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風口浪尖

衆人當然不知道,此刻的趙北。內心正在演着激烈的三。

陶成章推薦趙北做這個聯合政黨的黨魁,無論出於什麼考慮,都在實際上將趙北推上了風口浪尖,他必須儘快做出抉擇。

同盟會和光復會之所以會拋棄成見聯合到一起,其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在不久之後舉行的國會選舉中獲勝,依靠人多勢衆贏得國會中參衆兩院的多數席位,進而控制國會,並組建實際意義上的政黨責任內閣,牽制大總統的權力。

這個聯合政黨要牽制的人就是袁世凱,而這斤小人也是趙北的主要敵人,在這件事上,趙北與聯合政黨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趙北的軍事實力較爲雄厚,而聯合政黨缺乏足夠的軍事實力,所以,雙方最好能夠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袁世凱。

藉着“湘黔事變”南方革命勢力終於聯起手來,組建了討逆軍,不僅平息了湘黔事變,而且藉此機會整合了政治力量,組建了國民黨,這個聯合政黨總算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

國民黨的如意算盤是藉着討逆戰爭勝利的大好形勢,一舉奪取國會權力,並窺伺正式大總統的寶座,通過議會鬥爭削弱袁世凱的力量。

但是作爲穿越者,趙北並不看好這種鬥爭手段,他只相信實力,相信手裡的軍事力量,而且,歷史上的袁世凱沒有把國會放在眼裡,這位袁大總統也同樣相信實力。

兩個相信實力的軍事強人分據南北,進行着明爭暗鬥,只有那些實力弱小的政治力量纔不得不將注意力轉向非軍事道路,於是,這個聯合政黨被組建起來,試圖在南北均勢尚未被破壞之前在國會上擁有足夠的發言權。

出於自己的戰略考慮,趙北對於這個聯合政黨採取支持立場,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放棄了軍事鬥爭手段,軍事鬥爭,依然是他奪取全國權力的主要手段。

經過前段時間的明暗鬥爭,袁世凱已經領教了趙北的手段,而趙北也通過試探摸清楚了袁世凱的底細。

現在的袁世凱,實力有限,趙北如果能夠集中力量對其麾下的北洋軍進行一次毀滅性的軍事打擊的話。未必沒有贏的可能,但是也必須付出較大代價,甚至可能兩敗俱傷,讓其它勢力趁虛而入。

趙北也可以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佔據西南半壁,發展工業,增強軍隊實力,穩固後方根據地,依靠新興力量那種勃勃生氣,在與喜世凱的低強度鬥爭中逐漸耗幹對方力量,然後揮師北伐,畢其功於一役,用較小的代價和較長的時間完成控制全國權力的目標。

個是短期戰略,一個是長期戰略,到底該採取哪一個戰略,這要看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而定,如果形勢允許的話,長期戰略可以立即更改爲短期戰略。

問題的關鍵在於,趙北可以利用休養生息政策增強實力,而袁世凱恐怕也不會閒着,共和軍力量增強的同時,北洋軍的力量也在增強,所以。如何在限制袁世凱力量的同時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是擺在趙北面前的一個難題。

按照趙北的戰略計劃,奪取全國權力的時間最好能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那樣的話,他就能夠充分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爲中國創造一個發展工業的好機會,利用歐洲列強無暇東顧的機會扶持本國的實業團體。而且,如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就奪取全國權力的話,由於歐洲列強尚未捲入戰爭,能夠在遠東抗衡日本勢力,那麼,趙北的奪權過程就不大可能遭到來自日本方面的干擾,而歐洲列強又會因爲歐洲局勢緊張也不可能對趙北採取果斷行動,所以,這應該是趙北奪權的

策。

但是如果袁世凱的實力過於雄厚的話,那麼趙北奪取全國權力的時間將不得不推遲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列強不可能再關注遠東的機會。與袁世凱尋求戰略決戰,一舉打垮北洋軍。但是如果選擇這個時間奪權的話,那麼趙北就不得不面對虎視眈眈的日本了,失去了歐淵列強的制衡,日本就完全有可能對中國採取咄咄逼人的行動,歷史上的《二十一條》就是明證!所以,這個奪權方案是下策。

只要稍微有點戰略眼光,就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上策。

趙北是穿越者,熟悉歷史大勢,論戰略眼光,這個時代還真沒有幾個人能超過他,所以,如果可能的話,他一定會選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與袁世凱的北洋集團尋求戰略決戰,一舉打垮這個主宰中國近代史數十年的龐大軍政集團。

但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解除後顧之憂,否則的話,趙北的行動很可能給那些野心家機會,如果軍事行動失利,局勢將更加混亂,會給列強可乘之機。

這今後顧之憂就是現在遍佈全國的地方實力派,以及那些擁有各種希奇古怪政治觀點的政黨集團,如果不能將他們納入趙北的控制範圍之中,他們就會成爲隨時爆炸的的雷。嚴重掣肘趙北的行動。

正走出於這種考慮,趙北才利用湖南、貴州君憲派對共進會採取了行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通過一系列的陰謀、陽謀,湖南、貴州兩省落入了總司令掌握,共進會的殘餘力量已微不足道,剩下的就是將其完全消化,轉化爲共和軍的力量。

解決了共進會問題之後,趙北將繼續消化南方各地的實力派力量,湖南、貴州、雲南,這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輪到江西、廣西等地的實力派了,這是趙北早就排好的日程表,先南後北,先西后東,按部就班的實現他的戰略。

如果局勢不發生大的變化的話。趙北打算用一至兩年的時間將長江以南地區納入自己統治之下,然後利用一年時間休整,並調整外交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誓師北伐。率領共和軍直搗北洋心腹重地。一舉定乾坤。

但是現在,局勢卻發生了劇烈變化,趙北不得不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戰略,看看能否在原來的戰略基礎上進行微調,將他奪取全國權力的時間進一步提前。

局勢變化的關鍵就是這封由黃興、宋教仁聯名拍來的電報,在電報上。他們已明白告之,如果趙北決定接任這個聯合政黨的黨魁的話,那麼他們同盟會方面的候選人將自動退出競選,如此一來,趙北就只需要與光復會的章太嘆、讓憲會的張寒芳爭衆個帶魁點位了,但是章太笑和張墓都眥…”因爲同盟會的政黨代表團成員將把支持票投給趙北,趙北肯定能在黨魁,競選中獲勝。

換句話說,這叫“衆望所歸”這也是黃興、宋教仁電報裡的原話。

不過趙北並沒有被這句恭維話衝昏頭腦,他很清楚同盟會爲什麼這麼急着確立黨魁人選,也明白他們爲什麼在這個時候將自己推上風口浪尖。

再過十幾天就是國會正式選舉的日子了,各地選民的登記工作已接近尾聲,這個時候陶成章突然遇刺身亡。對於這斤。聯合政黨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他們擔心這個聯合政黨因此分裂,進而失去部分選票,所以。他們必須儘快確定新的黨魁,而且這個人必須“頗乎衆望”

“頗乎衆望”這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而已,衆人心裡都明白,陶成章之所以當上黨魁,不是靠什麼人望,而是靠着地方實力派的支持,而其中又以趙北的支持最爲重要。現在陶成章去世,如果讓趙北來做黨魁,恐怕是唯一可以維繫這個鬆散政治聯盟的辦法。

有趙北的共和軍撐腰,這個聯合政黨纔有底氣與袁世凱正面交鋒。

所以,陶成章的政治遺囑一公佈。多數人都沒有反對。

但是“沒有反對”並不代表着“全都支持”實際上,不少人都是將趙北出任黨魁一事看成是應急措施。畢竟黨魁有任期,在很多人看來。完全可以將趙北當成是一個過渡人物,一旦國會選舉獲勝小黨羣任期一到,他們完全可以再用選票把趙北選下去。

趙北可以猜測出那些黨員的心思,不過他並不擔心,畢竟他手裡有實力,在這個靠槍桿子說話的時代,政黨只會成爲軍事強人手裡的棋子。而不是相反,所以,只要他能夠當上黨魁,哪怕任期只有一兩年,他也有絕對的信心將這個聯合政黨改造成爲自己手裡的愧儡、玩偶。

如果成爲這個聯合政黨的黨魁。趙北手裡將多出一張王牌,那就是

會。

雖然趙北早已決定利用這個聯合政黨“佔領國會”牽制袁世凱,但是當時的那個聯合政黨只是他的盟友,不是下屬,無法做到如臂使指。現在,聯合政黨已經推舉他趙總司令出任黨魁,那麼,這就不是盟友關係了,而是上級與下級的關係。

手把持黨政,一手握着兵權。總司令問鼎天下的日子還遠麼?

當然,這個聯合政黨成分複雜,成員良莠不齊,指望這樣一個純粹爲了“佔領國會”而聯合起來的烏合之衆想將這斤。國家帶上強國之路。無異於癡人說夢,這樣的一個聯合政黨拉拉選票還成,但若說到

“堅強的戰鬥集體”那就是個笑話。

但是在總司令眼裡,就連一隻竹筐、一隻草鞋都有它的用處,聯合政黨自然也可以派上用場,利用這個聯合政黨不僅可以控制住國會,佔據輿論、道義上的制高點,而且還可以迅速將總司令的影響力擴大到各省。

想象一下,以後各省的黨務機關裡都懸掛着總司令的巨幅半身像時。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

黨、政、軍一把抓,千載難逢的機會啊。

所以,趙北對這斤小接任黨魁的建議很走動了動心。

不過既然是風口浪尖,那麼顧慮還是存在的。

以前趙北只是將這個聯合政黨當成是盟友,站在它的身後給它撐腰。讓它去直面袁世凱的北洋刺刀。袁世凱雖然依舊會把趙北當成是對手,但是隻要眼前的這個聯合政黨不到下,總司令就能利用它分散袁世凱的火力。

但是一旦接手這個聯合政黨。做了它的黨魁,趙北就由幕後站到了臺前,必須直面袁世凱那噬人的眼神了,袁世凱的北洋集團也將把全部火力集中到趙北這邊。

以前趙北還僅僅以一個跋扈軍人的面目在袁大總統面前跳來跳去,但是現在,他竟把持了“中華第一大黨”的黨務,已經揮舞着大刀衝向袁大總統了,,袁世凱能不急麼?

狗急跳牆,人急上房。

手握十數萬軍隊、佔據中樞名義、並有英日兩國支持的袁世凱一旦發起急來,誰也不知道他會在什麼時候採取果斷行動,用他一向癡迷的武力解決問題。

如果現在南北之間就全面開戰的話,趙北雖然已做好應戰準備,但是現在他的力量畢竟有限,能否完勝卻也說不好,而且地方實力派也沒有整合完畢,一個不慎就是萬劫不復的下場。

所以,是否接任這個聯合政黨的黨魁,趙北一時有些猶豫。

趙北在猶豫,其他人卻沒有猶豫。

熊成基第一個贊成由趙北接任黨魁的提議。

“總司令接任黨魁,最好不過。我舉雙手贊成,別忘了,我也是

“十干事長,之一,更是光復會元老,我的話在黨內很有分量。”

熊成基的話引起一陣共鳴,藍天蔚、蔣方震也紛紛附和,雖然他們也知道,總司令一直強調“軍人應該遠離政治”但是誰也不能否認,總司令本人也是這個聯合政黨的“十干事長”之一,中級、下級軍官固然應該遠離政治,但是作爲高級軍官無論如何也是擺脫不了政治的,這是現實,不由人的意志決定。

趙北卻沒有說話,在會議室裡踱來踱去,權衡着利弊,會議室裡頓時安靜下去,只能聽見總司令的腳步聲。

過了很久,趙北纔拿定主意。

“味根,請你以我的名義分別向同盟會和光復會的政黨代表團拍發電報,告訴他們,關於黨魁的繼任問題。我必須認真考慮,並與黎黃陳磋商,明天或後天我給他們答覆。”

總司令的話不僅讓熊成基詫異,其他人也多半有些奇怪。

雖然聯合政黨曾經邀請黎元洪的那個“共和進步黨”加入,不過黎元洪權衡再三,卻沒有答應,所以,他的共和進步黨現在獨立於聯合政黨之外,準備單獨衝擊即將舉行的國會選舉,前段時間甚至一度有傳聞。說黎元洪打算參加正式大總統競選。

所以,聯合政黨黨魁繼任人選的事情根本與黎元洪無關。

那麼,總司令爲什麼要去與黎元洪就此問題進行磋商呢?

衆人實在猜不透總司令的心思。

第477章 君臣名分第819章 難得糊塗第799章 良好開端第1216章 突襲第1245章 橋第289章 刺客橫行(上)第25章 風雨九江城(下)第879章 爪哇號事件第778章 戰俘們第484章 抗議與反抗議第23章 大時代第780章 初步進展第122章 清廷密使第1106章 誘敵(下)第1169章 “四海”“四山”第949章 來自天空的陰影第1023章 圖窮匕見(上)第574章 臥薪嚐膽第345章 雞公山第485章 “暴風雪”行動第125章 第一功臣第1257章 原子能委員會第799章 良好開端第576章 一個假設(下)第487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上)第292章 直接影響(下)第436章 廣東事變(下)第98章 自動槍第96章 民政班子第123章 試辦共和第653章 鐵拳部隊(下)第931章 滿洲里第696章 衝向風車的騎士(下)第322章 口袋陣與扎口袋(下)第412章 進京(下)第1217章 準備打仗(上)第304章 東守西攻第102章 黃鶴磯第1110章 殲滅第33章 君憲旗手(下)第959章 利益角逐第1237章 高原上的逃亡者第934章 1918年第991章 宅廬主人(上)第615章 游擊戰專家第371章 收網第232章 四年計劃第730章 佈局北滿(上)第851章 戈壁灘上第735章 總統回京第768章 不可捉摸第851章 戈壁灘上第1076章 宅廬陰謀(下)第1104章 迎擊(下)第521章 團結一切第307章 武勝關(下)第1036章 進軍(下)第1201章 亞洲決心(上)第823章 對德友好國家第357章 蘆臺(上)第1247章 開羅來客(上)第1233章 南俄戰區(上)第453章 殺伐果決第483章 這個總統不好當第281章 過河之卒第326章 新女性與追星族第810章 保持冷靜第227章 山中無老虎第886章 亞洲的軍靴第779章 建功立業第577章 壯志豪情第1263章 密謀者第115章 千里馬與伯樂第296章 聯合陣線第719章 阻擊第191章 公道與法律第290章 刺客橫行(下)第981章 瘋狂的年代第82章 伐大樹(上)第160章 愣頭青(上)第106章 投機客(下)第989章 告御狀(上)第314章 誘敵(上)第140章 革命軍隊第309章 藉口與政治第1219章 古姆(上)第1182章 全體會議第1024章 圖窮匕見(下)第520章 風波第1248章 開羅來客(下)第1167章 掌握主動(上)第331章 孤注一擲第59章 戰漢陽(下)第669章 特混艦隊(下)第947章 代理人戰爭第123章 試辦共和第1163章 列達諾夫文件第895章 海戰(上)第804章 中華門前第1098章 飛蛾撲火的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