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笑傲江湖

李塵逸逃到山崖盡頭,看了一眼山崖下面的黃河,苦笑了一聲,迴轉過身來,面對圍過來的衆人,大喝一聲,道:“你們且住!”聞俊人距李塵逸約一丈遠近站住腳步,向空中一舉長劍,示意衆人停下,道:“李塵逸,你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現在還有何話說?”李塵逸哈哈大笑,道:“聞俊人,你也是個人物,今天你帶了幾乎半個江湖的好手圍攻於我,看來你的功勞不小!小爺勝不了你了,但可我告訴你,你也不要太過得意,只要小爺有三寸氣在,你聞俊人就有難過的日子。”聞俊人大笑了一聲,道:“李塵逸,我聞俊人不是嚇大的,別說你現在無有活命的機會,就是你完好如初,聞爺爺也要將你碎屍萬段,爲江湖上受你殘害的朋友報仇!”

到了這種地步,李塵逸早將生死忘到了九霄雲外,他望着聞俊人等衆人,大聲笑道:“聞俊人,小爺認栽!但可是小爺不會命喪你們這些小人的手裡,你們也休想得到小爺的大好頭顱!”說罷,將手中斬魔寶刀用盡全身力氣向前一拋,直砍向聞俊人,然後一聲長嚎,嚎聲直貫九霄,叫道:“父皇,永別了!”隨着叫聲,他涌身向後躍出,飛墜山崖。

秦懷玉、聞俊人大叫一聲,一齊衝向崖頭,只見李塵逸已飛墜黃河之中。二人見此處地勢如此險惡,就是神仙掉下去,也難保性命,李塵逸要是能不死,那得有天大的照化。聞俊人向山崖下看了半天,轉回身來,嘆了一口氣,道:“爲了這麼個小子,半個江湖都出動了,使出了各種手段,死傷了衆多朋友,僅將他逼個跳落山崖,唉!”他長嘆一口氣,突然張嘴噴出一口鮮血,倒在地上。秦懷玉不屑地看了聞俊人一眼,揮長槍大聲叫道:“兒郎們,收兵!”

李世民御駕親征高麗國,大勝還朝。魏王李泰得到消息,率滿朝文武迎出十里。李世民看到迎接自己的隊伍如此龐大,聯想到此次徵東戰績輝煌,不由意氣風發,催馬飛奔出衆侍衛護駕行列,躍馬揚鞭,縱聲大笑。

李泰與百官跪拜地上,高呼萬歲。李世民飛身下馬,叫聲平身,親手扶起了魏王李泰。在衆文臣武將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回宮還朝進長安。

進宮安頓好了一切事項,李世民突然覺得身邊象是缺了點什麼,仔細想想,突然心中一閃,想了起來:“回宮至現在,未見到義子李塵逸。”他心中忽然生出一絲不詳的感覺,急忙叫了一聲,道:“來人!給我傳神武王。”

一名內侍上前一步,側身在李世民耳邊,低聲道:“皇上,神武王現在無法傳到,他已不在京城了。”李世民聞言一驚,急忙問道:“怎麼回事?逸兒他出了什麼事?”內侍道:“皇上,內宮中只聽到一點消息,說神武王意圖謀反,被追殺出長安城外,據說是屍骨無存。”

李世民聞言,眼睛瞪得老大,怔在當場,半晌說不出話來,突然大叫了一聲,往後便倒,昏在地上。衆內侍一見皇上昏在地上,嚇得大聲叫喊,七手八腳將李世民擡到龍牀之上,急忙施救。秦懷玉聞訊,急奔進來,見到那個內侍,揚手一個大嘴巴,差點將他打死過去,一把抓住他的衣領,急問道:“你他奶奶的跟皇上說了些什麼?”內侍怕極了,掙扎着道:“也沒說什麼,皇上問神武王的事,我和皇上實說了……”正在這時,李世民長出了一口氣,醒了過來。秦懷玉跳到龍牀邊,急問道:“皇上,你怎麼樣了?”李世民醒來,雙眼流淚,雙手顫抖着指向門外,對秦懷玉道:“懷玉,你……你快去尋我的逸兒來!”秦懷玉道:“皇上,你先別急,待臣去將此事查明,再向皇上稟報。”李世民急得坐起身來,道:“你快去查來!”秦懷玉答應一聲,匆匆向宮外走去。

秦懷玉找到程知節、尉遲敬德,將此事一說,二人也急了起來,派人四處打探,他們三人也通過各種關係,查訪此事。終於將李塵逸被圍追,跳山崖自盡之事查得一清二楚。三人一同來到宮中,向李世民一五一十的稟報個詳細。李世民聽了三人的稟報,怔怔的坐在牀上,雙眼只是流淚,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三人見皇上如此,知道李世民是有苦說不出來,便一同告辭出宮,好讓李世民靜下心神,不受太大的傷害。

李世民從此大病不起,御醫百般調治,不見好轉,急得宮內宮外一片荒亂,更有善拍者,在宮中跑來竄去象是天塌地陷模樣。過了足有二十餘天,李世民才漸見康復。這一天,他尋一個機會,將李泰叫到御書房,狠狠訓斥一頓,然後傳旨,撤去李泰宮內外所司之職,閉門思過。

魏徵、長孫無忌、房玄齡等重臣聞訊,一齊進宮,與李世民爭議,力諫李世民不可將魏王職司廢除,李世民堅決不聽衆臣所諫,魏徵起身,問李世民何以突然有此舉措,李世民搖頭不答,氣得魏徵等人拜別出宮,另尋對策。

又過了幾天,李世民身體康健如初,傳下聖旨,要御林軍、宮內侍衛擺下鑾駕,御駕親到黃河祭典還願。

皇帝御駕出巡,事情非同小可,長孫無忌等聞訊大吃一驚,結伴進宮諫阻。李世民大怒,直斥衆臣,道:“爾等一見孤要出宮,便百加阻攔,這次孤大病得愈,有神靈託夢,自有黃河之神相助與孤,因而孤到黃河祭典,有何不可?”魏徵上前施禮道:“皇上,神靈之事,只是傳聞,不可視爲實事,皇上應以江山社稷爲重,不可輕離皇城。”李世民大怒離案,道:“好!孤且問你,東征高麗之時,孤並不想親率大軍,你們說以江山社稷爲重,勸孤親征,等孤御駕親征遼東,你們在朝中眼睜睜看着我的逸兒被人誣陷,使孤痛失愛子,我大唐失去一個棟樑之材,你們以孤的江山社稷爲重了嗎?此事孤不想追究,不問你們的罪,也就罷了,你

們現在又拿江山社稷來難爲孤,你們就不覺得心中有愧嗎?”

衆臣恍然大悟,原來皇上爲的是這件事,暗道:“李塵逸是他的救命恩人,又是他的義子,魏王李泰密謀逼得李塵逸跳崖身亡,皇上當然心痛萬分,但這是皇族中事,我們當臣子的哪裡管得着?可細一思尋,在座的都是朝中重臣,當時若聯合起來,力阻魏王李泰,也就不會造成神武王魂斷黃河的嚴重後果。可咱們這些人,又有哪一個對神武王有好感,寧願他去死,也斷然不會施救的!”聽李世民一提到李塵逸,都只好裝聾作啞。

李世民見大家不吱聲,大笑幾聲,道:“怎麼你們不言語了?那好!明日孤便擺駕,到黃河去祭我的逸兒!”說着眼淚又無聲的流下來。

衆臣起身拜別,出宮去了。長孫無忌半路又返了回來,對李世民道:“皇上,神武王之事,非同小可,處理不好恐會引起朝中混亂,還望皇上三思!”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問道:“以你看應該如何?”長孫無忌道:“人死不能復生,這事雖然很多人都有錯,但請皇上不要再追究了。”李世民怒道:“那我的逸兒就白白這麼去了?”長孫無忌道:“皇上,這事牽涉魏王,而他又是衆望所歸的最有登上儲君之位的皇子,皇上還是算了吧!”

長孫無忌說到這裡,李世民突然閃過一個念頭:“長孫無忌是重臣中的重臣,平日裡他就有反對立泰兒爲儲君的想法,現在他提到此事,必有用意。噢,是了!他是想以逸兒之事來打擊泰兒。唉,泰兒也太不象話,竟敢不聽孤的吩咐,也太心狠手辣了,立他爲儲君未必是好事。也好!長孫無忌即然有此念頭,廢立的說法在朝中就可以行得通了!”

李世民微笑着看了長孫無忌一眼,意味深長的道:“追究與否,國舅你就決定吧!至於立誰爲儲君,還是由朝中衆卿共議才能定奪。孤現在心內很亂,想靜一靜,你先退下吧!”長孫無忌後退一步,躬身施禮,出宮而去。

李世民御駕親臨黃河水濱祭祀,一隊隊御林軍排列河岸、山崗,早有當地官員將祭壇設好,李世民率程知節、尉遲敬德、秦懷玉等衆將排成一行行來到祭壇,一時間旗幟飄揚、號炮連天,數千名禁軍齊聲吶喊,聲勢驚天動地。

突然,黃河水面上傳出陣陣霞光,泛起一片彩雲,彩雲中水面上現出一條巨鯉,只見李塵逸全身一片金色,站在巨鯉背上,現於河面,衆人正驚異間,李塵逸復又沉沒不見。衆文臣武將及軍兵以爲神,拜於地上,李世民大急,搶前幾步,來到河邊,仰天大呼:“逸兒,爲父愧對於你英靈,今你即現身黃河,爲父就封你爲黃河之神,永鎮黃河!”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逝於京師長安,享年五十二歲,八月葬於昭陵。晉王李治繼位,史稱唐高宗。

貞觀二十三年初冬,唐高宗李治正在御書房內讀書,忽聽一內侍來報,說昭陵火起。李治嚇得渾身亂抖,一時沒了主意,不知何以父親入陵不久,陵內即發生了這等事兒。但隨即他又怒火中燒,暗罵守陵軍兵太不小心,以致失火,驚動了父親陵中龍遺。

昭陵起火,事情非同小可,李治忙傳下旨意,親點三千御林軍,在皇宮侍衛環侍下,急奔昭陵。

這三千龍虎之師在皇帝面前,更加精神,旋風般衝至昭陵,迅速將皇陵包圍了起來。

守陵的軍士聞聽皇上親臨昭陵,驚得狂跑出來,列隊迎接皇帝。李治入皇陵,至李世民陵前,一路上自有守陵的將官向他講述皇陵剛纔火起的原委,並說其實並無此事,是陵外的軍兵見到陵內起了一股濃煙,誤認爲是起火所致。李治橫了這將官一眼,問道:“是什麼原因陵內起了一股濃煙?”將官嚇得一抖,低頭不語,李治大怒,喝令將其拿下,等事後再行治罪。

離陵前還有大約十丈遠近,衆人就見到陵前有大約一丈方園的黑色紙灰,看樣子有人來焚燒冥錢,祭祀李世民的陵墓。

李治心中似有所知,急行向前,來到陵前石碑下,見供桌上擺着三牲供品,蠟燭還沒有熄滅。他心中明白,是有人來拜祭父皇的陵墓,但是誰有這麼大的膽子,私入皇陵?又是誰有這麼大的本事,能在守衛禁軍的嚴密看守下,神不知鬼不覺的進入皇陵,公然私下祭祀皇陵,焚燒冥紙,並帶進來這麼多的祭品?難不成他不知道這是滅九族的大罪?另一方面,是誰可能冒這麼大的風險,來祭祀皇陵呢?

他正思尋間,突然陵外的山林中有人發出了一聲長嘯,李治心爲之一動,覺得這嘯聲似曾相識,聽在耳中十分受用,好象是在安撫自己一樣。嘯聲響起後,連綿不斷,越來聲音越高,直有穿雲裂石之勢,嚇得衆侍衛高聲連叫:“是武林高手在向皇上示威!保護聖駕!”同時有武功高強的侍衛向嘯聲發起處進逼過去,意爲尋到此人,擒拿驚駕者。

這嘯聲越來越高,似有責備之意,而後,嘯聲轉爲清平,穿越山林,漸漸遠去,不一時,嘯聲消失於遠處天空之中。

陵中衆人皆相顧失色,難以置信竟有這等內功高強之人,如若此人向陵中皇帝進犯,恐怕在場衆侍衛無一人是此人一合之敵。

李治呆立於地,腦中一片空白,思想起往事,憶起父皇在臨終時吩咐的話:“你還有一個哥哥,他人非常好!本事也真大!就是因爲他的努力,你才能活到今天。但是他受到咱們自己家人的妒恨,很是冤枉的亡故在兄弟的追殺下,你要記住他的事,時時想法超度他,並將他列爲咱們李家子弟。”李治想到此處,大叫了一聲:“神武王,李塵逸!”雙眼淚水直流了下來。

陵中的衆人都曾認識神武王李塵逸,聽到了皇帝李治的叫

聲,一時也驚得呆了,心中均暗想:“李塵逸已在黃河之中自盡身亡,怎麼能在此出現?據傳聞神武王李塵逸與皇上是骨肉兄弟,二人定有心靈感應,是以皇上知道神武王未死,回來祭祀先帝!

李治回宮,心中念念不忘此事,口中不停低聲叨唸:“是他!一定是他!是他回來看父皇來了!他沒有死,他的本事當世第一,誰也害不死他!”

此後李治一生記掛神武王一事,但他天生性情軟弱,對人寬厚,不願因此再引起朝中紛爭,只是悶在心裡,每逢憶起李塵逸,心情非常沮喪,默默垂淚。

大唐盛世,可以說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江湖上的紛爭也不以犧牲流血爲最終結局。但江湖人物爭強鬥狠是家常便飯,各門派高手時常因比武而發生流血事件。

這一次,中原武林各門派都受到了挑戰,一個不知名的青年劍手,轉戰南北,戰勝了無數的武林高手,在中原武林中造成一片恐慌。各門派忙聚到一處,議起如何迎戰此人之事,等聚起了諸多青年高手時,再尋此人,蹤影不見,就象在人間蒸發了一樣。後來,中原武林結起同盟,選派出三名代表,到太行山中,請教武林中碩果僅存的前輩,“追風叟”張平治。

張平治躺在牀上,眯着眼睛,靜靜聽着。三名代表畢恭畢敬站在牀前,候着張平治的迴音。

等了好半天,張平治長出了一口氣,緩緩道:“聽你們說來,此人當不是中原武林人物,先師在世時曾對我說,他的一個忘年之交,無意中得前輩異人傳授一套劍法,演示中,先師驚歎世上還有如此完美的劍法!後來聽說此人遠離中原,到西域隱居,中原武林中沒有他的傳人。如果我猜的不差,此人定是他的傳人弟子,回中原認證劍法。唉!說不得,我只好再出一次山,到西域去一趟,見識一下這種劍法了!”

數十天後,中原武林代表人物十餘人,隨同中原武林碩果僅存的前輩高人“追風叟”張平治,出現在西域雪山下。

年青一代高手中的姣姣者,“銅狼”周詰,拍馬趕上來,低聲對張平治道:“前輩,這茫茫西域,咱們何處去尋這使劍人?”張平治一樂,道:“別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咱們即然到了這裡,他們要是不知道,那纔是怪事!你們等等看,一、二天之內,就會見到他們的身影了。”

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程,發現前面山腳的一片胡楊樹下,有人用草搭了一個涼棚,棚中木橙上坐着一個全身雪白衣衫的年青人,木橙邊上靠着一柄寶劍,倆箇中年婦人站在涼棚邊上,不住的向四周張望。張平治身後的一個人眼快,看了白衣青年一眼,立時大聲叫了起來:“怪劍客!這人就是那無名劍客!”中原武林衆人,“譁”的一下子衝了上來,迅速包圍了草棚。張平治端坐在馬上,見了衆人的表現,不禁大聲笑了起來,道:“各位,你們圍住這草棚幹什麼?難道你們要羣毆圍殺了他們嗎?”

那白衣青年一動沒動,連眼皮都沒眨一下,倒是他身邊的一箇中年婦人上前幾步,開口問道:“各位先生,你們如此明火執杖地圍上我們娘們,卻是爲了何事?”聲音動聽,純是中原口音,而且聲音甜美,不似她這個年紀能發出的聲音。衆人再向她看去,只見她面目雯好,目光流盼,用十分動人來描述,仍覺得不夠充分,當真是如天仙下凡一般,直把在場衆人看得目瞪口呆,差一點流下口水來。

白衣青年見此情景,不禁有些惱怒,道:“二孃,爹讓我們來此等候中原的英雄們,怎麼這些傢伙這麼無恥!”那一旁的另一個婦人開口道:“風兒,不是他們無恥,而是你二孃太迷人了!”白衣青年“嘻”地一笑,道:“大娘,你這麼說二孃又要高興得幾天合不上嘴了!”美婦人一撇嘴,道:“風兒,你敢取笑我,等回去我讓你爹打斷你的狗腿!”

他們在這邊鬥口,草棚外“追風叟”張平治一翻身跳下馬來,上前幾步,道:“前面的是‘玉面靈狐’林姑娘嗎?”美婦人一樂,道:“玉面靈狐是玉面靈狐,但不是林姑娘了,你面前的是老太婆了!”

張平治走進草棚,向前深施一禮道:“果然是你們在此!當年我聽先師說你們一家來了西域,還有些半信半疑,這位……”他一指白衣青年,又道:“定是李大俠的後人了?”美婦人笑眯眯的道:“他是三妹爲他家生的兒子,也是我們大家的掌上明珠!”

張平治剛要說些什麼,猛然聽到天空中傳來一陣清越的嘯聲,嘯聲過後,白衣青年站起身來,道:“爹爹來了!”

中原衆英豪及張平治隨即聽到空中的聲音說道:“原來我只想請中原的青年英雄西來,不想張兄也千里迢迢來到了西域,幾十年了,能見到故人,真是高興的很啊!”

張平治聽了此話,不禁大叫了一聲,道:“天雷音,神武王!果真是你!”

那聲音哈地一聲,又道:“張兄,我離開中原幾十年,今生不想再回那傷心之地了,因此我要風兒到中原覓幾位品德、心智皆佳的青年武士,到西域來,將一些受人之託傳授延續的藝業,轉授給他們,以光大中原的武學。不想因此反驚動了張兄,累張兄老遠的跑到這荒涼之地來,真是罪過!”

張平治喜極而泣,道:“神武王,此事一出,我即感到是你,只有你,才能教出這等絕世劍手來。今天能再聽到你的天雷音,張平治此生無憾了!我即刻返回中原,到師傅靈前,告知他老人家!咱們再會了!”

此次西行的青年武士,返回中原後,皆開始閉關修習,後來都成了一代宗師,中原武林中也開始知道,西域雪山有一了不起的劍派,據說是叫“雪山劍派”。

(本章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68章 父子第59章 程夫人第109章 水戰第92章 齊州作亂第44章 助拳第18章 認親第88章 南海劍派第59章 程夫人第25章 遣散第83章 世外高人第88章 南海劍派第52章 密信第77章 五丁翻天第20章 清風劍客第84章 隱士谷往事第73章 終南山第36章 金剛伏魔第14章 爭鬥第26章 玄陰掌第104章 滅門第36章 金剛伏魔第85章 西域雙劍第23章 賊道士第47章 白玉樓第85章 西域雙劍第83章 世外高人第24章 千柳莊第32章 少林第82章 冰晶兒第16章 黑風堂下第1章 危險第52章 密信第114章 常勝槍王第20章 清風劍客第34章 破陣第17章 紅塵過客第8章 十二金剛第58章 程知節第34章 破陣第6章 山寨第50章 五怪第58章 程知節第111章 李泰第112章 突變第28章 林家第42章 漠北雙兇第49章 三式刀法第22章 五雲觀第1章 危險第58章 程知節第13章 妙手書生第97章 魔杵神槍第83章 世外高人第114章 常勝槍王第18章 認親第7章 林家班第56章 後宮第76章 南北二奇第6章 山寨第43章 魔手仙娘第6章 山寨第87章 優曇花第15章 黑風堂第113章 圍殺第106章 九幽三英第15章 黑風堂第13章 妙手書生第31章 子午花蛛第40章 滅賊第12章 賭坊第98章 伏兵第51章 情義第89章 南海門下第17章 紅塵過客第4章 雜技第11章 林家鎮第94章 圍困第37章 分堂第34章 破陣第68章 父子第101章 太子案第85章 西域雙劍第39章 史天賜第88章 南海劍派第93章 平齊州第35章 老僧第75章 九皇子第8章 十二金剛第37章 分堂第54章 救駕第9章 廝殺第78章 借力第66章 花魔第33章 高僧第42章 漠北雙兇第62章 強敵第51章 情義第15章 黑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