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章 來了羣賣石頭的(五千字)

武承嗣、武三思,還有李旦到底惹了一個什麼,他們還真不太知道。

可是,他們很清楚的是,從今往後,多了一個開府設館的太平公主,那纔是真的讓人頭疼的事情。

......

開府,說白了,就是公主皇子、皇親貴戚成年之後搬出皇宮,設立府邸。

設館,則是這些愛好文學的文藝青年,仗着自己位高權重,錢多的沒處花,就網羅一大批人才,專門研究經史子集,彙編著書。

表面上看,開府設館並沒有什麼特別,別說是太平公主,就算是個郡主、國公之類的爵位,也可以建設府邸不是?

但是,實際上,這四個字是極不一般的。

因爲開了府,就要有家官屬臣。名爲朝廷委任,可是實際上就是家將家臣。

而設立文館,就要網羅人才,形同結黨,且是官方承認的結黨營私。

尤其是在大唐,開府設館更是有着另一層含義。

當年,李淵立李建成爲太子,覺得虧欠李世民,讓他設立了秦王府。

後來的事不用多說,所有人都知道,一個玄武門之變,李二公子不但把大哥幹掉了,而且連老爹李淵也沒放過。

靠的是什麼?

靠的是隻要是在唐初叫得上名號的能人,秦王府裡沒有一百也有八十。

再後來,李世民讓李泰開府設館,著書研學。然後,李泰又開始網羅人才,與東宮對扛,逼得太子李承乾不得先下手爲強,造反篡位。

在原本的歷史之中,太平公主、李裹兒,也都是靠開府設館才逐漸顯露崢嶸的。

太平盛極之時,滿朝文武大半是她的黨羽。

說白了,這就是專門用來制衡東宮,或者接替東宮太子之位的。

誰能開府設立文館,誰就能在朝堂之上有話語權,甚至染指儲位之爭。

特麼武承嗣和武三思處心積慮的爲了什麼?爲的不就是那個皇位嗎?

結果,他們還沒冒頭呢,太平卻捷足先登了。

其中三味,估計只有他們自己能夠知道了。

......

且不說殿上三人是什麼滋味,武老太太又是怎麼想的,只說太平公主。

其實太平早有府邸,可是之前的她從來沒想過要涉足朝堂,所以府中屬官都是老太太隨意派遣的閒官散職。

比如,陳子昂。

但是,現在不同了,武則天明確地準她開府設館,也就是把選官用人的權利交給了太平自己。

甚至從今往後的“明經”、“進士”兩考,太平公主也不再是旁觀者、局外人,她可以把自己舉薦的人選上去,這樣的權力不可謂不大了。

別看咱們的公主殿下現在放眼朝堂舉目無親,一個幫手都沒有。

可是,最多七八年的工夫,只要再經歷兩次舉試,那從公主府走出去的屬官、進士,還有進士屬官背後的家族、勢力將會極爲龐大,將會是朝堂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吳寧萬萬沒想到,太平公主在時空之中繞了一個圈,最後還是回到了原本的軌跡。

而且,比原本歷史之中的太平更早、更快、更加的迅猛。

甚至,更爲老練通達!

別忘了,太平是吳老九親手教出來的,誰知道這個女人黑化之後到底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

當然,咱們的公主殿下此時完全沒有心思想以後的事情。

回到府中,太平就把自己關在房中,默默垂淚。

吳寧真的死了嗎?

下山坳那些,憨厚、淳樸的農家男女也真的死了嗎?

儘管她不相信吳寧會那麼容易死掉,可是,武承員言之鑿鑿,又讓她發自內心的爲吳寧,爲下山坳哀慼。

“你若去了....”

“誰還幫本宮出謀劃策?”

“誰還能擋在本宮前面?”

正想着,“殿下。”

房外的宮人一聲告奏。

太平凝眉向門口一望,先是擦了擦眼角淚痕,這才冷聲喝斥:“本宮不是說了嗎,誰也別來打擾!”

“殿下恕罪,實在是事出突然。”

太平極不耐煩的一問:“什麼事!?”

“府外有個外鄉人,說是從襄州來的,連拜貼也沒有,卻是非要求見殿下。”

“小的扭之不過,又怕真是殿下故人,只好斗膽稟報。”

“不見!”

“是。”宮人顫聲欲退。

“等等!!”

卻是太平一下反應過來,襄州來的?故人?

“那人可留姓氏?是何樣貌?”

“回殿下,那人姓孟,是個五十多歲的老者,衣着還算得體,不像是冒認的歹人。”

“姓孟?”

“老者?”

太平暗道:這不就是襄州的那個孟老丈嗎?他怎麼來京城了?不會是來攀關係的吧?

在太平的印象中,孟老頭兒極善鑽營,讓他結識了這麼多皇親貴胄,怎麼可能放着不用?

前來拜謁,合情合理。

當然,如果是這樣的話,太平是不會見他的,只得說孟老頭兒這個高枝攀的有點過了。

你去依附別人還說的過去,直接就妄想和公主殿下攀關係?簡直就是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可是,不見似乎又不行,太平隱約覺得似有蹊蹺,這個時間太巧合了。

遂道:“讓他進來吧,帶到這來。”

“是。”

不一會兒,宮人領着來人進到廳內。

此時,太平已經平復了心緒,穩坐堂中。

一看,真的就是那個孟家老丈。

待孟老丈見了禮,太平這才問道:“孟家老丈,怎麼到東都來了?難道,孟家的生意已經做到洛陽來了?”

說完,太平公主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孟老頭兒。

說心裡話,她不希望自己一語中的,希望面前這老頭兒能帶給她點別的驚喜。

而孟老丈果然沒讓太平失望,“殿下說笑了,小老子可沒那麼大的本事,把手伸到京城來。”

“此次千里而來,只爲給殿下送一樣東西。”

“什麼東西?”

只見孟老頭兒探手入懷,取出一張商契捧到太平面前。

“有人讓小老兒把這張商契交給殿下。”

☢ tt kan☢ ¢〇

太平接過一看,“!!!”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

“他....什麼時候交給你的!?”

“十天前。”

十天前?

十天前!?

十天前,那已經是下山坳滅族的數日之後了。

“他....”太平只覺呼吸都有些困難,“他還活着?”

“活着!”

“可還安好?”

“不太好,話比以前少多了。”

“那...那他在哪兒!?”

孟老丈搖頭,“現在小老兒也不知道了。他把這張商契交給小老兒,讓我轉交公主殿下,之後就走了。”

“他沒說他去哪兒嗎?”

“沒有。只說將來沒有他,殿下萬事小心爲上。”

“他走了?”

太平頹然地坐回去,呆愣良久。

“那,那他把這個給本宮是何用意?”

太平抖着手裡的商契,那是妙衣坊的份子。足足有八成之多,全部送給了太平公主。

孟老丈回道:“他說,本來這裡面只有殿下四成,他佔四成。小老兒不才,貪佔兩成。”

“可是,現在他用不着了,就一併送給殿下了。”

“......”

太平此時心中五味雜陳,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既有吳寧果然還活着的欣喜,但更多還是惆悵。

畢竟,他把妙衣坊都給了自己,又消失的無影無蹤。

可能真的如分別之時所言,再見無期了。

想到這兒,太平有些後悔。

當日她不回京,就呆在房州,也許武承嗣和李諶就不敢妄爲了。

如果她臨走時,執意帶着吳寧回來,也許在京中有她保護周全,也不會落到今日的地步。

可是不行,就算留在房州,就算把他接回京城,自己只是一個閒散公主,保護得了他嗎?

“權力!!”

太平想到了權力,她從未像現在這般渴望權力。

回過神來,見孟老丈已經躬身站在那裡,“他....他沒說,他還回來嗎?”

“沒說。”

孟老頭兒如實作答。

“不過,他有一件事要求殿下。”

“什麼事!?”

“他想讓殿下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幫他保住武承嗣和李諶的命。”

“爲什麼?”

得,太平公主現在的反應和當初孟道爺是一毛一樣。

他瘋了啊!

只聞孟老丈道:“他說....”

“他說什麼?”

“他說....”孟老頭兒都有點說不下去了,心中暗道,這得是什麼人才能說出這麼狠的話啊!

“他要把所有與吳家有仇的性命都要留着.....等他親自來取!”

“呼....”

與孟蒼生不同的是,太平聽了這話,不但沒有驚訝,反而長出了一口濁氣。

這纔是她認識的那個小心眼兒的吳老九,這纔是吳寧!

而且,等他親自來取,這就說明,他會回來。

不管是什麼時候,他終究會回來。

也不管是以什麼樣的姿態,終究還能再見。

太平笑了,笑的釋然,“若老丈與他有緣再見,幫本宮轉告於他。”

“本宮會等着他回來!”

.....

————————————

巴蜀之地天府之國,莘州,射洪縣。

實話實說,莘州雖然不是益州、巴州、渝州這種富饒之地,但得成都平原之利,又正好在益州、巴州、渝州三地的正中間,離誰都不出方圓兩百里,且河網密佈,去哪都是極爲方便。

更幸運的是,莘州盛產鹽滷,是巴蜀重要的一處產鹽之地。

在古代,別管你是哪裡,只要有鹽,那就必然大富。

所以,莘州不出名,可是莘州往來的客商卻是一點不少。

可以說,莘州百姓足不出戶,就見慣了南來北往,熙熙攘攘。

就算射洪這麼一個小縣城,那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

別說大唐各地操着各種方言的旅人,就是紅髮的胡人,吐蕃的蕃僧,那也是見怪不怪了。

可是今天,卻是把射洪百姓給看呆了。

城門口兒來了一個道士,領着一幫子小徒弟,當真是讓射洪人開了眼界。

道士倒是沒什麼,眉清目秀,身形俊美的,除了一身道袍有些破舊,顯然是長途跋涉來不及更換。

奇怪的是,他身後的這羣小道士,就見每個人肩上都扛着一塊足有二三十斤的石頭。

衆人心說,見過扛金扛銀的,還真沒見過大老遠扛着石頭進城的呢!

有好看熱鬧的潑皮無賴隔着老遠已經開始調侃了,“敢問道爺,這是打哪兒來啊?”

道士沒說話,卻是扛石頭裡面,年齡最大、身材最壯的那個漢子臉一黑,估計這一道沒少被人調戲。

瞪着眼珠子,“要你出來多嘴!?”

“喲!!”潑皮樂了,也不生氣,“聽口音,這是荊湖一帶的啊!”

“這是...來我射洪賣石頭?”

“來來來,給爺們說說,這千里迢迢地背來荊湖的石頭,打算賣給誰啊?”

“......”

“......”

背石頭這幫人登時無語,齊齊地瞪向前面那個道士,

其中最俊的那個小道士更是暗淬一口:“什麼特麼破主意!?丟死人了!”

另一個和他年紀相仿,長的有點兇相的少年則是苦着臉,駝着腰,顯然被石頭壓的不輕。

“差不多得了,這不都到地方了嗎?”

那道士回頭,不是別人,正是孟蒼生。

而身後揹着石頭,一個個苦大仇深的,正是吳家兄弟,還有李文博和羅廚子。

只見孟蒼生淡然一笑,“好吧,從今天開始,道爺就教你們武技。”

......

————————————

事情得從一個多月之前,那個大雪紛飛的夜晚開始說起。

衆人趁夜離開房州,一路向東,一直走到天亮才尋了一處避風所在落腳。

突逢大變,對於吳家這些半大孩子來說,幾乎是晴天霹靂,打擊甚大。

孟蒼生知道,這時候說什麼都沒用,只能由着他們自己慢慢回魂。或者指望吳寧,能讓大夥重新振作。

可是,顯然這個時候吳寧是指望不上的。

吳老九現在根本沒時間顧及衆人,他在腦子裡,飛速地把整件事過了一遍又一遍,把接下來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都要提前想到。

沒錯,他確實是幾兄弟的指望,可正因爲如此,他才更不能留下一丁點的紕漏。

因爲,吳家已經輸不起了。

萬一哪裡沒想到,沒預料到,那這幾兄弟別說報仇,能不能活命都是個問題。

所以,現在還真指望不上吳寧。

但是,這個時候吳寧指望不上,卻有另一個人站了出來。

而這個人居然是虎子,卻是誰也沒有想到的。

......

“我要學武藝,替我娘報仇!”

曠野之中,吳三虎突兀的一句讓孟道爺很是意外,也讓衆人爲之一滯。

“你教我學武。”虎子呆呆傻傻地重複着,“我要給我娘報仇,我要找我妹妹。”

孟蒼生擰着眉頭,餘光看着吳黎、吳啓,還有羅利,他們都看了過來。

心中一動,揚起嘴角道:“學武?”

“就你?”

“對!就我!”

“學武技可不是你抱着飯碗就啃那麼簡單,你確定要學?”

“確定!”虎子直勾勾地看着孟道爺,“我要給我娘報仇,我要找我妹。”

“好啊!”

孟道爺挑了挑眉頭,“想學武可以,去,找塊石頭。”

虎子頓了頓,最後還是聽話地從腳底下摸了一個石子。

“太小了。”

虎子四下掃看,又撿起塊拳頭大的。

Wωω☢ t tkan☢ Сo

“還是不夠大。”

虎子急了,瞪着眼珠子找了半天,最後抱了一塊特麼起碼四五十斤的大石頭在懷裡。 щщщ▪ⓣⓣⓚⓐⓝ▪Сo

“夠了嗎!?”

“夠,夠了。”

孟道爺都磕巴了,有點大啊!

不過,想報仇,就得有非凡的武藝。要想有非凡的武藝,就得付出常人無法企及的汗水。

這塊兒就這塊兒吧!

指着那塊石頭道:“從今天開始,它就跟着你了。帶着它,一直帶到蜀中,我就教你武藝,讓你報仇!”

“好!”

虎子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下來,真的就抱着石頭坐在了路邊。

吳黎一看,騰的站起來,一把抱起身邊的一塊石頭,這位更狠,抱了塊五十來斤的。

“帶到蜀中,就教我習武?”

孟道爺點頭,“對!睡覺也得給我抱着,我就教你。”

於是,那邊羅利一聽,二話不說,抱了塊石頭。

李文博、老七和老十一,也是默默地找了一塊石頭抱着。

吳啓當然也不落人後,而且這位還挺“夠意思”,先找了一塊塞到吳寧懷裡,“你不用找了,我幫你拿來了!”這才又去找他自己的那塊。

吳寧:“......”

特麼也是日了狗了,吳寧臉都綠了,哥是用腦子的好不啦?你特麼給我一塊石頭幹蛋!?

想隨手扔了,可是孟道爺一句話就讓吳寧打消了這個念頭。

“大夥兒都看着你呢,你可得帶好這個頭兒啊!”

吳寧:“......”

MMP!!

......

於是,從房州到襄州,再從襄州翻越重山峻嶺到莘州射洪,行人們就看到這詭異的一幕:

一個道士領着一羣徒弟,一人抱着塊石頭趕路。

當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啊!

而且,孟道爺顯然得逞了,這一路上,這八個人立馬就不消沉了,也特麼沒力氣消沉。

最小的一塊石頭也得三十來斤,扛着三十斤的石頭翻山越嶺,都快累成王八蛋了,哪還有工夫消沉?

唯一那點閒工夫也都用來恨孟蒼生了。

這孫子太不是東西,扛着石頭塊子趕路,不光累,還特麼丟人!!

而且,最特麼倒黴的就數吳老九了,哥又不學武,怎麼還要跟你們受這份洋罪?

......

其實,孟道爺這麼幹還是有他的道理的。

一來,用身體上的痛苦轉移心理上的痛苦。

二來,學武當然要有底子,要有毅力,這一路翻山越嶺,千多裡地,如果他們堅持得下來,那麼不但說明有毅力,對於筋骨的打熬也有不小的幫助。

其實,從虎子抱起石頭那一刻開始,孟道爺已經在教他們武藝了。

......

一聽孟道爺說這就算成了,大夥如釋重負。

卻見孟道爺走到吳寧身邊,“現在該你說了,既然入蜀,不去排幫,也不去找你老丈人,卻跑到這兒射洪來幹什麼?”

吳寧喘着粗氣,這一路可把他累壞了。

“拜師!”

“拜師?”

道爺一陣得意,“行吧,我就勉強收了你這個徒弟。”

“你?”吳老九橫了他一眼。

“壞到流膿的爛道士,你也配?”

看着人來人往的射洪縣城,“我來找陳子昂。”

噗!!

孟道爺直接噴了。

“找他幹什麼?”

“你腦子裡塞石頭了吧?不是告訴你了嗎?拜師!”

孟蒼生:“......”

心說,我不就是讓你扛了一路的石頭,至於怨念這麼大嗎?

......

第二八一章 局第四零七章 原來是這個“有大用”第三一八章 可憐的富貴人第七十二章 真真假假陽謀陰謀第一四七章 傻瓜第二七五章 逆轉第一六五章 誇的防不勝防第三一零章 墮落的吳老十第三六一章 一千萬的項目第三九八章 玩把大的第二三五章 民情第一零六章 冒險第四六三章 差了半個時辰第一一八章 一個大膽的想法第二零一章 開府設館第一零五章 這輩子最賠的買賣(二合一)第二七零章 喪盡天良第二十六章 最後的老兵第五零一章 不幹了第四七二章 毒計第二二七章 岑家請來的護衛第二五九章 換相第四二一章 殺!殺!殺!第二三五章 民情第四六二章 造反的都喜歡玄武門第一八四章 哭街第八十八章 狠心的老太太第二二七章 岑家請來的護衛第四五一章 沒懂第三二九章 傻漢子老十一第二三九章 兩個身影的重合第二一零章 把土匪氣夠嗆第二四一章 不做局中人第二五六章 省心的皇帝第一二零章 歡喜冤家第一四三章 苗頭第九十一章 文藝範兒第八十六章 好老丈母孃第二十二章 這位小哥很樸實第六十三章 心軟第二二三章 武則天尬聊第四九一章 教育熊孩子(二合一)第三九四章 老十一去沙州第三六九章 明搶第一零二章 探監第二六三章 攪局第四十二章 炭窯到底封不封門第一零七章 過年扯淡番外(兩個男人的攀比)+新年寄語第二三九章 兩個身影的重合第二二五章 初露鋒芒第四九三章 於情於理(二合一)第四二四章 抓人第五十一章 從心灰意冷到暴跳如雷第四二五章 爲、什、麼!?第二一三章 此去少年郎第三三九章 停還是不停第二七六章 入甕第三六三章 小地方來的人,格局就是小第四六五章 帥,是原罪第九十八章 任何人都有可能第五三九章 庶民與貴族第八十五章 這個臭不要臉的賤人第三八五章 死鏢第五三五章 心疼第四七五章 武少爺的山水之遊第四十章 有出息第八十九章 聖心難測第五十五章 賣蘿蔔第八十七章 東郭先生與中山狼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過爾爾第一二四章 餅形圖表與柱形圖表第四一二章 佈置第一六九章 一不小心就上綱上線第五二三章 玩死我吧第三五八章 這絕對是親哥第二六四章 挑明第四二五章 爲、什、麼!?第四五四章 最殘忍的方式第四八零章 招搖過市第一五八章 徹底不要節操第二二零章 一對兒傻子(二合一)第五一一章 養狼,還是養獒第一一七章 發家得從忽悠開始第三一零章 墮落的吳老十第五二一章 有接班的沒有第五一九章 朕還記得第十七章 算一卦第四二九章 瘋魔第四零五章 婦人之仁第三零九章 高泰的精緻分析第五二七章 一擰一個圈第三四三章 來自程伯清的指點第四二六章 自作聰明第一三四章 兩份奏摺第六十章 不知道是誰,就被坑了第四八二章 枸杞配人蔘第三一九章 世間的無趣第四八七章 心疼(二合一)第四九七章 錢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