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黃州陰謀

氣愈暖和起來,前些日子的幾場春雨一淋,江堤上新綠,點綴在那深褐色的泥土中,隨着微風輕輕搖擺。

經過前段時間的努力,長江堤防已得到很好的加固,雖然未必能擋得住同治五年那樣的洪水,但抵擋一下全流域的春汛還是可以勝任的,現在春汛尚未結束,守在堤上的勞工們還不敢下堤,住在草棚裡,吃着軍政府撥下的乾糧,幹着自己的本職工作,一旦生潰堤險情,他們必須在第一時間敲響銅鑼,用這種原始方式指揮鄉親們撤往高處,往年這個差使是各地各行其事,由各地方頭面人物主持,而現在,則是統一由軍政府轄下的防汛委員會統籌全局,藉助有線電報網,上游的春汛情況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放上防汛委員會的案頭。

防汛委員會就設在黃州城裡,之所以如此安排,原因也很簡單,因爲共和軍的總司令趙北就是防汛委員會的委員長,現在他正指揮部隊準備迎擊日本長江派遣艦隊,所以就近將防汛委員會設在共和軍前敵指揮部的旁邊,用他那超越時代的戰略眼光指導着委員會的工作。本來,總司令是想把指揮部設在更靠東的蘄州城的,但考慮到他的安全,參謀部全體成員一致反對,於是只好駐蹕黃州,順便將防汛委員會也設在了這裡。

不過現在,這位共和軍的靈魂人物卻不在防汛委員會指導工作,也沒在指揮部統籌全局,而是領着一幫參謀軍官在江堤上視察。

與留守在江堤上的民夫親切交談,噓寒問暖,從後世電視上學來的經驗都用在了這上頭,效果還是不錯的,把幾個老農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說到底,是沒見識過這種場面。

跟隨在總司令的還有十幾個青年學生,他們都是前幾天剛從武漢的幹部培訓學校調過來的,由於眼睛高度近視,當不了兵,只能從事民政工作,現在都是防汛委員會的“委員”,將來還要送他們去外國深造,學習水利,爲共和中華的未來工業建設出謀劃策。

從工棚裡出來,趙北順手一把靠在工棚邊的鐵杴提了起來,看了看那鐵鏟,然後交給身邊的那羣青年,說道:“看看,這就是中國的現狀,連鐵上都刻着洋文,好歹咱們中國也有幾千年歷史,鍊鐵的灌鋼法、炒鋼法咱們早就在應用,洋人還在用銅鍋的時候咱們就已經用上鐵鍋了,可是現在卻連農具也要從外國進口,工業之落後,由此可見一斑。

說到這裡,話一轉,又道:“當然,我說這些並不是在詆譭外國技術,相比咱們古代的技術,洋人的技術現在確實先進,這洋鐵杴之所以能夠取代中國的鐵匠鋪,就是因爲價格便宜,質量過硬,農民們都願意使用,爲什麼洋貨比土貨便宜呢?就是因爲工業化。等將來送你們出國深造,希望你們記住這句話:科學技術永遠是第一強國力量!”

青年們用力點着頭,默默的傳看那把鐵,心裡有種沉甸甸的味道,彷彿那不是一把農具,而是一顆赤誠的報國之心。

見這些青年已經上道。趙欲繼續往下說。卻聽見身後傳來馬蹄聲。扭頭一望。看見吳振漢領着一羣軍官騎馬趕來。

吳漢在堤下翻身下馬。走上土堤。將一封電報遞給總司令。說道:“湯鄉茗地通電。督促日本政府儘快撤走艦隊。他地艦隊走到江西湖口就沒再走了。和九江遊弋地日本艦隊隔着鄱陽湖口對峙。不過也沒開炮。雙方都很剋制。”

“鄉茗到底想幹什麼?”

趙北接過電報。掃了兩眼。揣測着湯鄉茗地真實用意。前幾天得知了湯鄉茗麾下江防艦隊西進地消息。當時總司令還很是高興了一番。以爲又可以擴充一下共和軍地海軍實力了。但現在看來。事情似乎不是他想地那麼簡單。

“報給小池口。叮囑他們密切留意湯部動向。如果湯部與日本艦隊交火。共和軍炮兵部隊也立即予以支援。必要時可直接前往江西作戰。再給閻錫山、李烈鈞拍電報。叫他們調遣部隊沿江擺開。必要時與我部協同作戰。”

趙北向一名參謀口述了命令。現在這種時候。他確實沒有太多心思去琢磨湯鄉茗地心思。湯部艦隊投奔共和軍最好。即使投奔不成。他也不會太過遺憾。畢竟。養海軍是一件奢侈地事。僅僅是“海琛”號地維護費用就讓總司令頭疼不已。更別說是一支艦隊了。

“百山啊,這電報你派個人送來不就行了,怎麼親自跑一趟?”

見總司令問,吳振漢無奈的嘆了口氣,從口袋裡又摸出張電報,說道:“看了這封電報,你就明白了。”

趙北接過電報,掃了幾眼,隨即淡淡一笑,說道:“不就是同盟會的通電麼?他們跟咱們劃清界限,那最好不過。”

這是一封通電,同盟會拍,在通電裡同盟會聲明共和軍之行動並不能代表南方革命派,同盟會也不會爲共和軍單方面行動所造成的任何後果承擔責任,對於蘄州事變,同盟會主張採取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同時提醒國民不要抵制日貨,以免招致外國武力報復。

吳振漢遲着說道:“職部擔心啊,如果同盟會與總司令決裂,咱們軍隊裡那些同盟會的幹部是否會受到影響?”

吳振漢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這兩天來,從全國各地趕來的革命逐漸從武昌轉移到了黃州和蘄州,叫嚷着要與日本決戰,可要真的全面開打,中國的贏面只怕連一成都不到,那些熱血青年或許可以說是閱歷欠缺、不懂軍事,可是這位總司令卻也爲何顯得如此鹵莽?安慶義、兵變黃泥港、九江易幟、湖北光復,革命路上的每一步,總司令走得都是那樣的正確,可卻在對日本的態度上是如此的讓人無法理解,難道他真有把握日本不會擴大事態嗎?

爲此,吳振漢不止一次的委婉勸告總司令,希望他能見好就收,不要徹底激怒日本人和英國人,就連遠在四川的蔣方震、藍天蔚也拍來電報勸說,但遺憾的是,他們的進言沒有起到效果,趙北依然我行我素,所做的唯一讓步只是解除了對漢口

界的“武裝監視”,以免將英國人徹底推到日本一下屬們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看着部隊裡的反日情緒持續酵,看着越來越多的反日報紙在湖北境內公開行,誰也不知道這場由日本人自己挑起的反日運動會走向何處,更猜不到總司令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如果說是爲了喚醒民衆的話,未免太過冒險了些。

雖然高級將領中的部分人並不贊同這種喚醒民衆的方式,但總司令的威信是不可質疑的,畢竟,這是軍隊,不是茶館,下級服從上級是鐵律,這是共和軍的信條,也是戰鬥力的保證,沒人膽敢向鐵律起挑戰,更何況,基層官兵堅定的站在總司令一邊,誓與侵略血戰到底,甚至還自行起了“對日作戰請願”活動這當然是時政宣講員的功勞。

對“蘄州慘案”的強硬應對措施不僅進一步鞏固了總司令的權威,也進一步提升了總司令在激進革命勢力中的威望,或許,這是一個整頓部隊的好機會,那些高級軍官必須認真考慮一下何去何從了。

“這個你大可放心,基層軍官裡已經沒有同盟會的人,高級軍官中雖然有一些,但是此時此刻,他們也不會屁股決定腦袋。再說了,在州問題上,我是有分寸的,洋人說我是狂人,只是看到了表面,並沒有看到我的實質。”

趙北將那電報紙撕了,將手一揚,紙片隨風飛舞。

望着那些隨風揚的紙片,吳振漢仔細品味着總司令的話。

沒等那些紙片完全落地,名參謀騎馬趕來,到了堤下翻身下馬,又拿來一封電報。

趙北嘴角帶微笑,將電報轉交吳振漢,說道:“又是一封同盟會的通電,不過這一次卻是在咱們共和軍,跟上一封電報完全是兩個立場。”

吳振漢皺着眉頭,沉吟道:“如此看,同盟會不是鐵板一塊。不過,兩則通電都沒有具體的署名,卻也不知是否是他人假冒同盟會的名義。”

“同盟會就是一個革命大燴,以前滿清沒倒的時候還可以團結起來,現在滿清一倒,失去了共同的敵人,各派勢力分化,所以出現不同的立場和聲音並不奇怪,既然沒有署名,就當它是假冒的好了。”

趙然一笑,向遠方望去,看見一隊人馬正朝這邊過來,舉起望遠鏡一看,頓時有些惱火起來。

是一隊共和軍的官兵,前頭的是兩個揹着步槍的騎兵,後面跟着一頂滑竿,擡滑竿的也是共和軍的士兵,那支隊伍人數不多,就是一個排的樣子。

共和軍裡官兵關係融洽,雖然紀律很嚴,但士兵地位高,趙北絕不會允許有軍官如此欺壓士兵,此時看到那滑竿,頗感詫異,不知哪個軍官吃了熊心豹子膽,竟敢讓士兵擡着自己。

待那支隊伍走近了些,總司令纔看清,那頂滑竿上坐着的並不是軍官,而是一個金碧眼的洋人,而那走在滑竿邊的洋裝男子正是漢陽兵工廠總辦沈鳳銘。

趙北雖覺奇怪,但也沒有挪步,就站在江堤上,與青年下屬們一邊討論中國工業建設問題,一邊等着那隊士兵過來。

等他們靠近江堤,趙北才帶着手下迎了上去,向沈鳳銘問道:“儀亭,你怎麼跑到黃州來了?是不是兵工廠出事了?”

前段日子,因爲趕工,漢陽兵工廠差點生爆炸事故,好在督辦劉慶恩處置妥當,這纔沒有耽擱武器生產。

“沒……沒出事。”

沈鳳銘抹了把額頭的汗,解開上衣領口,指了指滑竿上的那個洋人,說道:“我是領着他來的,他有一封信要呈給總司令。”

“他是……”趙北扭頭望去,見那洋人正用一口蹩腳的中國話吩咐士兵把滑竿放下。

“這位是柯爾夫先生,德國技工,兵工廠下屬鋼藥廠的洋匠,革命軍殺到武漢的時候,他避到租界去了,前天才回到廠裡,面見劉督辦,說有一封極重要的信要呈給總司令,劉督辦不敢怠慢,就命我領着他乘船到黃州來了。”沈鳳銘說道。

趙北心念一動,伸出手去,說道:“柯爾夫先生,你好,我是共和軍總司令,請問有何貴幹?”

柯爾夫面無表情的與總司令握了握手,用那口蹩腳的中國話說道:“我是信使,給將軍閣下送一封信。”說完,從口袋裡摸出封蓋了火漆的信,交給趙北。

趙北拆開信一看,雖然信封上寫着德文,可信瓤裡卻寫着很工整的中文,都是些客套話,倒是那落款讓人眼前一亮,原來,這封信竟是德國商聯合會寫來的,由漢口領事轉交,而眼前的這個柯爾夫正是德國領事派來的信使。

“哈!老子苦心策劃的陽謀到底是起作用了!這幾個‘投名狀’一上,德國人就跑過來了。這就叫‘工夫不負有心人’。”

抱住德國的大腿,這是趙北做夢都在想的事,九江反英通電就是他上的第一個“投名狀”,反了英國再反日本,這是第二個投名狀,再加上委託鄒廷弼轉交給德國領事的那封親筆信,一連串的組合拳打過去,終於引起了德國人的注意。

功夫不負有心人啊,終於引起德國人注意了。雖然不是官方聯繫,但至少已經邁出了中德“友誼”的第一步。

柯爾夫又從口袋裡摸出一張燙金的帖子,雙手呈給趙北,說道:“德國僑商聯合會邀請將軍閣下參加晚宴,這是請柬,請將軍閣下務必賞臉。”

趙北收下請柬,滿口答應,然後擡起手向黃州城一指,對柯爾夫說道:“柯爾夫先生,對於您的盛情邀請,我深表榮幸。作爲共和軍的最高指揮官,也作爲本地的最高行政長官,我熱情的邀請您到鄙人司令部一敘。德意志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雖然我們相隔遙遠,但作爲世界舊秩序的受害,我們都有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強烈願望,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找到共同語言。”

在歷史上留下諸多迷團的“黃州陰謀”就這樣開始了。

第1129章 古怪打法(上)第411章 進京(上)第1252章 毛遂自薦第1052章 獵鷹第469章 北巡山海關(上)第581章 公元1914年第307章 武勝關(下)第1020章 贏者通吃(下)第950章 默契與對抗第866章 虎與狼第679章 二十一條第780章 初步進展第613章 僅此而已第342章 補救措施(下)第149章 牛刀殺雞(下)第1237章 高原上的逃亡者第407章 夢醒時分第638章 鬥智鬥勇第468章 冒險第541章 青島(上)第991章 宅廬主人(上)第578章 嘉峪關第1032章 夜雨(下)第624章 戰爭已經爆發(下)第811章 契約第1265章 戰爭機器的小小零件第486章 強國與權欲第1064章 閃電第646章 戰爭魔法第52章 忠奸難辨(下)第680章 尊嚴與武力第427章 制度與協調第294章 風口浪尖第1081章 克拉地峽第883章 英國方案(上)第719章 阻擊第239章 上校營長第407章 夢醒時分第774章 豪情萬丈第16章 戰略轉向第533章 陸屠請客第290章 刺客橫行(下)第1136章 1940年(下)第1029章 總司令的準備(上)第709章 心腹親信(上)第416章 以夷制夷(下)第561章 邂逅第653章 鐵拳部隊(下)第719章 阻擊第594章 司馬昭之心第103章 爲民請命(上)第764章 琢磨不透第166章 對日交涉條款第127章 鄉村改造第1054章 蒼穹第382章 別無選擇第702章 援軍第578章 嘉峪關第104章 爲民請命(下)第246章 新女性與新武器(上)第956章 速戰速決第815章 “伏特加”(上)第787章 密切合作第651章 清川江畔(下)第189章 不識好歹(下)第552章 西康(下)第271章 籠中之鳥(上)第450章 義不容辭第1186章 北極圈裡第555章 試探第683章 國戰(下)第571章 南洋攻略(上)第1050章 海軍世家第253章 東湖之上(上)第612章 戒備森嚴(下)第1199章 海上對峙第229章 華陽(上)第1232章 斯米爾基通道戰鬥(下)第1195章 介入第1226章 空氣動力學實驗室第233章 棋子的歸宿第564章 一筆交易第307章 武勝關(下)第979章 火箭第836章 傘兵第858章 去殖民化與新殖民者第362章 互不信任第945章 戰鬥在巴黎(上)第801章 虛情假意第286章 密謀第253章 東湖之上(上)第582章 重要任務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171章 內外交困第1041章 局中人(上)第820章 中東問題第220章 孤軍(上)第909章 恰克第512章 四萬萬(下)