常狂妄,但卻很有道理。

隨着歐洲戰事的深入,更多的英印軍團被調往歐洲,投身於戰爭的可怕絞肉機中。

英國赫伯特·阿斯奎斯首相和法國總理喬治·克里孟梭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一個要求;希望儘可能多且更快的提供勞工,給歐洲相關公司大開方便之門。

組織勞工輸出不是大洋帝國方面實施的,而是戰爭中急需大量勞動力的協約國迫切需求,至於到了歐洲這些勞工用在什麼地方,現階段尚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維護勞工利益的措施。

戰爭時期嘛都能理解的,兵荒馬亂誰能顧及這麼多?

呂宋羣島的土著勞工已經被禍禍的差不多了,新年伊始,帝國出臺了相關法案,禁止歐洲勞務輸出公司在呂宋羣島招募人員。

繼續招募下去,那就該華人倒黴了。

所以現在歐洲的勞務輸出公司一窩蜂的全都跑到了蘇門達臘島,對那些處於生存危機之中的土著伸手,只要男人,不要女人,從12歲到40歲都行,要求放的很低。

關鍵是蘇門達臘島這個小池子能有多少魚?

索馬里和莫桑比克的種族結構調整的很徹底,馬達加斯加島也沒什麼土著人口了,現階段除了蘇門達臘島以外,也只有北美四州尚存在着一定的社會人口結構憂慮。

截止到目前,當地華裔人口和白人人口大約是2:1的比例,是帝國所屬白人人口最高的地區。

關於英法首腦的請求,內閣衆臣明智的誰也沒有提及,大家的態度都很明確,那當然是樂觀其成,畢竟是英聯邦的一員嘛,該出力的時候還要出力。

趁着羣臣廷議的時候,李福壽拿起海軍部大臣祝清溪呈上的奏摺看了起來,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

去年入冬以後,海軍元帥何方染病臥牀,皇家海軍方面人事做了一番調整,原太平洋艦隊司令祝清溪上將調回帝國本土任海軍部大臣,其他各大艦隊都有調整。

祝清溪上將年齡也不小了,但卻是一個老當益壯的海軍將領,越老越精明,眼光看問題狠毒辣,他清楚的意識到潛艇戰鬥力的重大作用,德國人“無限制潛艇戰”的巨大危害,而且對海軍飛機上建項目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是一名很講實際的海軍老帥。

在他身上的呈上的奏摺中,有發展新一代遠洋潛艇規劃,有海軍部願意租借出去的艦艇名單,除了八艘排水量達到4萬噸的“伊麗莎白公主”級戰列艦以外,其他的都願意租借出去,這也包括20艘戰力艦,八艘2萬噸重巡,魄力可謂不大。

這就是一個海軍老將的眼光,羊毛戰爭時期建造的“昆士蘭”“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南澳”“北澳”和“塔斯馬尼亞”等新銳戰列艦統統在名單上,這些都屬於無畏戰列艦,但是在當今時代大潮的風起雲涌之下,已經顯得落後了。

那就更別提此前的那些前無畏戰列艦,有的艦齡已經高達二十七八年,若不爆發戰爭的話,早就該退役了。

那些“勇敢”級巡洋艦,“花月”級巡洋艦數量衆多,艦齡最老的也有近20年,有的速度甚至沒有新銳的戰列艦快,也應該淘汰。

海軍方面趁此機會建造一批新艦艇,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這是皇家海軍方面主要的訴求。

至於潛艇力量的發展和飛機上艦項目,都是海軍力量的有益補充部分,祝清溪上將不是那種教條的大艦巨炮主義,遇見不合心意的項目就大加反對,而是採取海納百川的態度寬容對待。

不得不說,確實很有見地。

李福壽提起御筆來,在潛艇發展和飛機上艦項目重重圈了下,寫道;可,由海軍部酌辦。

他想了一下,又寫道;展開人類想象的翅膀,必將有一個燦爛的未來。

在海軍部呈報的海軍建設項目和租借艦艇名單上大筆一揮,題字曰;可,交部閣議處。

第434章美麗城鎮第463章澳洲在世界人口大國能排在什麼位置?第798章狠茬子第404章心意第528章卡爾-彼得斯的怨念第271章格倫-約翰遜教授第449章爭碼頭第446章金水河流域開發第70章突襲匪巢第1152章言傳身教第445章秘書李思賢第591章馬拉維湖區的新變化第1093章佛羅里達共和國第96章宗族祠堂第940章廢墟第1149章唐族第665章新總督第931章放進一條狼第288章條件苛刻第94章福園第1096章東線鉅變第894章潛艇和西雅圖第221章燃燒的海洋第286章決戰決勝第166章海鷗二型巡防艦第805章原來這樣啊!第1026章二個逆子第1139章蠱惑第537章1888年十大城市排名第1043章地標性工程第106章災難第888章默契第616章自私的英國佬第436章1885年第315章加強監督第864章合作第829章放風箏第465章金融和出口第202章科欽港第871章又臨航空基地第883章穩操勝券第641章勢大難制第1163章不靠譜第797章驚聞第237章綠色魔鬼第92章雛鷹計劃第17章 愛德華議長第1114章軍營第765章塔斯馬尼亞州第64章成文法第461章1885年國民經濟報告第1042章遷都第437章大半年過去了第823章歸宿第548章張網以待第1119章總體收縮戰略第59章加薪令第440章人口政策第614章論戰第417章發財的走私途徑第267章莫爾茲比前線第1110章歐洲事務第149章山坳之戰第1134章三年後第1126章遺憾第766章一道測試題第509章視察第160章治島策論第712章平民生活第266章衛戍二師第562章人均收入水平第790章返回本土第415章亞丁灣扁桃體第321章龍錦公路第110章上流社會圈子第889章進軍北美第768章黑科技第219章分進合擊戰術第229章毒計第91章初臨滬海第692章火中取栗第486章河口鎮第289章南行列車(一)第142章添丁進口第352章視察柴油發動機廠第48章世界第一座水力發電站第1093章佛羅里達共和國第681章闖禍第322章野狼谷連續特大橋第644章硬骨頭第34章奧克蘭見聞第115章雷丁堡之行第1100章18年初第521章舉旗投降第33章北歐海盜號郵輪第671章助人小能手第384章硬氣第975章一點小尾巴第359章大功勞第495章大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