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竹溜子

一輩子,因爲一場天災,完完全全地改變。

現在,家人都在,自己的腿腳也完好無損,距離那場天災還有一年零八個月,對於陳安來說,這就是個機會,改變一切的機會。

他怎能不高興?

雖說上輩子沒有走出過所屬縣城的範圍,但好歹虛活了幾十年,耳濡目染,仍然知道不少山裡山外的事兒,自然也知道不少在山裡山外邊撈錢的門道,憑藉這些,過好日子,足夠了。

他沒什麼大的本事,也沒什麼大的追求,只是想以一個正常人的方式,重走人生路,領着一家子富足、安康就行。

世人眼中的米倉山只是個多年沒有摘掉貧窮帽子的窮鄉僻壤,實際上卻是實實在在的福地。

早在遠古時期,巴人射虎就發生在米倉山。

三國時期,諸葛亮出師北伐,厲兵秣馬牟陽城,閒暇之餘,將士在附近山中狩獵以補充糧草。

後來,歷朝歷代,米倉道作爲聯繫川陝兩省的重要通道,商行客旅往來不斷。

近代,米倉山因山深林密資源豐富,成爲躲債、逃荒人的天堂。

即使到了六七十年代,遠有營山、儀隴,近有漢中、長赤、正直等地的人口遷入山裡。

其實,他們就是奔米倉山而來。

米倉山無邊無際,山裡有無數的藥材、無數的飛禽走獸,只要手腳勤快,膽大心細,就會有收穫,就能吃飽穿暖活得富足滋潤。

他此時此刻,一點都沒有進城爲了房、車打拼,把自己活得像頭老牛的念頭。

他很清楚自己的情況,沒啥文化知識,比個小學生也強不了多少,看文識字沒啥大問題,再高深的,研究起來就費勁了。就這點文化水平,還大多是村裡兩個玩的很好的下鄉知青的功勞,至於經商,他是真沒啥經驗,只能看以後的際遇再說。

陳安其實也很想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但現在選擇出去,未必有待在山裡混得好,畢竟,山裡纔是他真正熟悉的地方。

或許,在山裡還能活得輕鬆自在些。

山裡人羨慕城裡人的便利生活,殊不知,厭煩了城裡快節奏的喧囂,同樣有不少城裡人羨慕山裡人慢節奏的日子。

在哪兒都是活,圖啥?

不就是圖活個輕鬆愜意嗎?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歸根究底,就一句話:這地兒安逸!

陳安決定就紮在這山裡了,至於外出看世界,得過上些年再說。

何況,在這年頭,山裡山外,貌似區別也不是很大。

這麼一想,他忽然覺得周邊連綿無際的山巒都一下子變得親切起來。

就連自己穿着的大腳趾頭跑出來透氣的黃膠鞋和打着數個黑布、藍布補丁的衣服褲子,都變得舒坦。

今天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

慶祝家人都在。

慶祝自己腿腳完好,能以一個正常人重新開始!

人逢喜事精神爽,當有美味相伴。

略微想了下,陳安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竹溜子,也有了吃竹溜子的第一個理由——高興。

蜀地之人管竹鼠叫竹溜子、吼子或是毛二娃,其肉鮮美,爲蜀中名餚。

歷史上,竹溜子最北到達河北北部,到陝西漢中一帶,後來氣候變遷,不斷向南退縮,最後在長江流域大量繁殖。遇到天災糧食嚴重匱乏,竹溜子卻遍地都是,秦陝一帶的災民就靠着捕食竹溜子度過最爲艱難的時刻。

米倉山屬大巴山,爲川陝交界所在,大巴山屬秦巴山系,而秦巴山系,也是秦嶺這條號稱大地之脊、南北分界線的山系的一部分,正是竹溜子很常見的地方。

竹溜子,可以說是在這山裡,最是容易獲得的野物,也是不折不扣的美味。

想到這兒,陳安興沖沖地下樓。

現在太陽剛出來沒多久,山裡人通常一天就兩頓飯,離吃早飯的時間還很早,今天沒啥事兒,趁着這功夫,到山裡搞上幾隻竹鼠回來,到晚上讓全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頓,也是樁好事兒。

聽着樓板上傳來咚咚咚的腳步聲,火塘邊正在用鐵鼎罐煮着紅苕的瞿冬萍擡頭看向樓梯口,看到陳安下樓,她用火鉗將埋在柴火裡烤着的紅苕扒拉出來兩個:“陳安,紅苕烤熟了,快過來吃。”

陳安走到火塘邊看了下,隨手拿起一個滾燙的紅苕,邊拍邊吹,弄掉上面的草木灰,指甲歘欻欻幾下刮掉燒焦的表層,然後剝掉紅苕皮,露出黃紅的內裡,誘人的香甜氣味逸散開來。

說實在的,陳安對紅苕,有些小時候的特別記憶,可以說是愛恨交織,恩怨糾纏。

打心底裡,他心裡是非常抗拒的。

紅苕是高產作物,在蜀地,畝產可達三四千斤,曾是救荒食物的不二之選。

早些年,幾乎年年都要鬧春荒和夏荒,都是半個多月左右,吃的幾乎都是紅苕幹磨成粉,摻上應季的野菜或是蔬菜做成的菜糊。

到了現在,和苞米一起,一樣是家裡的主糧。

山裡土地貧瘠,地塊不大,沒有後世的高產種子和化肥,自己留種的苞米產量實在感人,但對於紅苕來說,卻是極易生長,而且長得很大很壯實,能很好地補充苞米不足的問題。

至於大米,UU看書 www.uukanshu.net 少想!

紅薯幹,因爲切片晾曬時沒有削皮,也沒有仔細去爛疤、挑蟲眼,全都帶有一絲苦澀味,尤其是蟲眼裡,甚至還有些泥巴,吃上去的口感可想而知。

不過,那時候有得吃就不錯了,實在是不敢挑,挑了的後果就是餓肚皮。

這還不算,陳安還吃過不少時間的紅苕藤。

紅苕藤就是長在地上部分的紅苕葉和莖,後世的城裡人估計很多都沒見過。

在蜀地,紅苕藤歷來是用來餵豬,人不吃的。

但爲了省糧,老媽耿玉蓮會將家裡那五分自留地裡的紅苕藤割回來洗乾淨,下鍋焯一下,撈起來密密切碎,再和用少得可憐的菜籽油炒過的泡酸菜、泡辣椒、泡姜同炒,做下飯菜。

這樣的紅苕藤,陳安吃完不到一個小時,就感覺癆腸寡肚,嘴裡不住流清口水。

現在窮,不比後世,人們爲了調節飲食,追求健康或是改善口味才吃紅苕當粗糧。現在不單白天吃紅苕稀飯,晚飯也是白水煮紅苕片兒湯,經常連苞米麪都不加,還是拌着泡酸菜吃,真是吃得人心(胃)裡發燒。

陳安真是吃紅苕吃傷了,以至於家裡遭災後,哪怕生活不如意,他也有十多年的時間拒絕吃紅苕。

也許正是因爲紅苕與苦難關聯,在巴蜀,“苕”是個貶義詞,罵人“苕”,猶如罵人愚昧、落後、土包子。

但現在,看到這柴火灰裡燒出來的紅苕,他卻又想起,這份香甜,也曾給他帶來過不少美好的回憶,時隔多年,似乎還有些惦念,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第71章 死人?第61章 先廢一腿第59章 成蛇鑽草,成龍上天(正式進入攆山節奏)第22章半夜歸家第9章 天上斑鳩,地上竹溜第8章 在家怕鬼,出門怕水第62章 掏後、鉗耳第50章 消除隔閡第56章 到底是爲什麼第17章 炕很熱第31章 竹林打鳥第61章 先廢一腿第48章 讀過烏鴉喝水的人第47章 鼻孔看人第5章 想吃肉不容易啊第53章 生長緩慢的美味第27章 從火槍開始第39章 出師考驗第5章 想吃肉不容易啊第3章 火上澆油第37章 多少有些鬼祟第22章半夜歸家第23章 沒法過了第23章 沒法過了第6章 不見天,不咬人第60章 倒追蹤第20章 要打獵,還得是雙管獵槍第29章 奔波兒灞和灞波爾奔第52章 豬尿泡第11章 砍腦殼的第8章 在家怕鬼,出門怕水第40章 必須爭第35章 試槍、鐵砂和火藥第12章 長得乖也是被吃的理由?第53章 生長緩慢的美味第1章 何嘗不是一種新生第33章 一鳩勝三雞第69章 巴山背二哥第24章 人要吃飽,狗也要吃飽第68章 硌晃了第32章 不想無端造孽第6章 不見天,不咬人第56章 到底是爲什麼第56章 到底是爲什麼第45章 掘過墳?第66章 莫說話第35章 試槍、鐵砂和火藥第13章 小生意也不簡單第9章 天上斑鳩,地上竹溜第35章 試槍、鐵砂和火藥第36章 怎能不上心?第3章 火上澆油第14章 青川犬第21章 是好狗,它就能明白第45章 掘過墳?第62章 掏後、鉗耳第51章 殺年豬第17章 炕很熱第25章 招財、進寶第40章 必須爭第19章 狗眼看人低第10章 盤龍灣第63章 不管是人情還是錢,都是賺第37章 多少有些鬼祟第51章 殺年豬第3章 火上澆油第66章 莫說話第52章 豬尿泡第31章 竹林打鳥第9章 天上斑鳩,地上竹溜第23章 沒法過了第52章 豬尿泡第19章 狗眼看人低第10章 盤龍灣第64章 喊個錘子第47章 鼻孔看人第16章 山林遍地寶,林中盡窮人第15章 是軟是硬,也得分人撒第70章 打公不打母,打大不打小第6章 不見天,不咬人第64章 喊個錘子第49章 就沒有麻辣解決不了的問題第1章 何嘗不是一種新生第13章 小生意也不簡單第8章 在家怕鬼,出門怕水第67章 各有分工第32章 不想無端造孽第42章 本能的恐懼第27章 從火槍開始第69章 巴山背二哥第34章 火槍製作第68章 硌晃了第49章 就沒有麻辣解決不了的問題第18章 年輕的感覺第30章 去過錦城的人第39章 出師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