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騎兵(上)

乾躁的風從東邊吹了討來,輕輕拂過曠野,揚託淡淡的秒飄到了西南邊的山上,在山勢的阻擋下打着轉,使山腳看上去灰濛濛的。

越過山頭,往西南方向再走上幾個裡地,就是上蔡縣境。

上蔡位於河南汝寧府東北角上。往西北走上幾個裡就是許州府,往東北走上幾個裡就是陳州府,自古,這上蔡就是通衢之地。

不過自從京漢鐵路通車之後。這上蔡的通衢地位就被西北邊的西平縣給取代了,原因很簡單,因爲京漢鐵路不從上蔡過,只從西平走,現代交通手段取代了過時的交通手段,上蔡的衰落也是無可奈何的。

西平本就是繁華小鎮,現在又隨着鐵路的修建而變得更繁榮了,上蔡的百姓們未免有些失落感,這怪話也是難免,上蔡百姓都說,當初修建京漢鐵路的時候,西平的商會使了銀子,買通畫地圖的洋鬼子,把本應通過上蔡縣的鐵路給描直了,結果,這鐵路就不從上蔡走了,上蔡百姓抱怨西平奸商的同時,也沒忘了數落本縣商會的那幫腦子不夠活的商人,好象如果上蔡也去收買洋鬼子設計師的話,這京漢線就一定能從上蔡過一樣。

但是這畢竟只是百姓們的揣測,京漢鐵路不從上蔡走,真正原因當然不是西平商會奸商從中作梗,而是爲了省錢,鐵路從西平走,那走得是直線,從上蔡走就得兜個圈,僅是築路基、鋪鐵軌就要多出許多成本。另一個原因則是地形,相比西平,上蔡修鐵路的先天條件不夠好,這也會增加築路成本。

這個道理多數百姓不懂,但是上蔡商會的商人們卻懂,不過他們並沒有分辯此事,商人總是最講究實際利益的,看到上蔡縣的衰落已無可避免,商會的所有商人都明智的選擇了新的陣營,毫不猶豫的投奔了西平商會,於是,上蔡商會解散了。只留下幾間還算寬敞的瓦房,交給了縣衙,成了縣太爺安置外室的場所,革命之後,縣太爺眼見這天要變,於是就不辭而別,捲了縣庫的銀子,帶着老婆小妾都逃去了租界,連官印也都帶走了,只留下這幾間寬敞的瓦房,後來成了奮進會的兵營,住了一個連,再後來,南北對峙發展爲南北武裝衝突,這個奮進會的連隊奉命開拔,到信陽去了,於是這幾間瓦房又空了下來,被鎮上幾個潑皮合夥強佔了去,打算趁着混亂也發一筆革命財。

但是這幫潑皮沒有得逞,就在昨天一支革命軍的騎兵部隊開進了上蔡縣城,陸續進城的隊伍竟超過了兩千人,由於營房不夠,也沒足夠的帳篷,軍隊不得不開始徵用民房。有房契、地契的房主可以拿到房祖。沒有房契、地契的房主得找鄰居、里長做保,那幫潑皮想拿一張蓋着蘿蔔章的僞造房契矇混過去,結果被革命軍識破,都被拉去蹲在軍法處了,於是這幾間上蔡商會留下的公房又一次姓了“公”變成了這支革命軍騎兵部隊的司令部。

準確的講,現在的這幾間瓦房是“旅部。”湖北共和軍獨立騎兵旅的旅部,理論上來講,這支部隊現在也是聯合陣線的部隊。

獨立騎兵旅是昨天上午開到上蔡的,不過並沒有來全,全旅三斤小騎兵團和一個插重營,開進上蔡的只有兩個騎兵團,帶隊的長官倒是旅長本人,叫楊邦翰,安徽人,以前是安徽新軍的一個騎兵排長,革命中表現出色,從排長一直升到旅長,這提拔速度讓人膛目結舌。

昨天革命軍開進上蔡城的時候,全城的百姓都去瞧熱鬧,他們以前還從來沒有見過軍容如此整齊的騎兵部隊,不僅軍裝、軍帽簇新,就連揹着的步槍也格外惹眼,那槍很短。不過三尺來長,叫做“馬槍。”專給騎兵用的,除了步槍之外,還有一種怪模怪樣的短槍,被士兵們稱爲“衝鋒槍”不過沒人見他們打過,所以百姓也不清楚這槍如何衝鋒,而且這種槍數量很少,做工粗糙,遠不如馬槍引人注目。

昨天上午進來一個騎兵團,下午又進來一斤。騎兵團,這本已衰落的上蔡縣喧鬧得厲害,跟過節一樣熱鬧,不過很快就恢復了平靜,共和軍的軍紀確實森嚴,不是奮進會可以比的。

百姓原以爲這兩千人的隊伍已經足夠守衛小小的上蔡縣了,但沒想到。今夭上午,從南邊又開過來一支革命軍的隊伍,也是獨立騎兵旅的部隊,就是那個插重營,帶隊的軍官叫張國平,軍銜是准將,比楊邦翰的上校軍銜高上一級,這讓那些稍微有些見識的百姓感到納悶,不明白爲什麼官大的只帶營,而官小的反而帶旅。

更讓百姓們不明白的是,這上蔡縣不通鐵路,不是什麼南北必爭之地。革命軍爲什麼要派這麼多騎兵駐在這裡呢?當初奮進會在這裡也只駐了數百人而已。

很快,好事者就從里長那裡探聽到了消息,原來,這上蔡縣很快就要成爲一個新組建的獨立騎兵師的駐的。這麼多騎兵部隊開到上蔡,這叫“集結”那個張國平準將就是這個尚未組建的獨立騎兵師的師長,現在,從河西、青海一帶購買的良馬正在趕往上蔡,數千匹軍馬浩浩蕩蕩。從陝南商州一路趕到河南,據說現在已到南陽府的舞陽縣,很快就進汝寧府了,此次張國平率領愕重營過來,就是專門馱運飼料的,等那些軍馬一到,這上蔡縣就更熱鬧了,到時候革命軍少不了要在當地徵募一些新兵和民伏,一些窮苦人家已開始向里長、保長打聽這吃糧拿餉的事情了。

以後,這上蔡縣就是獨立騎兵師駐地了,這裡有平原有丘陵,確實非常適合騎兵練,而且距離鐵路線也近,部隊調動也方便。

百姓們在打聽當兵吃餉的事情,張國平準將也在打聽事情,不過他打聽的是楊邦翰的去向,自從進城之後。張國平就沒瞧見楊邦翰旅長的影子,一直打聽到旅部,這才從一個參謀嘴裡得知,上午一架聯合陣線的飛機飛過上蔡縣,往一根飄揚着鐵血共和旗的旗杆附近扔了斤小竹筒,裡頭裝着張紙條,士兵將這紙條拿給楊邦翰看,楊邦翰看了紙條,二話不說就率領一個騎兵團出了城,往西馳去。

那張紙條現在就在張國平的手裡,這讓他得以瞭解楊邦翰出城的原因。

根據聯合陣線空軍部隊的飛機偵察。在距離上蔡西部數十里外的一座村莊裡,飛行員發現了一支北洋軍的部隊,人數約一千餘人,顯然是從信陽前線敗退下來的,爲了迅速殲滅這支北洋軍,飛行員就近尋找可以聯繫的聯陣部隊,飛機掠過上蔡時發現了聯陣部隊的騎兵,於是飛行員當機立斷寫了張紙條,裝在竹筒裡扔到了旗杆附近,楊邦翰接到紙條。立功心切,於是就率領一個團出擊了。

對於情報的真實性,楊邦翰和張國平都比較放心,這不僅在攬只軍中沒有飛行隊編制,更在千衆張紙條卜寫有飛行員的一是用高級密碼寫的,北洋軍不大可能僞造。

從編號來判斷,這名飛行員隸屬於“天牛分隊”自從這場豫南之戰爆發以來,這“天牛分隊”就格外的活躍,爲擊敗北洋南進第二軍立下汗馬功勞,這戰後的褒獎是少不了的。

但是迄今爲止,聯陣部隊的騎兵尚未立下赫赫戰功,他們固然奔襲了陳州府,佔領了袁世凱的老家項城,但是自從離開項城之後,騎兵部隊並未遭遇任何象樣的戰鬥,連大股北洋潰兵都沒瞧見,也難怪楊邦翰一聽說西邊有敵情,就迫不及待的率領騎兵團出擊了。

雖說現在信陽的戰鬥已經結束,但是沿着京漢線,雙方交火頻仍。對於南軍來說這叫“打掃戰場”對於北軍來說這卻是“奪路狂奔”因此,這上蔡縣實際上仍是戰場。只是位置偏了點,這裡的南軍部隊想立功的話,就只能更主動一些了。

張國平到上蔡之前,是拍過無線電報給楊邦翰的,讓他在上蔡等候輻重營,但是現在,楊邦翰顯然沒有服從命令,這讓張國平有些惱火,不過考慮到楊邦翰在出擊前確實向信陽拍了電報請示,張國平的火氣卻也無處發泄,因爲當時他正在路上。不可能接到電報,他是通過留在上蔡旅部的電報底稿才得知楊邦翰的小動作的。

沒錯,在張國平看來,明知自己正在趕路,楊邦翰卻故意向信陽前指拍發電報請示出擊,這就是小動作,這個動作走向前敵總指揮藍天蔚做的,而藍天蔚也確實越過張國平直接批准了出擊請求,如果張國平打算跟楊都翰在上級面前打官司,他也是打不贏的,畢竟,軍情瞬息萬變。而藍天蔚是極其渴望取得一次決定性勝利的,以便進一步穩固他的地位,而“決定性勝利”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殲敵人數。

對於楊邦翰爲什麼要這麼做,張國平卻沒有往深處想,或許楊邦翰真的是立功心切,但未必沒有給張國平臉色看的意思,總司令組建獨立騎兵師,放着楊邦翰不用,偏偏空降一個張國平過來,這種做法確實容易讓楊邦翰心裡不平衡,雖然他也被提拔爲副師長,而且還兼着旅長,不能算是被架空。

張國平以前並沒有見過楊邦翰。也不熟悉他的性格,對這斤小人的瞭解僅僅限於道聽途說,上次總司令趙北征求他對騎兵師師長人選的看法時。張國平第一個推薦楊邦翰,也完全走出於尊重。

現在,張國平雖然仍沒有見過楊邦翰的面,但是對這個人的性格倒是稍微有了些瞭解,這個人,就是一個做事雷厲風行的漢子,比較適合擔任作戰部隊主官,但似乎不太適合出任方面大員,這恐怕是總司令沒有選他做獨立騎兵師師長的原因之一,現在總司令的部隊規模有限,這師長就是方面大員,將來部隊進一步擴充了,這楊邦翰還是有資格擔任師長的。

對於這個尚未見過面的部下進行了一番評價之後,張國平就在旅部裡召集留守高級軍官和參謀開會,商議楊邦翰出擊的策應事宜。並討論獨立騎兵師的組建日程。

楊邦翰立功心切,張國平也同樣如此,軍人總是渴望着勝利與戰鬥。不過楊邦翰着眼於當前的勝利,而張國平卻着眼於未來的戰鬥,所以,在稍微討論了一下策應楊邦翰之後,張國平很快就將議題轉向了騎兵師的組建,畢竟,現在北洋南進第二軍新敗,軍心、士氣都很成問題,楊邦翰的騎兵卻是士氣高漲,雙方兵力又很接近,這一仗可以說信心十足。

還是獨立騎兵師的組建問題最要緊,騎兵不比步兵,練難度更高。新兵問題是目前最爲棘手的問題。南方不比北方,騎馬的人少之又少。所以,這新兵最好從河南本地招募。這裡的百姓和直隸、山東百姓一樣,有養騾子、養毛驢的習慣,就算沒有騎過馬,這騾子、毛驢總是騎過的,雖然騎這些牲口跟騎馬很不同,不過總好過那些只乘過木船的南方兵。

更好的兵源在口外,在草原和東北的黑土地上,但是現在張國平只能望着草原嘆息,騎兵,最好是在草原上練。

切都要看總司令如何謀劃,什麼時候進軍草原,什麼時候張國平才能圓他的草原練兵夢,但是現在,還是把眼光放近些吧。

衆人在會議室議了片刻,沒等擬出日程表,就聽見會議室外頭喧鬧起來,一名值班參謀匆匆奔進會議室。向張國平立正敬禮。

“報告長官!楊旅長派人回來報信,要把第二騎兵團也拉到西邊去。”

“爲什麼?一個團的兵力不夠?”張國平站了起來,邁步就朝會議室門口走去。

“飛行員偵察有誤,那支北洋部隊不是一千餘人,而是兩千餘人,兩個步兵團的規模。楊旅長打算將他們全殲,於是決定再調騎兵二團過去支援。”

參謀跟着張國平走了出去,會議室裡的其他人也走了出去。

張國平站在旅部,看着那些連長、營長陸續帶着部隊聚集到旅部正門前,都看着他,等他下達出擊命令。瞧他們那眼神,如果張准將現在不在城裡的話,他們肯定會直接出城,趕去與楊邦翰會師。

部隊的紀律還是很不錯的,這的益於良好的制度和刻苦的練,官兵之間的信任不是建立在私人感情之上,而是建立在組織結構之上,這支部隊雖然歸楊邦翰指揮,但是卻不是他的私人軍隊,總司令說空降一個師長就空降一個師長,權威就是這麼建立起來的。

“牽我的戰馬。”

張國平命令一名副官將一匹白馬牽了過來,這匹白馬雖然是蒙古馬。但是卻是一匹真正的駿馬,全身雪白,幾乎沒有一根雜毛,只有四蹄尖上有些黑毛,因此名字叫做“雪裡烏”這匹戰馬很有來歷,它本是滿清荊州將軍恩存的坐騎。荊州戰役中被楊王鵬的部隊繳獲,後來被楊王鵬作爲禮物送給了趙北,現在,趙北又將這匹竣馬轉贈給了張國平,張國平就是騎着它從信陽一路過來的。

騎上“雪裡烏”張國平向西邊的天空望了一眼。

“傳令!各部隊按照序列依次出城,成兩路縱隊前進!”

張國平親自率領騎兵二團出擊,這讓留守上蔡的軍官們頗感驚訝,不過他們很快就領悟了張國平的用意。

雖然張國平是總司令空降過來的師長,有總司令撐腰,這師長的個子基本上是穩固的,但是,如果他想真正的收服軍心,還是需要做出成績的,而現在,增援楊邦翰無疑是做出成績最好的方式。

軍人,只佩服那些真正的勇士。!~!

..

第922章 越過國境第283章 剋制爲上..第336章 騎兵(下)第560章 南苑會議(下)第733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353章 四面楚歌(上)第501章 關東軍第429章 財政問題(上)第167章 租界(上)第473章 渤海灣上的艦隊第1154章 反擊與防守(下)第1093章 日澳戰爭第503章 戰與不戰(上)第172章 磁鐵與熔爐第930章 伯力第163章 基本立場第171章 內外交困第282章 木偶第917章 坐鎮邊境第1013章 大佬(上)第524章 人盡其才第832章 虎口奪食第411章 進京(上)第899章 亞洲的覺醒(上)第251章 漁人得利第468章 冒險第390章 升官發財(下)第1133章 前線停火線第698章 有條件的寬容第980章 吾道不孤第1021章 信與不信(上)第514章 威海衛前(下)第1120章 休閒時光第922章 越過國境第590章 練兵(下)第547章 “提攜諸位”第1100章 激戰(下)第459章 投機第405章 妥協第535章 國會大廈前的熱鬧第945章 戰鬥在巴黎(上)第641章 錦州(上)第1127章 德國來客第118章 銀行團與築路權第751章 奇兵(上)第1099章 激戰(上)第919章 深秋(上)第36章 連消帶打第73章 人各有志第768章 不可捉摸第843章 醒獅第23章 大時代第1164章 核桃夾子行動第158章 事變第454章 革命者的城府第1088章 “颱風”登陸(下)第1213章 試探第606章 總統的抉擇第505章 不可接受的條件第680章 尊嚴與武力第135章 灰色勢力第1182章 全體會議第898章 兩場戰爭(下)第562章 佈局西進第1209章 空中騎士第904 口蜜腹劍(下)第703章 立國第391章 利用第1055章 在基地(上)第720章 調整第710章 心腹親信(下)第780章 初步進展第765章 山中無老虎第414章 大十字計劃(下)第294章 風口浪尖第262章 時局紛亂(下)第1150章 陽山(下)第955章 坦克戰第786章 大閒人與大忙人第513章 威海衛前(上)第154章 戰局第199章 復國大計第155章 掮客(上)第661章 犧牲(下)第922章 越過國境第312章 西平前哨(上)第707章 遭遇戰第1003章 各有心思(上)第616章 山高皇帝遠第645章 短視的代價第733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919章 深秋(上)第140章 革命軍隊第682章 國戰(上)第265章 決裂邊緣第391章 利用第116章 張園(上)第56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433章 孤注一擲的冒險第1244章 堅守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