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預警機

暫且不提那個撿肥皂的典故,在做好了全部準備後,南雲忠一指揮着聯合艦隊向夏威夷駛去。

這支由6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組成的編隊,從千島羣島啓航東進。

爲了儘可能的增加隱蔽性,山本五十六選擇的是冬季多風,往來船隻較少的北航線,並且採取無線電靜默等隱蔽手段。

在航母艦隊的旗艦“赤城號”,南雲忠一中將正端坐在艦橋觀看着海的日出。

和後世許多人想的可能有些不同,的確,山本五十六確實是“空襲珍珠港”策劃者和指揮者,但是真正的實施者其實是南雲忠一,而山本五十六這個策劃者其實並沒有跟隨艦隊一起行動——————當時山本五十六連同他的旗艦“長門號”戰列艦,其實都在本土的瀨戶內海柱島錨地…

“帝國興亡在此一戰嗎…”

看着海的日出,南雲嘆息道。

沒有人知道,作爲航母艦隊指揮的南雲忠一其實是魚雷戰專家出身,因此在很多時候其實都是聽從參謀。

事實和山本五十六一樣,其實南雲忠一也是反對同美國開戰的將領,因爲就和山本五十六一樣,南雲忠一也很清楚美國的龐大戰爭潛力。

而且和不少同胞不同的是,南雲和山本五十六等人一樣,都將中國視爲威脅而非振興“東亞文明”的夥伴,至於信任就更談不了。

只不過作爲海軍將領。最後南雲還是不得不服從命令,奉命指揮這支龐大的遠征艦隊。

雖然山本是戰略決策者,但是作爲一線指揮官的南雲忠一的表現直接影響着戰役的勝敗。而作爲這次行動的激烈反對者,南雲會被任命爲指揮的原因就是他的長處。

沒錯。南雲的確是出身於魚雷科,但是水雷戰專家就是航海的專家,就在大家爲了如何隱秘遠航三千海里而頭疼的時候,南雲卻表示航海的事情大家就不要犯愁了。

“只要你們能飛得起來,扔得下去炸彈,炸得掉美國船,我就肯定能帶你們到你們指定的地方。”

在歷史珍珠港事件的爆發,也證明南雲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南雲閣下。海風這麼大,您要不要先回去休息一下?”

就在南雲忠一坐在那裡看着海日出的時候,“赤城號”的艦長長谷川喜一大佐站了出來,在這麼說的時候長谷川喜一的臉多少還帶了點擔心。

也難怪。畢竟南雲忠一已經五十多歲了,雖然作爲海軍將領南雲也算是習慣了海生活,但現在畢竟時間尚早,低溫加海風什麼的…

要知道他們現在可是在去襲擊美國人的路,沿途數千公里。如果半島南雲忠一這個指揮官病了甚至是掛了的話,那熱鬧可就大了…

事實南雲忠一的身子骨可能比長谷川喜一想象的還要好,只不過現在南雲忠一心裡的壓力極大,所以像長谷川喜一擔憂的那種情況會出現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在長谷川喜一想着應該如何先將南雲忠一勸回去。至少等到氣候稍微暖和一些在出來的時候,坐在那裡的南雲忠一卻開口道。

“長谷川君。你覺得,現在中國人在做什麼?”

在做什麼?自然是在監視着這支艦隊…

或許南雲忠一和長谷川喜一根本不知道。雖然他們的行動自以爲隱秘,但從計劃開始就一直在國社政府的監控之下…

————————————————————

“還真是一支龐大的艦隊呢…”

就在一百多公里外的高空,一名雷達兵正一邊注視着顯示器傳達的訊息,一邊對身邊的同伴笑着道。

旁邊的同伴聽到他的話,雖然也點了點頭,但卻是不屑的道。

“還不錯,不過和我們的大洋艦隊比可就差遠了…”

雖然在後世嚴光只是一個半吊子的軍迷,但是發動機和雷達等技術的重要性,就算是嚴光這種半吊子也很清楚。

因此在雷達技術被研發出來後,嚴光就一直在這方面投入巨資。

雖然因爲時間的關係,沒法使中國成爲第一個發明出雷達的國家,但是由於嚴光對這方面的關注,所以中國一直在雷達的研究和應用,一直都領先於世界各國。

並不只是在一些重要邊關、港口和海岸設立雷達站,甚至就連較大型的軍艦也設立了新型的艦載雷達。

對於雷達這種新型裝備的重視,是從到下的,畢竟裝備了雷達後,在各種演習中展現的優勢都是看得見摸得着的。

也因此,當雷達隨着技術的進步,能夠將體積縮小到一定程度後,對嚴光提出的“將雷達裝到飛機”的建議後,很快就得到了國防部的響應,畢竟如果能將雷達裝飛機的話,那最後享受好處的就不只是海軍了…

在載機的挑選問題到是沒什麼,畢竟這時候的雷達體積都不小,既然是用來做“預警機”的,那麼載機的體積和航程自然是越大越好,而當時空軍合適的載機屈指可數…

真正有問題的是雷達的型號,雖說中國在雷達領域一直處於國際最前沿,但雷達畢竟屬於較新的科技,雷達的實用化更是最近一段時間的事情,而且絕大部分型號的雷達體積都很大,只適合安裝在足夠大型的軍艦,想要挑選一種雷達裝到飛機,哪怕是空軍最大型的飛機也是件很難的事情…

符合條件,體積足夠小的雷達到不是沒有,問題是這幾種型號的雷達功率不足。性能並不符合海軍和空軍的要求。而性能足夠的,又因爲體積的關係沒法被飛機使用…

最後沒辦法,國防部也只能一邊讓下面的人先進性雷達裝機測試,一邊撥款研究新的雷達。

由於新雷達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出來。因此國防部並沒有像原計劃那樣,用現有的機型做雷達的載機,而是選擇了空軍正在試飛中的新型四發大型轟炸機。

超過六千公里的航程,巨大的起飛重量,在性能類似b29的新型轟炸機,在空軍看來絕對是最適合的載機選擇。

畢竟這一時期的雷達,想要性能合適的話體積就絕對小不了,如此一來最合適的就只有新型號的轟炸機了…

雖然40是作爲轟炸機存在的。在設計之初並沒有考慮過搭載雷達充作“預警機”的問題,好在這個時代的飛機還不像後世那麼考究,稍微改動一下都需要到風洞裡去吹個一兩萬遍,而且當時空軍也沒有更適合的機型了。

畢竟像40這種航程超過6000公里。滯空時間16個小時的飛機可不好找,尤其是在不需要搭載笨重的重型航彈後,多餘的空間還能永遠裝載更多的燃料,使40的航程達到更遠的程度,何況重新設計一架專用型的話至少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在時間也不夠用了。

另外40首次使用了加壓機艙,機員無須長時間戴氧氣罩及忍受嚴寒。不過作爲轟炸機40並非整個機體都有加壓,轟炸艙因爲要能夠在空中打開是沒有加壓的。機內只有機首部份的駕駛室、和機尾後槍手使用的部份纔有加壓,兩者之間以一條小隧道連接。

同時考慮到人有三急。人在天飛了十多個小時不急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40甚至還有一個簡陋的廁所…

由於40的原型機很早就開始試飛了。所以真正的問題還是雷達什麼時候能出來,好在這方面的技術一向進步很快。所以等到蘇德戰爭前國防軍內已經有至少10架yj40飛機服役。

這十架預警機主要在南俄和海參威等地區使用,用來監視俄國人和日本人的動向,不過由於機密程度yj40和凌波級航母的等級是一樣的,所以外界知曉的人並不是很多。

yj40裝備着一部採用波段的預警雷達,峰值功率高達0.~1k,天線直徑2.4米,重量31公斤,是當時最大的機載雷達,它對低空飛機目標的探測距離超過100公里,對海面大型艦艇可達320公里。

但從嚴格意義說,yj40只能算作是一架空中雷達警戒機,只能搭載1名飛行員與1名雷達操作員,沒有任何指揮管制能力,因它只能通過f波段的數據鏈傳至水面軍艦的情報處理中心,再由艦的指揮人員讀取雷達資料並引導飛機攔截目標。

不過就算這樣,在裝備了yj40後,國防海軍和空軍在情報還是佔有很大的優勢。

就好象現在,在得到了聯合艦隊出航的確切時間和地點後,三架yj40就已經從海參威的空軍基地出發,力求將南雲忠一一行的動向完全處於監控之下。

事實他們也的確辦到了,雖說現在yj40的性能還很不完善,但是監控聯合艦隊已經足夠了。而在百多公里的距離外監控聯合艦隊時,聯合艦隊的南雲忠一等人甚至就連一點感覺都沒有,完全沒有想到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已經被嚴光等人察知了…

其實yj40的雷達也並不是很靠譜,至少在氣候惡劣的情況下,yj40搭載的雷達也會出現一些錯誤。不過日本人的聯合艦隊規模實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其中的兩艘戰列艦和六艘航空母艦,預警機的操作人員就算想丟掉目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當初選擇研發預警機果然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呢!”

雖然yj40的性能還達不到後世預警機的程度,但是作爲這個時代的第一家雷達警戒飛機。稱yj40爲預警機也沒什麼問題,何況就如今看來yj40也的確是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

“的確…”

聽嚴光這麼說,蔡鍔贊同的點了點頭。

雖然在歷史蔡鍔很早就英年早逝了,但由於在這個時代。蔡鍔並沒有經過德國庸醫的誤診,因此很順利的活到了現在,同時就連肺結核也好了不少。就是那個將肺結核診斷成梅毒,然後用對付梅毒的辦法治療蔡鍔的德國庸醫,沒他的話蔡鍔說不定能活到1949年呢,就是活到1970年也不是不可能,畢竟蔡鍔是12年出生的,到1916年去世的時候才33歲。而且只比朱德大了4歲…

看着一些參謀在地圖,根據預警機傳回的情報在那裡標繪着聯合艦隊的各種數據,薩鎮冰突然也有些眼熱的道。

“大總統,艦載預警機大概什麼時候才能…”

在百多公里外。就能密切監控一支艦隊的動向,毫無疑問這對海軍來說是一件利器。

只不過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是,預警機的航程有限。

雖說預警機的航程一般來個五六千公里沒問題,但那畢竟是全程而非作戰半徑,事實現在緊跟着聯合艦隊的預警機。最多也只能跟蹤個半程…

和過去不同,大洋艦隊已經成爲標準的全球艦隊,雖說因爲主要對手是日本和美國的關係,大洋艦隊很少離開東亞海域。但這並不代表他就不會離開。

如果有一天,大洋艦隊要和美國人在太平洋。和日本人在大洋洲交戰的話,那麼艦載預警機的存在就能給大洋艦隊帶來極大的優勢。至少是先敵發現的優勢…

事實在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會失敗的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雷達,不是嗎…

反之,如果能在航母部署預警機,雖然這一時期的預警機還只能稱作是“雷達警戒機”,但只要他能發現敵人,並且將敵人的蹤跡轉達給艦隊的指揮官就可以了…

不過…

“這件事情倒是有些麻煩…”

嚴光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其實下屬幾個航空公司很早就開始對艦載預警機的研發了,這點薩老你也是知道的。只不過航母畢竟只是海移動機場,而不是真正意義的機場,因此雖然飛機弄出來了,但是能起降這種預警機的航空母艦卻…”嚴光苦笑着搖了搖頭。“………一個都沒有…”

畢竟目前國防軍現役最多的,還是那種兩三萬噸的中型航母——————當然,在後世這種航母就被稱爲輕型航母了。

這些航空母艦在建造之初就帶有很大的實驗性質,雖然起降一般的活塞戰鬥機還沒有問題,但是想要起降重達十多噸的雙發預警機就有些困難了…

“不過新的中型航母和重型航母似乎快要完工了,相信到時候應該就能沒問題了…”

嚴光說的自然就是“凌波級”重型艦隊航母,還有另外一型中型航母。

前者有着331米的甲板,後者也有270多米…

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兩型航母都裝有彈射器,當然,不是蒸汽彈射器,雖說中國此時在許多方面都領先其他國家,但是超前這麼多年弄出蒸汽彈射器也不不可能的,事實海軍弄出的是“液壓彈射器”。

彈射器在飛機被髮明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和萊特兄弟同期的蘭利,首先利用彈簧和滑道進行助飛,而萊特兄弟也在同樣概念下,造出了落重彈射器。藉助這種彈射器。萊特飛行器成功進行了動力飛行。

在飛機發明後的不久就出現了水飛機,各國海軍在使用水飛機時候,爲了讓艦隻在不用停下來的情況下,艦艇能讓飛機在短時間內升空。各國開始開發助飛裝置,這種裝置最早是裝備在大型水面艦只的水飛機彈射器.結構有落重式,飛輪式、火箭助推式、液壓式和氣壓式多種。

可是,彈射器的使用在運作卻增加了升空甲板人員運作的複雜性,令本來已經複雜的升空運作變得更難執行。反而導致升空延誤。這個難題曾困擾航母多年,並導致彈射器被列爲受淘汰設備。二次大戰爆發後,由於護航的需要,開發了護航航母。由於這類航母的甲板距離短,飛機必需依靠彈射才能起飛,彈射器成爲必不可少的設備。

最初裝備在護航航母的是飛輪彈射器。後來開發的大功率的液壓彈射器在1943年正式投入使用,“企業”號首批改裝使用這種型號爲21的液壓彈射器的航母之一,在這之後護航航母大部分裝備了這種液壓彈射器。性能21彈射器可以將11000磅的負荷在73英尺內加速到70英里小時的速度,基本滿足當時的作戰需要。

在最新的兩型航母,就裝備了新裝備的【液壓式彈射器】…

這種【液壓式彈射器】在配合航母本身的速度還有甲板長度後,可以比較輕易的起降海軍研製的艦載預警機——————後世像e2那樣的預警機是鐵定不可能了。畢竟e2差不多有十多噸的重量,最大起飛重量更是達到了二十三點五噸…

不過這一時期的飛機都比較輕型,機載設備也比較輕,像yj40裝備的機載雷達不過31公斤重。使得整架預警機的重量也不過11噸重而已…

最重要的是,歷史總重的b25b也曾經在航母起降過,前往日本轟炸東京,也就是歷史比較著名的【杜立特空襲】,雖說杜立特駕駛的b25b都是減重過的。不過新預警機的重量本身也比b25b要輕很多,何況述的兩型航母哪怕是甲板最短的一個,也比大黃蜂號要長20多米,更別提凌波級重型航母要比大黃蜂號長0多米了…

“所以如果海軍也想預警機的話。恐怕就只能等這兩型航母服役了。”

其實在嚴光的心裡,最適合的還是凌波級航母。畢竟凌波級的甲板長度夠了,而另外一型則相對要勉強一些。不過這一切畢竟要等航母出來再說…

“這樣…”

薩鎮冰點了點頭。

“我明白了。”

薩鎮冰畢竟也是老海軍了,明白這件事情急躁不了,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不過話說回來,您覺得日本人的行動真的能成功嗎?”

雖說對日本人的情報蒐集工作做的不錯,日本人的一些比較詳細的資料幾乎都被軍情局給蒐集到了,但是對日本人的行動究竟能不能成功,其實在場的人心裡都很沒底。

畢竟這次要奔襲數千公里,去襲擊美國人的一座海軍基地。

雖說目前那座海軍基地並沒有處於戰備狀態,但是那畢竟是一座戒備森嚴的海軍基地,根據軍情局的情報,美國人甚至在那裡部署了他們最新裝備的一型雷達——————雷達的性能他們到不是很清楚,但在薩鎮冰等人看來做做預警應該還是沒問題的…

而聽薩鎮冰這麼說,嚴光也是撓了撓頭。

這件事情說實話就連嚴光的心裡也沒譜,畢竟來到這個世界後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這次行動究竟是否能夠成功也很難說。

就好象在歷史的珍珠港事件時,其實日本人的宣戰是在襲擊前就發出去的,可最後卻因爲種種意外使得在襲擊發生後,日本人的宣戰才被送到了美國人的手裡——————而且送到美國人手裡的還是一個日裔的美國人,這還真是天大的諷刺。

所以日本人的襲擊究竟能否成功,就真的是天知地知,其他人全不知了…

就在嚴光等人還在那裡猜測着南雲忠一一行的行動會否成功的時候,在一千多公里海外的南雲忠一一型,還在緩慢的向夏威夷的方向行駛着。

只是在海面做着各種模擬的南雲忠一等人並不清楚,這時他們的一舉一動其實都在一百多公里外的一架預警機的監控當中,當然,或許這種無知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幸運也說不定,畢竟帶着太大的心理負擔陣可是會導致任務失敗的…

————————————————————

11噸的重量,331米的甲板,還有液壓彈射器,應該飛的起來?未完待續。。。.。

第五百零一章第366章 蘇俄內戰第325章 開玩笑的!第203章 獨立第295章 騎兵第479章 鬼子來了第505章 危月燕級潛艇第451章 內跳反的泰國人第129章 王耀武第8章 風水寶地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183章 政黨第331章 裝甲師第15章 工廠第五百一十七章第411章 二戰前夕第492章 戰鬥第66章 保路同志會第343章 出戰 裝甲部隊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143章 趁火打劫第91章 反應第221章 潛江第424章 暴跳如雷第310章 狙擊手第382章 伊拉克油田第505章 危月燕級潛艇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492章 戰鬥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278章 後續第469章 攻佔曼谷第244章 騎戰第216章 濫發淫威第157章 競爭第463章 對臺攻勢第7章 記住你了第212章 增援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93章 軍服第108章 第一次A籤第320章 路線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302章 清掃第487章 空戰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430章 新坦克第39章 只要微笑就可以了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412章 格局第430章 新坦克第5章 回國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35章 再往倫敦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235章 蔡鍔與榴彈發射器第475章 出兵印度第96章 草第330章 機槍的威力VS首戰告捷第330章 機槍的威力VS首戰告捷第346章 虎!虎!虎!第179章 情報機構第100章 戰備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235章 蔡鍔與榴彈發射器第320章 路線第176章 電報第408章 大遠東共榮第25章 趙爾豐第193章 宋教仁第45章 華升一號第251章 漢口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255章 計劃第510章 初步第231章 回絕第74章 總督府第120章 無憂第365章 山縣有朋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256章 叛亂第306章 新第218章 港口第156章 挨噴第144章 入黔第292章 一號計劃第314章 局勢第68章 成都血案第502章 舊的一年第321章 加入協約國第139章 貴州第415章 凌波級重型艦隊航母第165章 求政黨名稱第267章 馬鞍山第129章 王耀武第392章 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