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推上神壇(白銀盟加更四)

《李建國》一經發表便帶給中國文壇巨大的震撼,讀者、同行、評論家、文學研究者們被小說震動之餘,也在好奇一件事。

這小說的下部,林爲民究竟要怎麼寫?

《當代》刊登出來這部小說的上部,正常是應該預告下部發表時間的,可《當代》卻並沒有提,讀者們去信詢問,編輯部的回答也是模棱兩可,着實令人鬱悶。

讀者們很難不懷疑這不是《當代》在故意吊讀者們的胃口,無恥啊!人怎麼能這麼無恥呢?

編輯部這幫編輯被讀者來信質問,他們也覺得冤枉,這事都是老賀辦的啊,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老賀爲什麼敢這麼幹?還不是因爲人家作者是社長,不對,現在都已經是董事長了,爲所欲爲啊!

當然了,大家也就敢私下罵罵,第3期《當代》的銷量都馬上奔着400萬份去了。編輯部今年的績效可全靠這部小說了,不,不光是今年的,說不定明年的也得靠人家。

可得把林董事長給哄好了,萬一《李建國》下部難產幾年,那可是對《當代》編輯部所有編輯切身利益的沉重打擊啊!

不到40天時間,刊載着《李建國》的第3期《當代》已經突破了360萬份,名作帶給一份刊物的加持是巨大的。

除了刊載林爲民的作品,《當代》已經多年沒有嚐到過這種銷量暴漲的甜頭了,這種感覺實在是讓人忍不住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4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文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讀李建國》。

《人民日報》的頭版刊登的是向來是國家大事,極少出現政治、經濟議題以外的相關內容,突然出現一篇關於小說的文章,讓很多熟悉這份報紙的讀者都感到驚奇不已。

文章並不長,寥寥四百餘字,佔據了頭版大約四分之一內容,內容樸實無華,無非是簡述小說內容,然後再加上一些感受,但最讓人驚奇的是文章署名。

“皇甫平”。

1991年春,《人民日報》上曾發表了一系列評論文章,《做改革開放的“帶頭羊”》《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擴大開放的意識要更強些》《改革開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幹部》……

這一系列評論文章發表後在當時的海內外媒體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同時也在國內的思想理論界引發了一次關於改革方向的激烈交鋒,而這一系列評論文章據說就是在時任滬上市長朱鐵相的領導下發表的。

現如今,皇甫平重出江湖,不是發表改革新思想,竟然是爲了給一部小說站臺,這不禁讓所有了解內情的人咋舌不已。

而有心人細細品讀這篇簡短的評論文章也不難發現,其關注的重點恰恰是小說中所體現的關於改革方面的內容和積極向上的內核力量。

正如文章標題和內容所闡述的那樣,《李建國》的故事體現的正是中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

人們聯想到朱鐵相一直在推行的政策,把兩者聯繫到一起皇甫平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這篇文章也就變得不奇怪了。

《人民日報》上的這篇文章毫無疑問又給《李建國》平添了一波巨大的關注,最明顯的反應就是公務員羣體齊齊出動,到書店爲《當代》貢獻銷量。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林爲民的作品第一次受到這種待遇了,但以前多數都是小說出版以後,像這次這樣,在刊物發表階段便受到如此追捧,確實不多見。

《人民日報》上的文章發表的第二天,林爲民正在開會,下屬進來說有電話,然後在他耳邊耳語了一句,林爲民趕緊起身回到辦公室。

“領導好!”

“確實還沒寫呢!”

“說不好啊,創作這種事不是趕鴨子上架的事,急不來。”

“有時間我肯定寫啊,關鍵現在不是工作忙嘛。單位剛改制,還是您點頭的呢,您不會忘了吧?”

“是是是,寫好了我一定第一個給您過目。”

……

接完電話,林爲民繼續開會,等會議結束之後,程早春好奇的問道:“哪個領導來的電話?”

開會接電話90%以上都是領導的電話,私人事務除非緊急否則少之又少,如果是平級或者下級的事,也用不着中斷會議去接聽。

“朱領導。”

程早春有些詫異,“領導有什麼指示?”

“別瞎打聽,不該問的別問。”林爲民說道。

老程同志碰了個釘子,心中不爽,我還沒退休就可以不尊重我了嗎?

“唉,人沒走,茶就涼啊!”

他陰陽怪氣的感嘆了一句,頓時引來其他人的側目。

林爲民剛要站起只好又坐了下來,“你這嚼老婆舌的習慣能改一改不?”

老程被他挖苦了一句也不生氣,知道這小子是服軟了,豎着耳朵等着林爲民的話。

“是打聽小說下部的事,問我什麼時候能發表,我還沒動筆呢,哪有準兒?”

林爲民說完之後,程早春目露懷疑之色,“真的?”

“問是你問的,說了你又不信。”林爲民不耐煩的說道。

老程這才笑道:“信,我信。哎呀,讓大領導催稿,伱也是文壇頭一號了!”

說着,他還拍了拍林爲民的肩膀,看起來十分欣慰。林爲民叮囑道:“這事別瞎傳啊!”

老程神色莊嚴,“這種事我能往外說嗎?放心吧。”

林爲民覺得自己多嘴叮囑這一句,老程這毛病又不是一天兩天了,他的話能信纔怪。

朱鐵相打來電話親自催稿,估計這事也藏不住,別說是老程了,手下這幫人什麼德性他能不知道嗎?

果不其然,會開完還沒到半天呢,臨下班的時候,林爲民就聽到門衛小周都在討論這件事了。

原本,《李建國》這部小說的影響力還僅僅是侷限於文學範疇內,哪怕文學界、評論界討論的歡,媒體上經常有相關文章出現,那也是針對小說本身的內容。

可《人民日報》這篇評論文章的出現彷彿是吹響了一聲進攻的號角,連着多日,《光明日報》《參考消息》《經濟日報》等多家重量級媒體上均出現了關於《李建國》這部小說的文章。

而且這些媒體所選取的視角也脫離了文學範疇,他們從歷史、政治、經濟、民生等多個角度去剖析這部小說,就是不從文學本身出發,搞的林爲民看到這些報紙上的內容一度懷疑這小說到底是不是自己寫的。

臥槽,這句話還有這層含義呢?這個人物代表的是這個羣體?這段情節表達的是這個歷史事件?

老子牛逼!

這些媒體對《李建國》的解讀讓林爲民有了一種小說提前上了教科書錯覺,雖然教科書他早就上過了。

不管怎麼說,一大批重量級媒體的關注實實在在的讓李建國這部僅創作了一半的小說成了整個四月國內最火熱的熱點新聞之一。

《當代》被成功賣脫銷了,銷量破了500萬份,印刷廠那邊都快來不及印刷了。

讀者們紛紛寫信請願,要求國文社儘快出版小說,在羣衆強烈的呼聲之中,國文社也不敢怠慢,編輯們加班加點的編審校對。

到了下旬的時候,辦公廳方面突然聯繫上了國文社,邀請國文社到人民的會堂去舉辦作品研討會。

國文社接到通知第一反應是懵,辦公廳什麼時候還管小說辦作品研討會的事了?

這很顯然又是特殊對待,估計肯定是哪位大領導特殊關照過的。

林爲民有好幾年沒正經辦過自己的作品研討會了,這回他本來並沒打算搞這種形式,可辦公廳都通知了,你不配合配合,立馬就顯示出一種“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尷尬來,那不是得罪人嘛。

搞吧,不僅要搞,還得搞的場面大一點,人家可是把場地都給找好了,場面不隆重一點也配不上這場地啊!

得到了消息的文協上趕着湊了上來,替國文社出人出力,不用他們張羅就邀請了一堆文學界泰斗。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人家表現出善意,林爲民和國文社總不好拒人於千里之外。

五一之前,《李建國》上部作品研討會如期在人民會堂燕京廳舉行。

研討會主持人是副職領導,多位尚書級領導參與了會議。會上不僅請來了國內多位文壇泰山北斗,還有如今正活躍在文壇上的知名作家、評論家和專家學者,規格盛況空前。

會議現場多家媒體進行了採訪報道,中央電視臺進行了全程攝錄,留下了寶貴的影像資料。

研討會召開期間,朱相蒞臨會議並發表了講話。

當天晚上,《新聞聯播》上出現了朱相參加《李建國》作品研討會的新聞畫面,立刻引發了全國民衆的關注。

翌日一早,《人民日報》頭版更是以全文登出了朱相在《李建國》作品研討會上的講話

——《學習李建國精神,奮鬥美好新徵程》

《李建國》的影響力在如此大規模、強有力的宣傳之下如同一陣狂風,刮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從政府到民間無人不知《李建國》,閱讀、學習這部小說也成了無數老百姓或主動或被動的任務。

就在這個時候,《李建國》上部終於迎來了出版,被擺上了國內各大書店的書架。

小說上架當日,讀者們在書店門口大排長龍,引來了不少地方媒體的採訪。

八十年代以後,書店門口排隊買書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少了,難得碰上一次,媒體們自然趨之若鶩。

在這一天,多個城市都發生了書店庫存被讀者們搶購一空的場景,書店在緊急調配庫存之時,也不忘向國文社打去電話,催促他們儘快加印發貨。

《李建國》上部首印100萬冊,在短短一週之內便宣告售罄,不僅打破了林爲民作品出版的最快銷售記錄,也成爲了國文社和中國出版行業歷史上的最快銷售記錄。

國文社事先想到過《李建國》會受歡迎,但沒想到會這麼受歡迎,面對讀者們的羣情激越,印刷廠方面手忙腳亂的倉皇加印,這個時候他們的效率必須要快,否則就是在給盜版留時間。

正版圖書的發貨效率越快,讀者選擇盜版圖書的機率就越小,這已經逐漸成了印刷廠這些年的準則。

在作品迎來讀者們的瘋狂搶購的時候,林爲民這個作者也被各種輿論包圍着。

朱鐵相這個級別的領導親自給一部小說站臺,這在中國文學史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林爲民也被架到了高臺之上,每天不不得不面對各種媒體的採訪和大量的活動邀請。

連續參加了近半個月的採訪和活動,他感覺疲憊不堪,同時心中又倍感無奈。

在官方的推波助瀾之下,《李建國》這部小說已經完全脫離了文學範疇,正在被一步一步推上神壇。

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第858章 這事,務必鬧大!第349章 《平凡的世界》第242章 訊第624章 底氣所在第366章 怎麼又這麼短啊第604章 都是自己做的孽第444章 爲民有心了第354章 比《李自成》牛第200章 筆會第821章 多謝觀衆包容第737章 中國電影,任重道遠啊!第577章 只此一篇,立成豐碑第561章 體檢查出啥毛病了?第724章 放棄並不是失敗第744章 您這麼搞,我很難辦啊!第365章 我有多努力,你們知道嗎?第10章 讀書人的事怎麼能說賣呢第116章 《霸王別姬》的影響力第533章 不要動,我來第44章 爆肚馮第479章 這孫賊,死要錢!第701章 拆一代第452章 早下手第285章 鐵生,我們不一樣第876章 榕樹下第342章 送人的東西第873章 網絡文學第一槍第499章 有益於人民的人第801章 少賠一點是一點第89章 閉關創作第601章 《一個都不能少》節選第39章 一個字,絕第55章 探病第258章 你小子,不是個好東西第310章 好好的筆會不能毀了第226章 只有我受傷第635章 接班人第368章 提攜年輕人第806章 總有人正年輕第733章 莫非是真的?第336章 香江土特產代購第484章 有風骨第63章 編輯的工作第67章 稿費大盜第165章 要不,我給講講戲?第213章 首屆雁冰文學獎得主第456章 想想都有點迫不及待了第668章 它憑什麼啊?第148章 心好累啊第854章 賣瘋了第434章 天選之女第577章 只此一篇,立成豐碑第927章 《李建國》下部來了第255章 我還是年輕了第916章 沒人比他更優秀第590章 半年變化比十年大第537章 炙手可熱的“年貨”第31章 交流會吹水第308章 再造之恩第361章 你比他長的帥第184章 戲霸是怎樣練成的第698章 不要搞個人崇拜嘛第908章 盈利之謎第642章 拿米刀砸人是吧?第902章 半部《李建國》,一部中國史第98章 喬遷第347章 這錢可怎麼花啊!第592章 也就《倚天屠龍記》的水平第201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424章 下週涿州開會第683章 又停(fang)職(jia)了啊第541章 《狩獵貳》第890章 到時候燒給我第800章 國文社不流行這套第277章 林老師這人,最記仇第422章 眨眼睛第237章 什麼時候才能達到林老師的高度第27章 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第818章 中國式大片第529章 希望小學第305章 寫的,真他麼的好第265章 再見,老米第775章 規格之高,前所未有第910章 新現實主義傑作第896章 管殺不管埋第301章 這稿子發了,我說的第495章 能力有限,先捐100所吧第676章 林總編,那是多好的人啊第219章 三喜臨門第632章 廣撒網,多斂魚第320章 又一個來路不正的作者第860章 小夥子還是年輕啊第784章 當了領導,可不好摸魚啊第109章 燕影教室裡的對話第260章 孫子輩兒的顧問第672章 從了吧第323章 歷史題材的改革文學第472章 大作家的含金量第218章 《懸崖》開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