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相持不下

紀大太太往楊閣老府中去了一趟,哭的跟個淚人兒一般地回來。家裡如今有紀老太太,那是她的婆婆,她本想就留在閣老府幫着給鍾姨娘辦喪事,卻不能不回來跟紀老太太請示。

況且,她是主母,諾大的一個馨華堂,她也得做些安排,才能去閣老府小住。

紀大太太回來,就向紀老太太說了鍾姨娘的死因,同時也敘述了楊閣老悲傷的情狀。

鍾姨娘進閣老府數十年,一直都深得楊閣老的寵愛。鍾姨娘這一死,楊閣老似乎恨不得自己替了鍾姨娘去,只是世上沒有這樣的法子,他所能做的,就是鋪張備辦鍾姨娘的喪事,然後厚葬鍾姨娘。

紀大太太敘述的過程中,就特意着重說了楊閣老的這個決定,以及閣老府里正在做的鋪排。她一面這麼說着,一面還不住地偷偷打量紀老太太、紀二太太等人的臉色。

即便是在這樣的時候,紀大太太還是在用她的心機。

紀大太太並非是閣老府的嫡女,但是從小到大,乃至於出嫁等等待遇,都與嫡女毫無二致。這些,都仰賴了鍾姨娘。

鍾姨娘沒了,紀大太太擔心紀家人認爲她失去了靠山,從此就看輕了她。

其實,她這是多慮了。

紀老太太從來就沒有看重過她,現在也不會特意看輕她,紀二太太也是如此。

“……不能早晚在老太太跟前服侍了,就讓曉慕媳婦替我給老太太盡孝吧。茜華堂那邊的事兒,也都交給曉慕媳婦操持。老太太、二太太和縣主有什麼吩咐,也儘管找曉慕媳婦。”最後,紀大太太說出了她對家事的安排。

對此。大家自然都沒有異議。

“大太太,節哀順變,多保重身體吧。”等紀大太太告辭,紀二太太就起身送她,一面說了幾句安慰紀大太太的話。

紀大太太也都聽了,還說了兩句感激紀二太太的話。

“老太太跟前,還有勞二太太了。”

“不過是分內的事。說什麼有勞呢。”紀二太太就道。看到紀大太太憔悴的模樣,紀二太太對她還是很同情的。

紀大太太這邊離開萱華堂,就到了茜華堂上房。略收拾了一番,就帶了紀曉蓮姊妹幾個急匆匆往楊閣老府上去了。

紀大老爺和紀二老爺下朝的時候,就聽說了鍾姨娘的死訊。兩人先到萱華堂,給紀老太太請安。隨即就往楊閣老府上去了。

傍晚時分,兄弟兩人才回來。

紀大老爺面上就顯出不大高興的樣子來。在紀老太太跟前坐了一會就走了。

“爹爹,大伯父有什麼心事?”紀曉棠就問紀二老爺。

“是啊,不至於他小岳母沒了,他就把臉拉的馬臉一樣長。”紀老太太也看出紀大老爺的臉色格外不好。也跟着問。

“大哥是跟楊閣老有些小小的分歧。”紀二老爺回答道。

“什麼小分歧?”紀曉棠追問,讓紀大老爺顯出那樣神色的,必然不是什麼小分歧。

“楊閣老要大肆發送鍾姨娘。大哥提醒楊閣老,說是逾了禮制。”翁婿兩人因爲這件事嘀咕了幾句。楊閣老態度很堅持,根本不聽紀大老爺的,讓紀大老爺鬧了個沒趣,因此回來就沒好臉色。

紀二老爺說了幾件鍾姨娘喪事上的鋪排,確實是有些逾越了。

鍾姨娘說到底,只是個妾。如今楊閣老的原配夫人秦氏還在世,這樣大肆操辦鍾姨娘的喪事,是不合規矩的。

“鍾姨娘在閣老府得意了這麼些年,卻一直謹守着規矩,也沒有任何寵妾滅妻的的議論傳出來。”這說明楊閣老的頭腦一直很清醒,很分得清妻妾的區別,可爲什麼在這個時候突然糊塗起來了?

已經有了那麼多彈劾他的摺子,這個時候他不是應該更加小心謹慎纔對嗎?

藉着鍾姨娘的喪事,楊閣老想做什麼?

吃過了晚膳,紀曉棠正和紀二老爺在書房說話,外面就有人進來稟報,說是秦震來了。

紀曉棠隨着紀二老爺將秦震迎了進來。

“……正好在附近路過,想着過來坐一坐。”秦震進了景華堂的書房,就彷彿對自己的書房一般熟稔,自顧在一張舒適的椅子上坐下,微笑着說道。

秦震這樣的路過,在馨華堂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

紀曉棠親自泡了茶來,第一杯捧給秦震,第二杯捧給了紀二老爺,然後才自己捧了一杯,也在旁邊坐了。

“還能喝上曉棠親手泡的茶,若能天天如此,就好啦。”秦震笑道,目光下意識地一掃,就看見了窗前那盆蘭花。

那盆蘭花到了景華堂,竟被紀二老爺侍弄的越發的好了。

此情此景,這盆花,就是唯一的美中不足了,秦震面上神色不動,心中卻暗暗地想到。

秦震來訪,當然不僅僅是爲了說幾句閒話來的。

鍾姨娘死了,不過是閣老府的一個妾,貌似並不值得注意,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他這是有些坐不住了,開始殺人滅口。”秦震慢悠悠地說道。

紀曉棠點頭。

王嬌兒和江妙兒的口供,她們是見過鍾姨娘的。秦震這些天安排的舉措,已經讓楊閣老起了警覺,意識到他的身份有被發現的危險。

鍾姨娘的失足落水,楊閣老悲痛之餘,難免遷怒。紀大太太透露出來的消息,只服侍鍾姨娘的丫頭被處死了兩個,另外還有府中值夜服侍的小廝等人,也都被處罰,死的死,發賣的發賣。

楊閣老的遷怒,絕不是毫無目的的。

而殺人滅口,竟然捨得將恩愛了多年的寵妾,他自己常常說的解語花、紅顏知己給弄死了,楊閣老是真的急了。

“不怕他急。只怕他不急。”紀曉棠就笑道。

楊閣老越是坐不住,越是着急,就會露出更多的破綻。

這些天秦震安排的舉措,目的就在於此。

楊閣老爲寵妾辦理喪事,確實逾了禮制,這一點幾乎立刻就被言官們抓住,又在朝堂上奏了楊閣老一本。

而當言官彈劾楊閣老的時候。這位閣老大人卻並不在朝堂上。因痛失愛妾。楊閣老身子不適,已經向隆慶帝請假不來上朝了,而是在家中一邊養病。一邊親自看着人料理鍾姨娘的喪事。

隆慶帝似乎對楊閣老起了同情之心,在朝堂上接了彈劾的摺子,然後打發中官去楊閣老府上傳旨,讓楊閣老將逾禮制的部分立刻整改。

中官傳了隆慶帝的旨意。態度說得上溫和,隨後還安撫了楊閣老兩句。

這當然不是中官自己的意思。而是隆慶帝的意思。

楊閣老會意,表面上接了旨意,然而行動上卻慢吞吞地。

“這隻老狐狸!”景華堂的書房,秦震、祁佑年、紀二老爺、紀曉棠聚在一起。議論事情的最新發展。秦震就罵楊閣老是一隻老狐狸。

這隻老狐狸不僅殺了他最寵愛的女人滅口,還將這個女人的死利用的淋漓盡致。

“我看他面上雖然哀色不減,但實際上氣色好了很多。”紀二老爺今天又隨同紀大老爺往嚴格老府上去探望。仔細觀察了楊閣老。

“他這是覺得得了陛下的示意,所以不那麼擔心害怕了。”祁佑年就道。

衆人點頭。

然而。楊閣老想要藉此就逃過這一劫,那也是不可能的。

紀曉棠他們的計劃還在繼續。

“他這一招,想要暫避鋒芒,讓我們無的放矢。我們就偏趁他這個空隙,給他致命的一擊。”

楊閣老稱病不上朝,但是彈劾他的奏摺依舊每天都遞送到御前。

韓太后和隆慶帝將這些奏摺都押了下來,然而有一本奏摺,就是帝后,也無法在押得住。

秦震奏本,向韓太后和隆慶帝彙報隆慶初年那樁案子調查的最新進程,一切調查的證據,都指向了楊閣老。

如果這些還不能讓韓太后和隆慶帝動容,那麼隨後秦震遞上去的名冊,卻讓韓太后和隆慶帝都大驚失色。

那是因隆慶初年的科場舞弊案而得意的一部分舉子的姓名和履歷,這些人或是已經被證實與謝氏反賊牽連甚密,或是參與,或是協助了謝氏反賊,還有一部分,雖還還不能最後確認,但也有證據表明,與謝氏反賊有關。

秦震在朝堂上說出了他的判斷。

楊閣老就是謝氏反賊安插在朝廷中的一枚釘子,而那場科場舞弊案,則全是楊閣老的手筆,爲的是一石二鳥。一方面,他可以藉此除掉魯閣老,取而代之。另一方面,則是爲了安插自己的黨徒,也就是謝氏反賊的力量進入朝廷各地方、各部門,以圖大事。

最後秦震還說,這個名單,還是他在有限的時間內,所能調查到的一部分。給他更充足的時間,他才能進行全面的調查,清除謝氏反賊在朝廷中的殘餘勢力。

秦震的奏本,朝野轟動。

隆慶帝當時就愣在了龍椅上。

秦震則是片刻都不肯放鬆,當即就向隆慶帝建議,要立刻捉拿楊閣老進大理寺進行審問,同時派人圍住閣老府,查抄楊閣老的家。

仔細查抄楊閣老府上,一定能夠找出楊閣老這些年爲謝氏反賊效力的更多證據。

秦震慷慨陳詞,然而隆慶帝卻猶豫不決。

“楊卿是朝廷重臣,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效忠朝廷,此事,還需進一步證實,不可倉促行事,寒了老臣的心。”在這個時候,隆慶帝就顯出了他致命的弱點:優柔寡斷。

秦震沒有繼續催逼,卻也沒有後退,就站在那裡沒有言語。

這其實是也是一種無聲的表態了。

就君臣這樣僵持的時候,祁佑年又從站班中走出,說有重要事情要上奏。

而祁佑年的奏本,則讓隆慶帝的頭上幾乎冒出了冷汗。

“陛下一定還記得,陛下調派精兵。押解謝氏反賊頭目七殺上京,卻在京畿附近遭遇北蠻一股兵力,七殺於亂中,押解的兵丁也折損了大半。”

這件事,隆慶帝就是再健忘,也是不會忘懷的。一來這件事就是去年發生的,距今時隔不久。而來。京畿附近出現了北蠻的兵力,直接威脅到了京城。

當時,這可是朝野震動的大事。就是這個時候祁佑年又提出來,包括隆慶帝在內的衆人都是心有餘悸。

“朕怎麼會忘記。祁卿突然提起,是什麼道理?”隆慶帝勉強鎮定地問道。

“當時本來應該是臣帶兵親自押送七殺,雖未成形。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祁佑年告訴隆慶帝,他心中一直放不下這件事。這次回京,更是意外得到了線索。

“那些北蠻,是被人重金收買,故意放進京畿附近。爲的就是殺七殺滅口。”而祁佑年得到的所有線索也都指向了一個人。

這些北蠻兵,是被楊閣老重金收買的。

楊閣老不僅是謝氏反賊在朝廷中的釘子,爲了安插反賊勢力。特意製造了當年的科場舞弊案,還與北蠻暗中勾結。

楊閣老可以勾結一小股北蠻兵力。在京畿附近劫殺七殺,也就可能勾結北蠻大股兵力,劍鋒直指京城。到那個時候,楊閣老與北蠻裡應外合,隆慶帝君臣,以及京城的百姓,只怕還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而大秦江山,一夕之間就可能陷落與反賊與北蠻之手。

事關江山社稷,祁佑年也肯請隆慶帝,應該立刻將楊閣老捉拿歸案。

隆慶帝聽了祁佑年的奏報,又看手中的奏摺,一時間臉色慘白,正猶豫着要不要下旨,站班中就又有人出來說有本要奏。

這次站出來的人,赫然正是靖肅親王秦霖。

秦霖提出了與秦震和祁佑年截然相反的意見,他贊同隆慶帝的說話,楊閣老是朝廷重臣,多年以來一直效忠與朝廷和帝后,沒有確鑿無疑的證據,是不能就貿然地關押楊閣老,更不能去查抄閣老府。

秦霖站出來說話,不僅隆慶帝,就是金鑾殿上的文武百官都暗暗吃驚。這麼多年來,這位靖肅親王來上朝的次數並不多,也就是近來,韓太后和隆慶帝都召了他進宮說話,他才按時來上朝。

即便是這樣,秦霖幾乎從來不再朝堂上發表什麼意見。

當下,就有有心人暗地裡揣測,韓太后和隆慶帝重用秦霖,果然是有明確的目的的,這個目的,自然就是爲了制衡靖安親王秦震。

而現在,靖肅親王的這種制衡作用,就明顯地表露了出來。

兩位親王態度相左,而隆慶帝猶豫不決,當下衆朝臣就都沒有人再向前說話。

“肅王說的不錯,沒有更爲確鑿的證據,朕不能如此對待楊閣老。”猶豫了片刻,隆慶帝就說道。

“陛下,祁將軍查獲的那封信,方纔已經有幾位大人確認,確是楊閣老親筆所書。這難道還不是確鑿的證據嗎?”秦震向上行禮,隨即轉向秦霖,“就是三皇兄,也不能否認,那封信就是楊閣老寫的吧?”

剛纔祁佑年在上奏楊閣老勾結北面蠻人的時候,還向上遞交了一封他在查這件事時得到的一封書信。那封書信,正是楊閣老寫給北面蠻人的某個首領,收買對方派兵劫殺七殺。

這封信,不僅隆慶帝看了,還交給朝堂上的一些重臣傳看了一遍,秦霖也是看過這封信的。

“……筆跡確實與楊閣老的筆跡極爲相似,然而楊閣老的字本就爲天下人所爭相模仿,若無進一步的證據,並不足以定楊閣老的罪。”秦霖說的也是實話,就有人將楊閣老的字模樣的惟妙惟肖,讓人難辨真假的。

“而且,這或許是北面蠻人的反間計,爲的就是除掉楊閣老這位朝廷肱骨,讓我大秦朝野震動,削弱我大秦的實力。”秦霖略頓了頓,就又說道。

一時之間,事情又陷入了僵局。

隆慶帝在龍椅上左右爲難,往下面瞧了瞧,目光就落在另外兩位閣老的身上。

“韓卿家和謝卿家,這件事,你們怎麼看?”

被問到了頭上。韓頤和謝亭章飛快地交換了一個眼神,忙都出班來行禮。

韓閣老和謝閣老倒是意見一致,都覺得以目前秦震和祁佑年所查到的證據,直接定楊閣老的罪似乎略顯倉促,然而就這樣放着不管更不是辦法。

折中的法子,也就是將楊閣老叫到御前來,聽聽楊閣老自己是怎麼說的。

這樣一位朝廷重臣。總得給他一個體面的辯解的機會。

兩位閣老這樣的處置。很得隆慶帝的心,當即就點了頭,打發人往楊閣老府去召楊閣老。

這個時候。就有中官從大殿後面走到隆慶帝的身側,附在隆慶帝的耳邊不知說了什麼。隆慶帝立刻就宣佈散朝,並讓傳旨的中官宣楊閣老到御書房說話。

這樣說完,隆慶帝就起身在中官的簇擁下往殿後去了。

文武百官也只能從大殿中退了出來。

秦震從大殿中退出來後並沒有回府。而是守在了宮門外。

很快,就看見中官領了楊閣老匆匆而來。

楊閣老請假臥病。但隆慶帝下旨召見他,就算是他病倒在牀上起不得身,讓人用牀擡着,他也得來。

這就是所謂的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了。

紀曉棠在景華堂的書房,和紀二老爺一起等待消息。這一天,秦震不斷地打發人將消息傳遞了出來。

楊閣老進宮。大約一個時辰後,韓太后和隆慶帝又下旨。將靖安親王秦震、靖肅親王秦霖和小威武候祁佑年都召進了宮中,這個人在宮中直停留到天色將晚,才相繼出來。

其中,楊閣老是被人攙扶着出來的。

帝后暫停了楊閣老的職,並安排大理寺清查秦震和祁佑年所上交的諸多證據。而在此期間,楊閣老被要求待在家中,閉門思過。

秦震和祁佑年從宮中出來,並沒有回自己的府邸,而是直接奔了馨華堂來。

等在景華堂的書房中坐穩了,秦震才緩緩地長出了一口氣。

看來,方纔在宮中,秦震是並不怎麼氣順了。

比起秦震,祁佑年的面色可以說是平和的。

“王爺別生氣,現在這種情況,不是大家早就料到的嗎?”紀曉棠親自捧上茶來,一面就勸慰秦震。

“雖然如此,然而事到臨頭,依舊讓人氣惱的很。”秦震就道。

能將秦震氣成這樣,方纔在宮中一定還發生了其他的事。紀曉棠沒有直接詢問秦震,而是將目光轉向了祁佑年。

“方纔四哥在宮中,跟肅王爺爭吵了起來。”祁佑年就告訴紀曉棠。

“不提也罷。他爲了與本王爭競,竟連祖宗的江山社稷的安危也不顧及了。”秦震就擺手道。

秦震與秦霖在宮中,是當着韓太后和隆慶帝的面,爭吵到最後,幾乎是爲了爭吵而爭吵了。

紀曉棠幾乎無法想象,秦震還會有這樣的時候,爲了爭吵而爭吵,而且還真的氣的不輕。

這對於秦震來說,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秦震是真的將秦霖當做了對手。

反之,秦霖對於秦震,應該也是如此吧。

“王爺,最後放了楊閣老走的,不是肅王爺,而是太后和陛下。王爺不生太后和陛下的氣,只生肅王爺的氣。在王爺的心目中,似乎對肅王爺期待頗高呢。”紀曉棠一語點破了秦震的心思。

而這個心思,只怕秦震自己也還沒有意識到,或者他是故意沒有去關注這一點。

秦震默然無語,半晌,才笑了。

“曉棠,你說的不錯。當今天下,知我者,非曉棠莫屬。”

秦震對於韓太后和隆慶帝都沒有什麼期待,反而對秦霖有頗高的期待,這件事情本身,也是很耐人尋味的。

當下,紀曉棠見秦震不再煩躁鬱悶,這才說起正題。

“肅王爺站在楊閣老一邊,這一點,王爺和阿佑也該早就料到。”關於張麗蓉的事情,紀曉棠早就對兩人說過了。

秦震也早就派人暗中看着張麗蓉,知道她在變成張麗蓉之前,是被楊閣老的人從霍家莊給接走的。在那之後,張麗蓉是如何從楊閣老的手上到了秦霖的手上,秦震的人卻無從得知。

雖是如此,也已經可以肯定,秦霖和楊閣老是早就有了親密的來往。

楊閣老不僅背靠着韓太后和隆慶帝,還爲自己找了個強大的盟友。()

第182章 自相殘殺第70章 指婚第43章 忠奸人第254章 進京第39章 心思第106章 決斷第145章 回家第157章 喜事第45章 暗戰第81章 坐帳第89章 轉機第216章 暗訪第249章 賊首第45章 多出來的屍骨第155章 禮單第67章 花落誰家第157章 順水推舟第15章 女眷第199章 完美第12章 青雲直上(二)第73章 備嫁第126章 好友第37章 意外的“收穫”第86章 計之深遠第38章 失蹤的新娘第70章 嫌隙第111章 春雨第137章 試兒第80章 慶生第62章 出爾反爾第255章 王的建議第172章 牽絆第86章 專寵第69章 泄露第227章 民心所向第162章 意外第47章 溯源第23章 應變第75章 暗算第154章 敵情第255章 王的建議第105章 和美第79章 心腹事第50章 偶遇第207章 翻臉第82章 鬧新房第67章 花落誰家第5章 茜華堂(二)第227章 民心所向第26章 鳳求凰(二)第137章 說古第148章 家事第110章 縣試第235章 信任第249章 賊首第73章 備嫁第69章 泄露第158章 出人意表第95章 得意洋洋第144章 兄弟第65章 危機第12章 陷阱第81章 得意第31章 嬤嬤VS老太太第98章 填房第61章 驟變第181章 知心第128章 巧遇第216章 暗訪第223章 知己第245章 維護第69章 心術第138章 端午第213章 送信人第130章 合計第86章 專寵第120章 遇險第166章 秋風漸起第221章 仲夏第38章 蛛絲馬跡第53章 結案第140章 長壽麪第149章 奉承第131章 四月第83章 誰輕誰重第124章 皇孫第178章 中秋第82章 相爭第106章 滿月第36章 江家的命數第120章 挑撥第124章 另有內情第133章 疼惜第82章 親情第188章 搗亂的不止一個第93章 宮妃第16章 浪子回頭第55章 救還是不救第102章 過年第150章 毒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