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轉移

“神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站在一處廢墟旁,看着周圍那些還在救火的人們,在附近一家學校裡擔任教師的山村看着已經被大火燒成紅色的天空悽聲道。

一百五十多架h-40轟炸機攜帶的一千多噸凝固汽油彈,將東京燒成了一片火海,然而面對這次轟炸日本人卻是毫無差距。

不過這也難怪,畢竟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日本本土還從未遭到過一次襲擊,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雖然很早就已經進入了戰爭狀態,但是本土的國民對戰爭其實並沒有很大的警惕性。

至於空襲和轟炸什麼的?

如果是h-3的話,想要轟炸日本本土或許還沒什麼,可是想要轟炸東京就實在是太勉強了,再加上過去的時間裡國防空軍的轟炸機別說是東京,甚至就連長崎也沒有轟炸過一次,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自然也就沒想過會有這麼一天。

再加上此時的日本,尚沒有雷達這樣的裝備,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預警,於是,這一次的事情發生了…

面對h-40機羣的轟炸,日本人就好象被人用木棍敲到了一樣,只是一陣頭暈目眩卻連一點反應都沒有。

另一方面,面對着在空襲當中遭受的損失,無論是東條英機還是其他的內閣成員也都是欲哭無淚。畢竟這一時期的日本也不過才八千多萬國民,一下子就傷亡了十多萬,無論從哪個角度上看都絕不算小。

事實上,在歷史上美國對日本的空襲當中。常規的燃燒彈所帶來的損失甚至比原子彈還要大。

與此同時,雖然目前日本方面還沒有將空襲的損失統計出來,但是看着東京現在的樣子,其他幾個交戰當中的強國也都在爲戰略轟炸機和燃燒彈的威力吃驚着。

甚至就連已經研發b-29,並且開始準備對b-29進行試飛的美國人。也沒有想到戰略轟炸機的威力竟然能大到這個地步。

不過這也難怪,畢竟過去美國裝備的b-17轟炸機無論是在航程上還是在載彈量上都不如b-29,不過更重要的卻是,在b-17研發出來的這些年裡,世界。尤其是美國的臨近地區一直都沒有爆發過規模較大的戰爭,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自然也就沒有實戰測試一下的機會。

當然,h-40機羣能夠發揮出這麼大的威力,和東京的建築羣都是木製的也有很大的關係,畢竟木製建築和凝固汽油彈結合起來,完全能夠配合出火上澆油的程度來。

不過讓人比較吃驚的卻是,日本人的建築模式居然一直都沒有發生過改變。

要知道發生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可是曾經引起過十多萬人的死亡。當時地震發生在中午,許多人正在用火煮飯,導致地震發生後許多地方都發生大火,增加損傷和死亡人數。另外日本北部能登半島附近沿海的颱風帶來的強風,導致大火迅速蔓延。一些大火逐漸席捲整個城市。許多人因爲他們的腳陷在熔化的柏油路里而遇難,而最大單一傷亡災難發生在陸軍本所被服廠跡地(現在的橫網町公園),當時大約38,000人擠進東京市中心這一個空曠的空地,被後來引起的火災旋風燒死。由於地震造成水管破裂,直到9月3日上午,在將近整整兩天之後才撲滅大火。許多逃到避難所或防空洞的市民在大火中喪生。

另外除了大量的平民傷亡外,地震也造成多位皇室成員死亡,時年17歲的閒院宮載仁親王第四個女兒寬子女王、身在藤澤市的東久邇宮稔彥王第二個兒子師正王與鎌倉的賀陽宮邦憲王第二個女兒佐紀子女王都因房屋倒塌而身亡。

至於大正天皇和貞明皇后。因爲當時這兩個人都在日光,所以反而沒有遭到任何的危險。

本來嚴光以爲日本人會吸取大地震中學習到的教訓的,至少是將大火燒過後的地區的那些木製建築,重新建成其他結構的,然而在地震後日本人在東京卻依然使用者木製結構的建築。

或許是因爲日本人覺得,像關東大地震那樣的地震。不可能再來第二次了吧…

或許也正是因爲這種想法,導致了後來的東京大轟炸…

至於嚴光…

既然日本人自己都不吸取教訓。那嚴光也只能毫不客氣的讓空軍的人準備燃燒彈了。

————————————————————

對東京的空襲對日本軍民的士氣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因爲這是日本本土半個世紀所遭受的第一次襲擊,而且還是這麼慘重的襲擊,不少日本人甚至已經開始懷疑日本究竟能否獲勝了。

另外也有大量的日本軍民,強烈要求東條政府對中國展開報復行動,只可惜,此時日本並沒有像h-40這樣的轟炸機存在,就連h-3這種b-17一級的戰略轟炸機也沒有,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報復了。

至於用海軍的艦載轟炸機,派出聯合艦隊對中國的沿海城市進行轟炸…

在中國的海岸線上,有着大量的巡邏機在進行着巡邏,想要不被他們發現就駛入中國領海實在是件難如登天的事情,而如果被中國人發現的話,中國國防空軍的陸基空軍就是將聯合艦隊全部擊沉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更何況就算報復行動成功了,人家只要尾隨着進行報復的艦載機回去,就能發現聯合艦隊在什麼位置,到時候…

估計聯合艦隊也就成爲歷史了。

雖說聯合艦隊在這個時代絕對是第一流的艦隊,但是艦載機畢竟是幹不過陸基戰機的,就好象f-35幹不過f-22一樣(1對1的情況下),而冒着讓聯合艦隊全軍覆沒的風險。就爲了進行一次報復?

在歷史上東條英機的評價的確不高,但是至少他還沒有腦殘到這個地步。

不過東條英機沒有許可報復行動,不代表轟炸就不會繼續。

在稍後的數日裡,不但h-40組成的轟炸機羣再次光臨了東京一次——————當然,由於這次日本人有了準備。而且該燒的也燒的差不多了,所以損失並沒有上一次那麼大,而且在空襲的過程中還擊落了多架h-40轟炸機。

除了h-40機羣光顧了東京一次外,由h-3組成的轟炸機羣也光臨了長崎等城市。雖說這些轟炸機想要轟炸東京的話,多少有那麼一點勉強。但是如果只是轟炸長崎什麼的話,到是沒有問題。

不過由於h-3的性能不如h-40,因此在空襲的過程中,h-3付出的損失比較多,不過這些損失和日本人的相比就不算什麼了。

大規模的轟炸,使得日本原本就不怎麼發達的工業遭到了嚴重的損失,雖然這個時候從南洋和澳大利亞搶掠的物資。還在源源不斷的運往日本本土,但是日本將這些物資轉換成成品的能力卻嚴重受損。

另一方面,也是因爲轟炸的關係,使得日本開始向德國索要防空方面的技術。

當然,用索要來形容或許並不正確。正確的講應該是交換。

不過並不是用技術來交換,雖說日本在這個時代而言,技術也算是不錯了,可是和德國相比還是差距相當的大,所以日本和德國交換的主要是資源,也就是說是用資源交換技術。

另外日本在戰場上俘獲的一些新裝備。通常也都會通過潛艇等方式,交換到德國人的手中,比如說上一次的自動步槍…

一杆自動步槍就想交換到雷達方面的技術。這多少有那麼一點異想天開。不過考慮到日本盟友的身份,再加上日本提供的那些資源,似乎分量也就足夠了。

然而遠水解不了近渴,在日本同德國正在進行磋商的時候,日本本土幾乎每隔兩天都要遭到一次轟炸。

另一方面,轟炸機的指揮官也改良了轟炸的方式。

最初h-40轟炸日本的目標以軍事及工業設施爲主。h-40多數在日間從9000多米左右的高空進入。使用儀器進行精確投彈。但是日本本土上空經常有強烈的氣流,令到這種空襲難以發揮成效。事實上如果不是轟炸機使用的是燃燒彈的話。恐怕較大規模的破壞都不會有。

而新的指揮官卻改變了這種空襲方式,讓h-40在晚間從1500至1800米的低空進入日本。新的指揮官認爲在夜間,日本戰機並不足爲懼…

事實證明,他是對了。

同時,由於h-40等戰略轟炸機發揮的巨大作用,國防空軍對採用噴氣式航空發動機的戰略轟炸機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畢竟噴氣式飛機無論是在速度還是在高度等方面,都遠遠超過採用活塞發動機的h-40。

不過大型轟炸機的難度和複雜度畢竟要高於戰鬥機,再加上項目也是剛剛纔上馬,所以段時間內恐怕是無法見到這種轟炸機的面世了…

————————————————————

國防空軍對日本本土的狂轟濫炸,使得日本人遭到了極大的損失,好在很久以前日本人就已經對中國空軍,尤其是空軍所裝備的大型轟炸機有了很大的戒備心理,爲此甚至提前研製了四式戰鬥機等能夠截擊h-40的新式戰鬥機和截擊機。

因此在空襲的過程中,國防空軍也損失了不少的轟炸機。

再加上h-3的性能還不如h-40,而在日本陸航當中有不少的戰鬥機都能對這種轟炸機進行截擊,因此h-3的損失還要比h-40多出十多倍,當然,很明顯的是,h-3的數量也要比h-40多出十倍,而且就算轟炸機部隊的損失再多,也不可能比日本人的損失更多。

另一方面,在本土飽受轟炸的同時,日本人也開始考慮將工業轉移的想法。

當然,並不是說將工業轉移到東京以外的地區什麼的。畢竟那麼點距離根本算不上轉移,也根本無法對國防空軍的轟炸機造成什麼威脅。

日本人所謂的轉世是指,將工業轉移到澳大利亞等新佔領地區去…

h-40轟炸機的面世及性能都讓日本人大吃一驚,但是如果說h-40轟炸機能夠飛到澳大利亞去的話,日本人卻是一點都不相信。

如今日本本土幾乎每天都在遭受轟炸。與其將資源浪費在不斷的修補當中,到不如果斷的將工業轉移到澳大利亞去,這樣一來相信國防空軍也沒有辦法了,何況澳大利亞本身也有相當程度的工業基礎。

何況日本政府本來的打算,不就是鞏固在南洋和澳大利亞的統治。並且憑着着這些地區的資源和縱深,同中美對抗嗎?

當然,這麼做的話肯定是會有很大爭議的,不過在爭議的同時,少部分的工業卻已經開始向澳大利亞轉移了。另一方面,日本人在佔領了澳大利亞後也沒有閒着,在佔領澳大利亞的同時。對澳大利亞工業進行恢復和擴建的工作就已經開始了,到了如今澳大利亞的工業已經恢復到了原有的水平。

而憑着澳大利亞自身的資源優勢,如果日本本土真的投入人力物力來擴充澳大利亞的工業實力的話,那麼澳大利亞到真的可能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許多。

————————————————————

對日本人打算將工業轉移到澳大利亞去,然後將澳大利亞作爲背後支柱的想法和行動。嚴光等人也很清楚,不過清楚是清楚,可是嚴光等人卻沒有一點動作。

或者說,就算是想有動作,也是沒法做。

原因很簡單,澳大利亞實在是太遠了。

而且澳大利亞本身地廣人稀。700萬的人口,在戰後只剩下五六百萬,這五六百萬都集中在有限的城鎮當中。所謂的抵抗組織簡直少的可憐,而且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威脅。

因此就算明知道日本人打算做什麼,嚴光他們也只能坐在那裡看着,除非h-40的航程能夠在中國同澳大利亞之間來一個往返…

不要過事實上,不要說是從本土出發了,就算是從越南出發h-40的航程也不夠。要知道越南距離澳大利亞最北端的達爾文可是有三千七百多公里,一個往返就是七千多公里。而h-40的作戰航程卻差了不少。

何況澳大利亞的工業和人口,幾乎都集中在悉尼和墨爾本這兩個城市,而越南距離澳大利亞第三大的城市布里斯班也有六千六百公里的距離,距離悉尼更是有六千八百公里的距離,至於墨爾本?

咳,墨爾本的話反到是距離近了一些,差不多有六千七百公里的距離吧。

雖說如此,但這麼長的距離對h-40來說依然是太長了,事實上h-40的運輸航程也不過才9000公里而已,飛到澳大利亞的話到不是沒有可能,不過想再飛回來的話就實在是不太可能了。

雖然日本將一部分工業開始轉移到澳大利亞去,多少有些麻煩,至少將來就算再怎麼轟炸日本本土,也只能對日本的老百姓造成傷亡了。

而且如今日本的戰線幾乎都轉移到了東南亞,從澳大利亞進行支持的話,或許還會更方便一些。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因爲此時國防軍的先期部隊已經進入印度了。

“不過這些英國人還真是不識相啊…”

坐在一張太師椅上,蔣百里如此道。

“是啊,日本人都已經打到印度中部了,他們居然還不願意讓我們進入印度…”

蔡鍔也點點頭道。

“提防心理的確是太重了一些。”

“這也難怪,畢竟如果換作是我們的話,我們也不會將一羣未來的敵人放進自己的家裡的…”

“問題是…”蔣百里呵呵一笑。“他們不放,難道我們就進不去了嗎?”

他們說的並不是緬甸的事,而是另一邊的…

和後世不同,這時的中國已經將領土擴張到了中亞,在後世中亞一共有五個國家,分別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而塔吉克斯坦同印度的距離卻是很近的,雖然兩個地方的中間還有一個阿富汗存在,但是阿富汗的這塊土地卻只是如一塊薄片一樣,因此如果需要的話,國防軍完全可以十分輕易的越過這片土地南下到印度。

事實上國社政府也是這麼提出的。

在位於泰國的國防軍開始陸續開進緬甸後,國社政府也向英國政府提出了請求,希望英國政府能夠允許國防軍南下進入印度,協助英國政府進行防禦。

不過可惜的是,英國政府對國社政府的“好意”卻絲毫沒有要領情的樣子,在接到了國社政府的請求後不但直接回絕,甚至還從本來就十分有限的兵力中,抽調了一些出來在印阿邊境佈防…

當然,他們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日本人的步伐又推進了不少…

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105章 麻煩第451章 內跳反的泰國人第136章 大月薰第69章 東路同志軍第216章 濫發淫威第198章 商談第42章 寒風凜凜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109章 我要吃餃子第386章 加特林機炮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12章 麻將第302章 清掃第403章 移民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46章 倒黴第138章 北伐第178章 處置第248章 飛機第120章 無憂第461章 澎湖列島第305章 火焰第344章 裝甲部隊的完美首站第405章 擔心第7章 記住你了第3章 倫敦第233章 奧斯曼土耳其第17章 江上(一)第135章 銀元第81章 難看第177章 過錯第176章 電報第450章 泰國人的小心思第102章 資州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274章 旗人第114章 美味(下)第394章 爛攤子第432章 藏品第五百一十六章第482章 血戰博多河第248章 飛機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448章 炮臺淪陷第283章 日置益第358章 庫頁戰役第509章 目標:澳大利亞第219章 沉港第307章 準備第479章 鬼子來了第156章 挨噴第204章 佈局第455章 中國同盟第57章 崩盤第343章 出戰 裝甲部隊第204章 佈局第6章 當頭炮第91章 反應第88章 圖紙第166章 像豬一樣蠢第91章 反應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482章 血戰博多河第五百一十三章第25章 趙爾豐第461章 澎湖列島第334章 新的目標,美索不達米亞!第12章 麻將第520章 刺激第15章 工廠第487章 空戰第410章 會面第126章 表單(上)第36章 一千八百萬第131章 75小姐第84章 川東第159章 狗大戶第四百零四章第487章 空戰第91章 反應第95章 談判第251章 漢口第305章 火焰第497章 南洋羣島第478章 轟炸北京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二百九十四章 議論第265章 合肥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422章 交換法案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183章 政黨第498章 背黑鍋第380章 告一段落第313章 反攻第492章 戰鬥第500章 VX毒氣第409章 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