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騎戰

註冊】會員,無任何彈出廣告綠色閱讀。

馮國璋想的很明白,自潛江戰役失敗後整個北洋從上到下士氣都跌落的厲害。雖然前段時間自己取了整個鄂軍政fǔ的錢財充作賞銀,讓北洋官兵們的士氣振奮了下,但終究是孤陽不長,難以堅tǐng。所以想要讓全軍的士氣振奮起來,最好的yào方還給是勝仗。

而眼前的這股國社騎軍,就是上天賜予的最好良yào…

“四哥,十拿穩啊…”

旁的段祺瑞也看出了馮國璋的意思,在稍作思考後就點點頭道。

其他軍官聽到段祺瑞這麼說,也連忙在旁附和道。

“是啊,兩個騎兵團的話,基本上十拿穩…”

“沒錯,而且眼下也確實需要場勝仗jī勵下士氣了…”

對北洋軍的情況,這些軍官自然也很清楚。而且眼下北洋軍也確實是需要場勝仗jī勵下士氣,哪怕這場勝仗對整個戰役來說簡直就是微不足道。

而在聽到段祺瑞和其他軍官的話後,馮國璋終於重重的點了下頭。

“讓孟效曾部和南元超部出戰,告訴他們,定要給我勝的漂亮…”

孟效曾部和南元超部乃是北洋陸軍第騎兵團和第三騎兵團,分屬北洋陸軍第師和第三師(兩者均爲史實),哪怕在北洋鎮內也算的上是jīng銳。馮國璋次就讓他們兩個團上,自然是希望孟效曾和南元超勝的漂亮。

至於孟效曾部和南元超部究竟是不是眼前這股國社騎軍的對手?馮國璋承認國社軍很強,但那主要是強在裝備上,強在火力上。火炮、馬克沁,這纔是國社軍實力的關鍵所在,可如果沒了這些重火力裝備的話,那馮國璋可不認爲國社軍會是自己麾下北洋的對手。

對於這點,北洋上下乃至其他軍閥也已經達成共識。

而眼前的這支騎軍呢?別的不說,他們總不可能把幾百公斤甚至是幾噸重的火炮搬到馬背上吧?至少馮國璋還沒有看到有火炮的身影,哪怕只是小口徑的輕炮。

而事實也確如馮國璋所想,眼下對面的周寧部確實並沒有裝備火炮——————或者說他們曾經裝備過37mm的輕型步兵炮,但是後來卻被換掉了。其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爲37mm步兵炮還是太重了,而且在使用的時候也不是很方便。何況在這個時代騎兵的主要任務是襲擾,而不是攻堅,讓他們騎着馬往別人的戰壕裡衝純粹是找死。

所以等到轉輪式榴彈發shè器投產後,國社騎軍就開始用榴彈發shè器替換了37mm步兵炮。

作爲國社軍內戰力最強的主力師,第三師的騎兵團自然是最優先的…

同樣爲了瞭解對手,北洋也曾在國社軍內部收買了不少的人,用以刺探些國社軍的情報。不過這些人在北洋倒黴後,要麼主動同北洋斷了聯繫,要麼被軍防局收拾的差不多了,再加上袁世凱想了解的主要是國社軍的政經實力,根本就沒想過去了解榴彈發shè器是什麼。所以馮國璋既不知榴彈發shè器爲何物,更不知榴彈發shè器的威力如何…

所以…

——————————

“團長,他們果然出來了”

看着遠處衝出來的兩個騎兵團,騎兵團團參謀長步青松朝着周寧高聲道。

而看着遠處衝出的兩個騎兵團,周寧也點了點頭。

“和我想的果然不錯…”

周寧當然沒有二到隨便就進入北洋炮兵的打擊範圍內,他這麼做只不過是在賭,賭在北洋軍士氣大跌的情況下,馮國璋會拿自己這個騎兵團來振奮軍心…

所以周寧向師裡提出了個計劃,那就是由自己的這個騎兵團做yòu餌,將北洋的騎兵團yin*出1、2個來,然後在所有的北洋軍面前,將這些被yòu出的騎軍在所有北洋軍面前狠狠的教訓頓,也讓北洋軍的軍心士氣徹底崩跨,爲後續部隊的攻堅任務降低難度…

當然,這麼做也有幾個難度。

第個就是北洋軍究竟會不會出來?如果馮國璋對自己的騎軍沒有信心,那周寧可就白來趟了。

第二個就是,如果周寧想將北洋騎軍yòu出來,那麼就必須讓自己的騎軍進入到北洋軍的炮擊範圍內,當然,不需要進太多,只要到北洋炮軍的極限shè程就可以。但即使如此海試要冒着很大的風險,畢竟萬北洋軍不派騎軍出來,而是直接用炮擊的話,雖說周寧已經讓所率的騎兵部成分散陣型,但還是會有不小的傷亡出現,好歹馮國璋那裡也有幾百mén75mm炮擺着呢——————當然,如果計劃能成功的話,所獲的戰果絕對要比所付出的風險來的大…

至於第…,也是最重要的點,那就是如果馮國璋真的派出騎兵出擊,那周寧究竟有沒有把握擊潰這些出擊的北洋騎軍。

要知道騎軍相對於步兵來說多少也算的上是技術兵種,在訓練上的複雜度也要比步兵高,而北洋騎軍更是成名已久。如果說是步軍的話,師部裡的那些人到不是很擔心,雖說步軍的素質同樣趕不上北洋軍,但咱可以用重火力砸死對方,可如果是騎軍的話…

“有把握嗎?”

這就是師部對周寧計劃的回答,要知道在漢陽,北洋軍至少有10多個騎兵團。何況馮國璋在看到只有周寧個騎兵團後,也不可能同他樣只也只派個騎兵團出來。而且周寧如今也算是先頭部隊,如果先頭部隊在馮國璋這裡碰了個頭破血流,那時銳氣大傷的可就是國社軍了。

而對師部的回答,周寧的回覆也只有個字。

“有”

雖說沒有炮兵支援,同樣也沒有重機槍的支援,在馬術等方面也多不如北洋,但國社騎軍卻依然有着自己的優勢。

“裝備優勢”

即使沒有炮兵和馬克沁,就連37mm步兵炮也被撤換掉了,同時手榴彈在騎戰也起不到什麼大作用(往前扔、往前衝…),但國社騎軍依然有着新替換的轉輪式榴彈發shè器和——————麥德森輕機槍…

前者自不必說,每秒百米的初速完全不需要擔心自己炸自己的事情發生,而後者?

作爲空槍重量不足10公斤,彈匣填裝量達到100發的致命武器。8mm口徑的麥德森在步戰時或許會不如馬克沁,但在騎戰時卻絕對能起到殺戮者的作用…

換句話說,馬克沁就是周寧的信心所在。

——————————

“兄弟,建功立業的機會總算是到了啊。”

作爲騎軍,防禦戰基本上是沒他們什麼事的,所以孟效曾和南元超同其他幾個騎兵團的團長。如張卿、張培榮、王恩貴等人也只能在漢陽城郊外的指揮部內同喝着悶酒。(以上人名具爲史實…)

只不過就在他們還在那裡喝着悶酒的時候,外面卻突然有個傳令兵跑了進來,讓正和同僚喝酒的孟效曾、南元超準備下,出擊將在漢陽防線外圍遊動的國社騎軍擊潰。

聽到這麼命令,本以爲至少漢陽戰役是沒自己什麼事的孟效曾立即興奮起來,然後拉着南元超在其他幾個同僚或羨慕或擔憂的眼神走出了指揮部。

國社軍的厲害?孟效曾只聽說過,因爲他們北洋師是在潛江戰役潰敗後才抵達的湖北。不過國社炮軍的厲害孟效曾還是知道的,畢竟對他同僚的本事,孟效曾還是很清楚的,既然他的那些同僚全都敗了下來,那國社軍自然是不能小視。

不過,騎戰不同陸戰,國社軍也不可能用馬背將210mm的榴彈炮揹着使用吧?所以雖然知道國社軍的厲害,但孟效曾也不甚在意,在他看來或許北洋的步軍不如國社,但在騎軍上卻絕對要強於國社軍。

何況剛剛傳令兵也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在漢陽防線外圍的國社騎軍就只有個團1100餘人,而現在馮國璋卻是讓孟效曾和南元超的兩個團齊上,2:1的兵力配備,在騎戰上就算國社軍的裝備比自己好,孟效曾也不覺得自己會輸。

不過同孟效曾相比,南元超心下的擔憂就要多的多了…

同剛剛纔南下抵達湖北的孟效曾不同,南元超的第二師………卻是同國社軍見過陣仗的。雖然當時南元超的騎兵團並沒有出動,但國社軍的裝備還是給了南元超很大的觸動。

何況國社軍的步軍裝備如此好,誰知道騎軍會不會也出什麼幺蛾?

不過不管怎麼說,既然命令已經下達了,南元超自然是要執行的,所以在聽到孟效曾興奮的話語後南元超並沒有回答,但還是邁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指揮部。

等到兩人分別回到自己所屬部隊,然後帶着同樣閒的無所事事的部下衝了出來…

就在孟效曾和南元超集結部隊的時候,周寧也有些等的不耐煩了,心下甚至還在想,那些個北洋軍是不是在潛江的時候被打的喪膽不敢出來了?好在這時孟效曾和南元超恰好衝出,不然周寧恐怕都已經調轉馬頭放棄任務了。

“這些傢伙總算出來了…”

苦嘆了口氣,周寧對旁的參謀長道。

“讓兄弟們往後撤些吧。”

“是”步青松點了下頭,然後就大聲的指揮起了部下。

不多時,周寧的騎兵團就已經調轉馬頭撤向2公里外——————這個是出發前就已經計劃好的,下面的那些騎軍也在出發前就得知了部分細節,所以在掉轉馬頭朝後撤的時候,到也沒有出現什麼sāoluàn。

而在注意到周寧部的舉動後,南元超和孟效曾卻是示意部下們放緩腳步,然後用望遠鏡觀察了下,在確定並沒有其他的國社軍,同時那裡也不是什麼適合設伏的平地後,南元超和孟效曾才帶着部下繼續衝了上去。

看到北洋騎軍的舉動後,已經退後2公里左右的周寧輕笑了下。

他會向後退當然不是因爲這裡有伏,事實上這裡的地形也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埋伏,望無際的地形,就算有什麼埋伏也能眼就看穿,他會讓部下們後撤只是因爲想退出到北洋炮軍的shè程外罷了——————當然,北洋炮軍是絕對不敢在兩者hún戰的時候開火的,畢竟雙方兵力比是2:1,如果真的在hún戰的時候開火,按照比例絕對是北洋軍死的人更多。

不過等到周寧擊潰北洋騎軍時,如果北洋炮軍開火的話那就麻煩了。畢竟到那時不提己方的傷亡幾何,隊形也會因戰鬥而重新變得密集起來,到那時馮國璋要是讓他的幾百mén炮進行炮擊,周寧就算得勝也會被馮國璋的炮兵給炸的人仰馬翻。

就在周寧部在2公里外重新調轉馬頭後,孟效曾部和南元超部也已經衝了過來。

“機槍手,shè擊”

得到命令後,在最前排的48名騎兵機槍手拿着改造過後可以手持的麥德森輕機槍,朝着向己方衝過來的孟效曾部和南元超部進行掃shè。

雖然因爲距離和後坐力的關係,麥德森的準確度並不怎麼樣,但48tǐng輕機槍齊shè的威力還是讓北洋騎軍的騎兵被掃倒了大片,不過那些北洋騎軍到是悍不畏死,邊策馬狂奔邊用馬槍進行還擊。

步槍的有效shè程雖然般都是在300米左右,但標尺shè程畢竟有2000米,再加上這裡的地形馬平川,而周寧部的騎兵又都是立在馬背上,所以在北洋騎軍還擊的過程國社軍還是有不少騎兵被擊落馬下。不過同國社軍相比,北洋騎軍的損失卻要更大,畢竟國社軍手的máo瑟G98式步槍不管怎麼說也要比北洋軍手的1888委員會式步槍要強的多…

只不過同馬克沁相比,麥德森終究還是有着不小的劣勢,比如說8mm的口徑還有彈匣而非彈鏈的shè擊。48tǐng麥德森機槍配合100發填彈量的彈匣,4800發彈合同1000多杆máo瑟步槍,讓北洋騎軍在策馬狂奔的同時至少付出了4、500人的代價。

而等到北洋騎軍衝進300米的距離內時,卻又要接受48具轉輪式榴彈發shè器的洗。300米的距離,雖然榴彈發shè器還不是半自動的,但也足夠將其填裝的6枚榴彈全部扔出去了…

北洋騎軍邊經受着重火力的洗禮,邊繼續策馬持槍進行還擊。

雖然在還擊的過程,北洋騎軍也讓周寧部消失了兩百人,但很明顯北洋軍的損失要明顯比國社軍多的多。

邊冒着彈雨邊策馬還擊,每個北洋騎兵都在心不停的大罵着。雖然他們早就知道國社軍的裝備夠好,但也沒有想到居然連騎兵的裝備也是如此的逆天。

光是輕機槍也就算了,居然還有威力如同小口徑火炮的東西…

好在彼此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北洋軍很快就能用手的馬刀來教訓這些國社軍了。

“全體,拔刀”

眼看着彼此的距離已經不到百米,肩膀了槍的孟效曾朝着部下們大喊道,另邊的南元超也同樣如此。相對於肩膀捱了槍的孟效曾,南元超的運氣就比較好了,起碼他並沒有捱上槍。

在聽到孟效曾和南元超的呼喊聲後,其所屬的北洋騎軍紛紛拔出馬刀。

剛剛的那連串槍林彈雨讓平日裡自詡馬術jīng良的北洋騎軍窩氣的很,現在到了這個地步,這些北洋騎軍自然想用馬刀教訓下對面那些只知道用輕機槍欺負人的傢伙。

而在看到衝過來的北洋騎軍全都拔出馬刀後,周寧也示意自己的部下拔出馬刀——————曾經有人提議給騎軍每人配備支手槍,如口徑爲11.43毫米的勃朗寧,畢竟手槍在潛江戰役的戰壕戰發揮出sè,提議的人自然希望大口徑手槍能在騎戰再立新功,而且11.43毫米口徑的槍彈,就算沒有擊要害,也足以將馬背上的騎兵擊落馬下,不過最後這個提議卻被騎軍的人給否決了。

騎軍不同步軍,作戰時需要極高的速度進行穿chā作戰,在這個過程如果使用手槍的話,配合上馬背的顛簸還有同爲騎兵的高速敵軍………誤傷友軍的可能xìng很可能比擊敵軍的可能xìng還高,所以對騎軍來說,手槍雖好但在作戰時最可靠的終究還是馬槍和馬刀…

在得到周寧的命令後,其部所屬的騎兵也紛紛chōu出的馬刀。

眼下經過剛剛北洋騎軍的還擊後,周寧部雖然僅剩下800餘人,但對面的北洋騎軍也只剩下1000餘人罷了。兩者人數差距不大,至少不如初期時那麼大,周寧部的騎軍自然不用害怕,何況他們所騎的還是嚴光從國外進口的高頭大馬,同北洋騎軍的méng古馬相比,jiāo戰時絕對不會佔據劣勢的…

“騎兵團衝吧”

“是”

第100章 戰備第335章 解圍第336章 南下哈卡里第99章 炮第260章 協約國觀察團第406章 貨幣改革第132章 迫擊炮第156章 挨噴第26章 好事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426章 順利第183章 政黨第45章 華升一號第244章 騎戰第122章 臨時政府第29章 子彈省着點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61章 不信第444章 悉尼戰役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429章 蚊蟲什麼時候才能死絕啊第265章 合肥第408章 大遠東共榮第337章 摩蘇爾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421章 我恨停電第232章 德國公使馬爾贊第71章 借勢第258章 青島要塞第197章 代表第352章 警惕第105章 麻煩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102章 資州第246章 炮戰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166章 像豬一樣蠢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25章 趙爾豐第157章 競爭第448章 炮臺淪陷第461章 澎湖列島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第71章 借勢第102章 資州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473章 攻佔臺灣第56章 回家第488章 聲自導魚雷 決定勝負的武器第283章 日置益第496章 坦克戰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439章 仙山第425章 巴巴羅薩第108章 第一次A籤第197章 代表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172章 禮物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31章 宋鼎寒第51章 再次到來第117章 走第198章 商談第314章 局勢第19章 江上(完)第9章 中國七大鐵礦區第378章 波斯鐵路第225章 船隻第426章 順利第41章 只差一步第339章 航空母艦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227章 強攻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97章 一腳第329章 一觸即發第17章 江上(一)第458章 轟炸機第30章 清末槍照第101章 陪同第359章 潛艇第223章 渡河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138章 北伐第350章 十月革命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167章 詹天佑第409章 甘地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199章 稍作支援第240章 援助第114章 美味(下)第307章 準備第54章 再次中槍第135章 銀元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202章 二次革命(下)第392章 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