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近在眼前的人才

整個楠海的中越兩國之間的海上衝突,因爲共和國海軍具備了更強大的單機作戰能力,又加上空中加油機所彌補了共和國戰機短腿問題,這一次位面的88海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這一次海上戰爭不僅僅讓共和國得到了更多的好處,同時也失去了很多,比如一直被共和國海軍看好的由西南科工同美國格魯曼公司合作研發基於運七飛機和awg-9雷達的海上預警巡邏機。

這一次因爲共和國在楠海地區大發神威王八之氣外露,讓美國海軍也不得不正視一番,好在有格魯曼公司的悲催財務報表拿出來擺給美國海軍看,哭天抹淚之後才讓美國海軍勉強同意合作,但那筆高昂的合作研發費用也確實把共和國結結實實的坑了一把。

由於在這研發資上的問題沒有解決,西南科工、共和**方還一度打算放棄同格魯曼的合作,直到最後格魯曼同意想辦法幫共和國拿到雷達大修線、易損零部件生產技術之後。

才由共和國政府高層拍板這個合作項目,而這次的整個項目中也增加了共和國雷達零部件生產基地長紅廠,由經驗豐富、財大氣粗的長虹廠出資部分,而長虹廠也將得到易損零部件生產線。

海軍航空兵在整個416海戰、對越南地面突襲行動中總結出了諸多經驗,最後得出的衆多結論中一條就是:海軍航空兵急需一款初步具備預警指揮能力的預警機,自然由楊輝在87年提出的低成本小型巡邏預警指揮機就理所應當的備受關注。

打了勝仗的海軍航空兵在要軍費、項目也相當有底氣,沒過幾天時間,當着楊輝的面將整個項目的技術要求又再次做了修改。

“我們經過這次南海的兩次戰鬥認爲,現在海軍對前線機動指揮能力的需求巨大,鑑於此問題的嚴峻性,我們決定放棄這次的預警巡邏機項目中的巡邏功能,並強化指揮功能。”

沒錯,現在的海航通過戰爭的檢驗,知道了自己急需什麼。也理所應當的修改了裝備研製指標,這是共和國海航軍事裝備研發採購成熟的表現,楊輝自然也不能說不。

但楊輝從這次的要求中卻發現了問題,那就是這次的項目就正兒八經的變成了一款預警機。雖然這預警機的能力並不強,但它的的確確就是一款預警指揮機,鑑於機型的指標改動變成了預警機,楊輝也開始對整個研發項目有所改變,甚至是研發隊伍人員構成也開始重新優化結構。

在這種情況下。楊輝想起了上一位面的共和國預警機之父王小漠,找遍所有的航空系統,卻還是沒找到這位大神,最後還是通過科委丁主任的關係才找到了這位隱居在自己身邊的大神。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王小漠居然也在貴洲省工作,同樣也是在三線工程單位當所長,看到這個和西南科工相隔不遠的共和國電子工業第38所,楊輝不得不感慨這共和**工系統之間的門牆有多深。

同樣是貴洲的三線工程,但楊輝從來都沒有聽說過這個所謂的貴洲38所。這一位面是如此,上一位面中也同樣是如此,楊輝在上一位面中只知道共和國38所位於合淝市,但他完全沒有想到這個38所是88年年底從貴洲搬遷到合肥的,在這之前的38所也是貴洲省大山裡的三線單位。

而經過楊輝的一番瞭解之後,才知道位於貴洲的38所同樣也是相當落魄,改開思想潮流之下的38所流失兩百多名人才,一直到了86年王小漠當上所長之後進行改革才讓人才流失情況有所改善,現在是88年4月,王所長正在帝都各種跑步。準備爭取把38所搬遷。

這種情況之下的楊輝怎麼可能讓到嘴的肥肉跑了,當下就和王所長一番胡吹海談,得知38所得搬遷並不被電子工業部的老大看好,到現在都一直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王所長啊。我知道你們38所想要搬遷到沿海城市去的原因,無非就是現在的貴洲各種環境都不好,人才流失嚴重,但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一個原因:沒錢。對不?”

楊輝這話說的非常直白,也非常有道理,這問題也讓王所長有些不好意思。沒錢這種事38所還真就沒有解決辦法,這讓一位技術型研究所帶頭人也是各種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苦笑地搖搖頭,都被人一語到天機了,王所長也就不藏藏掖掖。

“楊總經理說的非常對,我們38所現在也的確是面臨着巨大的資金問題,雖然現在還能發出工資,但我們不另謀出路就肯定走向滅亡。我是打算把研究所遷移到沿海地區,最主要可以對外承接一些有對技要求比較安高的民品研發工作,也只有這樣我才能把這所裡好幾百職工以及近千萬家屬帶向加光輝的未來。”

聽到王所長的這一番推心置腹的話,楊輝也是感慨萬千,若是沒有楊輝、沒有西南科工的存在,這38所得選擇的確是最好不過。

但現在的楊輝需要將這支科研隊伍留下來:“若是真的到了最後的地步,搬遷到沿海地區並承接民品研發是不錯的選擇,但作爲共和國第一個獨立研發了三座標對空搜索雷達的38研究所,你們不能荒廢了武功,國家需要你繼續在這領域繼續深入。”

說着,楊輝就從兜裡拿出了海軍重新編寫的新預警指揮機技術要求,一臉淡然地將文件推到對面的王小漠面前,並示意他打開。

疑惑的王小漠打開了這份文件,在這裡他看到了一個令他想都不敢想的大項目,畢竟在這個軍費用拮据的年代,軍隊要逆勢上馬一個大型科研項目,這實在是.......

看了第一遍不夠,又看第二遍,隨即是翻來覆去的看了第三遍,最後抑制住內心的心潮澎湃,顫抖地合起來文件標書。

“還是恭喜西南科工啊,居然承擔到了這個預警機項目,不得不承認西南科工一步走對之後就是光明大道,前途光明無比啊!不過,楊總經理將這個項目的技術要求拿給我看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準備把雷達的研製交給我們38所?”

說道最後,王小漠也不敢相信自己在說什麼,這種大項目似乎怎麼也輪不到38所來啊,老牌的14所,以及現在風頭正盛並和西南科工合作良好的長紅廠都要比38所更加有可能。

王小漠這樣想,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楊輝對此直言不諱。

“14所正在對1471型pd雷達進行攻關,長虹廠正在同以色列合作研發fc-17戰機使用的輕型pd雷達,這兩方都抽不出人手,況且他們都是研製機載火控雷達的好手,對預警機使用的雷達卻是一竅不通,這一點我甚至認爲38所更有經驗,你們畢竟是研製三座標對空搜索雷達的老牌研究所。”

第一百八十四章:航展開幕第四百九十二章:無一缺席第四百四十八章:好吃卻不能吃第八百六十一章:長途加漫遊第四百九十八章:小短腿第六十四章:這就是中航技第八百四十七章:歐洲科研中心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新時代的逆火第二百章:來打探消息第六百零四章:一切都有可能第一千零二章:這樣很值得驕傲嗎第二百一十二章:分好蛋糕第二百五十五章:諾斯羅普的心思第五百八十九章:正大光明地談第四十八章:燃油選擇第四百零四章:總有一款適合你第七百六十四章:體積控制的不錯第一百二十九章:雷達選擇(上)第八百五十四章:大王叫我來巡海第七百二十八章:坑比的二手貨第三百一十二章:鈦合金並非全能第六百二十一章:埋藏多年的野心第七百三十章:前沿氣動探索第六百零六章:一條折線設計第四百八十七章:老歐洲的技術第六十四章:這就是中航技第五百六十七章:大勢已成第四百八十六章:要更激進第四百三十九章:發動機命名第三百零八章:這東西沒前途第三百六十三章:武器投放試驗第一千一百零四章:奪島演習(完)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載金歸來第五百三十五章:手裡有機自然不慌第九百零八章 還有誰能這麼猛!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沒見識第四百六十章:我們說道說道第十四章:抵達基地第四百零九章:提前一年的邂逅第一百二十九章:雷達選擇(上)第三百九十七章:找上門來第八百章:還真的攤上了第二百五十六章:丫的野心挺大第七十九章:航展可不僅僅是賣航模第五百零七章:眼光的差距第十八章:破碎的發動機第二十一章:回所之路第四百五十一章:以點帶面第五百八十四章:出發第二百零八章:跟我們走一趟第六百六十四章 託藏區的福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我們這是三代半第二十九章:有宿舍,更有事業第四百六十一章:又是一隊人第一千零二十七章:至少一個團第六百一十六章:戰事起、電話到第四百九十六章:強勁對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還不合適?第三百四十四章:收穫滿滿第六百九十一章:有本事就去搶第八十三章:爲什麼要投資你們第四百九十九章:問題不僅僅是科研單位第七百零四章:放棄纔能有更廣的路第七百六十七章:再給你們一個項目第三百三十五章:來自西飛的函件第四百五十章:渦扇10A定型第二百八十五章:自主出口權第三百二十七章:武器系統(下)第四百二十三章:落幕-開始第一千零八十五章:走,突進去!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還有更合適的第一百二十七章:屠吉達第六百五十五章:預警機來了第七百四十九章:這也算是渦扇啊第四十九章:又出兩圖第六百三十六章:CG-2000-3第一百七十六章:四臺發動機第七百零二章:有魄力第四百零九章:提前一年的邂逅第四百零八章:聯合攻擊戰鬥機第三十九章:原來是情敵第六百六十五章 再推薦一個項目第七百三十六章:就等着它下鍋第四百六十二章:結束與開始第四百四十八章:好吃卻不能吃第一千一百零五章:大船第七百四十三章:太平洋兩岸第二百九十二章:再想想辦法第三百八十五章:貴的無法呼吸第一百四十章:技術底蘊第四百九十六章:還得要回去第四百四十一章:到底哪款好第四百二十五章:唯一的忌憚第一千零一十九章:海上大搜救第一千零四十章:土豪啊第九百八十二章:又來一款發動機?第五百零六章:並非獨有第二百九十九章:同門相殘(三)第四十章:新鮮出爐的楊總師第二百二十章:火線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