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開端

紀家的事情,不是靠躲避,搬到哪裡就能夠解決的。祁佑年讓紀曉棠一家搬去府城,與穆家同住,也只是方便保護。而這種保護,只能一時,不能一世。

“曉棠,如果你們想要出海,我可以幫忙。”兩人之間沉默了一會,祁佑年突然又道。

紀曉棠擡眼看祁佑年。

祁佑年輕輕點頭。

紀家出資入股出海的商船,這件事已經不是秘密。那些人懷疑他們的身份,自然對他們此舉有另外的解讀。

紀二老爺也曾說過,事到急時,讓紀三老爺帶上她和長生出海。紀二老爺沒有說一家子都走,一方面是以爲他自己確實不想走,另一方面也是明白,如果一家子都走,那就誰都走不了。

如果祁佑年肯幫忙,事情當然就不同了。然而,也只是將付出代價的從紀家一部分人,換成了祁佑年。

即便有祁佑年幫忙,紀家人也不是那麼容易走了。

“阿佑,我不打算出海,我爹爹也是。”紀曉棠告訴祁佑年。

“這樣……,你們留下來,我也不知道都會發生什麼事。曉棠,你想好了嗎?”

“嗯,我想好了。”紀曉棠點頭。

紀曉棠想要留下來,那麼他自然會盡力幫助紀曉棠。祁佑年見紀曉棠心意堅決,自己也暗自下了決心。

“……皇室追查此事,由來已久。四哥還未成年,就被大行皇帝委以重任。當今聖上登位,也曾數次督促四哥。”祁佑年瞧瞧左右無人,壓低聲音,緩緩地說道。

紀曉棠的眼睛就是一亮。她知道,祁佑年這是要將他所知道的來龍去脈都告訴她。

所謂知己知彼,這正是紀曉棠目前所最需要的。

“四哥追查此事多年,已經頗有成效,鎖定了幾處最可疑的人家,重點調查。”

“阿佑,你是說。可疑之人並不僅僅是一個?”紀曉棠彷彿抓住了什麼關鍵。立刻就問祁佑年。

祁佑年點頭。

“大燕餘孽已經非常清楚,就在殺破狼之中。至於大宋皇室的後裔,四哥共鎖定了三戶人家。”祁佑年又輕聲地道。

原來。他們紀家並不是唯一被盯上的人家。這無疑是給他們增添了新的生機。紀曉棠心中一動,隨即就是對祁佑年滿心的感激。

祁佑年將這些告訴給她,是擔了莫大的干係的。

“阿佑……”紀曉棠叫了一聲,然而此刻。相比起祁佑年的付出,任何感激的話都顯得蒼白無力。

紀曉棠沒將話說出口。然而祁佑年的心卻是一顫。紀曉棠對他越是感激,他就覺得越發的無力。他所能夠幫助紀曉棠的,也就只有這些。他想要庇護紀曉棠,庇護住紀家。然而他也非常清楚,在這件事上,他其實無能爲力。

他保護不了紀曉棠。這是讓他最爲心痛的領悟。

也正是因爲領悟到了這一點,他強迫自己將對紀曉棠的深情眷戀深深地埋了起來。甚至在他知道秦震用意的情況下。還竭力勸說紀曉棠收下秦震的禮物。

大秦天下,能夠庇護紀曉棠和紀家的,唯有靖安親王秦震。

“經過多年的追查,四哥似乎認定了你家。”最後,祁佑年又道,“四哥深受大行皇帝寵愛,如今也極得陛下和太后的賞識信賴,將調查齊、謝兩家的大權盡數交予四哥掌握。四哥的調查深入任安府,我正巧在任安任職,四哥將一些事情囑託給了我。”

再加上之前老侯爺也曾經參與過調查,所以祁佑年纔會知道的這麼清楚。

“阿佑,大秦天下這麼大,你來任安應該也不是巧合。”紀曉棠輕聲道。

“如今想來,確實如此。”祁佑年點頭。

“還有,阿佑,多謝你肯告訴我這些。這些對我很重要。”

“曉棠,你不要謝我。我只恨自己不能保護你。如果這些對你有用,我也能夠心安一些。”祁佑年沉聲道。

祁佑年說的這些,對她何止有用,簡直是非常有用。

秦震在調查齊、謝兩家的事情上大權獨攬,而以她觀察秦震的言談行事,紀家的生路應該就在這裡了。

兩人在花廳說話的工夫,外面的天色突然暗了下來,緊接着就起了風。紀曉棠起身,走到花窗前往外張望。

“山雨欲來風滿樓。”紀曉棠慢慢地說道。

天上陰雲密佈,風中卻沒有絲毫的溼潤水汽,顯然不可能會下雨。祁佑年卻點了點頭,他明白,紀曉棠說的並不是如今的天氣。

起了風,花廳中就不好待了,紀曉棠就和祁佑年起身往前面來,迎面就正碰到紀三老爺。原來前面已經準備好了宴席,紀三老爺是奉紀二老爺之命,過來請祁佑年入席的。

“阿佑,你可是讓我好找。”紀三老爺笑着道,一雙眼睛亮閃閃地在紀曉棠和祁佑年的臉上掃過。

祁佑年和紀曉棠都避開了紀三老爺的目光。

“小叔,你帶阿佑去前面坐席。我去陪外祖母。”紀曉棠就對紀三老爺道。

“哦……,好。”紀三老爺點頭答應,一面就帶了祁佑年往前面去。

……

祁佑年在紀家吃過宴席就離開了,徑自去縣衙歇息。這次祁佑年前來,並不僅僅是護送沈氏,給紀曉棠慶生,他身上還帶了差事,有些事情要與謝知縣商談,因此需要住在縣衙。

紀曉棠當然知道,祁佑年身上另有真正要緊的差事。

掌燈時分,紀家諸人就都聚在紀二太太的屋子裡,陪着沈氏等人說話。

紀二老爺先就問穆家豪,任安城周邊旱情如何。

穆家豪在之前的路上,已經看過了清遠周邊田莊的情形,說到任安的情況,他就搖頭。任安府各州縣普遍大旱。其中清遠縣城的旱情還算是比較輕微的。

穆家在任安城外也有田莊,還有穆家寨山裡的果園和山地。

“麥收時只收了往年的十分之三四,如今看情形,秋收只怕有些田地上會顆粒無收。我和父親、大哥算過,能收到過去的十分之一,就已經是老天留情了。”穆家豪告訴紀二老爺。

“外祖母,小舅舅。如今府城中糧食可還充足。如果買不到糧,家中的存糧可還足夠?”紀曉棠就問。

“聽你外祖父說,府城中各糧鋪都還有許多存糧。只是價格漲了許多。”沈氏就道。

“家中的存糧應該夠用到明年的了。”張氏快人快語,緊接着就道,“這還多虧了曉棠提醒,今年田莊上的糧都留了下來。另外還多備了半年的存糧。”

穆家住在府城,習慣是家中只存一個月的糧食。還是聽了紀曉棠的建議,家中才多屯了些糧。至於府城中其他中上等的人家,大概和穆家的習慣相仿。

這些人家中糧食不夠,還可以去買。只是要付出更多的銀錢。難過的是那些貧苦的人家,家中既沒有存糧,又因爲糧價上漲而買不起店鋪的糧食。

而一旦糧鋪的糧食接濟不上。那麼城中就會有大部分百姓要捱餓。

至於城外鄉村人家的情況也是一樣。

紀曉棠心中飛快地算了算,現在看來。穆家人是不至於捱餓,但是日子也不會太好過就是了。

“外祖父、大舅舅和小舅舅的俸祿也不多,倒不必去買高價糧。我家這存糧還不少,本來就存了外祖家的份,這次小舅舅回去,就悄悄帶上些,存夠明年夠用的吧。”紀曉棠就說道。

這樣提早安排,是因爲考慮到後期任安府會亂,從任安到清遠之間來往可就不會如現在這樣便利和安全。同時她也非常擔心,萬一發生什麼,穆家一家子會捱餓。

“娘,就聽曉棠的吧,以防萬一。”紀二太太更是心繫孃家,怕沈氏不肯接受,忙就勸道。

沈氏倒並不是矯情之人,聽女兒和外孫女這樣說了,就點了頭。

張氏和穆家豪見沈氏點頭,心中也是願意。穆家和紀家不同,穆家的田地並不多,平時的糧食一多半是要靠採買的。至於果園中的果子,那是不能當飯吃的。而且今年大旱,山中的果園收成也極爲慘淡。紀曉棠的生日,沈氏很費了一番心思,才蒐集了一車的好果子帶來給外孫女嚐鮮。

若是在往年,別說一車,就是五車、十車也是極容易的。

“姐夫,那我們就不跟你客氣了。”穆家豪向紀二老爺抱拳道。

“不過是我分內之事,略盡孝道罷了。”紀二老爺忙道。這些年,他自覺很是愧對紀二太太和穆家,能夠幫上穆家一些,他心裡很是高興。

“這可好了。”張氏也跟着笑道,“姐姐姐夫還不知道,這糧食的價格漲了,糧食也沒有更好。那有良心的還罷了,不過是些陳米。也有那沒天良的,不知裡面摻了些什麼,哪裡是人吃的呢。”

“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紀二太太就問。

“已經有人買到這樣的糧食了,只是還沒人敢欺負到咱們家頭上。”張氏答道,“這纔開始,等到過了年,青黃不接的時候,還不知道會成什麼樣。”

屋裡的人就都沉默了起來,大家都知道,張氏的話絕不是危言聳聽。

“姐姐、姐夫,”穆家豪沉默了一會,才又開口,“有姐姐姐夫這裡,家裡我們是不擔心的。父親讓我問一問,姐姐姐夫到時候能不能勻出一些糧食來。父親有些老兄弟,還有我們軍中的同僚,怕到時候糧食接濟不上。”

穆家不擔心自己,但穆家也有親友故舊,穆家寨中的族人,軍中的同袍。這些人家裡的境況不如穆家,到時候肯定會捱餓。

“好。”紀二老爺略一思索,就很痛快地答應了。

“小舅舅,你估算出數目來了,我們也好心中有數。”紀曉棠就提醒穆家豪。

“這個還沒算,因爲也不知道姐姐、姐夫這裡的情形,打算先來問問的。”穆家豪摸了摸頭,憨笑道。

“回去就讓他們估算出來,然後打發人來告訴。”沈氏就道,“你們先顧着自家要緊,到時候大家都保着餓不死,就是上上籤。”

沈氏並不知道紀家早就開始屯糧,就想着雖然紀家廣有良田,自給有餘,但也不會有太多的餘糧照顧他人。

“外祖母放心,我們自有安排。”紀曉棠就道。

“這種時候,大家自然是相助守望。我紀家能做到的,必會不遺餘力。”紀二老爺就道。

沈氏欣慰地輕輕點頭,心裡想着穆洪如果知道紀二老爺這樣說,應該會十分高興。至於穆家豪和張氏,則都被紀二老爺的話感動了。紀二老爺雖然是書生,但是說到講義氣、重感情,和穆家竟是沒什麼兩樣。

……

隆慶七年秋

繼南方水患之後,北方普遍大旱,多有地方顆粒未收,民心惶惶。又有北面蠻族也受旱災波及,因此蠢蠢欲動,頗有南下劫掠之意。

大秦王朝內外交困的局面已經初露端倪。

紀曉棠藕荷色的長身褙子外面還披了件水紅色的披風,在幾個小丫頭的簇擁下,正匆匆地走在青石路上。還是深秋季節,卻已經如同往年入冬時一般寒冷了。

穿過一道月亮門,前面便是書房。書房門口服侍的小廝看見紀曉棠過來,一個忙向裡面回報,另外兩個飛跑過來給紀曉棠行禮。

“姑娘可來了,二老爺和三老爺正等着姑娘。”

紀曉棠輕輕點頭,在衆人簇擁下上了臺階走進書房。

書房裡已經攏起了火盆,並不覺得寒冷。紀二老爺和紀三老爺一個坐在書案後,一個則是站在書前,見到紀曉棠來了,兩人臉上都露出笑容。

“曉棠來了,快坐下。”紀三老爺擺手將服侍的丫頭打發出去,親自挪了椅子給紀曉棠。

“都坐下說話吧。”紀二老爺就道。

紀三老爺本來是坐不住的,可看看紀二老爺和紀曉棠,也只得耐住性子,跟紀曉棠一起在書案前坐了。

“爹爹、小叔,是萬家的船隊回來了?”紀曉棠看着要比紀三老爺穩重的多,然而心裡卻並不是不急的,因此剛一坐下,就問道。

第52章 律法第45章 暗戰第56章 親戚第229章 丫頭第132章 親情第94章 各自肚腸第149章 奉承第28章 命案第54章 計之長遠第61章 條件第173章 心病第69章 心術第233章 過年第233章 過年第108章 駕臨第143章 拜年第120章 遇險第165章 乾清宮第219章 原來如此第161章 背地裡第107章 將計就計第92章 恩怨糾纏第102章 過年第37章 風水之說第128章 巧遇第145章 夫妻第98章 填房第39章 心思第150章 毒舌番外一回歸故里第27章 後衙第136章 決心第115章 天倫第110章 權力第199章 完美第153章 拐彎抹角第107章 將計就計第24章 立威第118章 喪命第191章 線索第248章 加官第213章 送信人第144章 書香門第第201章 春寒第208章 底細第171章 偏袒第163章 棠棣之華第107章 將計就計第155章 禮單第59章 太長公主第150章 毒舌第157章 順水推舟第39章 心思第26章 故人第6章 妍華堂第70章 嫌隙第13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60章 慶生第69章 秋風第171章 偏袒第139章 皇親番外一回歸故里第147章 正月第129章 懸案第248章 加官第110章 縣試第60章 太長公主(二)第189章 狠心第144章 書香門第第6章 妍華堂第154章 敵情第82章 相爭第71章 反目第85章 埋怨第100章 臨盆第81章 執念第243章 重情第43章 忠奸人第222章 厚禮第167章 變故第44章 遮掩第245章 維護第235章 信任第209章 狐狸尾巴第146章 皆大歡喜第133章 疼惜第248章 加官第89章 拼酒第250章 不世之功第44章 遮掩第83章 有喜第131章 四月第168章 秘藥第244章 善後第32章 宴請第7章 粉黛爭鋒第217章 玲瓏第94章 各自肚腸第30章 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