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前往巴黎

在客廳裡,嚴光正拿着一份請柬默默的沉思着。而在一旁,徐世昌和宋鼎寒等人也都靜靜的看着他。

沒有其他原因,僅僅只是因爲這份請柬只有嚴光才能決定而已。

當然,這份請柬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不過也很重要。

因爲這份請柬,是邀請嚴光參加兩個月後,也就是1月份舉行的巴黎和會,參與研究相關的特殊問題。比如說賠償問題、領土問題和裁軍問題和遏制蘇俄等。不過在嚴光看來,這至不過是一場瓜分戰後利益的會議罷了。

雖說如此,嚴光還是準備動身前往巴黎。

畢竟是中國第一次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和會,對曾經飽受屈辱的國人有着很大的振奮。這點從徐世昌等人興奮的表情就可以看的出來,政府高層尚且如此,更何況民間?

而且在這次會議上,嚴光也需要徹底確定在中亞和高加索等地區的利益,而且德國戰敗後賠償的113億英鎊賠款,嚴光覺得中國也有資格分上一份。雖說這次巴黎和會一共有38國家參加,而且其中英法肯定要拿大頭,不過已中國現在的實力,喝點湯湯水水也是不錯的。

畢竟哪怕是21年確定的49.9億賠款,也差不多有500多億銀元了,雖說最後中國能夠分得的賠款估計也就兩位數,不過對現在的中國而言也不錯了。

至於其他的利益?

“唔,這次應該不會在分其他利益給中國了吧…”

這麼想着,嚴光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不是嚴光不謙虛,不過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最小可能不是中國,但是收穫最大的卻一定是中國。尤其是在領土方面,是中國收穫最大的地方。

所以就算這次的和會不會在額外給中國任何利益,嚴光心裡也不會有任何怨言,畢竟和付出巨大的英法相比,中國的付出和收穫實在是太不成比例了…

“不過話說回來,高爾察克那邊準備什麼時候對莫斯科發動進攻?”

“這個…”王耀武想了想道。“似乎是在明年年初冬天結束的時候…”

“這麼說來,等到高爾察克開始向莫斯科進攻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在巴黎了…”撓了撓頭。“我在法國的時候,對俄國的問題你們可以隨機應變,不過一定要記住,這場內戰決不能讓高爾察克贏了…”

看着嚴光難得的嚴肅表情,徐世昌和宋鼎寒等人都點了點頭。

對於嚴光那個需要一個集火目標的想法,徐世昌他們還是很認可的。畢竟從政多年,和外國人打的交道多了後,他們也都很清楚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敵視。尤其是在庫頁衝突時英美對日本進行的支持,正是那場衝突,讓徐世昌等人徹底看清了一切。

何況這次的戰爭中國還囊獲了那麼多的利益,不進行遏制很容易對西方國家造成威脅…

現在的中國的確很強大,論實力的話僅在英美之下,工業實力上更是僅遜於英德。(18年的美國鋼鐵產量達到了4500萬噸,而德國的鋼鐵產量則是1498萬噸,比17年的1600萬噸少一百多萬,19年降低到780萬,20年850萬,21年999.7萬,22年就達到1171萬,重回一千萬的標準了)

只是中國人雖然強,但這個世界卻是由西方國家所主導的。

沒錯,現在中國的勢力範圍的確擴張到了中亞、東歐和中東的部分地區,但是這種擴張卻並不穩固,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而且不要忘了,現在的這個世界不止是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以及亞洲的部分地區可都是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勢力範圍。

再加上一個一心想要脫亞入歐的日本,如果不找個目標讓英美集火的話,就算中國在強也無法一個人對抗整個世界的…

因此在這場俄國內戰中,盤踞在莫斯科的列寧等布爾什維克必須獲勝。不然等到英美等國從這場戰爭中緩過勁來,恐怕中國就要面對整個世界的包圍了…

就和歷史上的蘇聯一樣,不過或許會比蘇聯更慘,畢竟蘇聯人好歹是由白種人組成的,在其中白種人佔據了多數,所以等到蘇聯解體後,分裂出來的小國幾乎都被北約吸納了,只剩一個俄國太大…

可是中國?至少95%的人口都是黃種人…

這麼一個國家垮臺了,下場將會比蘇聯更加悲慘…

——————————

雖說巴黎和會要在1月份纔會召開,不過從北京出發到巴黎可絕不是一個很短的時間。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坐飛機飛到法國不是一件很現實的事情,鐵路的話也無法直通巴黎…

所以,最後也是最現實的辦法…

“果然還是坐船嗎…”

雖說自從橡膠股票那次後,嚴光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長時間乘船的經歷了。不過只要想起上次乘船時的經歷,嚴光就有一種頭暈腦脹很噁心的感覺。

沒辦法,那種長時間被限定在一個範圍內的經歷,實在是讓人太難受一些了。何況這次還是遠洋航行,航行的時候可能會很顛簸,尤其是如果沿途遭遇了風暴什麼的話…

“唉…”

嚴光長嘆了一口氣。

只不過就算在怎麼不喜歡坐船,巴黎也是必須要去的。

畢竟這次的巴黎和會,英、法、美、意、日五國的政府首腦和外長都已經決定參加,嚴光沒有理由不去,畢竟就連威爾遜都去了。

(當時對威爾遜去巴黎參加和會,美國國內是有很多反對聲音的,因爲在此之前美國尚未有在任總統訪問歐洲的先例。對於威爾遜此行,他的反對者們指責他違背了憲法,甚至連他的支持者也認爲此番或非明智之舉,不過最後威爾遜還是去了。)

由於時間緊張,所以在交代了徐世昌等人一些事情後,嚴光便開始籌備前往巴黎參加和會的事情。

這次和會嚴光將會乘坐

號客輪前往法國,而作爲護航力量,海軍也將派出兩艘即將結束海試的

級戰列艦,一艘

級戰巡艦和十艘

級一等巡洋艦組成的護航艦隊,保護嚴光前往法國。

嘛,巴黎和會後在過幾年就是

,在那之前嚴光必須展現自身的實力,至少爭取一個僅次於英美的好位置,所以這個編成雖然誇張了一些但是也是必要的。

何況帶着戰列艦去法國的也不只嚴光一個,至少美國就是派出了一個由戰列艦和驅逐艦組成的護航艦隊,護送着乘坐喬治.華盛頓號客輪的威爾遜去的美國。

而作爲護航艦隊的主要力量,其中就有

級的一號艦內達華號和

級的二號艦

號。

所以嚴光的這個陣容雖然有些誇張,但也不算是很過分…

除了嚴光和外長顧維鈞組成的團隊外,隨行的還有各大學派出的專家教授,以及一箱又一箱的所需資料。當然還有五國的駐華大使,作爲五國在華的最高級外交官,朱爾典等人也將隨同一起前往法國。

這些外交官在中國已經呆了很長一段時間,對中國的情況也比較瞭解,他們的意見對各國首腦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這也是他們爲什麼會一同前往法國的原因。

當嚴光在天津港登船的時候,和他預料的一樣,民間的情緒果然是很興奮。就算嚴光登船的港口處,不少的百姓都在興奮的呼喊着,幾乎人人的手中都有一面小一號的國旗,看得出來,港口外那些賣國旗的小販這次的確是賺了不少錢。

“算了,就當是拉動內需吧…”

看着由國旗組成的海洋,嚴光苦笑了一聲後,回身向碼頭上的百姓擺了擺手,在引起了一片歡呼聲後才登上

號。

而在嚴光的身後,朱爾典等人則和不少的外國人一起,用一種驚駭的目光注視着遠處停泊着的兩艘

級戰列艦。

作爲中國已下水戰列艦中最強,同時也是世界範圍內最強的一艘戰列艦,身爲駐華大使的朱爾典對

級戰列艦可謂是聞名已久,只是一直無緣一見

的真面目而已。

不過現在…

“如果這一級戰列艦真的能達到傳聞中的性能,而不僅僅只是樣子貨的話,那恐怕帝國現役的戰列艦中沒有一艘會是

級的對手…”

在用手中的小型望遠鏡看了一眼

級上的12門406毫米l/55型主炮後,朱爾典在心裡默默的道。

除了朱爾典外,其他各國的大使,尤其是日本大使也是在不停的用望遠鏡觀察着停泊在遠處的

級和

級。

級和

級其實並不是什麼秘密,所以英美等國幾乎都知道有這麼兩級主力艦正在批量建造中,只不過外傳的消息也僅限於此,因爲國社政府的保密工作做的極爲嚴格的原因,所以哪怕各國都知道有這麼兩級主力艦存在,可是卻從沒有人知道這兩級主力艦究竟是什麼樣子。

也是因爲如此,所以當

級和

級第一次面世時,在場的衆人才會如此激動,畢竟調查所在國的軍事實力,也是外交官的一項任務。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人的造艦速度還真快啊,居然這麼快就服役了3艘主力艦…”

在用一臺135相機將遠處停泊的兩艘

級和一艘

級都拍下來後,法國大使有些難以置信的道。和他一樣的還有其他幾國的大使,尤其是日本大使芳澤謙吉更是一臉的嫉恨。

在走上甲板後,幾個人都指着三艘主力艦不停的交談着,到最後甚至就連朱爾典本人也參與了進來。

不過…

對同樣停泊在遠處的10艘

級一等巡洋艦,衆人卻是一點興趣都沒有的樣子。不過也難怪,雖然

級也有一萬多噸的排水量,但是這種程度的大型艦在場各國也絕不會少了,自然也就沒什麼新奇的了。

倒是

,這兩種滿載排水量都超過了四萬噸的大型主力艦,倒是真的很吸引眼球就是了。

——————————

天津港的艦隊並沒有停留太久的時間,就在港口羣衆們的歡呼聲中漸漸的駛離了港口。

此次行程,整個艦隊將會由天津港出發,通過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西安抵達伊拉克,慰問一下在伊拉克的遠征軍代表。而後在由伊拉克出發,通過蘇伊士運河後抵達法國的佈雷斯特港…

如果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在佈雷斯特港碰上威爾遜。

只不過論航程的話,嚴光的航程要比威爾遜的遠不少,所以估計是不太可能了…

嚴光乘坐的

號的航速並不快,不過跟隨着艦隊的還有兩艘補給艦,所以到也不怕拖慢了整個艦隊的航速。

也就是艦隊抵達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時,

號同國內的聯繫終於緊密了起來,因爲這時一直盤踞在烏拉爾地區的高爾察克,終於決定於明年的三月,也就是天氣轉暖的時候向伏爾加河流域進攻。

這時高爾察克建立的臨時政府,已經和半年前的臨時政府大不相同。

高爾察克佔據的烏拉爾地區和西伯利亞地區,不但匯聚了不少仇視布爾什維克的前俄分子,而且高爾察克的軍隊也由原來的二十萬,擴展到了如今的六十萬。

當然,這也和國社政府的大力支持有關。

畢竟如果不是國社政府通過中亞鐵路,源源不斷的向臨時政府輸送物資,高爾察克根本就養不起這六十萬軍隊。

不過話也說回來,如果不是高爾察克有一千六百噸的黃金,恐怕嚴光也不會做出如此大的支持。畢竟無論是武器、糧食還是被服和彈藥,都是需要

交易的。

只不過根據在烏拉爾的軍官團的回報,高爾察克手下的部隊雖多,但是在戰鬥力上卻很堪憂,再加上高爾察克手下也沒什麼有能力的將領,所以哪怕已經有了六十萬部隊,但最後高爾察克和蘇俄究竟會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

(歷史上的1919年3月,高爾察克指揮40萬白軍進攻伏爾加河流域,換句話說他手裡的部隊至少不會少於40萬,而在當時高爾察克是需要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進行補給的,現在只需要在中亞就近進行補給就可以,所以設定中高爾察克的部隊要比歷史上的高爾察克多上十幾萬…)

雖說在高爾察克的身上真心賺了不少,不過在

號上嚴光還是給徐世昌他們發了份電報,重新強調了一下,絕對不能讓高爾察克取得勝利這一點,必要的時候…

“甚至直接賣給蘇俄一些重型武器也可以…”

當然,這些是要在得到嚴光的命令後才能做的。

在抵達新加坡後,嚴光並沒有下船,也沒有和當地的華人華僑等見面,甚至都沒有和新加坡總統阿特楊爵士見面,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爲這時西班牙流感依然在蔓延着。

對此,阿特楊爵士也很諒解,或者說在這個特殊時期,阿特楊也未必願意見嚴光。所以在新加坡停留了兩日後,艦隊就在此出發了。

雖說嚴光在新加坡的時候並沒有見任何一個人,甚至因爲安全問題連船都沒有下。不過和在印度相比,在新加坡已經算是相當好的了。

至少在新加坡的時候,海軍的船員還敢帶着口罩或防毒面具下船進行補給,可是途徑印度的時候,艦隊卻連停留都不敢停留,直接一路前行直奔伊拉克。

畢竟發生在印度的一切實在是太可怕了…

在1918年到1919年間,因爲西班牙流感的關係,在印度居然死亡了差不多一千兩百五十萬人,而且這個數據因爲許多原因還未必準確。

一千兩百五十萬人,這和正常歐戰的死亡人數相比也不會差上太多。

因此當嚴光拍板決定直接前往伊拉克而不是在印度停留的時候,不要說其他各國大使,就連身爲英國駐華大使的朱爾典也沒有意見,畢竟生命還是很可貴的。

而且在中國的這段期間,雖說因爲預防得當的關係,國內並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出現三百萬這個僅次於印度的數字,但因爲許多偏遠地區沒有足夠醫療資源的關係,還是有至少五十萬人因流感死亡——————這個數字到是和死亡了差不多五十五萬人的美國差不多。

當時的北京也是西班牙流感的爆發區之一,大約有幾十萬人遭到感染,而當時醫院裡病人堆積如山的那種慘象,卻恰恰是朱爾典曾經親眼見過的。再加上當時國內傳出來的消息是,在英國本土差不多有二十多萬人死亡,這也使得已經年紀老邁的朱爾典對西班牙流感抱有極大的恐懼。

當然,作爲全國醫療資源最多的城市,到最後幾十萬人裡只有幾千人死亡,可是其他的地方顯然沒有幸運。

————————

在經過印度沿海的時候,

號由原來的10節多一些的巡航速度,一躍提升到了十幾節的最高航速。而艦隊內的其他艦艇也紛紛用這個速度護送着

號,事後嚴光在形容這次事情的時候如此形容道…

“就好象戰略轉進的**一樣…”

嚴光的話傳出去後,很快就在國防軍內引起了一陣騷動。因爲國防軍本身也可以稱之爲**,所以國防軍內部很快就有人這裡的**,至的其實就是國防軍。

只是無論國防軍怎麼想也想不起來,什麼時候國防軍有過這麼狼狽逃竄的時候,讓嚴光會這麼說。

到最後還是傳進了嚴光的耳朵裡,嚴光才笑着解釋了一番。

“我說的**,其實是國民黨軍的意思啊…”

這個時代的國民黨部隊雖然不像後世一樣,但是在二次革命的時候,也的確是被打的狼狽逃竄,再加上國民黨軍也可以被簡稱做**,因此下面的人也就接受了這個觀點。

不管怎麼說,在離開印度海域的時候,整個艦隊的人還是都鬆了一口氣,畢竟沒有人想要讓整艘船都感染上西班牙流感什麼的。

事實上在船上的時候,纔是西班牙流感威力最大的時候。

如夏天時,美國少校布蘭奇?裡基坐在一艘運兵船的甲板上,準備離開紐約。臨行前,他還在考慮排在甲板上的三口棺材該怎麼用,但很快,他就找到了用途。輪船啓航後不久,就有士兵開始死去,這三口棺材裡各被放進一具屍體,然後被沉到海里。但是,屍體不斷出現,船上已找不到任何可以使它們沉下去的重物。14天后,輪船抵達法國的聖拉澤雷港時,甲板上的屍體已經堆積如山,狀況十分慘烈。

造成這次慘烈死亡數據的就是西班牙流感,有資料顯示,大流感在一年內殺死的人,比中世紀黑死病在一個世紀內殺死的人還多。它在24周內殺死的人,比艾滋病24年內殺死的人還多。

當然,1918年的大流感帶來的不僅僅是死亡,還有家庭的崩潰,心理的恐慌,經濟的衰退,同時,它對一戰的結束和戰後時局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最重要的是,這種流感並不會因爲人們的身份高低而進行區別。

在歷史上的巴黎和會時,歷史上的三巨頭,也就是英法美三國的首腦都不同程度的感染了西班牙流感,其中以威爾遜的情況最爲嚴重。

在大流感面前,高層感染已不再稀奇,威爾遜的女兒瑪格麗特因爲感染而臥病在牀,白宮第一夫人、第一夫人的秘書以及威爾遜的白宮醫生格雷森都相繼病倒。

威爾遜是幸運的,與他同一天病倒的美國和平使團的25歲年輕助理弗雷裡,四天後就不幸去世了。

第129章 王耀武第496章 坦克戰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358章 庫頁戰役第410章 會面第447章 炮臺第130章 火力配置第312章 肉彈第119章 偷襲第367章 無畏上將高爾察克的.........一千六百噸黃金第86章 張潤清第99章 炮第338章 攻佔摩蘇爾第186章 目瞪口呆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五百一十三章第361章 巡洋潛艇第381章 四大艦隊第256章 叛亂第31章 宋鼎寒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483章 成功 失敗第244章 騎戰第189章 練兵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138章 北伐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217章 沉艦第16章 再度啓程第487章 空戰第124章 趙爾豐第178章 處置第292章 一號計劃第20章 船長理查德第227章 強攻第125章 想要的東西第251章 漢口第5章 回國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366章 蘇俄內戰第14章 川漢鐵路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178章 處置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172章 禮物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53章 離開第411章 二戰前夕第425章 巴巴羅薩第156章 挨噴第127章 表單(中)第173章 人力第373章 高爾察克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173章 人力第326章 我要伊拉克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五百一十四章第440章 史上最大艦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192章 再次匆匆幾個月第258章 青島要塞第442章 堪培拉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266章 集團軍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239章 同盟會回國第391章 救助及暴行第443章 慣例第245章 賭勝第159章 狗大戶第464章 襲擊第478章 轟炸北京第347章 真正的黑豹Ⅱ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334章 新的目標,美索不達米亞!第252章 九千字第304章 燃燒第159章 狗大戶第373章 高爾察克第353章 密謀第26章 好事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497章 南洋羣島第417章 二戰爆發及攻佔伊朗第89章 五樣第450章 泰國人的小心思第179章 情報機構第305章 火焰第71章 借勢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433章 含淚第477章 轉移第500章 VX毒氣第399章 中南半島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426章 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