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回 五大水庫造出淠史杭灌區

感謝書友高佬zhong打賞!

【233】五大水庫造出淠史杭灌區

聽完小強的話,錢正英已經不再懷疑了,這話說的這樣專業,已經把新發下來的《水利工程加固》一書上的要訣說的清清楚楚了。

錢正英說:“我們現在就是按照這個路子在做,以前我們沒有振衝機,全靠民工用土堆壩,然後民工組用石頭夯實散土,效率實在很低。現在我們有了足夠的鋼筋水泥和工程機械,甚至還有了振衝機和水泥加固樁,我覺得完全有把握度過中央預測的今年的十年一遇的大汛期。不過我有一個疑問,爲什麼我們不按照這個潤河集水利樞紐工程的方案設計,來修建潤河集大壩呢?爲什麼要選用王家壩這個設計方案呢?專家既然選擇王家壩方案,爲什麼還要費很多功夫讓蘇聯專家設計一個潤河集大壩方案呢?”

小強心說,爲了讓你們看明白,不至於把潤河集分水閘修錯,我特意把歷史上選用的蘇聯專家的這個方案也從國家工程資料庫裡買了來。可是這個蘇聯專家設計的潤河集大壩工程,它的主體設計是有問題的,最終後果還很嚴重。1954年淮河全流域大洪水時,比1950年這次10年一遇的水患更加猛烈的40年一遇的淮河全流域大洪水可是把潤河集的大壩都完全沖垮了,淮河決堤造成2000多人死亡!這個蘇聯專家的潤河集大壩方案根本就是個急就章,大而無當,只有分水泄洪閘這個項目還有點價值。

這個潤河集大壩的方案給新中國帶來的教訓是慘痛的。沒有經過幾年認真的調研,只是蘇聯專家來視察兩三個月後就搞出的東西,對新中國來說完全是個迷信“洋柺棍”的慘痛教訓。水利工程最忌諱的就是大壩選址錯誤,選址都選錯了,能有好結果嗎?最終新中國在土專家幾年的辛苦踏實調研下,定下了自己的王家壩方案。規模不大卻最終被譽爲淮河第一閘,不但可以攔阻蓄洪,而且歷史上15次開閘放水泄洪進入蓄洪區,成功達到了防止水災的設計初衷。

小強糊弄道:“我覺得蘇聯專家的方案有問題。潤河集相比王家壩有些太靠下游了,大壩完全經不起特大洪水的衝擊,而且工程量太大。以我看來,淮河流域可能在1954年就會有更大規模的,40年一遇的洪水,到那時候,先天不足的潤河集大壩就成了失敗設計,很可能要垮壩。所以專家組最終決定,在更加靠上游的王家壩修建小型水壩和分水泄洪閘,爲了保險起見,同時在潤河集加一個分水泄洪閘,但是就不在潤河集再建一個大壩了。我們可以借鑑外國專家的設計,但是絕不能依賴“洋柺棍”,我們如果不丟掉心理上的“洋柺棍”,就不能走出自力更生、讀力自主的道路。”

錢正英聽完後更加熱切的看着小強道:“491工程的這些專家真了不起!這種綜合姓的,要調研幾年才能設計出的大壩圖紙,他們在治淮委員會剛成立就做好了,還能看着圖紙就能分析出蘇聯方案的弊端來。小強同志,你一定要代我轉達我們所有工程人員的敬意,謝謝你!”

曹小強厚着臉皮答應道:“計劃雖好,但只有落實了才行,等今年汛期一過,淮河流域綜合治理纔算真正開始。”

錢正英問道:“不知道中央還有哪些工程計劃呢?”

小強按照491工程整理的資料說道:“淮河的汛期和枯水期相比,水量增加的幅度非常大,這是來自極北高寒地區的蘇聯專家想象的,因此不能像蘇聯專家設想的那般,一個大壩加一個泄洪閘就搞定。

汛期之後,我們要從淮河上游的支流開始整治,修建佛子嶺水庫、梅山水庫、磨子譚水庫、響洪甸水庫、龍河口水庫,這五個重點水庫,從源頭上把淮河管起來,從源頭上把上游大別山區的洪水圍蓄起來。這五個重點水庫一旦修建完成,淮河就從源頭上被我們控制住了。

這個佛子嶺水庫,修成之後每年發電量就有9350萬度,梅山水庫修成後,一年發電量可達1.6億度,磨子潭水庫的發電量有5800萬度,響洪甸水庫能發電1.5億度,龍河口水庫發電量大約1000萬度,五個水庫加起來的發電量就有4.7億度電。單從防洪來看,佛子嶺水庫最重要,可謂是淮河第一壩。”

董副總理驚訝的道:“現在全國的年發電量加一起也不過43億度電,這三個水庫竟然能發電4.7億度!竟然能有去年全國總髮電量的一成還多?”

小強點點頭,繼續道:“配合這五大水庫工程,淮河中上游其他支流還要修建一系列的配套小水庫和泄洪水閘引水渠,汛期防災平時灌溉。我這裡有一張圖,可以給大家看一下。”

說着,小強取出一張水系標註清晰的後世水利工程分佈地圖來,交給錢正英。

錢正英越看越驚訝,說道:“中央的專家竟然已經完成了勘測,所有選址都完成了?這……這是怎麼辦到的!”

小強笑眯眯的滿懷敬佩的心想,這可是你們這些新中國水利工作者懷揣乾糧手扶柺棍,用鐵腳板一寸寸丈量全流域得到的最終成果,我只是把你們幾十年來的工作成果提前還給了你們罷了。

尤其是這五大水庫,修完之後新中國便多了個“淠史杭灌區”,爲中華平添1000萬畝灌溉良田。

在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題詞感召下!安徽人民迸發出最大的熱情,要向偉大領袖獻禮。

被戲稱爲乞丐之鄉的安徽,被稱爲“乞丐頭子”的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帶領安徽軍民總動員達4億個工曰!在經濟困難、物質匱乏、技術設備落後,沒有工程機械的條件下,就用十字鎬和獨輪車,肩挑手擡,開挖了六億立方米的土石方量。要知道,後世三峽工程的開挖總土石方量加上總混凝土用量在一起不過是1.5億立方米,而主席領導的中國人民卻居然純用人工,完成了四個三峽工程!這就是依靠人民而得到的力量,也是隻有完全紮根人民的黨才能動員的出的力量。在今天看來,這種奇蹟簡直完全不可能複製!

這個淠史杭灌區修好後,全世界英美法三十多個國家來觀摩,很簡單,因爲不相信……可是事實擺在眼前。而這其中的龍河口水壩是粘土心牆沙殼壩,完全土法築成,最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爲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壩。

第五十三回 B-24兇猛第三百二十三回 公平是靈魂第六十四回 斷線的風箏第三百回 56號汽油第二百八十二回 強賣殲七與強買風洞第三百八十六回 無可匹敵第三百五十二回 爲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第二十五回 航空工業部第一百九十六回 戈壁神兵第二百三十九回 大戰前夕第三百一十八回 黃道12宮……第二百二十七回 一顯四譜第二百九十一回 16萬人!第一百九十三回 公私合營瑞蚨祥第一百五十五回 加農炮集羣第三百九十九回 整風第一百一十六回 65年式陸軍火力進化完成第一百七十九回 1950的70668第三百二十七回 波詭雲譎第二百九十回 倒欠???!!!第二百六十二回 臺灣和平解放第二百一十七回 左營大轟炸第二百四十二回 土的掉渣的機械化裝甲集團軍第一百八十二回 抵押藍寶石第三百八十二回 混凝土式防守反擊第二百八十三回 雷達工業第二十回 歷史變了第三百一十二回 相機第一百三十七回 拉弗伯雷圓圈第二百零六回 勝利大逃亡第三百七十四回 胡廣得新生第三百七十六回 麥克的野心第二百三十九回 大戰前夕第二百八十四回 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不能倖免第二百五十五回 豬突的鬼子第三百二十六回 35萬所小學!第三百八十二回 混凝土式防守反擊第一百八十九回 去朝鮮該帶些什麼?第四十五回 燈亮了第二百九十九回 提前三十年誕生的國民車第一百六十一回 218師寸斷而散第十一回 私人醫生第一百五十九回 包圍14師第三百五十八回 頂高頂高的菩薩第二百九十二回 年產六萬輛中卡第三百五十八回 頂高頂高的菩薩第六十三回 自力更生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二百四十七回 一定要解放臺灣第九十四回 下雪了第一百七十七回 洛陽營對75軍第三百四十九回 買樣機技術儲備,求斯貝一飛沖天第三百三十二回 演砸鍋的處女秀第二百二十一回 進攻前夕第四百零九回 細細一算不夠花第一百一十三回 全面換裝第三百零八回 參觀國棉十七廠第三百三十一回 亂紛紛中齊亮相第一百七十七回 洛陽營對75軍第八十回 藥品採購第一百八十二回 抵押藍寶石第一百九十二回 壽福雲棉布店第三百九十回 小炮犀利第一百八十八回 大審查第三百六十七回 燃燒的半島第八十七回 臘梅第三百零九回 震撼!全自動紡紗流水線!第三百三十九回 粟司令嚴正交涉,陳大將虎膽入越第三百二十二回 丹東新機場第二百二十五回 坦克大戰第三百九十八回 亞供的決議第四百一十七回 農村第二十回 歷史變了第三十七回 三笑第二十二回 空軍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三百四十五回 傷亡慘重重佈陣,佈防詳圖圖總攻第五十九回 有這麼個畜生第二百五十一回 “mesm”巨型計算機第三百三十七回 麥克阿瑟釋戰犯,保衛和平大簽名第三回 小富辭職第一百一十三回 全面換裝第三百零一回 定位混亂的豪情第一百二十三回 富貴招人恨第一百零五回 三劍客第十一回 私人醫生第四回 這纔是生活第八十五回 運輸處第三百零七回 12平方公里的蘭州倉庫第二百五十六回 暴走的73、74團第四百零二回 仁川偵察隊第二百七十九回 誠意第三十四回 “窮人的重武器”第一百四十七回 十二萬守軍第一百八十一回 列車生活第三百一十五回 四巨頭第三百二十八回 美國參戰第三百一十五回 四巨頭第一百五十三回 死亡的航跡第二百九十回 倒欠???!!!第一百四十一回 熊焰和李四九第二百三十一回 輝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