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超越諾貝爾

林爲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如同平靜的海面被投入了一枚核彈,不僅僅掀起了滔天巨浪,也將原本在中國人眼中看似深不可測的諾貝爾獎炸了個翻江倒海。

連續數日時間,國內衆多媒體競相報道,再加上林爲民本人接受的採訪,在國內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諾貝爾潮流,幾乎全民都在討論諾貝爾獎。

民衆們除了討論林爲民這個新任的諾貝爾文學獎,也有人關心下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將會是誰。

中國有句古話:萬事開頭難。

實現零的突破,在任何行業和領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些魔咒一旦打破,人們心中的畏難情緒也會被跟着打破,再看原本視之如天塹的獎項,那種高不可攀的感覺已成過往。

當然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於林爲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高度認可和驕傲自豪的情緒。

在社會各界當中,文藝界的反響無疑是最爲熱烈的,林爲民現在可是國內文藝界的扛把子之一。

10月16日,繼幾家權威媒體連續發表了致林爲民的賀信後,滬上《文匯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全球文學視野下的林爲民》。

“林爲民的獲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這並非對他本人而言,因爲林爲民早已在世界文壇證明了他自己。這次獲獎的里程碑式意義,更多的是對中國文學界、中國的廣大作家而言。

它標誌着諾貝爾獎完成了一次轉向,這個成立超過百年、在世界範圍都擁有巨大影響力的獎項終於轉向了中國作家。

這一屆諾貝爾獎肯定的不僅是林爲民作品的非凡文學價值,同時也肯定了中國文學,這對中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都不失爲是一個好消息。

但話要說回來,林爲民得獎是否意味着我們的文學一勞永逸地成功了,意味着西方的偏見和有色眼鏡將從此不復存在呢?

筆者認爲並非如此。

林爲民的成功固然是中國文學的成功,但更是他個人的成功。若我們因爲這次獲獎武斷的認爲中國文學從此走向世界,那就大錯特錯了。

……”

《文匯報》作爲南方媒體的代表之一,對於西方向來是推崇備至的,這次評論林爲民獲得諾獎,難得的顯示出了格局。

既肯定了林爲民的文學成就,也爲中國文學的未來發展獻上了良言。

從《文匯報》的態度上其實也不難看出這個年代很多崇尚西方的羣體,內心更多的還是一種慕強心態。

以前得不着諾獎,覺得人家高不可攀,現在得了,馬上挑剔了起來,活像個攻略女神成功的渣男。

除了媒體上有各種官方機構的致信、權威人士的評論,在林爲民熟識的人物當中也有人通過媒體爲他發聲,其中最積極的當屬馬屁小能手於華。

不過可惜他這回沒蹭上熱度,被謨言搶了個先。

10月20日,《文藝報》發表了謨言爲林爲民獲諾獎所寫的《林爲民獲得諾獎的多重意義》一文。

“……林爲民獲獎具有多重意義。一方面,拉近了中國文學和世界各國讀者之間的距離。中國有一批優秀的作家和優秀作品,因爲語言障礙、價值觀差異,中國文學在國際上的傳播還不夠廣泛,一些外國讀者對中國文學知之甚少。

另一方面,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中國作家林爲民,也會使外國讀者更加關注中國文學和中國作家,激起他們對中國文學的興趣,而這種興趣又會激發國外漢學家下功夫把更多的中國文學作品翻譯介紹到世界上去……”

是以最近這幾天,於華看謨言哪兒哪兒都不順眼,見了面橫挑鼻子豎挑眼,陰陽怪氣。

也難怪於華這麼生氣,他一直防備着佟鍾貴那個濃眉大眼的,誰能料到謨言這個小鼻子疙瘩眼的也能幹出這種勾當來?

但更讓他氣憤的還在後面,僅僅在謨言發文兩天後。

泥轟NHK電視臺記者採訪時林爲民,問道:“您認爲下一位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會是誰呢?”

林爲民沉吟片刻,然後用堅定的口吻說到:“我認爲應該是謨言!”

林爲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不僅是在中國國內造成了強烈的影響,亞洲和世界各國也都在熱切關注着這個新聞。

NHK電視臺是泥轟最早成立的公立電視臺,同時也是泥轟唯一一個公共廣播機構,在泥轟國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多年來,林爲民的作品在泥轟國內一直很受歡迎,此次他因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接受NHK電視臺的採訪,說出謨言是最後可能獲得下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這種話,自然是在泥轟文學界和讀者羣體當中掀起了一陣熱議。

不過林爲民這話引起的更大熱議還是在中國。

NHK電視臺採訪林爲民的報道播出不到兩天,報道內容便被國內媒體轉載,迅速在國內引發了一波熱烈的討論。

這幾天國內恰好有不少人都討論到了這個問題,現在正主兒居然在媒體採訪時做出了迴應,這正順應了輿論潮流,人們順勢討論起了謨言是否具備成爲中國下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可能。

外界議論紛紛,謨言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最不爽的就是於華。

他此時腦袋裡想着:如果《文藝報》上發的要是自己那篇文章的話,那麼現在這個時候被大家討論的那個人是不是就應該是自己了?

當然了,他也認爲自己的這種想法很膚淺,把林老師想成什麼人了?

可萬一呢?

於華嫉妒的不是有沒有可能成爲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更在意的是林老師的認可。

他想不通,我比那個小眼睛差哪兒了?

於華的想法不重要,乘着諾貝爾文學獎的這股東風,謨言被林爲民的一次採訪推到了廣大民衆的面前,獲得了往日難以想象的曝光。

但謨言與林爲民不同,他的作品向來具有一定的爭議性,這一番關注和討論對他來說屬於是譭譽參半。

謨言的這一次出名算是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附帶效應之一,實際上除了國內的輿論,林爲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在全球各國都引起了極大的討論。

作爲近二十年裡,世界文壇上涌現出的極少數具有讀者號召力和作品廣泛影響力的知名小說家,林爲民在世界各國的知名度都是很高的。

他也一直都是近十年以來歷屆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熱門獲獎作家之一,陪跑了這麼多年,此次終於榮獲大獎,自然也引來了衆多新聞界、文學界和讀者羣體的關注目光。

米國知名文學季刊《凱尼恩評論》在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公佈獲獎名單後就發表了一篇由米國知名漢學家史景遷所寫的題爲《林爲民的世界性語言》的文章。

史景遷是米國國內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知名專家的,同時也是《紐約時報》《紐約客》等西方知名主流媒體的特約撰稿人。

“漢語是一種表意性很強的深度語言,而西方的語言則屬於表音性較強的淺度語言。對於西方人而言,中國人的語言和文化幾乎就是一個無法進入的封閉結構,實在是太難理解,也太難掌握了。

而林爲民在其作品當中,做出比較貼近現代風格的改變,既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傳統中國的意味,也達到了讓不同文化的讀者易於理解的簡潔。哪怕是讀者沒有理解其中的奧義,也不影響整體的閱讀體驗。

比如他在作品當中拋棄了很多漢語文學當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意味’,這些東西在具有一定閱讀深度的中國讀者讀起來可能會覺得十分微妙與豐富,但對於難以契合漢語閱讀習慣的外國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其艱難的。

哪怕是很多孜孜不倦、用力甚勤的漢學家,有時也很難深刻的理解很多中國文學作品當中的含義,這也就是中國文學作品很難在海外獲得大量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林爲民的作品在這方面爲中國作家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典範……”

史景遷發表在《凱尼恩評論》上的評論文章具有一定的學術性質,相比他的文章,《紐約書評》上關於林爲民此次獲獎的文章就顯得十分具有可讀性。

最新一期的《紐約書評》上發表了《傳統中國的現代力量》,文中寫道:

“……在這個擁有數千年曆史文明的國家裡,知識分子一直擔任着引領社會進步的角色。時間推進到現在,封建的傳統中國在暴力革命中被推翻,他們脫離了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扼制,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自1978年中國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擁抱世界。但在西方文明主導話語權的世界裡,這種努力要被接受和獲得認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林爲民的出現對於正處於發展中的現代中國而言,是一件美妙的事。他的文字不僅構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同時也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古老與年輕結合的現代中國。他的作品既保留了十足的文化和地域底蘊,也深刻的反映了現代中國的方方面面。

這對外國讀者,尤其是西方國家讀者認識中國、瞭解中國起到了非常大的積極作用,毋庸贅言,林爲民已經成爲了中國面對世界的一張名片……”

託了互聯網的福,林爲民幾乎是沒有什麼延遲便看到海外媒體對於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各種各樣的評價。

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羅傑·斯特勞斯發來的,還有很多是與林爲民有合作關係的其他海外出版社發來的。

因爲合作關係太多,哪怕是每家發那麼兩三份媒體報道或者評論文章,匯聚到林爲民這裡也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縱觀所收到的幾十份海外媒體的報道與評論,對於林爲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都給予了極高的肯定。

畢竟是海外成名多年,又已經陪跑了十年的獲獎者。若這次是爆冷獲獎的作家的話,這些海外媒體早就吵翻天了。

每年關於諾貝爾獎的獲獎名單的討論和爭執不僅是中國媒體慣常的話題,在海外國家也是一樣。

在收到的衆多報道和評論當中,林爲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法國的兩份文學雜誌的文章。

可能是因爲林爲民曾經獲得過龔古爾文學獎,又寫過一篇以法國二戰時期爲背景的小說《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所以法國文學界和讀者羣體對林爲民總是抱有極大的善意和喜愛。

《新文學》是1953年由《超現實主義文學史》的作者莫里斯·納多創辦的獨立文學雜誌,一向以不受任何政治傾向和文學流派控制而爲歐洲讀者所熟知,在歐洲知識界擁有大批擁躉。

這份刊物上發表了一篇題爲《超越諾貝爾文學獎》的文章,看名字就能知道,這篇文章對於林爲民的吹捧是赤裸到毫無底線的。

“神奇瑰麗的想象,豐富細膩的感覺,匠心獨運的形式,汪洋恣肆的語言,精彩紛呈。毫無疑問,早在13年前便已獲得龔古爾文學獎肯定的林爲民已經是世界級小說家。姍姍來遲的諾貝爾文學獎好比是家僕給凱旋而歸的騎士送上盔甲,顯得那麼蠢笨而不自知。

對於這樣一位註定留名世界文學史的傑出小說家而言,諾貝爾文學獎的加冕並非是他本人的榮耀,而是諾貝爾獎的榮耀。瑞典文學院和評委會應該慶幸他們的獎項沒有給的太晚,否則他們必然會淪爲文學史上的一大笑柄……”

第20章 競相傳閱第884章 迴旋鏢第736章 再裝還能裝幾年呢?第8章 斥巨資舉辦的開學茶話會第249章 文學是人學第465章 爲民,你敗家啊!第835章 父親的故事第909章 當面催更第822章 故宮也就那樣第146章 《風聲》第547章 什麼時候這麼牛逼的?第757章 給孩子的第361章 你比他長的帥第845章 《明天別再來敲門》第364章 離了我林爲民——不行第18章 看電影也叫學習第149章 秋天的懷念第540章 春風得意馬蹄疾第51章 《遙遠的山鎮》第529章 希望小學第120章 燕影講課第345章 不幹人事的鄭毅第835章 父親的故事第692章 開幕式上最靚的崽第41章 《當代》編輯部第784章 當了領導,可不好摸魚啊第546章 無愧於‘人民’二字第42章 禮下於人第838章 名導的誕生第68章 同學們第653章 遊山玩水的研討會第934章 再回首(大結局)第523章 值一個雁冰文學獎第544章 影響了一代人第95章 林爲民的取向第389章 劇院,下一部第50章 師生第347章 這錢可怎麼花啊!第667章 多少有點不理智了第337章 你把握不住第835章 父親的故事第866章 爺爺爲我打月餅第367章 蟬聯第547章 什麼時候這麼牛逼的?第403章 爲什麼要這麼寫第75章 明日之星第15章 黃安儀的心思第756章 持萌行兇第500章 上學,就能吃飽飯第202章 那個眼睛小的呦第467章 半步大圓滿第841章 林社長有格局第545章 告御狀第354章 比《李自成》牛第412章 您老收了一個好學生第599章 烈火烹油第584章 新刊物第74章 登上老米的雜誌了第44章 爆肚馮第610章 你不發財誰發財?第625章 豪華陣容第838章 名導的誕生第810章 有功於國家和人民第785章 24歲的總經理第787章 月光下的猹第908章 盈利之謎第167章 餘兆淮:守得雲開見月明第376章 衝擊力太大,需要緩一緩第702章 老幹部行動隊第457章 譭譽參半第872章 小心思第702章 老幹部行動隊第664章 好看纔是最重要的(白銀盟加更二)第665章 林老師帶你發財第675章 瘋狂的粉絲第914章 提車熱潮第20章 競相傳閱第225章 帶領《當代》走向更高的那個人第146章 《風聲》第45章 《埃勒裡·奎因推理雜誌》第770章 阿謀,你學壞了第256章 這個名字好第862章 挖了一座金礦啊第121章 四十年如一日的文青第304章 新編輯的第一堂課第822章 故宮也就那樣第44章 爆肚馮第723章 先發優勢第372章 《嘉靖與海瑞》第612章 你什麼級別?第662章 有點內味兒了第535章 巨大的落差第380章 同行罵街第146章 《風聲》第868章 終究變成了牛夫人第874章 轟動米國第643章 不得諾獎,是獎項的損失第565章 組稿是人情世故第330章 還得是你啊第117章 護犢子的萬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