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 還有誰能這麼猛!

要說直18的貨倉,它還真就是挺不賴的設計,首先是體現在貨倉的寬度上面,在直8時代是1.96米的貨倉地板寬,真算起來這數據實際上在90年代並是多寬敞的設計。

必須要知道,並且有必要進行對比的是,黑鷹的貨倉地板寬是1.88米,nh90則爲2米,米17爲2.34米,比較之下的直8直升機貨倉地板1.96米寬真的只是一般水準,只不因爲直8設計中機身的壁厚比較大,所以從外面看起來,就覺得直8體格大的一逼。

而這次設計中採用了全新的設計,又對機身進行折線修形,有效地調整了原有的設計缺點,保證了貨倉寬度不會變小,但是艙壁厚卻很有效地受到控制。

不過,要是說直18的貨艙寬度沒有被縮減是一個好消息的話,那麼在高度上來說,直18就被砍的就屬於是連它媽都不認識了,那可真是怎一個慘字了得。

要知道早期的直8直升機貨艙高度是達到了1.83米的存在,這尺寸足已經保證共和國軍隊士兵直立在貨艙中行走,所以說裝備直8直升機的部隊,可以說是這年代國內人機工程最好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要是繼續在直8的貨倉尺寸上不做太大的改動,只改發動機系統以及減重設計,那肯定它就是最受士兵歡迎的通用直升機,而且沒有之一。

這年頭不光是說共和國,甚至一直標榜注重人文關懷,在工業設計中最注重人機工程的歐美直升機設計,那也不可能保證乘員在艙內直立行走。

超級美洲艙高豹1.55米,黑鷹更是隻有1.37米,就連最新設計的nh90也同樣只有1.58米的高度。你除非是eh101這種重型直升機,纔有可能擁有1.9米的高度,可以保證一般身高的士兵在艙內直立行走。

所以說,直8那1.8米的貨艙高,其實是剛好能夠保證共和國的士兵在艙內直立行走,而這卻是多麼難得的設計,它可以直接秒殺一衆所有通用直升機,是在人機工程上誰能與爭鋒?

只可惜,也正是因爲這1.8米的貨艙高度數據,才導致了飛機的整機高度簡直讓人無法直視,這纔有現在直18設計中,軍隊要求對貨艙高度狂砍一陣,那可真是讓軍隊的兵哥哥們哭了一路。

“這就是貨倉了,現在我們對貨倉從新進行設計,原來的船型底改爲平底設計,這樣我們就成功地減下了0.4米的高度,這也是我們對飛機減高的設計中,效果明顯的設計,其它的就要看這邊,比如這裡………”

從設計上來說,這次對直8的大改型直18是成功的,不僅通過改掉船型底的設計來實現減高度,同樣還有更直接的縮短起落架高度,這也能實現降低0.2米左右的高度。

再有其它的,當然就要數對貨艙的高度狂砍,這些加起來之後,實際上就已經不知不覺的砍下了約1米左右的高度,也就成功地讓直8從原來的6.6米降到5.6米,這樣的數據要說上艦而言,其實已經能夠滿足要求了。

可是,這次通過了發動機的改進設計,將由原來直8所使用的渦軸6發動機減速器豎直放置,改爲發動機減速器橫置,這樣的設計讓發動機艙的高度也能夠減少很多。

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以上的各種縮減飛機高度的設計,以及新的螺旋槳轂設計等等,最終也是保證了飛機高度控制在了5米左右,上艦肯定是妥妥地沒有問題了。

就是唯一不爽的一點在於,以後在直18的艙內走動時,彎着腰走是必須的,這時候還是突然有些懷念直8那漂亮到極點的人機工程設計。

那時候的法國佬簡直就是爲咱共和國人種特別設計的超黃蜂直升機,要知道當時法國人研製直8的原型機超黃蜂的時候,法國人的格可不是1.8米就能普遍直立行走,所以這纔是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現在想來,當年國內決定仿製超黃蜂之時,肯定也是考慮到了這飛機的貨倉高度設計的優秀之處,只可惜現在的不肖子孫要對直8狠狠地揮刀下去。

但不管如何說,現在的直18也確實是在原直8直升機的高度上,成功地實現了縮減1.6米。高度下來的計劃。

其他的方面,就比如這飛機長度實際上也有所縮減,不過縮減長度這種事情就好說多了,首先貨艙方面是沒有必要再縮短,就現在的長度也差不多是夠用了。

倒是飛機的尾樑相應地縮短一些,畢竟這次直18的旋翼直徑都從原來的19米減到了17米,這個時候必須要對飛機的尾樑也相應地減1米。

這樣一來一去,尺寸上和nh90有着驚人相似的直18也就震撼登場了,而且這直18的發動機的其實功率要更猛一些,配合着更長一些的貨艙長度,用起來的時候任務彈性會更大。

反正總體來說,直18經過對直8項目的魔改設計之後,體型上也就是稍微比nh90大15%左右,倒是發動機也比rtm322的功率大了20%左右。

直18做爲一款最大起飛重量在11噸的通用型直升機,飛機的空重爲6.2噸,到時候算上飛機帶的2噸內油,或者再帶上0.8噸的外掛油箱,極限情況下也就是9噸的最大載油狀態起飛,這時候可是還能留下約兩噸的艙內載重!

樣這的數據這對於一款通用直升機來說,其實已經是非常不錯的結果了,若是不帶外掛的0.8噸油料,共計2.8噸的載重也絕對是夠用了。

而在執飛高原航線的時候,以mz-2200發動機的能力,保證常規載油的時候載重2噸飛行,這一點能力也還是可以有的。

而後期這款飛機做爲艦載機的時候,空重肯定會有所增加,畢竟是需要加裝各種反潛設備之類的,但是以直18的體格,保證這些反潛設備的安裝也都只是小意思了。

而後續的時候,隨着對mz-2200發動機不斷提升功率,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還可以有所增加,至少設計中這直18的機身強度是可以達到13噸的最大載重而不會損傷到機體的結構設計。

要知道,比如nh90做爲一款最大起飛重量在9噸的飛機,空重只有5噸多一點點,但是直18現在空重卻要比nh90多了整整一噸,而這些可都是爲了保證未來13噸最大起飛重量所必須要付出的機體結構重量。

第七百一十三章:談正事第七百二十八章:坑比的二手貨第六百章:米格的好東西很多 下第三百四十章:人生豐收時刻第四百五十章:渦扇10A定型第八百六十四章:一觸即發第五百二十六章:血的競標會第二百零七章:發動機整機試車第五百七十七章:順道也看看第七百零五章:吾有上中下三策第五百八十九章:正大光明地談第二百三十五章:這個完全可以第四百二十四章:以打促和第二百三十四章:有錢就是好辦事第九百一十章 一羣有背景的來客第三百二十二章:外傾雙垂尾第九百二十二章 實至名歸第五百八十五章:忽悠從現在開始第一千零三十章:外銷型號第七百零九章:或許這也可以第二百二十一章:海鷂絕技第三百零八章:這東西沒前途第八百五十六章:非常合適搭檔第一千零一章:用時間磨出好核心機第八十七章:再具體談談第六百四十七章:我們還是棄權第四百四十七章:不死心的MTU第一千零一十章:來硬的第四百七十九章:大整合的前奏第二百二十四章: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一十二章:鈦合金並非全能第一千零一十二章:劍拔弩張第一千零四十七章:德國的好消息第八百零二章:開箱第七百九十六章:氣炸了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通報嘉獎四百八十八章:蘇聯的設計習慣第七百八十四章:走你第二百七十九章:定型、生產第七百零三章:來一個五年計劃第四十章:新鮮出爐的楊總師第六百九十四章:兄弟的選擇第三十六章:我來做第八百八十九章 頭瞄和操作系統第二百六十三章:再戰布而歇第四百一十章:看看,牛逼吧第五百一十五章:巴西、巴西第八百二十四章:時間要快了第三百四十二章:又是一筆訂單第二百六十五章:我們需要它第四百六十章:核心機的各種測試第四百五十八章:等着上面的獎勵第三百六十二章:保障必須到位第一千零九十章:現在輪到你了第二百八十章:質量絕對過硬第九百四十五章:滿是辛酸淚第五百一十六章:簽訂後的驚喜第一千零四十二章:巨大的賭約第二百九十三章:這門必須跨過第七十六章:航展(五)第六百一十四章:先忍一下,以後總會有的第八百五十章:赫爾墨斯900第八百四十六章:訂單還是有的第八百三十二章:四代核心機工程第一千零一十一章:撲朔迷離第十七章:停飛第八百三十章:原來如此第七百六十三章:中近程防空彈第二十四章:賺錢大計第四百零七章:巴西的困境第一百四十七章:0780廠第五百九十章第四百五十四章:低不就第八百三十二章:四代核心機工程第一千一百零九章:有利影響第七百十五章:再一再二第五百一十八章:這樣也不錯第一百五十五章:重回二所第四十七章:燃燒室點火第四百四十六章:這纔是它的位置第四百七十八章:用錢解決第八百七十五章:大漢奸第九百三十六章:這樣就對了第八百八十四章:結構補強第二百九十七章:同門相殘(一)第二百四十九章:我們的事也很多第六百一時三章:工程機下線第一百八十三章:八方雲集第一千零三十六章:大東風第三十四章:大包乾,大計算第二十六章:哪個小飛機好第九百三十二章:還能繼續忽悠第七十章:定型裝箱第九十三章:各種辦法跑部第九百四十四章:再次爲訂單發愁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導彈來襲!第六百六十四章 託藏區的福第七百三十章:前沿氣動探索第五百零七章:眼光的差距第九百零五章:年底喜事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