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鬥爭

大領導這次搞出來的賭注是不可謂不小,然則,這對中航西南來說,卻也並非是沒有害處,反正還是那句話,一旦阿聯酋那邊的項目失敗,那麼中航西南受到的打擊絕對不會小,到時候不僅是訂單損失本身所帶來的打擊,同時還要負擔兩款原型機的試製工作。

相對而言,這次接下了對賭之後,那麼原計劃分給中航西南的一半重四原型機試製造經費恐怕就要全數撥付給東北方面,說好聽一點,也能叫做中航東北公司沒有主力外銷產品,需要這筆資金來完成重四方案的原型機制造。

.......

“楊總,這次大領導來我們公司考察,明面上看起來對我們很滿意,但是最後走的時候又故意留下一個賭注,而舉動這背後所隱含的深意,恐怕.....“

作爲跟了楊輝工作多年的秘書,雖然不至於看透人世間種種,但是在很多的時候都還是能夠用他那敏銳地眼光洞察到事物背後的真相,單就這一點來說,這位秘書也能算是神功大成。

然而,有的時候知道的太多並不是什麼好事,現在楊輝就並不太願意把這次事件背後的問題一些東西說出來,畢竟這也涉及到了楊輝一直都還很糾結的一個問題。

要說這次大領導真的就不明白同時製造三款原型機的困難?作爲理工科出生的大領導,就不知道現在還有更多的地方需要用到這筆資金?

會不知三款原型機的製造所花費的資金至少需要15億美元左右,而對比當年整個殲18戰鬥機研製地時候,就算完成全部的研製工作,花費的資金也就是這個規模了。

若是轉而走驗證/確認模式,這時候至少就能夠節約一半的資金出來,到時候這筆資金不管是用於軍事裝備的研製,還是用於採購所需,所能夠採購到的東西都絕對不少。

現在爲什麼在明知這些問題的情況下,還是要下這個決定,這背後肯定是有深意的,而一切就要從中航西南和劉副領導之間的關係說起。

首先要明白現在共和國的高層,那也並非是一片和諧,一方面是大領導實際上對軍隊的掌控並不是太穩,在當年組.閣的時候,說的是讓劉副主席主持軍隊日常,負責國防軍事現代化,但實際上指的是軍隊的實權掌握。

一位是共和國名義上的大領導,屬於看似可以管天管地的那種,另一方是掌握着軍隊實權的託孤重臣。

劉副領導出身於海軍,因此對海軍大力投入,這纔有了殲18項目最終順利推進,並且讓空軍那邊接受串列雙坐的座艙佈局,纔有了這一位面海軍能夠提前上馬並裝備區域防空型的052b型導彈驅逐艦。

所以劉副主席對於海軍是絕對的相信,而海軍也是劉副主席的絕對心腹,大領導要想真正掌握到軍隊,海軍首先不用想太多了,相對的空軍就成了站在大領導一方的主要力量,所以這也算是軍種之間的內鬥。

基於這樣的情況下,之後就有了一系列的情節發展,首先是重四項目的空軍在大領導支持下取得看了項目的主導權,然後對於共和國空軍的那副德行,這又不是什麼秘密。

當年能夠因爲空軍的一變再變而導致殲9下馬,上一位面的九十年代之後都還能喊出“要打贏,用30“這種口號,並且還爲此差一點就把十號搞下馬,對於這樣的空軍,其好高騖遠的心態可能是從未變過。

現在好了,伴隨着空軍一味好高騖遠,看着美國人f-22使用原型機對比試飛模式之後,再一看現在重四項目的三個方案好像都還不錯,然後就不顧各種現實需求而要三種方案原型機對比試飛,那你還能說它們什麼好?

空軍要三種方案搞原型機對比試飛,這邊大領導又正好是剛得到了空軍的支持,再加上之前中航西南一直是和海軍走的近,現在藉機會讓中航西南小小地出一次血,算是提前給打一個招呼,讓中航西南知道該站隊了。

高層的鬥爭延續到軍事裝備研發領域,這看起來好像挺狗血的,但是實際上這並非是什麼新鮮事,只能說是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都是如此。

遠的就比如在蘇聯的軍事裝備研發中,受到高層政治鬥爭影響的,就有大名鼎鼎的米格與蘇霍伊公司之間的鬥爭,當年米格21和蘇7之間的那些狗血之事,最後米格21能夠勝出,這和米格的總師站隊成功有很大的關係。

甚至更直接的就是領導人的變動之後,軍事裝備的研製工作直接受到領導人個人喜好而影響也不少,斯大林時期定下的遠洋艦隊航母/大空軍的正確路線,在斯大林死後被更愛潛艇和導彈的赫魯曉夫全面修改,從此讓蘇聯走上了一條邪路,或者說好聽一點叫做:不對稱作戰。

更何況,這次共和國的政治鬥爭是涉及到了軍種之間的鬥爭,空軍和海軍之間對經費的爭奪就看這次政治鬥爭的成果,若是海軍成功,則海軍繼續在劉副主席的羽翼下成長起來,可能大型艦隊航母的建造在2000年之前就能正式開工。

但若是海軍失敗,那麼失去了劉副領導庇護之後的海軍肯定需要蟄伏一段時間,至少上一位面的劉副領導在退下去之後,一直和劉領導在反腐一事上不對付的朱大管家可是直言:在我的任期之內,永遠都不會考慮上馬航母項目。

因此,上一位面的共和國海軍航母項目就沒能按照當年劉副領導計劃的那樣順利推進,一直是到了劉副領導死後才交付海軍服役,這就不能不說是莫大的遺憾。

空軍若是在鬥爭中取得成功,那肯定就和上一位面一樣,在空軍支持下的重四項目迅速推進,成功在美國之後第二個服役第四代重型戰鬥機。

楊輝這不是胡思亂想的推論,而是上一位面的真人真事,至於最後鬥爭的結果如何,這肯定就是衆人皆知,至少空軍的重四是趕在16號航母之前面世。

這也就是說上一位面的海軍在同空軍的鬥爭中,最後是以失敗而告終,因此上一位面的海軍在九十年代後期到整2010年之前都沒有得到過多少軍費,新軍艦的添置簡直是屈指可數,也都是直到國內軍費徹底爆發之後,這纔有了海軍軍艦下餃子的現象。

至於說上一位面的劉副領導爲什麼在鬥爭中失敗,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只需要知道海軍在改開之後由於國家放開軍隊經商的原因,軍隊是靠海吃海,每次出任務歸來之後能從軍港流出很多“水貨“就行了。

而當年的朱大管家在同劉副領導探討這些問題的時候,大管家直接拿着下面報上來的檢舉信去找劉副領導,而得到的回答卻是一句:“遠.華的事情我知道,這個國務院不要管!“

事實就是如此牛逼,要知道到當時的劉副領導雖然名義上是排在朱大管家之後,但就是因爲人家手握軍權,甚至大領導都要禮讓三分。

那麼之後的事情就很簡單了,朱大管家肯定要和大領導聯合起來,大領導要的是軍權,而大管家要的就是查辦當時背靠着軍方的遠.華,而這家公司到底是幹什麼的,那說白了其實就是和海軍經商的時候乾的是一摸一樣。

之後大名鼎鼎的某昌?事件中,當時可是牽連了一大堆要員,其中就包括了劉副領導的家屬:女兒和兒媳,也正是這次大案的成功破獲,劉副領導纔不得不交出軍權,大領導從此掌握着所有的軍隊,之後纔有了下令軍隊禁止經商的強制命令。

與此同時伴隨着軍費開始不斷增加,之後就有了整個共和國軍方的十多年蟄伏之後開始發力,各種軍事裝備科研項目上馬研製,2010年之後則全面發力。

........

楊輝知道上一位面的鬥爭結果,按照正常的重生者做法,這個時候肯定就要抱着新的大腿,從此繼續過着好日子。

但是楊輝不一樣,中航西南也不一樣,現在的楊輝是突然想通了一些東西,別說現在的劉副領導會在鬥爭中退下來,實際這個時候如日中天的大領導又能再持續到什麼時候?

雖然上一位面的大領導後來搞出了一個扶上馬,送一程的事,但最後權利還是要逐漸轉移給下一任,而後來的江湖鬥爭中,楊輝可並不願意捲入到其中的一方,因爲至少就現在看來,中航西南要和下一任的大領導天生更親近一些,下一任的大領導是從大西南走出,其執政貴洲的時候,中航西南可爲其助力不少。

所以從長遠來看,楊輝也不願意同現在的高層鬥爭牽扯太深,然而現實情況卻是高層開始要求中航西南站隊,所以兩款重四原型機的項目,中航西南說擔也就擔下了。

反正中航西南的錢再多也是國家的,楊輝也不能真的拿走到自己的腰包裡面去,要不然等到586時代,那真正的反腐風暴到來,絕對是逃不掉的。

那現在倒不如就用中航西南的錢來爲中航西南辦實事,只要能夠保證中航西南暫時度過當前這一特殊時期,保證公司大方向不出問題,能夠穩定地向前,這幾億美元也就當給旗下的兩個飛機設計研究所做了科研投資而已。

中航西南不同於國外的航空製造類公司,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公司性質問題,國外是私企性質,賺到了錢之後可以被公司所有者拿走,要做項目就做軍隊的合同項目,自己但風險大的項目一旦失敗就直接破產,你要想讓公司所有人自己拿錢出來填補虧空是絕對不可能,要不然又如何會有破產保護這個說法。

而共和國的國有企業可沒有破產保護一說,公司的盈利都是上交國家,就算還能夠剩下一些也都是掛在公司名下,這次大領導所打的賭,要是中航西南贏了就算是項目使用原本要分給公司所有者的錢。

國外的軍工巨頭之所以賺錢一大堆,卻在關鍵時刻不能拿出資金用於項目開發,原因在於國外的公司自籌資金是籌取公司本身的流動資金,而並非是公司所有者出錢研發,一家公司的流動資金能夠多少?一次調動上十億美元的投資可不容易。

更何況這一次的事件也給楊輝提醒,未來要想能夠保住中航西南的發展勢頭,要是沒有強有力的高層做靠山,這絕對是不可能的。

就強如海空軍,都在上面有人才能夠發展起來,而上面的人一旦失勢,馬上就會迎來巨大的打擊,海軍的航母之路發展就是真實的寫照。

甚至這一刻的楊輝也突然明白了上一位面左盟主的處境,同樣是發展到了一定瓶頸的中航工業總公司,左盟主在那個時候明顯是發現了現在楊輝所發現的同一個問題,之後左盟主就選擇開始往上面走,開始接觸中央的鬥爭。

其實這就是寄希望於能夠通過自己的發展,從而爲當時的中航工業提供一個相對較好的發展環境。

只不過一位搞技術出身,後來發展成技術官僚就算到頭,真要去同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司機飈戲,最終的結局似乎並不好看。

左盟主下去之後,中航總公司迅速被拆分,爲了更好地保證航空發動機工業發展,單獨成立的航空發動機總公司看似是爲了航空發動機工業好,並且還得到外界一衆叫好之聲,但航空發動機工業真的有必要全部和其他的航空工業一刀切?

既然是爲了航空發動機行業考慮,爲什不是選擇性的在優勝劣汰之後留下兩三個航空發動機公司?並且讓這些公司留在中航總公司的旗下,這樣可能最後的結果還要更好一些。

所以對於航發總公司的成立,從若是另外的一方面來看,這又如何不是左盟主失敗後,勝利者對中航工業總公司的一次瓜分,要知道在中航總公司成立之後,是很快就下馬了一些已經快要看到成果的發動機項目,細心的人都能夠發現其中端倪。

關於左盟主之後的事,楊輝肯定是不知道的,他知道的僅僅是左盟主在達到了中航總公司董事長職位後,開始更進一步地往中央發展........

第五百二十一章:實際是同一個級別的第六百三十五章:這依舊不夠第二百五十七章:學做毒餡兒餅第一百九十六章:生產線第三百二十四章:改進之處第五百九十九章:米格的好東西很多(中)第一百三十七章:一根手指第九百八十.四章:國產的渦漿第一百七十六章:四臺發動機第四百八十四章:西南科工方案第二百二十六章:熟悉的威脅論第四百八十六章:要更激進第四百九十六章:還得要回去第五百二十一章:實際是同一個級別的第六十四章:這就是中航技第三百二十章:爆發的訂單第九百零八章 還有誰能這麼猛!第一百一十章:這樣纔對嘛第一百四十二章:人才最重要第六百八十二章:我們可以喝湯第九百七十七章:買買買第八百五十六章:非常合適搭檔第七百九十九章:出大事了第二百一十八章:三哥來了第八百五十五章:陸航的想法第七百二十九章:未來二十年的計劃第一百四十一章:截胡第一個第三百二十四章:改進之處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雖然有點浪費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來吧:局長!第八十一章:老朋友第一百十九章:三句不離.第二百三十四章:有錢就是好辦事第八百五十六章:非常合適搭檔第八百七十四章:你們好好準備第二百三十三章:果然很粗暴第二百一十八章:三哥來了第九百一十章 一羣有背景的來客第六百一十七章:拿人訂單,與人消災第九百八十八章:你就想着逆天吧第七章:交流與離別第四百八十四章:西南科工方案第四百零四章:總有一款適合你第七百八十四章:走你第七百九十七章:那我們就看看第三百五十一章:還有這層關係第四十章:新鮮出爐的楊總師第七百一十章:“高推預研2”重大專項第一百零八章:方案彙報(五)第一千零二十三章:沉渣泛起第四百三十九章:熟悉的分手原因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預警機外銷第六章:論文答辯(下)第四百二十五章:唯一的忌憚第五百八十九章:正大光明地談第九百一十二章 誰把誰套路第一千零一十章:來硬的第八百八十一章:從不缺項目第二百一十七章:全速前進第七百三十二章:大家都很有想法啊第一百六十四章:這塗裝怎一個第九百一十一章 高明騙術之戰略忽悠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更高的追求第六百三十七章:改變歷史的遠征第一百九十四章:佬蔣第二百四十二章:爲了未來第一百零九章:方案彙報(完)第七百零一章:必須要重組第一百零七章:方案彙報(四)第二百二十一章:海鷂絕技第六百六十九章:絕不妥協第五百三十七章:變動第五百一十四章:更加徹底一些第二百九十二章:再想想辦法第七百九十章:豈能削足適履第一千一百零五章:大船第三百一十八章:教練機的特殊之處第一千一百零三章:奪島演習(六)第六百零二章:請你提條件吧第三百一十四章:傳奇總師第六百一十五章:大家一起來第七百四十三章:太平洋兩岸第四百八十一章:雲盟主第六百五十四章:超越俱樂部導彈的存在第七百五十二章:就決定是你了第七百零三章:來一個五年計劃第四百九十三章:成三角第六百九十七章:豪華陣容第六百四十八章:冒死打廣告第七百六十五章:要趕速度第四百五十九章:故事改編第九百九十一章:中短程寬體客機第四百四十六章:這纔是它的位置第七百八十七章:各種大開眼界第四百五十二章:這就是驚喜?第八百六十章:多用途天鏈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演講與口才第二百一十七章:全速前進第六百七十一章:縱身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