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剋制爲上..

輪紅日躍出地平線,喚醒了沉睡的大地。

“滴痹餘 …滴滴和??…”

起牀號在城裡城外響了起來。伴着號聲,寂靜的城市喧囂起來,出操的士兵扛着上了刺刀的步槍,唱着軍歌開出城。

“諭爾兵,仔細聽:家貧出孝子。國難見忠臣。國家抽釐借洋債,不惜重餉養精兵。一兵吃穿百多兩。七品縣令也不如;惜身不爲國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自古將相多行伍,他日衣錦還鄉榮。”

這歌既有說教,也有功利,那歌詞一聽就知道,這是北洋軍的兵。現在共和了,這歌詞大體沒變,不過就是將“朝廷”變成了“國家”而已。至於士兵們是否能夠分清楚朝廷與國家的區別,卻是沒人說得明白。反正兵還是那些兵,官還是那些官,軍裝依舊是那身軍裝,只不過是把帽徽換了,腦後的辮子也剪了。除此之外,與以前的那支北洋新軍最大的不同是,現在的部隊裡裝備了許多日本槍和英國槍,至於曼利夏步槍,反而顯得少見起來。

現在的北洋金主就是英國和日本。由於南方革命憊尤其是共和軍的強烈反英、反日立場,現在的英國與日本不得不加大對北洋的支持力度,這既是表明他們的立場,也是爲了維持北洋集團的強勢地個。

自古兵強馬壯者得天下,這個道理喜世凱懂,英國和日本政府也懂。

這裡是河南登封,個於河南省西北部,行政區劃上歸河南府管轄,地方不大,商業也不怎麼繁榮,唯一出名的地方是境內的那座少室山,山上那座千年古剎也算得上是這中州大地的名勝古蹟之一,雖說比不了開封城那座古都的人文歷史積澱。可在這亂哄哄的時代,這裡卻是難得的靜修之地。

當然,隨着這支北洋軍的開到,登封也變得亂哄哄起來,百姓紛紛揣測着這支部隊開到登封的目的。就連進城辦事的僧人也被這支殺氣騰騰的軍隊弄得無心修行,百姓們甚至傳說,寺裡的僧人們正在商議組團護寺的事情了,聽說還向人買了洋槍。就藏在寺裡。

無論百姓們怎樣議論,這支北洋軍在城裡一駐就是好幾天,看樣子是打算長期在登封城駐守了,一些諸伸頭面人物聯袂拜會了這支部隊的長官,這才得知,這支部隊是北洋第九師轄下的一個旅,旅長是李厚基。

說起這個李厚基,那也不是泛泛之輩,此人表字培之,江蘇銅山縣人氏,少年時便跟隨父親在軍中歷練。天津武備學堂畢業,曾給李鴻章當過戈什哈,還隨李鴻章去俄國參加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投入北洋軍後長期擔任管帶之職,不過由於不是袁世凱的小站親信,所以這仕途走得不太順,之所以現在能夠升任旅長,還是沾了北洋軍擴充的光,算是北洋裡的小人物。

第九師的代理師長是吳佩乎。他比李厚基還小那麼幾歲,卻是李厚基的頂頭上司,如此安排,李厚基確實是非常鬱悶。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李厚基更願意繼續留在第四師裡,跟隨老上司吳鳳嶺,但是袁世凱卻不這麼看;爲了防止部下培養嫡系心腹,這北洋軍自從擴充之後,各軍的隸屬關係就完全被打亂了,吳鳳嶺的那些親信干將有一多半都被調到了其它部隊,李厚基就是其中之一,爲了安撫這些被調走的軍官,這些人基本上都升了官,這也是李厚基被提拔爲旅長的主要原因,而在吳鳳嶺手下的時候,他只是一斤。高級參謀,並不直接帶兵。

但是現在,李厚基必須指揮這個旅駐守在登封,盯住豫南,作爲側翼爲鄭州提供掩護,並作爲前鋒,抵擋可能遭到的攻擊。

現在的河南各方勢力犬牙交錯,以對“湘黔事變”的立場區分的話。那就是涇渭分明的南北兩派。豫南基本上是南方革命黨的地盤,豫北則由北洋勢力控制,由西到東,雙方基本上以河南府、開封府、歸德府這一線爲分界線,以南屬南方革命黨勢力,以北就是北洋勢力。

河南府南部與三府接壤,西邊是陝州,東邊是汝州,南邊是南陽。三府虎視眈眈的將河南府三面包圍,這河南府的戰略地個是相當的重要,守住了這裡,就卡住了豫西南革命黨武裝力量的北上之路,守不住這裡,革命軍就能長驅直入,飲馬黃河,窺伺山西了。

由於同盟會員劉鎮華的“豫陝聯軍”就在河南府的洛陽以西活動,現在河南府西北方向已是門戶洞開,全靠洛陽城裡的北洋軍才勉強維持着局面。

登封位於河南府的東南角上。與東南邊的汝州府遙遙相望,如果汝州方向的敵軍向北挺進的話,這登封一帶地方就是河南府東南方向的門戶了。

所以說,吳佩乎將李厚基派到登封駐守,除了讓他策應洛陽方向之外。還指望着他守住河南府的東南門戶。在登封擺下一支強軍,能夠很容易的將鄭州正面之敵的注意力吸引過去,迫使其先攻登封,而不是直撲鄭州,如果敵軍膽敢直衝鄭州而置登封於不顧的話,那麼李厚基的部隊將作爲一把尖刀從側後方給敵軍致命一擊。

這打仗就好比是下棋,擺好了棋子,並不一定就能真正的派上用場。關鍵是形成威懾,迫使敵人放棄某些戰略企圖。

李厚基就是吳佩乎吳師長手裡的一顆棋子,怎麼走不由他自己決定,至於能不能發揮作爲棋子的功用,也不是由他說了算。

做棋子就要有做棋子的覺悟,率部開到登封之後,李厚基就在城裡設了旅部,架了電臺,將部隊分成兩部分,一部駐於城內,一部駐於城外。相互呼應,同時加緊練兵,每日必親自帶隊出城操練。

當然,作爲旅長,李厚基是不必和士兵們一起跑操的,他只需要在副官們的簇擁下騎在高頭大洋馬上揮舞馬鞭就可以了,底下的下級軍官自然會按部就班的把部隊的行動協調起來。

雖然前幾天才下過雨,但是天氣炎熱,太陽早就把地面烘得乾透,兩千人的部隊出動跑操,這黃土路面頓時塵土飛揚,遠遠望去,已分不清哪是兵哪是灰。

昨日吳佩乎師長已拍來電報,同意再調來一個炮兵營,增強登封的防禦力量,不過在李厚基看來,這點力量還是太過單薄了,因爲他的部隊本來就不滿編,名義上是一個旅,可實際上兵力只有兩斤。團。

根據探子回報,南邊的汝州城裡駐紮着奮進會的五千人,汝州西邊的伊陽、東邊的郟縣也各駐紮了數千人的部隊,這加起來的話,整斤。汝州府的革命軍隊至少是上萬人。相比之下。登封的北洋軍勢單力薄。也難怪李厚基接連拍發電報,催促吳佩享增派援軍。

但是吳佩乎確實抽不出那麼多兵力,也只能一級一級向上請援,拍發電報給陸軍部、給段棋瑞,再由他將河南的請援要求轉達給袁世凱。

“亞 瑕慰袁世凱也沒有灑臣成兵的法術,現在南方各省都在,況“動。”俄國人和日本人也在趁機凱覦東三省,北洋軍要盯的方向實在太多了,再加上軍費短缺,武器匿乏。袁世凱也只能回電讓河南的將領們自己想辦法。

吳佩乎想出來的辦法就是命令的方大戶出頭、集資募勇辦團,其實不過就走過去湘軍、淮軍的那種辦法。這隻能加重地方的財政負擔,並容易導致匪患,所以吳佩乎的這斤小辦法遭到了河南借伸的一致抵制,就連省議院的議長張鎮芳出面前無法說服那幫守財奴。

李厚基也接到了辦團的命令。但也同樣遭到了地方緒紳的抵制,那些前去拜會他的借仲代我們明白的告訴他,如果吳佩乎一意孤行的話,河南諸伸將聯名上書省議院,彈劾吳佩乎,請求袁大總統將他調走。

李厚基已將諸伸們的意思通過電報轉達給了吳佩乎,但是他也知道。按照吳佩乎的性格,這個命令他是很難收回的,前幾天鄭州“民變”的真相李厚基清楚得很,他無法相信,一個視人命如草芥的武夫會重視什麼“民意。”

其實不僅吳佩乎不重視民意,整個北洋也不將這個民意放在眼裡,對於這幫武夫來說,槍桿子決定一切,而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如果沒有北洋這些軍隊,袁世凱絕對做不了民國的大總統,哪怕是臨時的民國大總統。

民意不民意,李厚基本人並不在意。對於一個已入不惑之年的人來說。他現在更關心的是在做壽那天該請那些客人。

再過幾天,就是李厚基四十大壽,部下們早就開始張羅爲旅長做壽的大事,至於到底是該在登封擺壽宴還是應該在鄭州擺壽宴,李厚基還沒拿定主意,畢竟現在這種局勢之下,說不好什麼時候南北就要開戰。如果在鄭州擺壽宴的時候登封開了仗,恐怕吳佩乎絕對會親自給李厚基送一份“厚禮”說不定就是一顆旅長的腦袋。

但是如果不在鄭州擺壽宴的話,多少貴客會趕到這窮鄉僻壤給李厚基祝壽呢?如果不能趁機聯絡聯絡感情,那麼李厚基又憑什麼再高升一

兩難的選擇啊。

正當李厚基琢磨着做壽細節的時候,胯下那匹高頭大洋馬突然變得急噪起來,不僅加快了奔跑速度。而且不停的嘶鳴,彷彿被什麼東西嚇住了一樣。

李厚基好不容易勒住戰馬,用手撫摩着馬鬃,使戰馬安靜下來,側耳傾聽,卻聽到了一種奇怪的“嗡嗡”聲,低沉而遙遠,不過也在同時向這邊逼近。

這時,出操的士兵們也注意到了那由天空傳來的聲響,好奇之下紛紛仰頭張望,看見了天空中的一個小黑點,隊形頓時亂了起來。

好不容易約束住部隊,李厚基命令原地休息,他本人也從戰馬跳下。站在路邊的一棵枯樹下,仰頭看着那天空中的奇異景象。

“長官,這就是飛機吧?。一個副官小聲問道。

李厚基只是微微點着頭,沒有說話。建國戰爭中,共和軍出動飛機對成都實施轟炸的傳聞早就傳得沸沸揚揚,李厚基也略有耳聞,不過這倒是他第一次看見在天空飛行的飛機實物,新奇中帶着幾分疑慮。

自從得知共和軍裝備了飛機後,袁世凱也對這種新式武器發生了濃厚興趣,特意派人向英國公使諮詢,英國公使到也痛快,馬上派了專業人士給袁大總統講解這種新式機器,還答應儘快幫助北洋軍購買飛機。雖然飛機還沒運到,但是袁世凱卻未雨綢瓚二將相關的文件下發到各級軍官手裡,讓他們認識一下這種新妾機器,以免到時候大驚小怪,亂了軍心。

李厚基仔細研究過那些文件,他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種機器的飛行距離不遠,最多不過幾個英里。所以,如果他能在登封附近看見飛機的話,那麼這架飛機的起飛地點肯定離登封城不遠。

很快,那架飛機就從低空掠過這支北洋部隊的頭頂,讓官兵們一陣大呼小叫。

看清了機翼下繪着的那面紅旗,李厚基心中的不安愈發強烈。

“旅長,那飛機飛得低,咱們開不開槍?”一斤。參謀問道。

“不要擅自啓釁。”

李厚基搖了搖頭,他可不想擔上“南北開戰禍首”的罪名,自從“湘黔事變”以來,袁世凱的態度就一直處於曖昧狀態,雖然大舉調兵南進,並拒絕承認討逆軍的合法性。但是他到底打得是什麼主意,部下們卻是猜不透,或許北洋高層中有人能夠領會袁大總統的真實意圖,但是像李厚基這樣的小人物。卻沒有十足的把握揣摩上意。

現在南方的革命黨人都沒有向北洋軍開第一槍,那麼北洋軍自然也應該以剋制爲上。

“剋制爲上”這是陸軍部代理總長段棋瑞的原話,至於是否是轉述袁世凱的話,卻無人知曉。

所以,還是以不變應萬變吧。

不過李厚基心中的不安並未消失。他的目光緊跟着那架低空飛行的小飛機,猜測着對方的來意。

那是一架共和軍的飛機,能夠在登封看見一架刷着鐵血共和旗的飛機。這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人平心靜氣。因爲汝州在登封以南,兩地相距近百里,按照英國人的說法,現在的飛機不可能在這麼遠的距離上來回

行。

唯一的解釋就是奮進會已向登封城推進,而且已經離登封城很近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盟友飛機安全的起飛降落。

可是爲什麼斥候、探子沒有消息傳回來?是不是被革命軍幹掉了?

聯想到最近幾天南邊的電報線路時斷時續,李厚基頓時一身冷汗。急忙下令部隊調頭,以最快的速度向登封城趕回,並派騎兵走在前頭,命令留守部隊立即封城,做好戰鬥準備。

騎在高頭大洋馬上,李厚基扭頭望了眼那架正在遠去的飛機,心中的焦慮已寫在了臉上。

“難道,南北之戰就這麼開始了麼?奮進會如此張狂,沒有共和軍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共和軍的那位趙司令真有信心一舉打垮北洋麼?”

回想當初率領北洋第四鎮借道武漢北返時的情景,李厚基不太相信趙北會在現在這種時候和北洋攤牌。雖然他只見過趙北一面,但直覺告訴他,那位共和軍的總司令不是一個蠻幹的莽夫,外國報紙把他稱作“遠東狂人”可那只是看到了表面。

李厚基認爲,趙北“狂人”的外表之下隱藏着一顆縝密的心,否則的話,他也不會成爲南方乃至整個中國的革命先鋒。

這樣一個人,怎麼可能不審時度勢呢?

北洋,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扳到的,想在這個時候跟北洋攤牌,就得做好再敗俱傷的準備。

第329章 鐵甲鏗鏘(上)第123章 試辦共和第478章 嫡系與雜牌第729章 粉碎進攻第631章 混亂(上)第923章 一面旗幟(上)第1046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1132章 戴着腳鐐跳舞的戰鬥第683章 國戰(下)第374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1122章 和氣說話手持大棒(下)第379章 彷徨(上)第894章 夜戰勿裡洋(下)第184章 空襲第32章 君憲旗手(上)第145章 袍哥人家第398章 行動迅速(下)第231章 瀘敘摩擦第210章 告狀第71章 獨木難支(下)第73章 人各有志第503章 戰與不戰(上)第289章 刺客橫行(上)第488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下)第247章 新女性與新武器(下)第809章 置身事外第954章 鋼鐵的較量(下)第109章 遠來是客(上)第258章 黨魁之爭(下)第125章 第一功臣第901章 快速戰爭第1218章 準備打仗(下)第29章 傾軋(上)第207章 搶桃子第110章 遠來是客(下)第892章 打仗第368章 虛驚一場第326章 新女性與追星族第392章 日薄西山第789章 鐵石心腸第1209章 空中騎士第341章 補救措施(上)第390章 升官發財(下)第705章 敵人與朋友(上)第720章 調整第178章 遠東狂人第832章 虎口奪食第755章 展示力量第414章 大十字計劃(下)第664章 追擊與防禦第1031章 夜雨(上)第1239章 狹路相逢(上)第819章 難得糊塗第1183章 全球衝突(上)第186章 兵不厭詐第545章 關於賊船的選擇第1272章 柏林的“小紅帽”(下)第461章 防守(上)第981章 瘋狂的年代第1032章 夜雨(下)第445章 長辛店第920章 深秋(下)第303章 南國破曉第1170章 特使第38章 革命衛隊第949章 來自天空的陰影第405章 妥協第106章 投機客(下)第1147章 突破阻擊(上)第591章 陸戰之王第624章 戰爭已經爆發(下)第1238章 坦克突擊第363章 束手無策第522章 國際“友誼”第425章 改換門庭第519章 移民實邊第922章 越過國境第733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108章 共和與進步第661章 犧牲(下)第1155章 總統巡邊(上)第1175章 演戲(上)第1186章 北極圈裡第307章 武勝關(下)第54章 貳臣(下)第1269章 飛兵亞平寧(上)第975章 海洋野心第341章 補救措施(上)第829章 邊塞磐石第1161章 諜戰近東(上)第887章 中國的戰列艦(上)第304章 東守西攻第634章 海軍軍官的煩惱第984章 1920年代(下)第7章 船工第1110章 殲滅第369章 低效與高效(上)第860章 護僑第848章 國際志願兵第49章 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